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
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钟,切勿在虚幻中浪费我们最宝贵的时间。只有珍惜一分一秒,我们才能学会享受我们短暂的人生乐趣。
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
禅师回答:“用功!”
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
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
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有源又问:“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这个禅宗故事指出了把握现在的重要性。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很少生活在现在,他们总是将时间和精力浪费于瞻前顾后这件事上。
这个世界上一大半的悲剧是因为人们的瞻前顾后而造成。这些喜欢瞻前顾后的人不但像故事中的禅师所说的那样,吃饭时不好好吃饭,睡觉时不好好睡觉,在其他时候他们同样喜欢让自己沉溺于各种痴心妄想之中,例如在工作时不好好工作,在恋爱时不好好恋爱,在娱乐时不好好娱乐。
这使得他们总是在“得不到”和“已失去”两种痛苦状态间摇摆不定,并抱怨自己的人生毫无乐趣。
看看在城市中终日忙碌的我们吧,我们面对堵车的街道抱怨不停,口出脏话;我们在超市中购物时毫无耐性,就像没头的苍蝇;我们坐在沙发上拿着遥控器不停地变换着电视频道;而在工作中,我们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
如果你不想在这样的生活中匆匆老去,并想了解如何享受已经拥有的时间、金钱和爱,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自己过好今天,把今天的事做好。
有一天,佛陀刚刚用完午餐,一位商人走来请求佛陀为他除惑解疑,指点方向。佛陀将他带入一间静室中,十分耐心地听商人诉说自己的苦恼和疑惑。
商人诉说了很久,有对往事的追悔,也有对将来的担忧。最后,佛陀示意他停下来,问他:“你可吃过午餐?”
商人点头说:“已吃过。”
佛陀又问:“炊具和餐具可都收拾得干净完好了?”
商人忙说:“是啊,都已收拾得很完好了。”
接着商人急切地问佛陀:“您怎么只问我不相关的事呢?请您给我的问题一个正确答案吧!”
但是,佛陀却只对他微微一笑,说:“你的问题你自己已经回答过了。”接着就让他离开静室。
过了几天之后,那位商人终于醒悟了佛陀的道理,来向佛陀致谢。佛陀这才对他及众弟子说:“谁若对昨天的事念念不忘,追悔烦恼,或者对明天的事忧愁妄想,他将成为一棵枯草!”
佛陀告诉我们,人只能生活在今天,也就是现在的时间中,谁都不可能退回“昨天”或进入“明天”。因为“昨天”是“存在过”的,不可及;“明天”仅是“可能存在”的,同样不可及。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认真过好今天。
圆缺曾伸问老翁,
石龟衔子引清风。
咋朝木马潭中过,
踏出金乌半夜红。
——投子义青
寻找你的真心
我们的一生短短一瞬间,我们往往在这短暂的时间中争夺一些毫无意义的虚幻之物,却忘记去真正享受自己的人生乐趣。
无德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他声名远播,门下弟子无数。他以对待弟子宽厚仁慈而受到众人的爱戴。
有一天,一位信徒到寺院拜佛,拜完后便坐在客堂休息,他刚坐下来,就听到旁边一位年轻的侍者对年事已高的无德禅师喊道:“老师!有信徒来了,快上茶!”过了一会儿,又听到那位侍者喊道:“老师!佛桌上的香灰太多了,您把它擦一擦吧!”无德连忙答应着。“还有门前的几盆菊花,可别忘了浇水呀!”侍者又补充道。无德禅师又扭头回应。“中午别忘了留信徒用饭。”侍者又说。无德禅师都答应了。
年老的无德禅师在年轻侍者的指挥下东奔西跑,忙来忙去,信徒看在眼里,有些于心不忍,于是便走上前去轻声问无德禅师:“老禅师!这侍者和您是什么关系?”
老禅师自豪地回答:“他是我的徒弟呀!”
信徒听后更加大惑不解,又问道:“既然这位年轻的侍者是您的徒弟,那他为什么对您如此无礼?一会儿叫您做这,一会儿要您干那!这哪像徒弟所为?”
老禅师却非常高兴地说道:“能有这样的徒弟,是我修来的福气:信徒来时,我只管倒茶,并不需要讲话;平时佛前上香换水都是他做,我只是帮忙擦擦灰尘而已;他虽然说让我留下信徒吃饭,但却用不着我去烧茶煮饭。寺内上下一切事务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这让我轻松了许多,否则我就会更辛苦了!”
信徒听后仍然有些不解,接着问道:“既然这样,那你们是老的大?还是小的大?”无德禅师道:“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却比老的更有用呀!”
