第85章 惊诧
蔷薇无暇2018-08-09 15:032,294

  在码头进出、停泊的船有几种。

  一是货船。码头是外来船最温暖的驿站。一路过来,无论是逆水的,还是顺水的,都是让凉风吹着,让日光晒着,让波浪拍着。

  船上的水手,从出发起就不断地划桨,不停地撑竿,汗衫从未干过,早已疲惫不堪。忽然,他们听到了人的喊声,听到了妇人用木杵拍打衣物的声音,听到了鸭子追逐水面的声音。

  没多久,他们看到了码头!看到了码头,就意味着船要靠岸歇息,人就可以到集镇上喝酒吃肉,祛疲解乏。

  而乡村上的妇人,知道来了客船,就都跑出来,看看他们带来了些什么日杂。

  从外地来的客船,除了运来大米、盐、火油、特产,还带了些纽扣、花布、针线之类的日用品来拍卖,这最合妇人的心意。

  水手们从外面带来的许多的故事最为新鲜,在酒肆里喝酒的时候,在巷道里纳凉的时候,与当地人说得津津有味,当地人也听得津津有味。

  大人不断地呵呵赔笑,小孩咬着指头傻待着一直不肯走。

  属于本地的货船常常也要往外运货。这一走,也许是十天,也许是半月。

  出发时,上船的男人,手里拎的,身上背的,不是换洗的衣物,就是路上吃的食物,外加一份看不见的牵挂。那是昨晚父母或者妻子、情人给包上的。

  船一走,码头就立即空落起来。家里的人不敢出来相送,但他们的目光,一直在屋那边的窗户里偷偷地射过来,射过来,一直到货船不见了影子。

  还有一种船是渡船,专门为两岸的百姓摆渡的。可惜,由于夏裹事先设计出了那一座座拱起的大石桥,所以渡船在这儿没有用武之地。

  穿过集市,一畦一畦田野便出现在张至曾的眼前。望着在田间劳作的乡农,对夏裹流露出的尊重和敬仰,他这才相信小宗姬在这儿创造的人间奇迹。

  见到张至曾亲切地跟乡农们打着招呼,同老农们和蔼地交流,夏裹对这位阿父委派的教书先生有了初步的好感。

  “这两种作物你都试种过吗?”一向讲究务实的张至曾听到夏裹对甘薯和土豆的描述后,顿感难以置信。

  “已经有人试种过无数次了,”夏裹很肯定地回答。“一座古刹的僧侣们就靠着它们,不需要布施,不需要化缘,就屹立不倒上千年。”

  这下,连礼王都震惊地心儿直发颤。民以食为天。如果把“食”的问题解决,无论是君王还是臣子,都是要名垂青史的。

  “裹儿,你说的是真的吗?这东西亩产上千斤?”他问得很快,让人感觉似乎在咬着舌头说话。

  夏裹直点头,拍着胸脯说:“阿父放心。等这东西收获了,我就去接你过来。让你瞧瞧,亩产千斤是啥光景!”

  “好,好好!”见到夏裹信心满满的,礼王是完全相信了。“裹儿,你如果能让阿父看看亩产千斤的壮举,阿父今生再无遗憾,也无愧于列祖列宗了。”

  就在众人心潮澎湃时,有一个人匆匆地来到了秦书册的跟前,对秦书册耳语了一阵。秦书册更是脸带喜意,走到了夏裹跟前。

  “启禀小宗姬,”他在对夏裹说。“你派出去的最后三支商队,通过水路,在你基建的码头上登岸了,准备回漠城。”

  “哦,”夏裹听了也很高兴。“他们可真会找路线。我这河才疏通了一年,他们就知道通过这河回漠北了。”

  初始,礼王对女儿派十支商队出去贩货,颇不当一回事。结果,待陆续回来的商队带来的经济利益、丰富物资以及商机,他这才明白他的帝阿父曾经说过的“高瞻远瞩”为何意。

  所以,他先给张至曾解释夏裹分派商队的事,然后双手一张:“正好,我们也在这儿,就都去看看吧!瞧瞧这些家伙带回了什么好东西。”

  三支商队的侍者没有想到,礼王和小宗姬都在这儿,还过来迎接他们。顿时,都来不及御掉货物,全都上前来跟礼王等人行大礼。

  礼王示意他们平身,继续把手上的活儿干完,正好借着他带来的车马,把货物全部运回漠城。同时,他命令身边人把多余的人手借出来,帮忙商阶御货。

  顿时,码头上一派忙碌的景象。

  瞧着码头上,人来人往,个个手里都有着活儿,张张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幸福感,张至曾一时间感慨万千。

  他不得不恭贺礼王:“王爷啊,我想盛世也不外乎如此吧!恭喜王爷,历经磨难,终于顿悟帝王之道了。”

  礼王听到这话,心中顿时升起万丈豪气。他向张至曾还了一礼:“谢先生点悟!”

  随即,两个人握手,仰天长笑。

  人多力量大,商队的货物很快就装上了马车。

  “裹儿啊,”礼王道出了这次的来意。“你呆在这儿的时日有点长了。漠城一大堆事,都是经你提议而操作起来的。你看看,秦公公等人都忙得连喝口水的机会都没有。”

  “阿父,”夏裹也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这儿的事也挺多的。你看,还有一堆事在等着我呢!”

  “现在,无论有多少事在这儿等着你,你都得放下,”礼王大手一挥。“回漠城帮助秦书册把那个玉雕节办好。”

  “京城来消息了,”为了能让夏裹心动,礼王靠近她耳边说。“说如果把这次玉雕节办好,就有可能把西北部的府试和乡试设在漠北。”

  “真的?”夏裹一听,果然心动不已。府试是秀才的最后一级考试,乡试则是读书人步入仕途第一步。因为过了乡试,就是举人了,能当官了。

  如果把这两样重要的科举考试设在漠城,这就无异于增大了漠城的影响力,同时也能为阿父招来更多的世家名门,以及官场精英。

  这无形之中又为阿父增加了一项政治资本了。

  同时,又给夏裹一个警醒:将来阿父登基后,绝对不能派阿兄们外出为王,因为这无异于封王割地的分封制,是王权统归帝治的最大弊病。

  礼王便示意张至曾来明证。因为他是当代大儒,讲学之领袖,他说的关于科举考试之类的话,无异于比圣旨还挺用。

  张至曾摇摇头,这可真是妥妥的未来的女储君架式,尤其礼王还爱如珍宝。

  不过,他对夏裹却是如此一说:“帝恩在上,天下学子将尽瞻漠北之风光!”

继续阅读:第86章 分身乏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帝姬不妖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