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教学(2)
山人2019-01-24 19:062,644

  因为区中心小学的特殊地位,区教育局经常会组织这样或那样的听课与调研活动。而每一次,老校长已经习惯于将桑菁列为首选,而每次她都能出色地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赢得区领导的颔首赞许,这使得桑菁很快便蜚声整个区,为学校获得良好的声誉。

  当然,桑菁也获得了其他类型的诸多荣誉,老校长对桑菁其实是不吝赏赐的,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声望与关系为她力争这样的荣誉。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已经成为区一级的优秀青年教师甚至是优秀教师,这是许多辛辛苦苦勤勤勉勉工作一辈子的老师都无法奢望的。

  老校长很清楚老师们对后来居上者的嫉妒心理和对自己行为措置的颇多非议。不过老校长确实是想树立一个典型,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荣誉,关系到自己甚至在离开这所学校之后还能为人们所称道所瞩目,因此老校长对于此中暗潮汹涌的种种议论并不屑于一顾。

  更何况在老校长看来,教书育人确确实实是要有才华的,有的人即使教了一辈子的书,却始终不得要领。既然桑菁有这样的悟性,平时工作又十分卖力,那就让她一人独享自己的器重和赢得所有的荣誉好了。

  现在,老校长关心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既然桑菁也就是说自己最近收下的这个干女儿对诗歌有如此高的造诣,为什么自己不能再推她一把,让她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呢!这使老校长很自然地想到了一位在市里某教育期刊担任文学主编的朋友,老校长期望借助于这位朋友使得桑菁的诗歌出现在这家刊物上。

  不过老校长同这位主编朋友并不十分熟悉,只是一面之缘,曾几何这家杂志社来区中心小学采风组稿时,老校长颇尽地主之谊,让其印象十分深刻,说过几句客套语。不过在中国任何一个人你都可以通过不超过三重关系而同他建立十分深厚的渊源,可以说中国人将这种人情关系学说发挥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炉火纯青。

  老校长原本可以找一个更为普通的职员去与主编联络联络感情,虽然在官场厮混了一辈子,但老校长依然是一个对官场颇多忌讳的一个人。然而这件事情确实是老校长隐藏很深的一桩心病,并不能公开张扬,只能由自己亲自出马。因此,当老校长拿定主意之后,立刻风尘仆仆赶到市里,去约见这位主编。

  这位主编对老校长提出要在这家教育类的刊物刊登一位老师的诗歌倒是未置可否,他只是冷静地说要先看看作者的作品,这样的辞令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托辞。老校长忙不迭地将桑菁的一部诗集作品呈上,主编大致审阅着,提出如是异议:

  “我们刊物基本上刊载的是教育类的文章,有关爱情类的诗歌和古诗都不合时宜。”

  “可是作者的著作之中不是还有童话诗吗?”

  “不过,这些童话诗太长了,我们刊物版面有限。”

  “也有比较短的。”老校长说着,终于又掏出另一部诗集,在人看来老校长似乎是作好了两手准备,其实是校长觉得短诗并不足以充分显示作者的才华。

  主编知道自己无从推托,只得对作者的诗歌表示高看一眼:“嗯,我看这首童话诗还是蛮可以的。这首诗应该是改编自意大利童话故事,据说童话的原作者还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一级的作家,牛皮得很呢,但这首再度创作的诗倒是比原文更为精彩。”

  勇敢的小乔万尼

  从前有位勇士名叫乔万尼。

  怎么也看不见自己的影子。

  或许正因此他更仿佛愣头青。

  面对生活的魅影全无所畏惧。

  这天他欲住进一幢荒寂城堡。

  人们纷纷劝说他赶紧回避。

  传言这里并不平静经常闹鬼。

  夜里会发生异常恐怖事情。

  乔万尼吹着唿哨毫不介意。

  安心坐等到那可怕的时分。

  果然从壁炉传来阴森森声音。

  “你是否介意扔来两条人腿?”

  “你扔吧,”乔万尼平静地说。

  血淋淋人腿立时被扔到眼前。

  “你还有什么东西要扔吗?”

  乔万尼对着空气如是喊话。

  不知从什么地方“噼里啪啦”。

  又扔下来胳膊身子和人头。

  乔万尼索性将它们拼凑一起。

  却原来是人高马大一个巨人。

  巨人因此之故得以完全复活。

  分外感激乔万尼的救命之恩。

  特送给乔万尼这座荒凉城堡。

  就此消失无踪连同可怕声音。

  从此乔万尼开心做起了富翁。

  享受着世间不尽之荣华富贵。

  幸福生活看起来会天长地久。

  或许这是勇者所应得之荣誉。

  直到这天他终于看见他的影子。

  却居然被自己的影子给吓死。

  哎呀,多么勇敢的小乔万尼。

  演绎出多么不同凡响的闹剧。

  “那你们刊物会刊登吗?”老校长最关心的还是这个问题。

  “会刊登的,我们的刊物本来就是面对全市所有教师开放的。不过我们杂志社经费有限,发表文章得一定的赞助费。”

  “照你这样说,我是要倒贴本了。”

  “没办法,现在国家对我们的支持甚少,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这家刊物就得停刊了,所以要想发表作品得趁早。”

  “那你说说你的条件。”老校长知道主编所言非虚,毫不以为怪异。

  “你们得帮忙销售一百本我们的杂志。”主编不妨狮子大开口。

  “只要你们的杂志上有这位作者的文章,我保证每期帮你销一百本。”老校长很肯定地允诺说,“反正这也是在帮作者打广告。”

  “你销得了吗?”主编好意地提醒说。

  “这个你倒不用担心,我到时找区教委,这些年都是他们找我的麻烦,现在我也得让他们吐吐血。再说,我这也是为区里,为区教委贴金呀!”

  “我想问一下,这位作者什么文化程度?”主编这时却问道。

  “中专师范。”

  “什么,中专师范?”主编大为吃惊地问,接着调侃道,“我原以为不是牛津哈佛的最起码也是清华北大的,看来还是老毛说得对:‘知识越多越反动!’”

  “就是中师毕业,再高都没有。”老校长甚至是十分自得地说,似乎作者的低学历倒成了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主编不免尴尬地说:“那这位作者也太有才华了,简直难以置信。古诗现代诗都相当有成就,抒情诗叙事诗都相当精彩,立意高远,笔力遒劲,非一般人可比。很可能她的诗会领导一种潮流,成为一时之风尚。当然这是许多年之后的事了。”

  “为什么得许多年之后?”

  “因为她生错了一个时代,中国诗歌必将是每况愈下,恐怕得一直跌到其谷底才有可能出现反弹的机会。也只有到那时她的诗才有出头之日,独领风骚。”

  校长听到这位文学主编的话不禁深表惋惜,如果阿菁很快成为一介名人的话,那么此次的举动将为自己博取伯乐式的清誉;而如果阿菁最终为这个时代所埋没的话,自己的此行则有玩弄政治权术之嫌。总之,看待一件事情不能完全依据其初衷,有时只能依据结果作出评断,虽然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逻辑思维很让人觉得无奈。

继续阅读:第45章 学校(1)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命运多棱镜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