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儿的这番话倒也成功的转移了话题,否则赵原还真不知该怎么解释,总不能说人的呼吸需要氧气,油灯的燃烧也需要氧气,若是油灯熄灭则说明氧气不足,变会有危险。
当然,赵原还是吩咐范师傅在合适的位置弄几个通风口,总要让地下的空气保持流通。
“姑爷可是有了应对之策?”看着赵原不紧不慢的样子范景平急切的问道,虽说他懂得酿酒可真没办法解决当下的问题。
赵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在酿酒方面他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为了鼓舞酒窖工人的信心,还是拍着胸脯说道“这几日大家把第一批酒过滤出来足矣,七日后再酿造第二批酒。”
七天的约定也只是赵原大概估量的时间,总不能让众人等的太久,更不能让薛家等的太久。
“这几日薛大小姐没必要天天往这跑,尽快把第一批酒卖出去才是。”赵原对着面无表情的薛听凝说道,这话听起来显得两人有些生疏,实际上蕴含了诸多关心。
酒窖毕竟阴寒,且距离薛府甚远,虽说薛听凝不是金枝玉叶的身体,也总不能天天早出晚归。
卖酒的工作相对来说简单,薛家酒坊在咸阳城的闹市之内,距离薛府不过一刻钟的路程。
薛听凝眨了眨眼颇有点头的意思,这已经算是奇迹,平日里她可不听从任何人的安排,也能看出她对此事束手无策,只能期盼赵原能拿出真本领。
祭拜河伯的事情作罢之后,薛听凝吩咐一众家奴把这些牲畜带回薛府,至于是要摆上餐桌还是要下地耕田倒是跟赵原没多大的关系。
离开酒窖后,赵原并没有直接回薛府,而是带着嫣儿去了砖窑。
酒窖跟砖窑相距不远,正午之前两人已经赶到。
对于这深不可测的“瘟神”薛少疆有些发憷,灰溜溜的自觉离开,免得找些不自在。
赵原跟嫣儿相视一笑,这倒是省去了不少麻烦,最起码不用麻烦薛听凝出面。
一来二去,砖窑内的师傅跟赵原也熟络起来,客客气气的让出一个龙窑。
赵原也不拒绝,找来一些石灰石进行烧制,总算是找到了制作石磨的正当理由,或许今后的伙食会稍稍改变,当然,赵原也不想暴露太多本领,免得让人怀疑。
不得不说,龙窑烧制水泥的速度比起竖穴窑快了很多,短短一下午时间已经完成,比起在姬家村的时候节省了不少时间。
随着夜幕的降临,炉膛里的火焰散发出一抹眼泪的暗红,倒是把嫣儿娇小可爱的样子衬托到极致。
赵原一时看的傻眼,嘴里喃喃自语“也不知柔儿那丫头过的如何。”
赵原之所以发呆,并非被嫣儿的相貌给吸引,而是回想起远在赵国的姬柔儿,自从武安关一别已经过了好几个月。
倘若姬柔儿平平安安的在姬家村还好,赵原就怕她中途遇到其它危险,毕竟眼下的赵国混乱,就连最基本的法度都未必可以执行下去。
不得不说,姬柔儿是个温柔贤惠的好姑娘,对待赵原也是真心,若非当时心心念念想着离开这鬼地方,或许两人的关系能够得到升华。
只是现在中间横着个赵夏,如今又出现个薛听凝,赵原也只能把她埋在内心深处。但也不是那种不敢想起的回忆,终有一天赵原会给姬柔儿一个答复,最起码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
“姑爷又没个正行呢!”嫣儿被赵原看的有些脸红,娇声细语的说道,嘴上有些气愤,内心却有一丝丝高兴。
赵原这才回过神来,红着老脸继续手头上的工作。
在几名工人的协助下,天黑之前总算完成了石磨的雏形,只需等待一晚上的晾干。
“姑爷那两块大石头有什么用?”
“你猜!”
“姑爷真能在七天内找到解决的办法吗?”
“再猜!”
漆黑的夜色下,幽冷的渭河边,两个单薄的身影在寒风中穿梭,赵原走在前面,嫣儿走在后面,只是这一路的碎碎念听的赵原耳朵起了老茧。
也正是因为嫣儿喋喋不休的问题让赵原不再孤单,最起码知道,在这偌大的薛府之内,自己并非一人。
赵原也不是不愿给嫣儿解释一些问题,而是觉得她这小脑袋不能一次性接受太多知识,总要拿过来揉碎嚼烂才吃下一口。
回到薛府之后,已经临近深夜,赵原倒在床上闷头就睡,也不想考虑太多。
跟他接触多了,嫣儿也沾染了不好的习惯,没心没肺的酣然入睡,这一天的奔波也的确有些疲惫。
只是薛听凝的小院内始终亮着一支耀眼的烛光,修长的人影显得有些疲惫,打过哈欠之后继续拿着毛笔在竹简上计算着一个又一个的数字,薛听凝总要把这次的损失算个大概。
檀儿、影儿两名小丫头眼圈黝黑,上下眼皮不停的打架,竟是依靠着窗子睡着。
第二天一早,薛家酒坊开始忙碌起来,数以千计的酒坛从酒窖运输过来。
酿造酒水的大缸可以容纳五百斤粮食,就算只能生产出五分之一的酒水也有一百斤重,可以装十坛酒,一千个大缸就是足足一万坛酒,如此巨大的数量也能看出薛家酒坊规模之大。
正因如此,往外卖酒成了更让人头疼的事情,纵然咸阳城人口众多,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抢购一空,更何况薛家只占了一半的市场。
索性前几日的寒门盛会给薛家打出了不小的名声,这几日的生意还算不错,每天都有三五百坛的销售量,可这仍不能满足要求,毕竟薛家还有四五批酒水没有开始酿造。
赵原带着嫣儿一大清早便去了砖窑,只是由于天气寒冷,水泥没有完全干透,正当闲来无事之际,赵原脑海中闪过一丝灵光。
神秘的笑了笑“这次可要多制作一些玻璃,免得深夜被寒风冻醒。”
深夜被冻醒这个问题并非出现了一两天,在这个时期没有玻璃,甚至没有宣纸,多数人家的窗户直接漏风,唯有一些大户人家用薄薄的丝绸包裹窗户,即便如此仍能透过刺骨的寒风。
赵原自然是想把那些密封性跟透光性都不好的丝绸换做玻璃,到时候也能享受阳光洒在身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