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侃大山的夏瑜(一)
半阵胭脂2018-04-15 02:113,160

  提到给他找女人夏瑜只是红着脸嘿嘿地乐,也不能说不想女人,谁个都想有个家庭传宗接代不是?

  “师傅,怎么着也得像我师娘这样性子好的,可不能指着那些所谓大家闺秀要。你徒弟就想找个安生点能过日子的就成,像钱家媚儿小姐一样的大家姑娘……”

  “去……”杨一顺手再给他一笔杆子。就顺口一提,他还顺着杆子往上爬。

  “叫你一直留意的人怎么样?现在急需用人了。匠人得尽快入场,上面挺急的,要先堵住他们的嘴。顺便明天确定几个各行当的大师傅上来帮我做做核算。”他有些头疼,没有懂行的人这份核算他俩根本别想做得有谱。

  夏瑜听着也正色道:“您大可放心。除了各个行当专精的大师傅,匠人市场占七成过去都不会有干净的底。我敢保证过去没当过兵也一定跟着占山做过匪。”

  杨一用笔撑着下巴,望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什么事。匠人市场的复杂一直他都明白,也是一早他便注意到的契机,可别忘了当初他在那里呆的时间一点都不短。只是相对而言,夏瑜的嗅觉比他敏锐很多,所以选人他才让夏瑜去配置。

  那些都是什么人?真正职业的大师傅不多,否则不会有太多乐意朝小山小县城流窜;多的就是一些半桶水,为讨口饭吃改做匠人行当不久。一个个看着什么都会一点,却什么又都不够专精。一个个大多还是青壮,以前做什么讨生活不言而喻。

  在杨一看来,这些人不过没人站出来每人给他们一条枪揭竿而已,他们只是缺少一个领头的和一条枪,否则早不知道在哪里占山为王去了。

  “前期先合计挑七八十人入场,以后慢慢往里加。工价和道观一样,不做差异区别。把牛头堡那几个还在做大背篓的,乐意的全部塞进去,让他们跟着学。”说完他又摇头失笑,想想还真不见得那几个大背篓乐意。丫一个个仗势欺人,背后有道观几十个匠人做后盾,发展得把关县大背篓市场给垄断了,想入局必须他们点头,否则指定天天挨打的命。

  不过这群大背篓作用也不小,至少关县县城以内的各种小道消息他们比谁都清楚,所以基本算杨一的一只眼睛。

  七八十人是不够的,杨一内心明白。连道观所有工种都有四五十个人,县大楼至少也得再上七八十人才成。不过一次性上完他的压力确实有点大,所以先上一半再说,真是有些无奈的选择。

  “住宿问题有点棘手。”夏瑜说。考虑到不能区别对待,赵家大院肯定住不了这么多人。记得以前县大楼施工的时候,出入匠人不会下于两百。没见这两天大楼停止施工后,匠人市场都有点人满为患?

  杨一一拍桌子决定:“明天先上二三十个木匠,就在隔壁起三间茅屋,开间尽量宽敞一点,架大通铺能住人就好,材料不够能花钱买的不用省,木材不够赵家大片森林先砍了再说,过后我去县里报备。”

  这是占了人赵家大院还要用人家土地和森林的节奏啊!

  “明天顺便再多请几个老妈子来,伙食还是我们自己开,让你师娘管理好开支。”

  “成。”夏瑜考虑着点头,“师傅你可别玩太大了,得为我们跟你后面的身家性命考虑着点。”

  这话只是揶揄性质,但其中如何不是认真?杨一要做什么,夏瑜心里没点数他也不可能纯粹地跟在后面,虽然实际他并不喜欢太过不安分的生活。

  杨一没理他。要说世界上还有了解他杨一的人,夏瑜应该算一个,所以用不着做过多搭理。

  反而又道:“各类砖石材料都是从区里走码头下来的,以后这条线你去多交接一下。说实话这些年关县太平静了,像一潭死水。各方一直维持一种病态的平衡,油泼不进针挑不破。就这么发展下去咱们真没什么办法,所以咱必须得往外看,以后不能指望着每个木匠手里拿着一把鲁班尺,石匠一个榔头出去跟我们拼。”

  这任务有点重,夏瑜都有些犯迟疑。还能指望着这些送砖石的找路子买枪支弹药?有点不够实际的感觉。

  “我尽力吧!”夏瑜最终还是点头。如果要他弄一两三百支土枪很轻松,弄这么多舶来品,着实有点难办。于是他问:“师傅,你看让老尹跟我身边怎么样?”

