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四年级怎么混
温岭闲人2019-06-13 11:452,388

  李晴天呵呵一笑,自己先喝了半杯啤酒,然后才说道:“老余,应该是你说我听才对。我不知道四年级怎么混过去,如何才能拿到毕业证,所以才请你喝酒的。”

  “噢,我差点忘了这茬。”笑了笑,余教授又喝了半杯啤酒,“要说本科四年,最难的就是第四年,但是要说第四年怎么过,却又是最容易过的。”

  “这不是废话么。”

  “没大没小,小子,你敢说我在废话?”

  “呵呵,你说过的,酒桌上无大小,抽烟时无大小,棋盘边和麻将桌边也都不分大小。”

  “好吧,算我说了句废话,我自罚一杯。”

  余教授乘机又喝了一杯,啤酒对他来说,基本上等同于喝水。

  “但是,我说的也不是废话。经济系的四年级,基本上没有考试,因为该学的课已经学完,所以确实容易。不过论文关难过,你得弄出一篇象样的论文来,否则等于前三年白读。小子,别人说高考定终身,而我却认为是论文定终身。”

  这个李晴天知道,几个研究生对他说过,论文写好了,在分配工作时很有优势,考研和留校以及公派出国留学,好论文就是前提。

  每年毕业生离校前,各地各单位来接人的干部,除了查毕业生的政治表现和考试成绩,查论文正是关键一环,那些分配到边远地区或一般单位的毕业生,其论文肯定不入法眼。

  “老余啊,我找您就是想请教论文的事。”

  “行,你小子有头脑,知道什么是关键。”

  “不光是吹,您老人家也说点干货么。”

  “哈哈,你得先让我喝高兴了再说。”

  李晴天无奈,只好给余教授续酒,还给他夹菜。

  “选题,写好论文的关键是选题,选题选好了,论文就等于写好了一大半。”

  “那么,您老人家认为,我该如何选题?我该选什么题呢?”

  余教授嚼着嘴里的红烧肉,“选,选你熟悉的题呗。”

  李晴天思忖着道:“您还别说,我是农村人,熟悉点农村的事,而城市对我来说,犹如大观园对刘姥姥。”

  “这不就有了么。对咱们国家来说,农业的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彻底解放,你就在这方面做点文章,深入的挖掘一下。”

  “说具体点,您老人家也说得深入一点么。”

  余教授不马上接话,而是先举杯饮酒。

  李晴天噗的笑道:“没人跟您抢的。瞧您这模样,太不像个教授。”

  余教授瞪了李晴天一眼,“哼,所以才允许你叫我老余啊。”

  李晴天陪起笑脸说道:“平易近人,您这叫平易近人。”

  余教授又是喝酒,“也就是你小子胆大,一般人让他叫老余,他连背后都不敢。”

  李晴天道:“我知道,我知道您对我好,所以请您对我更好一些。”

  “嗯,你的选题,就从农业入手。我说的是农业经济,不是传统的农业,也不是小农经济,是大农业。也就是说,从农业入题,但不能局限于农业。如果你仅仅只写农业,先把自己框起来,那你这篇论文就不合格,我顶多只能给你六十分。”

  李晴天点着头问道:“那我到底该怎么写呢?”

  “十二个字,以农促商,以商催工,以工富农。”

  李晴天琢磨了一会,心里有豁然开朗之感,“老余,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农、商、工,这三字代表了改革的方向和顺序及过程,而促、催、富三字是精髓,是过程中的关键三环。”

  “少拍马屁。”余教授得意地笑笑,又说道:“关于实习,你已有足够的积累。从你挖沙卖沙,再把沙卖到国外,到创办了几家企业,还有土特产生意,和组建工程队,直到现在在远帆公司拥有股份,并参与管理……所以,做为你的导师,我将允许你不参加实习。”

  李晴天笑了,“这么说来,我接下来又可以逍遥一年喽。”

  又是一句“你想得美”,余教授笑骂道:“臭小子,你要是不摆正自己的位置,那神仙也帮不了你。”

  李晴天笑道:“老余啊老余,你能不能直接说明啊。”

  “很简单的事,你傻啊。”余教授道:“你可以不用去实习,但形式上要做到。那个远帆公司,你可以继续去挂个名,继续去上班,别人要是议论,你就说是实习嘛。”

  李晴天笑着问道:“老余,你的意思是说,我可以继续待在远帆公司?”

  余教授点着头道:“学习外国公司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何乐而不为呢?”

  余教授的提醒和指教,解开了李晴天心里的那点纠结。

  李晴天打电话给滕远帆,说了余教授的建议和自己的想法,滕远帆求之不得,让他有空去趟公司,重新办理入职手续,具体职务还是总经理助理。

  开学后,李晴天向辅导员和系里递交了实习规划和实习申请,而去外资公司实习,不是系里能决定的,系党总支和系教研室又把李晴天的申请,递到校党委和校教务处。

  李晴天是校“名人”,还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更为校办工厂做出了贡献,他的申请报告顺利的获得了通过。

  从今年下学期开始,经国家教委批准,实行研究生导师制度。

  像东江大学经济系,就有五位教授获得导师资格。

  作为全国知名教授,在国际经济学教育界都排得上号的余仁笑,当然是首屈一指,其余四位教授允许带六名研究生,而余仁笑有十个名额。

  余教授现在带着七名研究生,他还可以在四年级的八十余名学生中挑选三人。

  谁都知道李晴天与余教授的关系,其中一个名额肯定属于李晴天,谁也争不过。

  这么一来,就只剩下了两个名额,按学习成绩,八十多人里有二十多人有竞争资格,可见其竞争的激烈程度。

  李晴天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倒是对读不读研究生无所谓,是因为学校,更因为余教授,他才决定读研究生的,也算是为文凭而努力。

  可李晴天的四年级同学们可不这么想,因为当研究生的好处太多了。

  李晴天不知道当研究生的好处,更不知道考研究生的竞争激烈。

  下届研究生的考试时间是明年五月,报名是在现在,经济系报考本专业研究生的人数,包括李晴天在内,共有二十三人。

  但是,还有本校其他系其他专业的,以及省内其他院校和国内其他院校,报考东江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的总人数,竟然接近两百。

  更让李晴天没有想到的是,想当余教授的研究生的人数,居然是整整一百个。

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次一鸣惊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富豪是怎样炼成的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