我们何必在乎名分,人与人之间就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和谐关系。对于那些不属于我们的虚幻之物,我们应该及时舍弃。
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
这时,路过一位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从镜中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
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
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在洞房花烛夜,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以。僧人解释说:“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
书生立刻明白了“刷”地从床上坐了起来,病一下子好了!
缘这个东西,是最不可思议的。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就算是我们今生的约定,也要用一生去寻找,缘分这东西不可强求。不要放弃自己对真、善、美的爱情追求。人生苦短,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应该作出有意义的作为。
朱慈目居士对佛光禅师说:“禅师!我念佛拜佛已经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号时,好像不太一样。”
佛光禅师问:“有什么不一样呢?”朱慈目说:“我过去在持佛号时,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觉得佛声绵绵不断,就是不想持,但那声音仍像泉源会自动流露出来。”
佛光禅师说:“这其实很好啊!表示你学禅已经到了找到自我真心的境界了啊。”朱慈目说:“谢谢禅师的赞叹,但我现在不行了,我现在很苦恼,因为我的真心不见了。”
佛光禅师疑惑地问:“真心怎么会不见啊?”朱慈目说:“因为我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心中佛声绵绵不断的净念也相继没有了,要找也找不回来了。禅师!我为此好苦恼,请您告诉我,我到哪里去找我的真心呢?”
佛光禅师启示:“寻找你的真心,你应该知道,真心并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体内。”
朱慈目说:“我为什么不知道呢?”佛光禅师说:“因为你一念不觉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离开你了。”朱慈目听了之后,豁然开朗起来。
真心没有了,这就好像说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家门。人为什么会迷惑呢?这是因为虚妄覆盖了真心啊。
底事分明在已弓,
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
莫被尘劳困主公。
——憨山德清
泥中也有莲花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如果人们在这仅有的百年时间中,还不断计较着各种琐事,那么一定会被超脱俗世的禅师笑话。在他们的心中,人生自在适德即可。
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出身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无三禅师后来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禅师,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无法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绝对的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也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和尚的精湛佛法。
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有什么影响,由于禅师的佛禅妙语,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更加拥护他了。
人无贫富贵贱之分,每个人最终的人生都与自身的信念和追求相关,一句“泥中莲花”正是真实写照。再看下面一则故事。
夜色中,法演禅师和佛果、佛眼、佛槛三位弟子在一座亭中闲话。这三位弟子号称“三佛”,禅功不相上下,都很得法演的赏识。此刻只听他们讨论得相当热烈。
不觉夜气已凉,几人裹紧袈裟,准备回寺休息。
归途中,忽然一阵风吹过,把走在前面的佛眼手中提着的灯吹熄了。四周一片昏暗,法演不失时机地对几位弟子说:“快把你们此刻领悟的心境说出来。”
话音刚落,佛槛答道:“裁缝舞丹霄。”
黑暗和光明并没有分别,此刻在禅者的心里也像是五彩斑斓的凤凰翩翩起舞于红霞明丽的天空。
法演把头转向佛眼,佛眼说道:“铁蛇横古路。”
只要心地空明,没有什么能阻止求法者的脚步。
轮到佛果了,佛果指指路面:“看脚下。”
灯火灭了,脚底下的任何东西,都要注意。所以在黑暗中走路也和悟禅一样,都要看脚下——从自己凝视的地方实实在在地踏出一步。
法演这才点头叹道:“能够胜过我的,只有佛果了。”
且记住,不论你的目标有多么远大,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坎坷,我们最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看脚下。踏踏实实地走好这一步,才能走好下一步,走好人生路上每一步。
王安石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曾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宋神宗熙宁二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择日拜相。上台后,他推行新法,但处处遭到保守派的抵制,并对他施加压力,迫使宋神宗于熙宁七年将他辞退。但到了第二年,又再度请他出山,可好景不长,只干了一年,又遭辞退。于是他隐居江宁,封荆国公。
在宦海中屡经沉浮,王安石对世态看得较为透彻。所以他在宦场中,能有较清醒的头脑,并常有退隐之念。当他拜相之时,贺客盈门,大多是趋炎附势之徒。元宵之夜,宋神宗赐宴相国寺,并一同观看优伶演出。五场大戏演了一场又一场,就像展示了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王安石触景生情,即作一偈:
诸优戏场中,
一贵复一贱。
心知本相同,
所以无欣怨。
王安石是个聪明人,虽然推行新法时急功近利,但当他失败之后,并没有因为被罢相而感到失落,因为他有这个思想准备。他的一生,从平凡到富贵,从绚烂到平淡,曲折起伏,高潮迭起,矛盾百出,很有戏剧色彩。或者说,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部戏。
他写的这首偈语,阐述了看戏的感想,也揭示了人生大舞台的真相。演员在舞台上,可以扮演戏中的富贵者,也可以扮演戏中的贫贱者;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富贵者也可以变得穷困潦倒,贫贱者也可能飞黄腾达。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安石在位高权重时,并不得意忘形;在隐退山林时,也并不心灰意懒。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顺境和逆境。但是,不要为暂时的荣耀沾沾自喜,也不要为一时的挫折而悲观失望。人生可以是喜剧也可以是悲剧,导演就是你自己。
