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军约莫有十余万人攻入洛阳城,在听说皇帝死后,更是开始肆无忌惮的浑水摸鱼,趁火打劫。各部官员四下逃亡,中书侍郎杜晓、侍讲学士李珽被乱军所杀,门下侍郎于兢、宣政使李振被砍伤,这种混乱一直持续到了傍晚天昏方才逐渐平息。
朱友珪被杀之后,李岩和袁象先即刻带上传国玉玺,赶往开封去迎接朱友贞。这会儿洛阳乱成一团,而开封才是自己驻守熟悉的地盘,朱友贞自然不肯跑洛阳即位,于是最后便在开封登基称帝,取消了朱友珪定下的凤历年号,仍旧沿用乾化三年,将朱友珪贬为庶人,同时恢复了博王朱友文的官爵。
就在洛阳上演兄弟夺位的时候,晋将李存晖正率军攻打檀州,二月二十三日,檀州刺史陈确开城投降。
晋军拿下檀州后,迅速往幽州逼近,三月初一周德威拿下了卢台军,离幽州更近一步。就在朱友贞即位后忙着加封杨师厚为邺王,招抚朱友谦回归大梁,把自己的名字从朱友贞改做朱瑱的时候,晋将刘光濬攻下了大燕所属的古北口。古北口再过去就是居庸关了,晋军势如破竹,拿下居庸关竟是比想象中更加容易,队伍刚到居庸关下,居庸关使胡令圭等人便直接改换旗帜,投了晋军。
恰是春季,元行钦带着七千多将士正在燕山以北放牧,因着去岁契丹兄弟夺位内乱,以至于契丹无心再掠边骚扰,只是正月里这一出戏到底以长兄阿保机不惜绕远路,出其不意的拿下了赤水城起,这结局便差不多尘埃落定了。
刺葛等人投降后,契丹权柄重新回到阿保机手中,按述律平的意思肯定是要严惩不贷的,毕竟刺葛他们并非第一次做出这种谋逆之事了,但是述律平到底还是低估了阿保机打小对兄弟养成的包容之心。
刺葛等人是主动投降的,投降之后,阿保机多次派人抚慰,其实也是生怕逼急了这群不着调的兄弟们,又给他折腾出点什么乱子。阿保机的心在外,契丹若想做大了,内里就不能乱。
元行钦放牧山北,招募青壮入伍的同时也终于迎来重金从契丹请来的外援。高行珪作为武州刺史,负责外援。
而晋军这边负责攻打燕山的正是十三太保之首的李嗣源和他的义子李从珂。
李嗣源派兵扫荡了山北八支军队据点,所到之处无不轻松攻克。
李存勖派了他的兄弟李存矩做新州刺史,负责总管这片新打下的疆域,之前燕军降将卢文进任裨将辅佐。
李嗣源集结兵力进攻武州,高行珪扛了几天,发觉硬顶下去没什么好结果,于是决定投降。元行钦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惊,武州作为山北的外援据点,武州若失,山北必不得善存。元行钦决定率兵反攻武州,无论如何都得抢回武州这个要点。
高行珪的降书才投了没多久,做出归降李嗣源的决定后他的属部人心还没归拢齐呢,结果背后元行钦就打过来了,当真是前狼后虎。高行珪生怕李嗣源不管他,坐等看他和元行钦先拼个你死我活,伤玩元气后再来捡便宜,于是咬咬牙,把自己的阿弟高行周送到了李嗣源的军营里押作质子,请求李嗣源派兵救援。
李嗣源衡量后,派兵增援武州,元行钦迫于无奈只得放弃武州,退守山北。李嗣源带着高行周、李从珂一路追击到广边军。李嗣源亲自上阵与元行钦交手,追追打打,双方打了八次。李嗣源射中元行钦七箭,元行钦把箭簇随手一拔,负伤继续再战,勇猛无比,甚至他边逃边战,在马上回身射箭,竟能射中李嗣源大腿。
李嗣源受了伤,跟在他身后的李从珂怒不可遏,拍马上前,待要命人乱箭射杀元行钦,却被李嗣源伸手阻止。
元行钦身手了得,李嗣源见猎心喜,不禁起了爱才之心。这追追打打,一路纠缠,打到后来元行钦身边的人越打越少,心知今日难有保全,李嗣源存了善意对自己并没有起杀心,这一路的缠斗更像是故意而为,怕是起了收为己用的心思。元行钦打得精疲力尽,对李嗣源的印象倒是越打越钦佩。
元行钦最后弃械投降时,李嗣源乐得仰天大笑:“拿酒来!”
元行钦身上伤口无数,鲜血淋漓,浸染甲胄。李嗣源仰头就着囊袋灌了好几口烈酒,对着自己腿上的伤口喷了两口,又将酒囊递给元行钦。元行钦面色惨白,全身脱力,可是背脊挺得笔直,一点儿松懈瘫软的劲头都不曾显露,他接过囊袋,直接把酒水倒在了身上。酒水冲淡了他身上的血腥气,李嗣源面带微笑,忍不住伸手拍了拍他的背,赞了句:“真乃壮士也!”
元行钦失血过多,李嗣源赠他酒水时他是单膝跪降的姿势接的,等到要站起时,腿上无力踉跄了两下,险些摔倒,幸而一旁的高行周见机快,伸手将他扶了一把。
元行钦眼角瞥过,轻轻一挣,表情冷漠的站直了。
高行周微微一愣,他对元行钦素来景仰,只是自家大兄决议放弃据守武州投降晋军,的确算是背弃了元行钦,有点对他不住。只是如今大家都算是降了晋军,日后少不得还要共事,高行周见元行钦对自己爱答不理,倒也不恼,反冲对方讨好似的笑了笑。
这两人的细微互动让李从珂都有些看不下去了,高行周说是被送来做质子,但是李嗣源试过高行周身手后起了爱才之心,高行周也没个质子该有的样子,竟是直接跟随在李嗣源身边,充作侍从。李嗣源对他毫无戒心,那种亲昵信任感倒是与李从珂这个养子一般无二了。
李从珂原姓王,生母魏氏乃是镇州人,李嗣源征战河北平山时掳获魏氏母子,见魏氏貌美便收作妾氏。当时已经十岁的李从珂随母到了太原长大,改姓李,小字二十三,李嗣源喜欢叫他阿三。
李从珂骁勇善战,只是性情比较沉闷寡言,和高行周的活泼好动截然不同,倒是与元行钦有几分相似。
李从珂这些天被高行周烦得不行,见这小子这会儿又去缠着元行钦说话,满脸讨好的样子,偏元行钦对他爱答不理,不禁看在眼里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李嗣源待元行钦养了几日伤后,提出想要收元行钦为义子,元行钦从善如流,跪下给李嗣源磕头行礼,喊了声:“阿爷!”自此更名改姓,换作李绍荣。
李嗣源观其颜色,发觉对方脸上并无勉强委屈之色,不由喜笑颜开,欣慰道:“得此佳儿,实乃幸事!”
李嗣源收了李绍荣,遂又马不停蹄的率领大军攻打儒州,这一战高行周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勇猛无敌,攻下儒州后,李嗣源让高行珪留作代州刺史,却将高行周继续留在了身边,与李从珂一起统领牙兵,随扈李嗣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