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危机四伏】
大择天下2019-12-21 01:534,293

  却说当时在北方有个叫北狄的少数民族政权,势力颇为强大,常常来去一阵风地搔扰中原靠北边的一些小国,几乎次次无往不利。因而北狄国主瞍瞒就变得踌躇满志目空一切起来,一直觊觎中原诸国。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个有眼无珠盲目自大之人。当他看到齐桓公助燕大破山戎时,竟然动起了要和齐桓公PK的念头。

  他自己动这一番歪脑筋不要紧,卫懿公和他的卫国可就遭了大殃喽。

  北狄先是向兵邢国(今河北邢台),很快就把邢国打了个落花流水。听说齐桓公将要起兵救邢,瞍瞒就突然移兵伐卫。

  可怜的卫懿公不知大限将到,此时正带着他的马戏团在乡下巡回演出。

  接到边报,卫懿公慌了,一边派人向齐国求救,一边派人组织人马抵抗。

  使至齐,齐桓公却说:“我们援燕抗戎刚完,军士疲惫,需要休养。你回去给你们国君说一声,要他坚持一下,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我定组织诸候各路人马前来。”

  几句话,就把卫使打发走了。

  当初,齐桓公的首秀北杏会盟,卫国虽在受邀的八国之列,却未参与,后来虽主动请盟也是迫于齐国的兵威。这一茬,卫懿公可能忘了,但齐桓公没有忘。

  糟糕的是,卫懿公不但外援请不来,就连自己家里也没拉到多少兵。因为军备多年废驰,很多人都养鹤去了!他就派人去抓壮丁,但老百姓大都躲到深山老林里去了,最后搜肠刮肚的,只抓到百来个人。

  卫懿公责道:“国家危亡之际,尔等却藏匿起来,有没有一点爱国之心!还配不配做我大卫子民!”

  百姓答道:“君用一物足可御敌,哪轮得上我们呀!”

  “何物?”

  “鹤将军呀!”

  “混帐!一个畜牲怎能迎敌!”

  “既然鹤为无用之物,那么你为何还要豢养它们?”

  卫懿公无语,始悟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他失去了民心。至此危难存亡之秋,他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向百姓认错。

  他一面派人驱赶那些他过去当作宝贝的鹤,一面派人到街市上去做宣传解释工作,向百姓表达他的悔意。

  一时间,卫国都城上空群鹤乱舞,哀鸣声声。这些鹤们不理解,为什么昨天还是奉以甘鲜美食的人们,今天却变成棍棒相加了。一时都慌了神,扑楞着翅膀,围着王宫低翔,经久不肯散去。“这往后的日子咋过呀?”优雅的仙鹤变成了一群无头苍蝇。

  那边的宣传解释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政府官员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百姓们纷纷集拢,愿意拿起武器,抵御敌寇。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我们的老百姓都是那么善良,尽管安定时他们要承受欺压和剥削,沦为社会的最底层,但危难时他们又总是能够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成为中坚。这是一群最可怜又最可敬的人!

  等到卫懿公好不容易组织好了人马,北狄军已是一路势如破竹向卫都城杀奔而来,此时已至荥泽(古湖泊,位于今河南荥阳境内)。

  卫懿公将国政委于石祁子、宁速二大夫,决心亲率大军前往迎敌。石、宁二人苦劝,卫懿公叹道:“这都是我一手造成的,我不亲征,民心不聚,只有如此了。卫国就交给你们了,不杀退敌寇,我誓不返回!”

  众人皆垂泪,场面相当感人。

  看来卫懿公也并非糊涂透顶,关键时刻没有龟缩,也有挺身而出的勇气。不过为时已晚矣,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卫懿公终于带着一支由养尊处优的饲养员和羸弱不堪的老百姓为主力的队伍踏上了征程。队伍一路向前,浩浩荡荡,懒懒散散,速度极慢。因为饲养员们没吃过苦,而老百姓们吃苦太多,所以大家心里都极不情愿。行军途中,有人还作了一首歌,边走边唱。

  歌曰:鹤食禄,民力耕;鹤乘轩,民操兵。狄锋历兮不可撄,欲战兮九死而一生!鹤今何在兮?而我瞿瞿为此行!