自己把握自己的角色;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
世事纷纷如闪电,
轮回滚滚似云飞。
今日不知明日事,
那有工夫论是非。
——无门慧开
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禅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人生本来是有情的,只是禅反对对于情的执著和偏执。须知世间真情珍贵无比,并非唾手可得,由此更应珍惜眼前的幸福,莫让心中留有遗憾。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兴旺。在圆音寺前的横梁上有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拜祭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的佛性增加了不少。
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到这里的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便说道:“你我相见总算有缘,我来问你一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
佛祖问道:“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去了五百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你可还好?五百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
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还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五百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两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
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五百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想到了甘露,仍然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去走一遭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眼,蛛儿已经到了16岁,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得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金榜题名,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席间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服。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嫉妒,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也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两位长者到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很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太丰富一点。”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感觉?”几天后,皇帝下诏,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天霹雳,她怎么也想不通佛祖竟然这样对她。
得知消息后的几天里,她不吃不喝,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我们的婚事。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的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属于长风公主,他对你而言,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两千年,爱慕了你两千年,但是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听了真相以后,一下子大彻大悟,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到的幸福。”
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归位了,她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芝草深深地拥抱……
世上太多的人固执地为了追求自己得不到或是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放弃了眼前唾手可得的幸福,这是多么的不值得啊!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啊!
一个优秀的年轻人聪明而又勇敢,并且有着宏伟的志向,唯一的毛病就是他性子非常急躁,迫不及待地想要实现他的梦想。
一天,他对着天空叹息:“我究竟还有多久才能获得成功呢?为什么任何事情都需要漫长的等待呢?如果我能够有一个加快时间的小钟该多好啊,这样我就可以不用艰苦地等待了,而可以更快地走向成功。”
正在这时,法力无边的天神出现在他的面前,给了他一个钟表,说:“这就是你想要的能够让时间变快的小钟,从此你可以如愿以偿。但是,千万记住,这个时钟只能够帮助你快速向前走,不能后退。”
小伙子高兴极了,他把钟表向前拨动了一个小格,他就长大了许多,并且拥有了一官半职。他高兴地想到:“如果我现在能够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就好了。”于是他又拨动了钟表,他的婚礼正在隆重举行,悠扬的音乐和醉人的美酒都出现了。他美丽的妻子正对着他甜蜜地微笑。
他又想:“那快看看我什么时候能够当上大官吧。”于是他再次拨动了钟表,此时他已经是受到重用的达官贵人了,府邸豪华、家仆簇拥。
他心中的愿望层出不穷,于是不停地拨动钟表,他得到了更多的东西,也实现了人生的理想……
时间飞快地过去了,他的生命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弥留之际,他开始觉得后悔,自己以前做任何事都那么急切,还没有认真享受生活,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他一定可以等待的,但是后悔已晚了,因为那个钟表只能向前转不能向后退。
突然,他哭着醒了过来,发现自己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满腹的壮志未酬。原来刚才的情形只是一场梦。他高兴地跳起来,向天神祈祷:“原来,等待是一种经历,慢慢体会人生才是一种幸福。”
等待是一种经历,学会慢慢体会人生才能懂得幸福。切莫在追逐梦想的旅途中走得太快,走得太急,便会忘记在旅途中欣赏沿途亮丽的风景,体味人生真谛。
一位女孩即将出嫁了,她的母亲陪着她去寺庙烧香求签,见到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禅师。母亲禁不住替女儿请教道:“禅师,我的女儿出嫁以后,应该怎样把握婚姻和爱情呢?”
禅师听了母亲的话,微微一笑,对那位母亲说:“请施主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
母亲虽然觉得非常奇怪,但是立即照办了。
禅师指着母亲手中的沙子问女孩:“沙子的形状是怎样的?”
