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丝商公所
虬麟2019-05-04 09:523,148

  就在辑里村如火如荼赶制龙袍之际,徐晟收到了一封来自丝业公所的邀请函,还附带有“四象”家族联名签署的一封手札,盛意邀请辑里村徐家加入丝业公所,徐晟立即将这个消息分别转达徐青山、常伯以及张启旺,召集一次紧急碰面。

  徐晟将邀请函和手札分别传阅,丝业公所定于八月初五召开重要会议,上面写明主要议程有两项,一是辑里村徐家正式加入,二是公布年度“墩狗”排名次序。

  众人对于丝业公所并不陌生,这是由南林、浔溪众多丝商自发组织的商业公所,由庄家挑头取得官方批准,以收解捐税、维护丝商利益为宗旨,已经存在整整五十年,在当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对此,徐青山和常伯罕见地意见完全一致,并且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认为这是徐家迎来了真正崛起的最佳时机。徐晟则更加重视张启旺的观点,便直接将目光落定在他身上。

  张启旺是在丝行埭混过的,他对丝业公所有着更清晰的认知,此时却道,“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着不少隐含的意思,请大家一同商榷。”

  徐晟微笑点头。

  张启旺见徐青山和常伯也望着自己,便侃侃而谈,“在这之前,我觉得需要重视入会和排名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只怕大有深意。众所周知,除日常事务外,公所每年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一件是清明前后的‘蚕王会’共祭蚕神,另一件便是秋蚕收获之后的这个‘墩狗’排名。”

  对于“墩狗”的排名,徐晟很清楚,由于“四象”“八牛”家族不论是地位、底蕴还是营销业绩,均非其它家族所能比拟,而“墩狗”这个档次的丝商,会因各种市场法则而发生排名上的变化,公所之所以每年搞一次排序,其本质上就是对丝业领域的各家形成一种正面积极的鞭策,而“墩狗”排名榜首的家族,则可以直接获得进入公所下一年度的“常务”理事名额。

  由于“四象”家族地位超然,基本隐于幕后,一般日常事务则由“八牛”家族中人主持。公所总共设置有九个“常务”理事,“墩狗”排名首位的家族,就可以成为公所年度除“八牛”外唯一“可变”的“常务”理事。然而多年以来,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得以连任,一方面是因为商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另一方面也是“四象”家族意志的体现。

  “其实,公所每年都会有新的丝商加入,也有退出,但是将徐家加入放到议程中,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张启旺顿了顿,继续说道,“或许各位都觉得帝贡世家的意义如何重大,远非等闲可比,但是我不这么认为,不管帝贡世家的地位如何显赫,徐家除了辑里丝之外,对南林、浔溪的丝业、对丝行埭的销售渠道,其影响力几乎为零。公所是带着‘公’字的,此举本身就夹杂了私意,是‘四象’庞然大物的决定,因此他们担心我们拒绝,还特意又附上了联名手札。”

  徐晟非常赞同,徐青山和常伯也被这番言论稍稍降低了热度,各自沉思。

  张启旺又说,“我曾经也想入过公所,但是门槛委实不低,两百两白银的会费暂且不论;单季及年度销量的上报很严,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我跟刘旳两个算是在水平线上下勉强合格;还有一条,就是需要搭上线,获得‘四象’至少一家,‘八牛’至少三家的认可,才能加入。我们两个哪有这等机缘?只得作罢。”

  徐晟笑了笑,这些条件对于创业阶段的人来说,的确门槛有些过高,但对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徐晟不禁问道,“既然设置了这些门槛,那想必加入公所之后获得的利益应该更加可观吧?”

  张启旺也笑,“那是自然。公所有一大部分职能代替了行栈,也就是牙行的,因此我们丝行埭几乎已经看不到行栈的存在。不但如此,货物的调剂更是自如,各家的货都经公所每三年一次评鉴,分定甲乙丙丁四个档次,统称‘辑里丝’。但凡有谁家取得大订单却又无能力供给的,则由公所负责寻找相匹配的货物,其价格按照底价和售价取中间值,当然,公所也有权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金额,但比例很低。”

  从辑里村的现状来看,不管是新丝还是新蚕种,都已经证明了自身价值,“四象”的邀请换个角度来理解,更有要求徐家入伙的意味。

  徐青山也迅速反应过来,不由地一皱眉,说道,“似这般说来,我徐家不论是品质、货源还是渠道,都足以自成体系,加入公所反而受其约束,得不偿失啊?”

