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四象根基
虬麟2019-04-15 14:543,248

  “丝行埭!哼哼,这么土气的名字!却不成想在这乡下地方,竟有这等热闹!”一个青年男子站在通津桥头远眺着繁华丝市,嘈杂的人声借着南市河的水传入耳中,嗡嗡作响,他不禁拿小指拨弄了一下耳朵。

  “二少爷,您可别小看了这丝行埭,”身边一位中年管事模样的人凑近了说道,“这丝市存在了至少有两百年,据说乾隆年间鼎盛时期,一个旺季下来,交易量超500万两白银呢!”

  青年皱着眉头道,“竟有那么大规模?!大清朝国库一年的收入怕是也不过二千两白银吧?”

  管事点头,“所以这里虽是不起眼的小地方,却真不可小觑。我听说,南林、浔溪等地富商巨贾多如牛毛,资产最多、产业最大的有娄、庄、龙、顾四家,号称‘四象’,皆以丝业起家,目前都是千万两白银级别,其中娄家简直富可敌国,据说其所有资产加起来抵得上两个国库,因而有‘娄家的银子’之称。”

  “娄家的银子……”青年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真是没想到啊,对了,沪上几大丝业洋行的大股东之一,似乎也有姓娄的,莫非——”

  管事连连称是。

  青年却稍感轻松,说道,“既是同一家,想必也是以沪上为基石,不足为奇了。对了,还有几家似乎也应该都在沪上吧?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龙慈山也是南林的,他龙家也在‘四象’之列,他家又有什么称谓?”

  “面子,龙家的面子。”管事忙为之解释道,“龙家的丝业本身起家之时就是依靠一众红顶商人的扶持,与徽商多有关联,其中又尤与绩溪胡光墉(雪岩)过从甚密,其家族子弟以走动官场为耀,因此产业牵连多方利益,背景深厚。”

  管事继续说道,“至于庄家,素有‘庄家的才子’之称,极为重视后辈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中生代、新生代人才辈出,涉及诸多领域,虽然庄家排在四象之二,但大家都认为赶超娄家只是时间问题。还有顾家,您应该比较熟悉了,咱沪上的码头背后几乎都有他们的影子,其产业遍布沪上,尤以房产为盛,因此便有了‘顾家的房子’这个说法。”

  青年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中再不敢有半分轻视之意,望着河里倒映着的跳跃的灯火,喃喃自语道,“真是没想到,这弹丸之地竟盘踞了这么多庞然大物,‘四象’中无论哪一家,放到沪上都足以搅动风云,他们为什么会都一齐支持徐晟呢?”

  管事沉默不答。

  这二人赫然便是荣记的徐志高和管事老刘。

  特使袁锋行事风格嚣张跋扈,在得知双方甫一交手就被徐晟全面压制,当着夏奇在场还能隐忍,可是在荣记父子面前却无丝毫掩饰的必要,把事实一件件、一桩桩赤裸裸地摆在桌面上,残忍地揭了个底儿掉。

  袁锋一身戎装带着侍官,摆开架势单刀直入,而夏奇则在荣记父子看来,充其量只是个幕僚,两者有天壤之别。

  在袁锋面前,徐继东大气不敢喘一下,徐志高却仗着有点小聪明,又与袁锋年纪相仿,硬着头皮想要搪塞过去。

  袁锋本就无心责罚,敲打一番送荣记父子三句话,“知己知彼”、“事急从权”的建议以及“不可伤及无辜”的告诫,言罢拂袖而去。

  因此徐志高便带着管事老刘悄然来到南林。

  徐志高突然问道,“老刘,我记得你是两淮人氏,你怎么对这南林、浔溪这么了解?”

  老刘恭敬地回答,“在荣记的这几年里,虽然一直都是跟辑里村单线联系,但其它同行中多有南林、浔溪之人,平日也有个三杯两盏的来往,还有‘八牛’家族中的人,我便留了心。”

  徐志高向他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心道,如果侯三能有老刘一半用心那就好了。

  老刘指着丝行埭的方向,“二少爷,不如过去看看吧。”

  徐志高迈步走过石桥,人群渐渐拥挤起来。

  二人很快融入到这一派热闹繁华之中,老刘是业内的行家,不住地向徐志高介绍丝样的品质和特点,徐志高虽无钻研,此时倒也听得极仔细。

  丝行埭所列丝品绝大多数是土丝,虽然土丝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够强大,但国内市场的需求却没有受到过大的冲击,反观生丝尽管综合品质占优,但其高昂的价格令大多数平民无法承受。因此丝行埭土丝价格走低,却让市场更加火爆,尤其是北方的客商大增。