女孩看了一眼那捧沙子,答道:“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流失没有一点散落。”
禅师转身对母亲说:“好,现在请施主双手握紧这捧沙子。”
母亲按照禅师的吩咐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泻落下来。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的那捧沙子已所剩无几,其团团圆圆的形状早已被压得扁扁的,毫无美感可言。
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禅师语重心长地说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那么不妨学着用一捧沙的情怀来对待婚姻,好好珍惜,好好把握,爱情必定会圆圆满满。”
爱情无须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越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原则、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和谅解,爱情也会因此而变得毫无美感。
患得患失只会使我们不懂得谦让,一味地渴求只会适得其反,如果我们都明白了这个简单的道理,那么多少家庭都可以重新享受幸福与和睦。
欲悟色空为佛事,
故栽芳树在佛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
方便风开智能花。
——白居易
藏在心里的宝藏
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依靠钱财获得快乐,终究是不会长久的。真正的宝藏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它才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有一个刚出家的小和尚问禅师:“钱财为何物?”
禅师没有回答小和尚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王,名叫难陀。这国王拼命聚敛财宝,希望把财宝带到他的后世去。他心里想:我要把一国的珍宝都收集到我这儿来,不能让外面有一点剩余。
因为国王贪恋财宝,所以他规定:谁想结交他的女儿,就要带着财宝当见面礼。他吩咐在身边侍候她的人说:“要是有人带着财宝来结交他的女儿,把这个人连同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他用这样的办法聚敛财宝,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还有金钱宝物,所有的金钱宝物都进了国王的仓库。
那时有一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她对他极为疼爱。这个儿子看见国王的女儿姿色美丽,容貌非凡,非常喜欢,但是他家里没有钱财,没法结交国王的女儿。为了这事,他生起病来,身体瘦弱,气息奄奄。他母亲问他:“你害了什么病,怎会病成这个模样?”
儿子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说:“我要是不能和国王的女儿交往,必死无疑。”
母亲对儿子说:“可是国内金钱宝物,一无所剩,到哪里去弄到宝物呢?”母亲又想了一会儿,说,“你父亲死的时候,口里含有一枚金钱。你要是把坟墓挖开,可以得到那枚钱,自己用那钱去结交国王的女儿。”
儿子照着母亲的话,就去挖开父亲的坟,从父亲口里取出那枚金钱。他拿到了钱,来到国王女儿那儿。这时国王的女儿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我的仓库中,都荡然无存。你在哪里弄到这枚金钱?你今天一定是发现了地下的窖藏了吧!”
国王用了种种刑法,拷打这寡妇的儿子,要问清楚他得到钱的地方。寡妇的儿子回答国王说:“我真的不是从地下的窖藏中得到这枚金钱的。我母亲告诉我,先父死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枚钱。我挖开坟墓,由此得到的这枚钱。”
国王派了个亲信去检查真假。这亲信果然看见了此人父亲口中放钱的地方,这才相信了。国王听了亲信的报告,心里暗自想道:我先前聚集一切宝物,想的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是那个父亲,一枚钱尚且带不走,何况我这样多的财宝呢?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善慧大师
品尝人生百味
人要学会接受,学会懂得品尝各种遭遇和生活的各种滋味。甜蜜、酸涩、苦楚、淡薄,我们都要学会坦诚面对,一视同仁。
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尊先生前来拜访弘一大师,恰逢弘一大师正在吃饭。夏先生见他只吃一道咸菜,不忍心地问道:“难道您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过了一会儿,弘一大师吃完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说:“难道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啊?”
弘一大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夏先生因为和弘一大师是青年时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师在未出家之前,有过歌舞升平的日子,所以这么问。但是,弘一大师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心感受到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钦山和尚与雪峰禅师一起前往江西洞山,停下来歇息的时候,雪峰脱下鞋,发现又磨破了两处衬底,不觉惋惜地说道:“您挺着点,咱们还要走三个月才能到江西洞山哪!”
钦山见雪峰对着一双鞋子自言自语,忍不住笑了,说道:“对一双鞋子也这样礼拜,真是有佛心啊!”
雪峰说道:“懂得珍惜的人,才能领悟生命的奥秘!”正说着,钦山突然叫喊起来:“看!河里漂下来一片菜叶!河流上游肯定有人家,我们到那里去度人吧?”
雪峰说:“这么好的菜叶居然丢掉,实在是太可惜了,这样不知道珍惜的人太不值得我们去度了,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
然后伸手把菜叶捞了起来,两个人正要起身离去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人顺着河水飞快地跑下来,大声地喊道:“喂!喂!和尚,你们有没有看见一片菜叶从上游漂下来?那是我刚才洗菜时不小心被水冲走的,要是找不回来就太可惜了,多好的一片菜叶呀!”
