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
张琳琅记得《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曾经有一句经典的名言“走,天竺”,三个字,浓缩了去西天的决心愿望,无论前途有多少艰难险阻,也无法动摇他们的意志。现在她坐在马车里,想到的就只有四个字“走,渝山道。”
天佑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英王终于启程奔赴西疆封地,随行一批官员,除了朝廷从六部中划拨的人以外,还有不少自愿跟从的青年才俊。这些人虽然目前官位不高甚至是布衣之身,但是满腔热情,潜力无穷。这些人不仅有一腔报国热情,更希望能迅速展露头角,如果在强手如云的京城,他们能一展抱负的机会并不多;而西疆人才匮乏,随着英王封地建设,人才需求极大,能者居之,会有更多机会发展,比慢慢在京中论资排辈苦熬要少许多束缚。
英王封藩在外,雍都的王府却仍然保留。按照礼法,每年末英王可以奉诏入京,向皇帝请安,与父兄团聚,王府就作为临时休息住宿的行馆。宁浮萍权衡取舍,决定留在京中,为英王暗中主持京里的事务。宁浮萍原本是英王生母梁妃的女官,祖籍雍都,作为王府的代管家留下在京中养老,并没有引起各方势力的关注,一届女流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张琳琅也没有卖掉刚刚收拾好的府第,虽然她知道此去西疆,正常情况没有三年五载根本回不来。她不卖宅子除了舍不得,也因为现在不急着用钱,而且她害怕自己吃不了苦,如果将来有机会能提前回到雍都,她是不会放弃的,那时在雍都的宅子就是落脚的地方。
一开始张琳琅打算把文秀姐弟和柔儿都留在雍都,后来又放心不下,窦公公当初那些威胁的言语张琳琅记忆犹新。虽说现在英王与太子相处融洽,张琳琅也帮太子立了不小的功劳,但是日后会怎样谁都难以预料。如果文秀她们留在太子眼皮底下,终究是不安全。所以张琳琅趁着目前太子对他没有防备,决定将文秀她们带去渝山道。
当然这样做,对于张琳琅而言,短期内增加了负担,但是长远考虑利大于弊。
张琳琅和杜文秀,一如既往相安无事同行同宿,柔儿从旁帮衬,旁人倒也没什么疑虑。
萧纯不在身边,英王新婚与公主如胶似漆享受夜生活,只留下张琳琅一人实在无聊。张琳琅贪吃好酒,自律不强,曾经想过用练武功消磨时间,最终还是忍不住沦陷在杜文秀与柔儿的甜言蜜语美味佳肴攻势之下。
好在张琳琅的内力基础非比寻常,一般喝酒从没有醉过。这一路向西,比之从前压力小了,有的是闲工夫,又没有萧纯逼着她习武,她终于有了心思思考自己的问题。
然后她就发现了自己这个身体貌似还真有点问题。
她这个身体的年龄少说也有十五岁了,却一直不曾来葵水,xiong部的发育也很迟缓,倒是个子长了不少。以前她与文秀差不多高,现在竟与本就高挑的柔儿齐平了,眼看着还有继续长高的趋势。难道是“百日断魂散”和解药的副作用么?
意识到这个让她的身体很可能与众不同的问题之后,张琳琅再也无法保持平和的心态。英王一行带了许多书册,张琳琅无事时就去寻医药相关的典籍翻阅,希望能够找出一两条可以参详的解释。
奈何张琳琅并非学医的材料,典籍中古文拗口,凭她的悟性和智慧独自钻研,几个月也未见得能有什么收获。
当然张琳琅卷册不离手,行路仍不忘读书的形象就这样不知不觉树立起来。张大人如此热衷学习,一路追随的学子们亦是有样学样,各个苦读,时不时还开展自发地学问讨论,形成了十分良好的学术氛围。
幸好英王又许多“正事”要张琳琅参与,她真正能闲暇的时间并不如看起来那么多,也基本没空参加那些自发学术讨论。否则她这个伪才子早就穿帮了。
英王一行浩浩荡荡,游山玩水,考察民情,走了一个半月,才到达渝山道。早有先头部队提前安排好一切。
渝山道几百年前是一个与如今徐国差不多规模的小国,后来被华国灭掉。在这里保存了当年那个国家的王宫,曾作为当今皇帝巡视西疆的行宫修整过一次。现在经皇帝亲封,这座行宫正式成为英王的王宫。以这座王宫为核心的城池更名为渝山城,作为英王藩国的行政中心。
随同英王到来的官员们在城中各置家业,朝廷给每一位正式派遣的官员都发放了数目可观的安家费。而英王还额外给近臣亲信发放了更多补贴。除此以外在张琳琅的建议下,英王特别划出王宫内闲置的一片房屋,容许贫寒才子免费居住。其实就是变相地收罗门客幕僚。
张琳琅在渝山城逛了一圈,发现这里果然是边疆,经济相对雍都落后许多,除了王宫的建筑还像样子,城里居然找不到另一处能被他看上眼的居所。张琳琅一合计,决定还是赖在英王身边,既省了安家费,又能享受相对舒适的居住品质。
英王当然不会拒绝张玉的要求,甚至是格外关照,亲自陪着她在王宫中挑选了一处绝佳的园子安置下来。按照宫殿最初的设计,这园子应该属于宫殿主人的宠妃的居所,规模建制不亚于皇后正宫。英王毫不在意,张琳琅更是不懂那套规矩,没有推辞,满心欢喜带着文秀她们住了进去。
通过这件事情,有心人更加相信英王对张侍读的宠信非比寻常。就算官位比张玉高的人,对张玉也不敢不尊敬。
借助这层微妙的“群众”基础,张琳琅的威信和影响力日益飙升。
一路西行,英王举行过几次大会,有意识地把张玉的高明政见一一展示出来,那些闻所未闻听起来却合情合理的创新理念,引爆了大家的思维,燃烧起他们的理想。很多学子在雍都的时候就因为象棋大赛的事情听说过张玉的大名,现在更清晰地认识到张玉是如此博学多才,敬仰与崇拜之情有如滚滚楚江之水延绵不绝。
英王妃吴瑕也很关注渝山道的建设问题。她不甘心只作相夫教子的“闲”王妃,所以刻意避免过早怀孕,打算以最好的身体状态展现自己的才华。
吴瑕身为英王妃,虽然碍于礼教不能直接参与英王与众大臣的政务会议,却可以私下里为英王提供各方面参考意见。吴瑕惊奇的发现,英王并不像传统王侯一样避讳女子议政,反而主动虚心向她请教有关治理国家的经验心得,让吴瑕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特长。在越国的时候,吴瑕辅佐父兄治理国家,最擅长的就是民政建设,如今更是轻车熟路,提出了许多整合资源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英王能用如此开明的态度对待吴瑕,一是因为他自小受到宁浮萍教诲,深刻地认识到女子的智慧才华在某些方面比男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何况吴瑕在越国当公主的时候已有不少政绩作为;另外就是张玉对于吴瑕的能力评价很高,让英王觉得放着这么好的人才不用实在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