  就这样,卫懿公带着这支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队伍向前线进发,不言而喻,等待他们的将只有一个结果——死亡。

  行近荥泽,终于发现了敌情。只见千余狄兵,或坐或站,自由散漫,杂乱无章地遥遥在前。卫军大将渠孔大喜,“哈哈,都说北狄军勇猛,我看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命令全军发动攻击。

  一时鼓声震天,杀声动地,卫军像潮水一样向敌泄去,势不可当。千余狄兵哪是对手啊,纷纷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渠孔见状更是大喜,忙催动大军要来个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但他不知,这样一来自己已堕入了别人的圈套。

  以弱示敌,诱敌深入,这样的战术还不小儿科吗?可是,渠大将竟然都没有识破,就很直截了当地上了当,真不知是不是鹤肉吃多了脑子补过头了。卫懿公啊卫懿公,如果你把这个有胸无脑的家伙留在家里看家,或许还会有一线生机,可是现在为时已晚回天乏术了。这真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遭顶头风啊!

  正当渠大将军豪情万丈地乘胜追击之时,四面炮声隆隆,狄兵瞬间就漫山遍野地杀了出来。本就没有战斗精神的卫军顿时崩溃,纷纷逃散。被杀死的,被踩死的,掉进水里淹死的,不计其数。卫军全军覆没。

  死得最惨的要算卫懿公和渠大将二人,都被砍成了一堆肉泥。

  北狄军大获全胜,趁势向卫都城杀来。

  二位看家的大臣石祁子和宁速得知卫懿公全军覆没,狄兵正杀奔而来,忙带了卫懿公和自家的老婆孩子弃城而逃。一城百姓听说当官的跑了,也忙扶老携糼拖儿带女跟随其后。哭声震天,一片混乱。

  北狄兵长驱直入,杀入卫城,来不及逃走的百姓尽遭屠戮,来不及带走的金银财宝尽数被劫,之后他们又一把火将宫殿房舍尽数焚毁,最后连城墙也被拆了。曾经繁华的都城成为一片废墟。

  但狄兵并未就此罢手,稍作休整,就展开了追击。卫国逃亡部队拖泥带水自然跑不快。老弱病残体力不支者,最先被撵上,最先被屠杀,接下来就是大部队的掉队者,接着就是大部队的尾巴,一点点,卫国逃亡军民慢慢被蚕食。

  见形势不对头,宁速率众亲自断后,但败势已不可逆转,只能且战且逃,苟延残喘。这样一直退到了黄河边。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先期派出求救的使者,已引着宋国的救援船只泊在岸边等待。

  可是僧多粥少船只毕竟有限,大部份人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在纷乱的争渡中,许多人掉进水里淹死了,留在岸上的,则被后来赶上的狄兵所杀。渡过河,检点一下人数,一城人口仅存七百余人而已!

  这一役,卫国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从此,卫国一蹶不振,彻底沦为了超一流的小国。

  普通人玩物丧志不过毁家误身而已,而卫懿公却是把整个国家作为他的筹码,挥霍殆尽。这一把玩得也忒大了点儿吧!

  再说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的,前段时间被派住陈国出差去了。去时卫国还是一派鹤舞蹁跹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哪知回来却已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惨场面了。

  弘演听说卫懿公是在荥泽罹难的,就动身前往,要替他收尸。一路之上,到处是废墟,到处是堆积如山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让人惨不忍睹,不禁悲从中来。

  行至荥泽,远远就看见在微风中低垂着的卫懿公的大旆(大旗)。至近一看,大旆旁尸体如山不计其数,根本就分不清哪具是卫懿公。

  正当弘演嗟叹之时,忽听得旁边一小沟内有呻吟之声,派人一看,原来是一小内侍藏匿其中。

  小内侍脸色苍白,满身血污,一足肿如水桶。小内侍说:“大人,小人是主公内侍,因折足不能行,故诈死匿于沟中以待国人,好指示主公尸体。”

