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功高盖主】
大择天下2019-12-21 01:533,528

  有谁能挺身而出,力挽这个失足老头,把他拉回正轨呢?大家把目光纷纷聚拢到管仲身上。

  可是,这时管仲却玩起了人间蒸发!

  他到哪里去了呢?答案:躲在家里享福去了!

  回国后,管仲也把他的府邸进行了扩建、装修。他在府内建了个三层的高台,号曰“三归台”,意为“民人归,诸侯归,四夷归”。他还在大门内砌了堵屏风一样的大墙,用来挡住外面的目光,自己则躲在里面,日日欢饮,夜夜笙歌。

  这个世界真是乱了套了,老黄牛也尝起腥来了,连唐僧都想做新郞了!

  鲍叔牙和管仲是挚友,对他相当了解,这回却看不懂了,就去质问他。

  管仲却反问他说:“你说人这一辈子殚精竭虑拼命奋斗图的啥?”

  “那你说图啥?”鲍叔牙气呼呼地道。

  “还不是图个好日子。”

  “管夷吾啊管夷吾,主公你不去说他也就算了,想不到你也堕落成这个样子了,真不知是我看错了你,还是你潜伏得太深。”

  管仲笑笑说:“我说的就是主公!我的为人你还不知?”

  “那就请你给我解释一下!”鲍叔牙还是气咻咻的。

  “主公孜孜不倦奋斗了三十余年,终于达到了今天的成就。难道你就不许他松驰松驰?难道你还指望他戴着伪善的面具继续清苦下去?如此,主公的动力在哪里?没了动力,齐国的霸业何以为继?”

  “主公可以这样,可是你也……”鲍叔牙的语气缓了很多。

  “现在全天下人的唾沫星子都飞向了主公,作为臣子,我该怎么办?我这样做不就是想吸引别人的目光,替主公分担点压力吗?”

  “难道你就不考虑考虑自己的名声?”

  “没什么,让唾沫飞吧!”

  鲍叔牙没说什么了,将信将疑地走了。

  对此,我也将信将疑。不是我要怀疑管仲的思想境界,而是他的行为确实有搭车享受的嫌疑。本来,正如他所言,人拼命奋斗就是为了图个好日子嘛。

  齐桓公内心的这种膨胀对于齐国的霸业来讲可不是个好光头。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隐患来自他糜烂的私生活。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这个方面,我特意制作了如下三个简表。

  表一:齐桓公老婆一览表

  夫人(三位):大夫人——王姬,二夫人——徐姬,三夫人——蔡姬(已休)

  如夫人(六位):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宋华子(排名有先后顺序)

  妾媵:数量众多,恕不一一具名(史书上也没有记载)

  简评:齐桓公是一国之君,武林盟主,加上他好色的本性,从这点来看,他拥有众多的老婆是不足为奇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的关键是他给她们的头衔太多太滥。“如夫人”这个光荣称号为齐桓公所创,所谓“如夫人”就是如同夫人一样的女人。虽然其实质还是不如夫人,但这个称号多多少少总会给人一些“前途是光明的”的美好憧憬。一个就足以搅浑一池水,而他却一下批发出去六。由此看来,齐桓公的后宫一定是乱套的。不知身处这堆女人中的他,每天是如何应付过来的。

  表二:齐桓公儿子一览表

  世子:公子昭(郑姬之子)

  长子:公子无亏(长卫姬之子)

  其余(重要的):公子元(少卫姬之子),公子潘(葛嬴之子),公子商人(密姬之子),公子雍(宋华子之子)

  注:齐桓公儿子众多,剩下的均为其他妾媵所生,缺乏竞争力,故不一一具名(也没记载)

  简评:齐桓公的三个大老婆均无产出,六个如夫人倒是争气,一人各有一子,这样一来齐国的局势就变得微妙起来。虽然已经立了世子,但大家心里肯定会不平衡。出身差不多,地位差不多,就连母亲也差不多,为啥最终的结局要差这么多呢?后来,齐桓公这六位儿子中的五位都做了国君,可以想象齐桓公死后,齐国的混乱达到了何种程度。可是这一切又能怪谁呢?

  表三:齐桓公宠臣一览表(按姓氏笔画排名)

  易牙,竖刁,公子开方(姬姓)

  简评:这三人号称齐国“三贵”,是历史上有名的奸佞之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到了令人作呕让人发指的程度。易牙是个厨师,为了满足齐桓公的口腹之欲,不惜把自己三岁的儿子烹了。竖刁是个太监,因为想接近齐桓公,就自己给自己做了阉割手术。公子开方本是卫懿公的长子,因为充当人质来到齐国,从此却把他乡当作了故乡,把他乡的领导当作了自己的爹娘。他放着卫国的太子不回去当,尽心尽力侍奉齐桓公,甚至自己的父母死了,也没回家奔丧。一句话,这是三个灭亲情、灭人伦、灭人性的禽兽不如的家伙。

  一个人能灭掉其中一个方面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而这三个家伙三大皆空,并且还是如此的干净彻底,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人渣啊!齐桓公与他们为伍,齐国不乱套才怪呢!