雪峰把菜叶从兜里拿出来,那个人高兴地笑了:“好哇!终于找回来了!”
不知道珍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怎么能够认清生命的本来面目呢?二人互相望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向上游走去。
只有懂得珍惜,才能体悟生命的真谛。
石头希迁禅师来到南台的第二天,对怀让禅师道:“昨天我来到你这里,发现有一个荒唐的青年禅僧,一动不动地坐在石头上面。”
怀让禅师听后问道:“你有没有弄错?”
希迁禅师道:“没有弄错!”
于是,怀让禅师就吩咐侍者道:“你到山门外去看一下,坐在石头上的那个禅僧是谁?假如是昨天刚来的那个青年禅僧,你就责备他玩弄什么玄虚?假如他承认,你就问他说:‘石头上的东西,移植后还有活的可能吗?’”
侍者就用这句话去问希迁禅师,希迁回答说:“诸佛如来的世界里,没有可搬动的东西,也没有死活这句话。”
于是侍者回来将希迁的回答报告怀让禅师,怀让禅师自语道:“这个禅师,他的后代子孙将让天下人噤若寒蝉。”
接着他又派侍者去考问希迁禅师道:“如何才算是真正的解脱?”
希迁反问:“谁绑住了你?”
侍者又问:“什么才是净土?”
希迁还是以问作答:“谁污染了你?”
侍者再问:“什么才是涅槃?”
希迁步步紧逼:“谁把生死给了你?”
侍者回来把这些问答报告给怀让禅师,怀让禅师听后双手合十,一言不发。
六祖慧能大师门下两大弟子青原行思、南岳怀让早已是当代宗师,而他们都很推崇石头希迁禅师,认为:“在那石头上能听到狮子的吼声。”
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卞壁无瑕夺日辉,
秦王虽爱不输机。
可怜又入相如手,
一阵清风满路归。
——佛印了元
给心灵留下转身的空间
禅者,提倡奉献精神,认为只有先付出才可以有回报。
一个商人遇到了难处,他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请教智尚禅师。
禅师说:“后面的禅院有一架压水机,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商人去了之后,过一会儿汗流浃背地跑来说:“禅师,压水机下面是枯井。”禅师说:“那你就去给我到山下买一桶水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半桶水呢?”
商人红了脸,连忙解释说:“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实在不容易啊!”
“可是我需要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一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了。”于是带他来到压水机旁,说,“将那半桶水统统倒进去。”商人非常疑惑,犹豫着。
“倒进去!”禅师命令。
于是,商人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机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商人压水,可只听那喷口呼呼作响,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机吞进去了。
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那整桶的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果然清澈的水喷涌而出。
没有付出怎能有收获?禅宗提倡无私奉献,而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要求你无私奉献,但是在你想要得到回报之时,最起码你应该先付出。有些时候,为了达到目的,就应该学会放弃。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各个方面强过别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有大学问的人。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可学业却没有什么长进。他非常苦恼,特地去向一位大师请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当年轻人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到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我连动一动的力气都没了。”他抬头凝望着大师说道。
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啦,背着石头怎么可以登上顶峰呢?”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谢后走了。后来,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人要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禅师笑着说:“先喝杯水吧!”
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里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说:“这个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为什么还来问我呢?”
弟子终于醒悟,自言自语地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就装不进去其他的了!”
禅师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着说:“是啊!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们越是这样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于是他们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认为自己老了。其实人的老化关键不在于肉体上的老化,首先应该是精神上的老化。当一个人无法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老化的过程就开始了。一个人之所以无法接受新事物,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而是他心上的那只杯子,已经被杂念装满了。”
你心上的那个杯子装了多少杂念?要想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只有把原来的旧东西倒掉,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些空间,给自己转身的余地。
有位学习禅理的人到法堂请示禅师:“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想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于是,那个人依样画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啊。”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呢?”
那个人问:“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回答:“修行如同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那个人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连连感谢禅师的高明。
有时,世间的事情,不是一味执著就能进步的,读死书而不活用,是不能从中获益的。留下一点空间,容自己转身,留下一些时间,让自己思考,不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往往是入道之门。
散尽浮云落尽花,
到头明月是生涯。
天垂六幕千山外,
何处清风不旧家。
——云峰文悦
不能打折的人生
世俗的一切总是侵蚀着我们的真诚与善意,让我们以错误的视角来看待整个社会。我们不得不对这个社会甚至人生作出一个缺乏善意的判断,进而困惑地抉择。
从前有一位商人因病过世,他的儿子从小随父经商,虽轻义重利,但却是一个大孝子。因此面对父亲过世,他来到寺里请佛光禅师为其父诵经超度。
孝子毕竟是商人出身,所以很关心诵经的费用,于是他不停地问佛光禅师:“诵一卷超度经需要多少钱?”