  张启旺看了一眼徐晟,说道,“我倒觉得他们的诚意还是十足十的。”

  徐晟心中一动,接口道,“你是说‘墩狗’排名?”

  张启旺笑着点头,“‘墩狗’榜首享有第九‘常务’的资格,这就是‘四象’‘八牛’给出的诱人价码。大家可都别小看了这个第九常务,在很多决策中拥有决定性的一票,而且既然他们敢抛出这么诱人的条件,今后对徐家必定少有限制。”

  常伯听了半天,此时却冷笑一声,“我就一个意见,凡事不要想当然。”

  徐晟颇为诧异地看了看他,没想到他的态度转变得如此之快,当下也没反驳,又问张启旺,“给我说说,‘墩狗’排次到底有什么条件和标准?”

  “这个排行很简单,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张启旺伸出三个指头,“排序条件有三个:其一,丝行埭上有一席之地或者甚至沪上有丝行;其二,资产达十万两白银以上,或者年度销售额五万两白银以上;其三,以入股形式经营,入股金额达十万两白银以上。以上条件满足任意一条均可入位,当然,基本前提是公所成员。”

  徐晟也笑,“这样看来,其实有资格加入公所的,基本都能进入排行了,也就是说,这个公所其实已经囊括了本地几乎所有有字号的丝商。这个规模,还有每年缴纳的税额,只怕是要惊动行省甚至京城了,难怪这‘四象’权势熏天,我看即便是袁锋、夏奇这样特殊的人物,也不敢过于放肆。”

  常伯又极不合时宜地泼了冷水,“看来,有人还真以为徐家马上就成了那第九‘牛’了呢。”

  徐晟知其意,但还是对他的嘲讽不怎么受用。

  张启旺也早就习惯了老人的做派,只顾继续解说道,“‘墩狗’排名分两个渠道,第一,凡公所成员皆以年度报表的形式上交商会统计,当然在实际过程中,会有一些偏差;第二,‘四象’家族作为公所的实际掌控者,有权调整具体排名。”

  由于传统土丝价格持续走低,市场行情持续低迷,满足以上条件的“墩狗”序列队伍,从十年前的近百数,锐减到上一年度的五十出头,而丝行埭的年交易额也是跌破了百万两白银的关口。但是,徐晟携辑里丝异军突起在先,拿出新蚕种供给各家在后,硬生生地扳回了局面,不但使丝行埭的交易额迅速翻番并接近巅峰时期,而且还使辑里土丝拥有了与生丝竞争的潜力。显然,这就给了象牛巨头们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徐晟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给出明确的回复,为了表示尊重,特意让张启旺辛苦一趟,亲赴丝商公所陈明辑里村愿意加入公所。然而他也留了一个心眼,徐家加入公所可以,但没有必要对公所公开辑里村的经营数据。

  张启旺也是微感意外,但很快就领会了家主的用意,立即动身前往南林。

  徐青山没有表态,稍稍坐会也走了。

  只剩下徐晟和常伯两人。

  常伯见徐晟看着自己,便道,“大势如此,这样加入公所,我是看不出任何对辑里村有利的方面,而且公所这个常务理事,只怕也不是那么好坐的。你有你的想法,我说到底还是局外人……”

  徐晟打断了他的话,站起身来,目视远方,悠悠道,“我有一种直觉,那四家对公所的现状是不满的,也许他们是等待着我的加入,希望因此而能有所转变。当然,您放心,我还没有自大到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改变整个丝业格局的地步,至少我觉得这是一种机会,机会既属于我,也属于咱十里八乡的所有丝商。一旦有了改变,又岂是所谓的‘象’、‘牛’的定义可以约束?”

  常伯倏然一震,此时看着徐晟的眼神里充满了异样的坚毅,默然。

  张启旺到公所见到的竟然是唐玉梅,虽然她仍是一派时髦打扮,然而眉宇神情之间却掩饰不住愁思,甚至整个人也清减不少。唐玉梅极为程式化地将辑里村的意见记录在案,又向张启旺打听了一些辑里村以及徐晟的近况。

  临末,她还告诉张启旺,梅立行已经回来了。

继续阅读:第64章:梅家公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浔商之真假龙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