  杨一想想尹志强,平时感觉很厚实的一个人,但又是个外粗内细的汉子,偶尔会搞搞怪;有些犹疑:“你拿捏得住他?”

  说实在,夏瑜也不敢肯定。尹志强这个人,从杨一主动结交他开始,就是因为夏瑜说对方身上味道很重。能让夏瑜说味道很重的人,可想肯定有一个不一般的过去。但在道观一起做活这么久,别的人多少都被引诱着透出了过去的底,而看似粗阔的他,始终只有一套说辞。

  少数民族。若讲过去,便只有讲回当初在他们族里的事或传说,还有美丽的姑娘;好像一直生活在与世无争的天堂,然后突然出来了,为另一种生活而奔波。

  这样断层的经历任谁都听得出来,但他既不用别的故事来搪塞,也不说出口,只是偶尔搞怪把话题岔开。

  所以杨一觉得,这相对是一个很难拿捏的人,虽然大家在一起一直相处得很好,尹志强甚至是施工现场管理阶层的人。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夏瑜认真思索后笑道:“还是跟师傅你学的。老尹虽然看着厚实,其实挺狡猾的一个人。但实际上又是一个比较死板有教条的人,大概也和他身上味道这么重有关系吧,所以对于我来说,他还是过于方正了些。”

  杨一对于夏瑜对尹志强的看法不置可否,但他更高兴看到夏瑜的成长,这样的成长他实在太需要。

  “如果你能把老尹彻底弄上船,等任务完成我小妾都给你找好。”

  “得,不要。”夏瑜连连摆手,快速引开话题:“师傅,我的想法我和老尹在一起,最好不止做做交接,毕竟关县的码头太小。我俩可以尝试着跟船上区里倘倘路子,偶尔就跟砖石船跑跑,把路线和人事混熟。至于想要的东西,更不能指望一次到位。偶尔三五支十支八支地跟船运回来,即安全也容易。”

  得,杨一使劲望夏瑜几眼,由不得不刮目相看。这想法,很是到位。一下子弄大批军火进来肯定有些不切实际,特别现在关县一带需要局部平静的地区;但流落民间单支零散的枪支却也不会在少数,特别是朝区里这种大地方走。

  在民间收枪,数量又少肯定惊动不了人。往来的盘查,进关县这等关卡,本来就有砖石之便,进出何其容易?不说不容易发现,即使偶被发现一次,上下打点都不会是大事,毕竟数量实在有限得很,起不来多大浪花。

  “补脑了最近?”

  “想媳妇儿想的。”……

  实际上就是一对思想和对未来南辕北辙的师徒,可偏生被命运安排在一起……

  随即县大楼的二次动工进入准备阶段。不论匠人的住宿建设,还是匠人的征召,一切从夏瑜手中经过。

  接连几天夏瑜忙得脚不沾地,一到晚上便不想动弹,于是他开始把尹志强拉到身边,道观让软骨头和几个大师傅主持。

  可没过两天县里更急了,因为码头催促得实在太厉害,其中干系到货船的损失。

  关县的码头,说起来就是一个看天吃饭的地方。从区里沿着关河下来水流相对还算平缓,所以只要老天不要接连大旱,小小的货船完全可以顺流而下,但想逆流装满货物上去,那就是一个笑话,累死几个人的也别想回到区里。

  如果哪年遇上个长时间的干旱,或者雨水最少的冬季天不作美,那就等着吧,基本等来年春天过后,夏季暴雨之后船只才有可能再次运行。

  不过相对来说关县是幸运的,没看往下盐河县不管什么季节放空船也漂不下去?关县到盐河县这一段河流,海拔高低差距太大,顺流下去船只根本无法吃水;若强行放下去,准被河里的石头给垫飞散架不可,人船两空。

  所以即使区里下来的马路再烂,板车有时都会被甩进关河,它依旧是往来商客,颠南链接四川最忙碌的一条主道;即使一路只能用马匹驼。

  夏瑜接到冯科长的催促,有心怂丫几句,但现实还是得拉着尹志强通知县里的大背篓帮,老老实实朝码头赶。

  这倒不是他第一次来小码头。丫鬼码头从县里到区里就两条小船在跑,多了承载不住。格外有一个更小的耙子跑对河两岸,运送一些无法从铁索桥过往的大型物件或牲口等。

  到码头一望,现在就拴着一条往区里下来的船,上面满满一船青砖;耙子跑对岸呆着,另一条船应该去区里还没回转。

继续阅读:第一百零六章 侃大山的夏瑜(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血祭鲁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