佛光禅师看他腰缠万贯还如此吝啬,于是故意一本正经地答道:“诵一卷阿弥陀经超度大约需要十两银子。”
孝子听后认为太贵,于是同佛光讨价还价说:“老禅师,十两银子恐怕太贵了吧!你能不能给我打个八折,我付你八两如何?”
老禅师看他一脸认真的样子,感觉这人还真有意思,于是点头答应:“好吧!就依你了。”孝子听后一脸喜悦。
佛光禅师于是来到孝子家为其父进行超度。诵经过程中,孝子亦垂立一旁,俯首恭听,当听到佛光禅师念道:“十方诸佛,请将今天诵经功德,回应亡者,让他往生东方世界。”
孝子感觉有点不对劲,就向禅师提议道:“禅师,你有没有搞错,我只知道人死以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有去东方的道理?”
佛光禅师解释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要十两白银,你坚持要打八折,也只好送亡者去东方世界啦!”孝子听后很是惭愧,只好说:“我再添上二两银子,还是让我父亲到西方世界去吧!”
人生是不能打折的,我们的世俗心让我们沉浸于烦琐的尘世中。面对金钱,我们的人生经常会打折。
南泉禅师是唐朝著名高僧。他在大觉寺讲法时,每次听经人都把法堂挤得水泄不通,这使得好多信徒只能坐在门外听经,于是就有人提议建一座更加宽敞的讲堂。
这天,有一位商人信徒用袋子装了八百两纹银送给南泉禅师,并说明这钱是他自己捐助用来盖讲堂的,南泉禅师听后欣然接受,收下银子就去忙别的事了。
信徒对禅师的这种态度有些不满:好歹这也是八百两纹银,要知道这几乎花了我一年的积蓄。可禅师拿到这笔巨款竟连一个“谢”字都不说。
于是,信徒就紧跟在南泉禅师的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袋子里装的可是八百两纹银。”“噢!你不是说过了吗?我已经知道了。”南泉禅师漫不经心地回答,说完又忙别的事情去了。
信徒不由得在后面高声喊道:“师父!我捐的可是八百两纹银,数目可不小啊!你怎么连一个‘谢’字都不说呢?”
禅师走过来对他说:“你怎么这么啰唆呢?你捐钱给佛祖,建造法堂,是在为你自己积累功德,为什么还要我跟你说声谢谢?你如果把它当做一种买卖,我就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好了,你把‘谢谢’带回家去吧,从此你与佛祖‘银货两讫’了!”说完禅师又去忙别的事情了。
信徒愣在那里,一脸茫然。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王维
活出生命的味道
精神与灵魂固然重要,但没有了肉体它们便失去了最重要的依托。但肉体又不仅仅是二者的依托,它还是生命永恒不灭的证据。
深秋,道吾正在为师弟云岩煎药。药锅里热气腾腾,秋风一吹,满屋子全是药味。
道吾盛了一小碗药汁,回头望望躺在床上的云岩:“师弟,师弟,该吃药了。”
云岩微微睁开了眼睛,“师兄!抛掉了这个空壳子后,我们还能不能在什么地方相见?”
道吾笑笑说:“不生不灭处,凭缘分相见吧!”
“你为什么也这样消极呢?”云岩摆摆手说,“为什么不说宇宙处处皆有缘,即使在任何地方都能相见,何必只限于不生不灭之处呢?”
听到这些,道吾站起身来,拿了斗笠往外走去,云岩低声问:“拿斗笠做什么?”
“遮风避雨,自有用处。”道吾停下脚步回答道。
“出了门,风雨一吹还不是就掉了,能有什么用?”云岩闭上眼道,“这肉身躯壳能有什么用?生死无常一来,还不是要灰飞烟灭吗?
“至少有些覆盖,总会有些用处吧。”
云岩似有所悟:“噢,人生这么大,又能覆盖多少呢?”
道吾笑道:“师弟,虽然人生空虚,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但至少也要无牵无挂地活出一点味道来,这样才能有一点生命永恒不灭的意义!”
云岩默默起身下床,从抽屉里拿出茶叶,放在茶炉里并加满了水。
道吾看到后赶快走过来扶住他:“你想做什么,病没好怎么能下床?快回去躺下!”