  这里我要申明的是,以上三个表的发生发展时间,并非是在癸丘会盟之后,而是始自齐桓公即位之初。

  从本质来说,齐桓公并不比历代昏君好多少,他好色,好田猎,好口腹之欲,好阿谀奉承之言。一切该有的爱好他没有,一切不该有的兴趣他占全。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偏偏成功登顶了。他的成功并非是他自身有多厉害,而在他对管仲的完全绝对的信用和任用(当然,这也是他的厉害之处)。

  如果说齐桓公是董事局主席,那么管仲就是CEO。他做得越成功,就越能得到齐桓公的信任,他的名望就越重,就越不容易为小人谄倒,齐国的霸业就越兴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说,这二人是一对黄金搭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离了谁都玩不转。

  春秋五霸中以齐桓公最牛,也最省心最萧洒。我们看到,每当大事来临,齐桓公总会像小学生一样向管仲问这问那,最后也是唯管仲马首是瞻。这些都是很可能的,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尤其是齐桓公这样兴趣广泛的人。恐怕他平时是无暇去钻研业务的,就连新闻联播肯定也很少收看。对于国内外形势他应该很陌生。

  总之,齐桓公虽然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但齐国内部却像是一条波涛汹涌暗流激荡的大江。之所以没有泛滥成灾,全赖管仲像一座堤坝一样护着。

  但人毕竟不是铁打的,当某一天人亡之时,也许就是齐国溃堤之日,齐桓公也就该为自己糜烂的私生活埋单了。

  前645年,操劳一生的管仲病重。

  齐桓公闻讯赶来探视,望着病榻上这个形容枯槁的老头,不禁悲从中来,“天哪,难道你是要抛弃我齐国了吗?”

  这对君臣、搭档、战友,相顾无语,唯有泪千行。

  最后,还是病榻上的管仲打破了沉默,“主公,臣已时日不多,您还有什么需要我出力的吗?”

  “呜呜呜,仲父之后,谁为我相啊?”齐桓公忍不住哭出了声。

  沉默半晌,管仲叹了口气,“可惜啊,宁戚……”

  此时,宁戚已死。

  “宁戚之外,难道就没得选了吗?你的老朋友鲍叔牙如何?”

  “宰相本来就应该是个和事佬,要把各方势力都拢在一块。但鲍子为人太过刚正,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对于别人的恶行,他一辈子都记得。所以,他可以是个好纪委书记,但决不会是个好宰相。”

  “那隰朋又何如呢?”

  “他有执行力,却没有决策力。过去他就只是我的舌头,现在身子死了,光剩下一条舌头有何用?”

  “那易牙如何?”

  “易牙为了讨好主公,不惜烹子,是个灭绝人伦的家伙。”

  “竖刁呢?”

  “竖刁为了接近主公,不惜自宫,是个灭绝人性的家伙。”

  “开方呢?”

  “公子开方为了侍奉主公,不惜抛弃爹娘,是个灭绝人情的家伙。并且他弃千乘之国不要,那是因为他有更大的野心啊。以上三人,主公千万远离,否则国必乱矣!”

  “我和他们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仲父为何今日才提及?他们真有这么可怕吗?”

  “那是我看你高兴和他们在一起,怕你惰于霸业,也就由着你了。况且那时不是有我在吗?有我在,他们还翻不了天。”

  这就是管仲的自负,一个伟人的自负!不过,也正是这种自负,给齐国埋下了动荡的种子。

  齐桓公无语,默然而退。

  这个问题无解啊!

  第二天,管仲因医治无效而撒手人寰驾鹤西去。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在他的辅佐下,齐国逐渐变强,终成霸主,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伟业。他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功勋盖世,彪炳史册。孔子也赞他道:“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家都要成野蛮人了。

  然而,管仲虽然功高盖世,把齐国带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但他没能及时理顺齐国内部的混乱,给齐国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他死后,他一手缔造起来的齐帝国很快走向了陨落。

  管仲死,齐桓公以隰朋为相,但仅一月余隰朋亦亡。齐桓公就让鲍叔牙为相。

  鲍叔牙推辞道:“管子病榻论相一番高论言犹在耳,我就像他说的那样,肚里不能撑船,我不是干宰相的料,您还是让我干纪委书记得了。”

  “话虽如此,但眼下的形势是,你不担当就没人能担当了。叔牙同志,现在国家需要你,人民需要你,我看你就不要推辞了。让一个纪委书记来当宰相,又怎知不会是我齐国的幸运呢?”

继续阅读:第四十六章【小人当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话之帝国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