  徐志高大致了解了下来,丝行埭的丝质比其它地方明显高出不止一个档次,总体评价在沪上丝行云集之地,不遑多让;但是价格受地域差别影响,与其它地方持平或略高,比沪上则低了一个半档次不止。也就是说,其实像荣记这样规模的丝行,到丝行埭进货,在沪上销售,是有中间差价的利润的。

  徐志高把老刘拉到一边,“老刘,这里的行情可以啊,明显是一条好渠道。”

  老刘知道他的意思,笑了笑,“辑里丝就是辑里丝,我们荣记一直是以正统自居,这是荣公时候留下来的。二少爷,这里虽然商铺林立,但其实他们的丝都叫辑里丝,但凡能换个名儿,这个生意早就做得。”

  “换个名儿如何不简单?”徐志高将墨镜托了托,觉得很奇怪。

  “换个名?还能值这个价?”老刘一指沿河街转角的小弄堂,“喏,你看那里,摆得是最次的摊儿,可那丝比其它地方产的还是略优一些,他们的丝可以收购去冒充辑里丝,不管怎么样都是原产地买来的,可我们能用吗?”

  徐志高循着望去,只见黑黢黢的是有几个人摆摊,似乎就是住在弄堂里的居民,也不知从哪里贩了丝来卖。徐志高上前,借着昏暗的油灯看不真切,又拿到外间对着月光看。

  贩子满脸堆笑,问道,“看您这打扮,沪上来的吧?”

  徐志高一愣,却是一挑大拇指。

  贩子来了劲儿,卖力推荐,“阿拉一看侬迭个派头,就晓得的,看看我这丝,放在沪上也是摆得上架的,正宗的辑里丝,老嗲来……”

  说着话,便往徐志高身边凑,老刘很生硬地挡住,“我们只是看看,你的货倒是还凑合,再看看别家的,借光。”

  说着话,就把徐志高拉走了,那贩子在身后又叫了几声。

  徐志高不解,老刘却说,“人生地不熟的,怕遇麻烦。”

  徐志高想想也是,“不过那样品倒还过得去……”

  老刘摇头,本想提一嘴张启旺和刘旳那档子事,想想没必要触霉头。

  二人来到一间商铺前停了下来,只见这个门面比附近的都要气派,不禁格调高,而且内里打扫干净,里里外外的伙计忙而不乱,尤其是门口挑出一个竹竿来,上面挂了一串吊坠牌子,上面写着周记丝行。

  这一次老刘倒是没急着把刘志高拽走,因为门前撑出的摊格上,的确放了几件很是不错的丝样。

  徐志高问了价格,适中,应该还有压价的可能,便有经营的空间。

  招呼他们的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伙计进出都管他叫六叔。

  老刘慢慢察觉到了徐志高的小心思,荣记家里的关系其实也很微妙,徐志高毕竟上面还有个哥哥,虽然这个哥哥没什么本事,但徐志高自己也强不到哪里去。关键是徐继东的态度有暧昧,特别是拿了族谱之后,传长不传幼、传嫡不传庶,可都是写得明明白白的,闹不好两腿一蹬,两个儿子还得争个胜负,从这个角度来讲,徐志高巴不得把那劳什子族谱还给徐晟。

  徐志高萌生自立门户的念头不是一天两天,现在仗着老爹还算信任,大哥又不管事,利用现有手头资源在外面零敲碎打赚点体己钱,可惜无人可用,侯三那小子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眼前的老刘却让他越看越入眼。

  老刘的心思也渐渐活泛起来,但是他对徐志高的能力还是有所保留。

  二人各怀心事,倒把六叔晾在一边。

  六叔觉得奇怪,伸手在两人面前晃了晃。

  徐志高回过神来,问他,“我想见见你们周记的掌柜。”

  六叔见惯了南来北往的客商,却也极少遇到头一遭就要见掌柜的人,不禁迟疑地问道,“这位老板,您要见我们掌柜,不知是……”

  “沪上荣记徐志高。”徐志高极干脆地报上名字。

  “哟!”六叔顿时精神一振,满面笑容把徐志高请到店里,左右又觉不妥,马上安排人去寻掌柜。原来这周记丝行正是息塘漾周家的,周家虽在息塘漾,在南林却有房产,便于经营。

  荣记在南林、浔溪的名声极为响亮,多数丝行都有意接近,只因荣记与辑里村合作密切,而且辑里丝又是以辑里村徐家为尊,旁人难以介入。却没想到荣记派人要见掌柜,这事绝不寻常,六叔深知怠慢不得,亲自带着徐志高二人前往东大街,寻了处清静茶馆坐下。

  不多时,掌柜急匆匆赶来。

  六叔赶紧引见,彼此寒暄过后落座。

继续阅读:第32章:左右摇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浔商之真假龙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