“我要煎茶。”
“煎茶?给谁吃?”
“有一个人要吃。”云岩喏喏答道。
“那他为什么不自己煎?”道吾有些惊讶。
“还好,我有这副空壳子在!也想活出点味道来。”
蒸沙拟作饭,
临渴始掘井。
用力磨碌砖,
那堪持作镜。
佛说元平等,
总有真如性。
但自审思量,
不用闲争竞。
——寒山
太好了!
世界上不存在极乐天堂,没有人能够逃脱不幸与不快,没人能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凡事不能只看到坏的一面,而看不到好的一面,遇事多朝好的方面想,你就会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一个小和尚在庙里待烦了,总觉得心情烦闷、忧郁,高兴不起来,就去向师父诉说了烦恼。
圆通和尚听了徒弟的抱怨,说:“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淡然,则无往而不乐。”
接着,他给徒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个村落,有个老爷,一年到头的口头禅是“太好了,太好了”。有时一连几天下雨,村民们都为久雨不晴而大发牢骚,他也说:“太好了,这些雨若是在一天内全部下来,岂不泛滥成灾,把村落冲走了?神明特地把雨量分成几天下,这不是值得庆幸的事吗?”
有一次,太好老爷的太太患了重病。村民们以为,这次他不会再说“太好了”吧?于是,都特地去探望老太太。
哪知,一进门,老爷还是连说:“太好了,太好了。”
村民不禁大为发火,问他:“老爷,你未免太过分了吧?老太太患了重病,你还口口声声太好了,这到底存的什么心呀?”
老爷说:“哎呀,你们有所不知。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始终是老婆照顾我,这次,她患了病,我就有机会好好照顾她了。”
讲完了故事,圆通和尚启发弟子:“生活在世上,能把坏事从另一个角度看成是好事,不是很有启示吗?只要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遭遇,就没有什么摆脱不了的忧郁。”
还有一个故事:一次,两个徒弟看到屋里飞进一只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飞,却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挡住了,一次次徒劳地摔下来。
徒弟甲说:“这只蜜蜂真是愚蠢呀,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为什么还要努力呢?它这样做,即使飞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
他从中得到领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强求,该放手时就放手。
徒弟乙说:“这只蜜蜂真顽强,它那么勇敢,失败了也不屈服。”他也从中得到启示:做人就应该像蜜蜂那样,锲而不舍,败而不馁,百折不挠。
于是,两人争执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他们只好去找师父来评理:“究竟谁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呢?”
老和尚说:“你们谁都没错。”
两个徒弟不解,心想,怎么可能两种观点都对呢?难道师父是故意做好人,不让我们再争执了?老和尚早就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他微笑着,拿出一块大饼,吩咐他们把大饼居中切开。徒弟二人照做了。
老和尚问:“两个半块饼,你们说哪半块好,哪半块不好?”
他们回答不出。
老和尚说:“你们总是看到相异的地方,而没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异,掩盖了质的相同。”
反鉴归澄漠,
容与含道符。
心与理理密,
形与物物疏。
萧索人事去,
独与神明居。
——支遁?《咏怀诗》
心中有佛光
心中充满佛光,则天明地明则心明。所以只要我们心中装有快乐、幸福,生活就会像月光一样毫无保留地照在我们的身上,驱散我们心中的烦恼和忧愁。
垂暮之年的老和尚想在自己的有生之日,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一个能够接任自己职位的弟子。可是在他众多的弟子中,其中就有三位的悟性极高。这让老和尚一时很难选择。
在一个月色清明的夜晚,老和尚感觉到自己的寿命可能即将终止。也就是该到他决定继承人的时候了。于是他叫来那三个优秀的弟子,分别给了他们三个一枚铜钱,吩咐他们各自出去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既便宜又能塞满禅房。
其中的两个弟子听到吩咐后就出去了,可是另外一个弟子却端坐在老和尚身边打禅,没有行动。
不久,有一个弟子回来了。他告诉老和尚,他已买来了几车的干草,足可以添满禅房了。老和尚听后,摇头蹙眉,非常失望。
接着,另一个弟子也回来了。只见他从袖子中取出一只蜡烛,然后把蜡烛点燃。老和尚见状,口念“阿弥陀佛”,脸上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神色。
这时,老和尚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弟子。只见那弟子起身,将铜钱还给老和尚,双手合十说:“师父,我买的东西就来了!”说完他吹熄蜡烛,禅房一片黑暗,那弟子将手指向门外说,“师父请看,弟子买的东西已经来了——”
师徒都向门外望去,只见东半边天上,一轮满月刹那间从地平线上跃出,冉冉上升。金色的月光照进禅房,禅房里洒满光辉,一片通明。
老和尚惊讶得半晌无语。禅房里一时寂静非常。许久,老和尚才问打禅的弟子:“你何以想到此法?”
