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庆父,他是逃到莒国去了。之所以要选择莒国,是因为齐桓公当年曾在莒国避过难,后来在莒国的帮助下,才夺得了国君的宝座,他是想通过莒国来搞好和齐国的关系。
到现在他的国君梦都还没有破灭!
庆父带着大批财宝来到莒国,受到了莒子(莒国子爵)的热情接待。
莒国是个小国,平时哪见过这么多的宝贝呀,庆父的到来无异于财神爷到了。可是,庆父不知道,莒国是个小国,莒子还是个小人。
收完礼,当听说庆父要他帮他回国图谋君位时,莒子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我莒国国小力弱,公子还是另请高明吧。”
庆父无奈,只得退而求其次,“就请您在齐侯面前代为美言几句,可乎?”
莒子还是坚决摇头。
此时,这几乎是庆父唯一的希望了,所以,他就赖着不走。
莒子则很干脆地起身离席,衣袖一甩,下起了逐客令。后来,见庆父仍迁延国内,迟迟不肯离去,就派兵强行将他驱逐出境。
收人礼,又不给人办事,还不肯退赃,比起某些贪官,莒子的品质还要次些。
庆父怏怏而返。可是,天下之大,哪里才是他庆父的安身之所?想当年,他也是一个尽操一国大权、将国君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何其威风,何其壮哉!天下谁人敢不对他侧目?可是现在,他已经变成了一只平阳之虎,一只浅滩之蛟,任人戏弄,任人欺压!
巨大的落差,让他心生不甘。不!这不是我公子庆父想要的生活,我要将失去的权力夺回来,我要重新回到生活巅峰!
庆父自莒转而折向齐国,他想通过贿赂齐桓公的庞臣竖貂来打通关节,实现自己的终极梦想。
成败在此一举了!
谁知这一次,还没走到第一步,他的梦想就又破灭了。
庆父来到齐国边防口岸,将自己的护照递上。边检官一看,公子庆父!素知其恶,不敢招惹他,没给他签证,很干脆地就将他拒之门外。
此时的庆父已是穷途末路,进退维谷,只得在齐鲁边界汶水河边租了间民房暂且住下,一点也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方向。胸中万丈豪情已成空,整个人就像个瘪了的气球。
正好这时鲁国的另一个公子,公子奚斯出使齐国返回,两人相遇,奚斯想载他回国。
庆父道:“我回去不是死路一条么?”
奚斯一想,也对,无语。
庆父又道:“老弟回去能代我求个情吗?现在我已别无他求,只求有碗饭吃有间房住就行了。”
奚斯回国,将情况向鲁僖公和季友作了汇报。鲁僖公为人宽厚,就想答应,却遭到了季友的反对,他认为如果对这种弑君乱国之人宽容,就不能对后人起到警戒作用。
季友对奚斯说:“你去告诉他,他罪恶滔天,我们不可能赦免他。不过,如果他自己能以死谢罪,看在兄弟的份上,我们会为他立嗣后人,不会让他断了香火。”
奚斯回到庆父家门口,不知该如何开口,就在门外放声大哭起来。庆父在里面听见,当即明白,只得拿了一根绳索,自尽于庭中的一棵树上,落得了一个失败的野心家应有的下场。
现在,庆父已死,那么鲁国从此就真的会太平无事了吗?不!我只能说,在春秋战国这个乱世中,不存在所谓的净土,没有最乱只有更乱,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乱!
奚斯回国,将庆父的死讯报告,季友也唏嘘不已。兄弟相残,相煎太急,深感此事自己做得有些过份。就按前约从宗族弟子中挑选二位贤俊者,分别过嗣给庆父和叔牙,所有待遇一如他们生前。算是对亡者的补偿,也算是对自己良心的一个交待。
这二位贤俊者也没有辜负自己的使命,把他们承担的香火事业做大了做强了。
后来,庆父、叔牙和季友这三家的后人不断发展壮大,势力大大超过公室,鲁国国政尽操于这三家(孟氏、叔孙氏和季氏)之手。因为这三家的先人均为鲁桓公之子,源出于鲁桓公,所以历史上又把这三家合称为“三桓”。孔老夫子为了改变这种卿大于公的局面还曾和他们PK过,当然这是后话喽。
、卫懿公好鹤亡国。
卫懿公好鹤亡国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其实挺出名的,不过都是作为反面教材,用来警告世人切勿玩物丧志。如果卫懿公泉下有知,不知该高兴还是悲哀。作为一个反面典型,卫懿公如果真能起到警示作用,也算是物有所值,死得其所了。遗憾的是,后世还是有很多人辜负了他的辛勤付出,“玩物”依旧,“丧志”不断。
卫懿公,名赤,卫惠公之子,卫国第十八代国君。这个人如果不去当国君,而是去当个动物学家,或许他会有所成就,名声也会好得多。可惜,他入错了行。
翻遍史书,关于卫懿公的事就只有一件——好鹤亡国,似乎他一辈子就只做了这一件事一样。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所以准确点儿应该这样说——这是他唯一做成了功、做出了名的一件事。因为古今中外,因宠物而亡国丧命的国君毕竟罕见。
当今社会,豢养宠物的人很多,普通的养猫养狗,另类的养蜥蜴养蜘蛛。但不管你养什么,也不管你怎么养,一般来讲都不会构成祸国殃民的灾难性后果,最多不过让别人踩一脚狗屎,打两针疫苗罢了。当然,这只是针对普通人而言,如果豢养宠物的是个国君级的人物,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卫懿公养的是鹤。鹤是一种性情高雅,形态优美的涉禽类鸟类。纤纤细腿立于水中,再配以白色或灰色的羽毛,看起来颇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所以鹤经常是和神仙混在一起的,如青云白鹤,如松鹤延年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被称为“一品鸟”,其地位仅次于凤凰,尤其是丹顶鹤,更是具有崇高的地位,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
在万千动物中,卫懿公唯独钟情于鹤,应该说他的品位是很高的。但不幸的是,他是一个国君!作为一个国君,就应该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他的国家、他的臣民,有什么资格移情别恋去爱其它呢?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一旦国君所爱有甚于国家,那么国将不国之祸就不远了!