  说完指着旁边一堆模糊的血肉说:“此乃主公也。”

  检点尸首,发现卫懿公只剩肝脏保存还算完好,其余都成了肉泥。弘演不禁大恸,对着肉泥堆拜了两拜,对从人说:“我不能让主公曝尸荒野,我将以身为棺,让主公入土为安。我死后,你们把我葬在旁边这棵树下。记住,一定要严守这个秘密,只有等我卫国立了新君,才可告之。”

  说完,弘演拔出剑,切开自己的肚子,把卫懿公的肝脏放置其中。

  鲜血汩汩不绝,不久,弘演气绝身亡。

  弘演用这样一种极限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忠贞!可是这样的方式,是卫懿公这一个亡国丧身的动物学家所能承受得起的吗?即使到了地狱,想必他的良心也定会因此而倍受剪熬,而惴惴不安。

  再说石祁子和宁速二大夫率部逃过黄河,虽然摆脱了狄兵的追击,已无性命之忧,但眼下的情景不能让人有丝毫的欢欣,反而只有更加的悲哀。因为偌大的卫城,伤病加起来总共也只剩七百余人了。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曾经一切的美好。

  一群人就像一群行尸走肉一样,在旷野中只是麻木地前行着,前行着。

  直到漕邑(今河南省滑县附近),这群人才停了下来。祁、宁二人按照事先的商量,开始了重建家园。

  他们先是派人从共、滕二邑抽来四千多人加上他们凑齐五千以补充民力,接着又造了一批茅草房,用以安居,最后又推举卫懿公的堂弟公子申为君(是为卫戴君)。

  本来这个国君是轮不到公子申的,因为卫懿公的家眷在逃难中被国人杀光了,所以他才成了唯一的候选人。卫懿公的父亲卫惠公靠杀死自己的两个哥哥急子和寿而夺得君位,这件事曾经在卫国人心中引起过极大的反响,现在卫懿公又因为宠鹤而搞得国破家亡,所以卫国人对这父子俩极其怨愤,把火都发在了他们的家眷身上。

  直到这时,几近灭亡的卫国才有了点模样,有了点生气,虽然简陋、悲惨,但毕竟有了可以重新开始的起点。

  可是船还没起锚,舵手就夭折了。卫戴公本来身体就有病,加上这一路折腾,惊吓过度,没过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于是,宁速又跑到齐国,将卫戴公的弟弟公子毁接了回来,又立了他为君(是为卫文公)。他是不久前逃去齐国避难的。

  卫文公原名辟疆,开疆辟土之意,名字很大气。有一次他去洛阳朝觐,接待官问他叫什么名字,他答姬辟疆。接待官翻着白眼,上下打量着他说,这个名字是天子之号,你小子配吗?卫文公给吓出了一身冷汗,忙把名字改了,而且是挑了个原来的反义词“毁”。现在他回国即位,担负起了重建卫国的重担,看来还是应了他原来那个名字。而至于“毁”这个字,如果送给他的堂兄卫懿公作名字倒是很相称。

  卫文公回国时,齐桓公倒是很大方,送了一大批的救援物资,还派了军队护送。他并没有为自己的不作为给卫国带来的惨重损失感到内疚,呈现的反而是一种救世主的姿态。

  卫文公回到国内,条件是相当艰苦,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裳,住的是夏暖冬凉的茅草房子。一个国君却过着平头百姓一样的悲惨日子。他这个开疆辟土之人,看来得先从开荒种地开始了。

  齐桓公得知这种情况,决定对卫国施以援手,以展现自己扶危济困的光辉形象。他把管仲叫来共商此事。

  管仲说:“帮助卫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在黄河南岸选个新址,帮他们重建一个国都。这样就能避开北狄的威胁,一劳永逸。卫国失去了北方的土地,从此就不可能做大做强了,这对我们来讲也是有意义的。”

  齐桓公也深以为然。

  正当齐桓公准备发出盟主令,号召各诸侯国援助卫国时,邢国使者告急求救来了。

继续阅读:第四十一章【巅峰的时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话之帝国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