弟子双掌合十卑恭地说:“干草固然能装满禅房,但却使禅房不洁而黑暗,虽价廉而实平庸所为;蜡烛小如手指,不值一文,然烛光能充盈禅房,买烛者非上智而不能为也!”他沉吟片刻,神情肃穆,继续道,“月光既出,玉宇澄清,月光可谓九天中最无价之物!月光为何物?月明则天明;天明则地明,天明地明则心明;然佛明四宇,佛明我心,可见月光乃我佛也!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只因我心中有佛光!”
老和尚闻言,脱下袈裟披在打禅的弟子身上……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寒山
找到未知的本性
禅讲究自性,自修,自证。有了外物,或是别人的东西,就不是真的东西了。禅家主张在自性的世界里,观照自己的心灵世界,以期获得一种超脱和自明。
有一天,释迦牟尼给他的几个弟子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商人娶了四个妻子:第一个妻子既伶俐又可爱,陪在他身边,像影子一样跟随他;第二个妻子是他从外地抢来的,她格外美丽,让人羡慕;第三个妻子整天打理他的日常琐事,让他不用为生活操心;第四个妻子是最忙的,但是他不知道她整天都在忙什么,他几乎忘记了她的存在。
商人要出远门了,旅途十分辛苦,所以他要选一个妻子陪伴自己。
第一个妻子说:“我才不陪你呢,你自己去吧!”第二个妻子说:“是你把我抢来的,我又不是情愿嫁给你的,我也不去!”第三个妻子说:“我不能忍受路途的风餐露宿之苦,所以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妻子说:“无论你到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商人感叹:“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我的第四个妻子好!”于是他就带着第四个妻子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
释迦牟尼说:“你们明白了吗?这四个妻子就是你们自己!”
第一个妻子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妻子是指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劳了一辈子,死后却不能带走,无非是水中捞月;第三个妻子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的;第四个妻子是指个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是它却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它永远不会背叛你,它永远跟随你。
人的肉体、所拥有的金钱以及亲情关系,都是人们所需要精心维护的,但是终将会与人分离。只有天性才会永远与你相随,伴你左右。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我们都应当维护好自己的天性,永远记得“我是谁,我将成为怎样的人”。
一个和尚因为耐不得佛家的寂寞就下山还俗去了。
不到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到一个月,又因耐不住寂寞还是下山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也不必信佛,脱去袈裟;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
这个还俗的人就讨了个妻子,开了一家茶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老僧的指引很对,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做符合自己本性的事,才是莫大的幸福。
有个刺客受人十两银子之托,前去刺杀六祖慧能禅师。可是慧能禅师早就预见到这个人要来了,于是在桌子上放了十两银子,然后静坐在那里,等待那个刺客。
慧能说道:“该来了吧?因果,毕竟是躲不掉的。”刚一说完,那个刺客便飞快地到了禅师面前,明亮的刀放在了他的脖子上。慧能禅师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把脖子向前一伸,说道:“桌上有纹银十两,请动手吧!”
刺客一怔,挥刀在慧能脖子上连砍三下,可是都像是砍在石头上一样,与刀锋接触的地方居然还有火花冒出。刺客被吓得瘫坐在地,刀也扔在了地上。
慧能大师合掌,悠悠地说:“正剑不行邪,邪剑不胜正,因果昭彰,分毫不误。银子你拿去,我的命还不能给你!”
刺客伏倒在禅师的脚下悔过,恳求六祖度他出家,以赎自己的罪过。六祖摆摆手:“你快走吧!不然弟子们知道了,必定不能轻饶于你!你我另有因缘,以后你改头换面再来,我自会收留你。快走!”
后来那个刺客剃发出家,千山万水走了很多的路来拜见六祖,六祖哈哈大笑:“我就知道无论怎么样你都会来的,我已经等你很长时间了!”
刺客羞愧地说:“我因为心生惭愧,没有面目来见禅师,实在惭愧得很!”
六祖点点头说:“修行可以减轻你的罪过,因果昭彰,慎勿放逸。”
看来,穷凶极恶的人也有善良的本性。
一阵旋风雾霭开,
千峰突出碧崔嵬。
惊猿怒鹤抛来久,
半夜山前唤得回。
——上方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