下面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卫懿公宠鹤到了何种痴迷的程度吧。
首先是鹤多,也就是他养了很多鹤。举目望去,只见卫国王宫内外到处是鹤,三五成群,车载斗量,它们或散于庭院池沼,或悬于金丝笼中,或翩翩起舞,或风中鹤唳……一派人禽共乐生态平衡的美好图景!一个好端端的王宫硬是整成了禽鸟的乐园。可这并不是全部,这些只是在千挑万选之后,供他玩赏的,他另外还有养鹤基地。他在京郊开辟了三块场地专门用于养鹤,称为“鹤城”,可以源源不断为他供货。并且,在他的带动下,卫国上下养鹤蔚然成风,高低贵贱各色人等无不希望藉此来显示自己的高品位,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养出一只极品鹤,献给卫懿公,从而青云直上飞黄腾达。所以,可以这样说,宠鹤已经不再是卫懿公一个人的专利了,而已经演变成全民总动员了。一个人就促生了一个行业,拉动了整整一条产业链!
其次是鹤贵,也就是说在卫国鹤的地位很尊贵。卫懿公明文规定:上等鹤食大夫俸,次者食士俸。以此类推,三四等者肯定也应该能享受到乡镇级干部待遇吧。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凡是能入得了卫懿公法眼的鹤,自然属鹤中翘楚,非同凡响,加官晋爵也就不足为怪了。卫懿公不愧为高手,爱鹤懂鹤,不泛爱不滥爱,而是择优录取量材取鹤,足见其高明。现在有些人养宠物,爱到深处,也会把它当作儿女,看作伴侣。我想,这与卫懿公的心理应该如出一辙吧。
再次是伴鹤,也就是说卫懿公整日与鹤为伍形影不离。除了在王宫内终日与鹤厮混,卫懿公外出也是须臾离不开鹤。他每次外出场面都是相当壮观,因为他要带三套班子,一班是威风凛凛的卫队,一班是自上而下的大臣,一班则是体态优雅的鹤群。所以,卫懿公每次出巡都搞得隆重而热闹,就像马戏团送戏下乡一样。历史上就有这样的记载,懿公若出游,其鹤亦分班从幸,命以大轩载于车前,号曰“鹤将军”。也就是说,卫懿公出游必带鹤,并且还用豪华大车载着它们,授予它们“将军”的称号。想一想,鹤眼明喙尖,还确实能对不法之徒构成威慑。一个人玩宠物玩到这种程度也算到了极致,但不幸的是这个人是国君!
卫国的养鹤事业在卫懿公的推动下,可谓蒸蒸日上、轰轰烈烈。不过,这就苦了那些处于金字塔底层的老百姓,因为压在他们头上的有四座大山。
第一座是卫国的公室。卫国发展到卫懿公手里历经有十八代了,已是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历代国君的子子孙孙,现任国君的兄弟子女、大小老婆、七姑八姨等等,零零总总加起来,卫国公室成员现在已经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了。
第二座是卫国的国家机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机关,机关的大小首脑和办事人员,维护国防的庞大军队,维持地方治安的捕快衙役……。卫国的这一套官僚机构算起来人数也是惊人的。
第三座是卫国的宠物宝贝们。那些体态优雅仙风道骨的鹤虽然不是人,虽然它们的主食只是鱼虾蟹蚌,但是它们的品位级别摆在那儿,比起那些公卿大夫,它们的待遇只能过之而不能不及。因为在卫国,鹤比人贵,人不如鹤。
第四座是卫国的专业技术人员(说得通俗点就是那些鹤的饲养员)。这是一新兴行业,是由于卫懿公的爱好而促生的,所以地位高、待遇好、油水足,堪比当今的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因为卫懿公的鹤多,所以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甚众,虽然增加了就业,却也加重了农民负担。
以上四拔人、物就像四座大山一样压在卫国老百姓的头上,他们的吃喝拉撒嫖财逍遥的各种费用都得由老百姓埋单。本来前两座就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了,再加上后来的两座,他们的日子愈加艰难了。
这样一个上层社会玩高雅下层社会玩艰难的社会如果不出事,那真是没有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