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突膜
云陌JUN2019-03-07 10:062,155

  突触小泡是贮存和释放递质的场所。

  突触小泡位于突触前细胞的一组小泡状结构,储存乙酰胆碱,在神经细胞内起调节乙酰胆碱的作用。

  突触小泡大小不一,直径20~65nm,形态多样,内含各种神经递质。

  含递质的突触小泡通过轴突的快速顺向运输到达轴突终末。

  突触小体又叫终末小结,系前神经元轴突终末膨大部分。此小体为小结节状或扭扣状,内含线粒体与突触小泡。

  线粒体为化学递质合成提供能量,突触小泡能合成并释放化学递质,并通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而与突触后膜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于突触后神经产生作用。

  由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接受信息的能力减弱而造成的传递抑制。

  产生原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超极化,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兴奋而表现信息传递被抑制。

  突触后抑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通过这种方式可调节反射通路中神经元的兴奋性,协调各反射中枢之间的活动。

  如屈肌与伸肌的交互抑制就是突触后抑制的一种。轴突,自神经元发出的一条突起。

  轴突的长度在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中可以相差悬殊,长者可达一米以上,短者仅在胞体周围。轴突内的细胞质称轴浆,除不含尼氏体外,与胞体相似。

  轴突即使很长,除近末梢处之外,其粗细亦是均匀一致的。轴突以直角发出侧支。

  轴突在近终末处反复分支,末端在中枢内可形成终扣或终足,与另一神经元的表面形成突触;

  在周围部可终于各种类型的神经末梢器官。轴突传递自神经元发出的冲动。轴突亦称“轴索”。神经元两种突起的一种。

  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一般由细胞体发出。通常较树突细,直径均一,表面光滑,分支较少,常伸出侧支,与轴突成直角。

  轴突末端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轴突表面包绕一层薄膜,称为“轴膜”。

  膜内有轴浆,含有线粒体、微丝和微管束。神经分泌物可通过轴浆流运送到轴突末端。

  神经细胞胞浆向外伸出细长的突起叫轴突。轴突的直径大体在全长中保持一致,分支较少,有的呈直角发出侧支与另外神经元联系,可扩大传出兴奋的范围。

  轴突的末端反复分支,叫终树枝。各终树技分支数目、形式和分布都有所不同,最后附在其他胞体的树突上。

  轴突表面有1层薄膜,叫轴膜,与神经兴奋传导时的离子通透性有密切关系,在电生理学上有重要意义。

  轴突内除没有尼氏小体外,其他成分大致与胞浆内成分同。

  轴突的主要作用是传导由胞体发生的兴奋冲动,并将冲动传递到另外神经元上或传递到肌肉和腺细胞的效应器上。

  轴突的解剖结构及其作用,所有的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从细胞体发出后,其起始部呈圆锥状,称为轴丘,其余全长粗细较恒定。

  细长,表面光滑,分支少,一般仅发出少数侧支,与轴突呈直角。末端分支较多,称为终末分支。

  轴突末端与其它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突触或直接到达效应器。轴突的长短与神经元的种类有关,短的仅数微米,长的可达1米以上。

  轴突与树突的主要不同点,除了形态和传导冲动的方向不同外,在光镜下观察,轴突内不含尼氏小体。

  轴突的胞膜称为轴膜,其上除个别部位以外,一般没有递质的受体。轴突终末分支的末端有许多含神经递质的小泡,称为突触小泡。

  轴突内的胞质称为轴浆,其中无核糖体,因而不能制造蛋白质。

  轴突内的神经丝和微管不断更新,这些新的结构不断在胞体内形成后进入轴突内,旧的结构不断在轴突的末梢分解。

  神经丝和微管在轴突内构成网架,从轴丘开始不断地向轴突末端方向移动,称为轴质(轴浆)流动,参与轴突内的物质运输。

  轴突的主要作用是将神经元胞体所产生的兴奋冲动传至其它神经元或效应器。

  与轴突相关的疾病,神经轴突断裂:神经轴突断裂神经外观仍连续亦尚正常,但部分或大部分神经轴突断裂,其内膜完整,亦可能损伤,神经传导功能丧失。

  常为损伤或牵拉伤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所损伤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相应的肌腱反射消失。其所分配区的各种感觉完全丧失,可并发刺激症状,如痛觉过敏或剧烈烧灼痛。

  在相应区域还出现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多汗现象。

  治疗:主要采取理疗、电刺激、针灸、功能运动及神经肌肉营养药物,如B族维生素、地巴唑、三磷酸腺苷等。预后相对较好。

  弥漫性轴突损伤:脑白质神经束有小的卵圆形限局性异常,较多见。

  由于损伤的剪应力作用于轴突,使之受牵拉而功能丧失,传递冲动的功能被阻断。

  一般不伴有骨折、脑挫伤或颅内压增高,但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突触前膜即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胞膜。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分支膨大构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膜称为突触前膜。

  兴奋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与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单向的的原因: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脊髓反射是指脊髓固有的反射,其反射弧并不经过大脑。完成反射的结构为脊髓灰质、固有束和前后根。

  脊髓反射可分为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躯体反射指骨骼肌的反射活动,如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等,内脏反射是指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

继续阅读:第365章:迷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是魔王别惹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