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岭上,绵延数百米,恰似守护着这个校园的一条长龙。
茶子岭,顾名思义,就是长着茶子树的土岭。只是,从可以记事之时起,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名字就名不其实起来了:那些零星、稀疏的茶子树,只相当于一大幅绸带上的几朵小绒花,实在不成气候。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多长少长几棵茶子树,实在是无足轻重的。这些茶子树啊,多半只是数十公分高,不足以遮阳挡雨。当然,我们教室西南近百米处,也就是这土岭北麓的一小片地区,有一片竹树环合处,堪称清爽宜人,只是,那些亭亭如盖的乔木,跟茶子树是毫不沾边的。总起来看,这茶子岭,就一片可以或漫步或追逐的土岭而已。
站在茶子岭最高处向南望去只是,只见一条小河,玉带般蜿蜒流过。确实,自北向南来到岭脚之后,再向南走出二三十米,就可以来到这小河边了。对于一些男生来说,炎炎夏日,午饭后到校时间稍早的话,对那清凉的河水,确实是颇为神往的。你或许会说,既然想清凉一下,就三五成群的下河游上一阵子吧。上岸后,只要把头发和身子擦干,校方是无从知晓的。其实,正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判断一个人下没下过水,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指甲在你的小腿上轻轻一划,如果出现一条明显的痕迹,就肯定是下过水的。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下河游泳,学校是明令禁止的;若有违反者,严惩不贷。
对于学校的规定,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理解的,也是严格遵守的。
其实,如果真想要清凉一下,大可以到龙潭去,那儿的水只会更为清澈凉爽,也没有什么危险可言。这,何乐而不为呢?
教室以南的情况,就大致如以上所述了。
教室北边的窗子下,是一条西东方向的泥质小路。
每天上午,都有那么一个固定的时间节点,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头,拎着一个小提桶,微微驼着背,缓缓小跑着,从这条小路上经过。在这一刻,班上的同学大多会侧着头,再带着一点小嘀咕,目送着这老头经过。久而久之,甚至老师也习惯了、默认了,每到这时候,就暂时中断授课,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和班上的学生一起,目送着这慢慢离去的背影。直到这背影从视线里消失,才接着上课。这,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调节吧?
这老头,是从西北一两百米处的中学某一处,一溜小跑着过来的。他的目的地,是我们学校东南数百米处一个名叫“滚水汶”的地方。在我们这一带地方,这“汶”也就是“泉”“泉水”的意思。“滚水汶”,顾名思义,是说那儿的泉水冬暖夏凉,一年四季都可以泡洗一番的。这种说法,应该是真的。这老头,去的时候按时,回的时候准时:也就在我们课间操之后那一节课的前十分钟左右。这老头如此的无论寒暑、风雨无阻,如果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什么的,我想,大多数师生都是不持异议的。
和这老头有关的一些事情,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只是听说而已,了解不多。
那老头的故事,多半可以用“水土不服”以此来形容。
其实,这老头属于南下人员,其地位和条件,远远优于同龄人。他最让人说嘴之处就是,年逾半百,依然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这其中,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有一个让人不敢恭维的习惯,就是不喜欢换洗衣服:衣服穿过之后,连水都不过一下,就那样晾着;重新穿的时候,就喷洒一下香水,以避汗味儿。
我的天啊,我们这一带属于岭南地区,一年之中,日均气温低于十摄氏度的天数,也就二三十天而已。在这亚热带地区里,不换洗衣物,实在难以想象。至于在没洗过的衣物上喷洒香水,是香是臭,已是不言而喻的了。而且,这种做法,简直就是“掩耳盗铃”。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本地女性,对于他,只能是敬而远之,或者说是避之唯恐不及了。
这些情况,尽管只是道听途说,不过,也还是八九不离十的:嗯,每当他从小路上小跑而过的时候,如果正好吹的是北风,一种难闻的气味就会飘到教室里,那样的时刻,我们只好用手捂住鼻子和嘴巴了。反正,我们不习惯那种气味。
没办法,一个让人无所适从的习惯,就这样“造就”了一个人。
其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说法,我还是有所了解的。
不过,我们并不仅仅是那种麻木而无聊的看客。说到底,那老头来去匆匆的步履和背影,只是我们学习生活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除了看热闹,我们的课余生活,即使说不上丰富多彩,也还是值得一提的。在那些特别冷的日子里,课间时候,如果不想到室外喝西北风,我们就来到教室后墙,玩人挤人的游戏。你推我挤的,就像榨油一般,不一会儿,全身上下,就暖乎乎的了。伴随着那推搡劲儿的,是叫嚷声、欢呼声,正所谓声浪冲天,有时,不少人就不禁这样想:再这样叫嚷下去,会不会把教室上面的瓦片掀飞呢?
别以为我是在学李白,爱夸张:针对在教室里玩挤人的游戏,班主任下了一道严令,禁止在教室里玩这种游戏,如果违反的话,以后就不用再进到这教室里来了。
把墙挤垮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那么,另一个原因,多半就是怕把瓦片掀飞了。
在我们这个学校里,我们的班主任,以严厉严格著称,面对着这位铁腕治班的班主任,既然她这样说了,我们除了服从,再无二话,别无选择。
我们这些男生在教室里玩挤人的游戏,班主任不曾亲眼见到,那么,是谁告诉她的呢?我觉得,我的同桌,是颇有嫌疑的。因为,她一向比较文静秀气,对于这种游戏,自然是看不惯的,如果不是深恶痛疾的话。当然,我也没有什么证据,猜测而已。
天寒地冻的,人自然就怕冷,就想着暖和一下。挤人,这样一个简单易行的游戏,被明令禁止之后,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不错,大冬天里,能够驱走寒意,给人带来温暖的,是火。
有一些同学,就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找一个圆柱形的器具(如罐头筒),用细铁线系住顶部,就像拎起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小火笼,里面再加上炭火的话,确实就可以烘火取暖了。不过,这种方法只局限于个体,“收益”的人较少因而实际意义不大。
比较受人欢迎的自然就是,到离学校稍远的地方去,找些枯枝干草,烧起一大堆火,一群小伙伴围在旁边,烘个痛快,甚至是烘出汗意来。在这种时候,望着那通红的、摇曳不定的火苗,我的眼前,似乎就展开一片花红草绿的原野来,呼吸中仿佛也感受到了一丝春天的气息。我甚至会有这样一种幼稚的想法:所谓“伙伴”,就是一些围在一起烘火的好朋友。
然而,课间一般只有十分钟左右,要想到离学校稍远的地方生火取暖,并不现实。
上面提到,教室南边是一条狭长的泥质小路。认真说起来,这小路,其实还是有一米上下的高度的:小路以南几十公分处,就是一片菜地了。也就是说,这菜地最北端与小路路面的垂直高度,约为一米。这一米左右的高度,就没有一点文章可做吗?
小伙伴们所玩的游戏就是,或是一对一,或是三五成群对四六不等,将对方挤到下面的菜地边上去。不难想象,这样的游戏,对双方来说,机会均等。你挤我我推你的,那姿势或动作什么的,或许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倒也说得上是热火朝天人声鼎沸针锋相对什么的,运动量自是不容低估。于是,汗意渐起之际,有些人得手了,成功的将对手挤下了小路;与此同时,有些人失意了,没能在小路边站稳脚跟,只能落到菜地边上去了。
当然,输赢胜负、得失成败还只是暂时的,那些被挤到下面去的小伙伴,多半不肯就此俯首称臣,上来之后就会展开反击,以报“一箭之仇”。当然,那些暂时得势的同学,自然不会轻易就范。这样一来,新一轮的角逐,瞬间就上演了。常常是这样的,就在双方争夺得如火如荼之时,“咚——”的一声,上课的钟声敲响了;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