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大败】
大择天下2019-12-21 01:533,051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楚成王的耳中。楚成王很是高兴,很快就把宋襄公放了,然后领着众诸侯一起盟誓。

  盟会上的宋襄公最为尴尬。他原本是带着美好的梦想而来的,没想到自己忙前忙后,结果却是成全了他人,成为笑柄不说,还差点搭上卿卿性命。更糟糕的是,不但盟主没做成,现在还把国君的位子也丢了。他已经成了一个不尴不尬又无家可归的人了!

  热闹的会盟上,别人都在欢笑,只有他的心在滴血。

  散会后,宋襄公打算去卫国避难。

  因为一个丢了国家的君王,也只有这条路可走了。

  正要行,公子目夷派使来了接他回国。使者向他解释说,公子目夷自立为君,是为了对付楚国,怕楚国会将他作为筹码而胁迫宋国答应一些屈辱的条件。现在危机过去了,公子目夷派他来接他,就是要还位于他。

  宋襄公回国后,公子目夷果然自动让位,重新站回了臣子的班列。差点就变成前国君的宋襄公,又回到了原点。

  但是盂地惨败,并没能让宋襄公去好好反思,反而是激起了他满腹的怨仇。

  他决定要报复!

  他的仇人当然就是楚成王了!但是楚强宋弱,他不敢,于是,他就把郑国当作了他的第二仇人。

  因为他觉着,郑文公就是楚王的一条哈巴狗,就是在他谄媚的提议下,楚王才做上盟主的。这个人最可恨了,本是中原之国,却偏去向南荒蛮子摇尾乞怜。

  恨屋及乌,他把目标锁定在了郑国身上。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天真的宋襄公这一次真是被气昏了头了。

  就在这时,宋襄公接到报告说,郑文公不久前又一次出访了楚国。宋襄公大怒,他妈的,说你媚楚你还真来劲了。于是,不顾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一班大臣的反对,当即就亲率大军,前来伐郑。

  较之于宋,郑国实力是不济的。所以,郑文公赶忙向楚求救。

  成得臣向楚成王建议,救郑不如伐宋。因为宋襄公盛怒之下,必然倾尽全力,国内必然空虚。围宋救郑,一来易胜,二来可以直接打击宋国的嚣张气焰。

  楚成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命他为大将,率师伐宋。

  这边,宋军和郑军才刚刚接触,正相持着,双方都还没有进入状态。

  就在这时,宋襄公接到楚军伐宋的报告,大惊,忙下令那些身子都还没热起来的士兵马上往回赶。一场报复行动,变成了一次折返跑运动。

  所谓“折返跑运动”,就是来回折腾自己的运动。

  这样,原来的“宋郑之战”就变成了“宋楚之战”,而且势易时移,攻防双方也发生了转变。

  前638年,历史上有名的“泓水之战”开始了。

  宋军回援,与楚军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柘城县西北)遭遇,两军隔河相对,分别扎营于南北两岸。

  成得臣派人向宋军下战书。

  司马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人伐我,是为郑国。现在我们已撤军而还,不如再好言几句,向楚服个软,道个歉,楚必归,不可与之战。”

  宋襄公叱道:“呸!想当年齐桓公跑老远都要去伐楚,今天楚国都自己送上门来了,你却要我服软道歉。如此,我宋国脸面何存,将来还怎样称霸武林?”

  这茬他倒时时记得,都这个时候了,他的白日梦还没做醒。

  公孙固也是哭笑不得,道:“主公,难道您没听说过‘一姓不再兴’这句话吗?商亡已久,主公难不成还想逆天而行?况且敌强我弱,我们凭什么去和楚国交战?”

  “一姓不再兴”的意思是一个姓氏不可能两次兴盛。宋国是商朝后裔,公孙固的意思很明白,我们家在商朝已经兴盛过一次了,现在你宋襄公却念念不忘称霸武林,想来个梅开二度,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应该说公孙固的话很毒,很伤自尊,基本等于把宋襄公的过去和未来给全盘否定了。

  果然,宋襄公很生气,拍着桌子,吼道:“凭什么!凭什么!就凭我宋军是支仁义之师!当年武王伐纣,就凭区区三千虎贲,而战胜了商纣亿万之众。他凭的是什么?我告诉你,就两个字——仁义!我就不相信,他周武王能做到,我就不能做到!”

  宋襄公一时气急,把自己的祖宗都给得罪了。

  于是,宋襄公便不顾公孙固的劝阻,批了战书,与成得臣约定某月某日决战。同时,还命人制作了一面硕大的旗子,上书两个如斗大字——仁义。他这是要将仁义进行到底。

  公孙固心里着急,但也无可奈何,只得约定手下诸将,小心在意,加强戒备,严阵以待。

  决战前夜,在泓水北岸的楚营中。

  楚副将斗勃向成得臣建议,大军应该于明早五更时分趁黑渡河,以防宋军布好阵势。

  成得臣笑了笑,摆摆手,说:“不用。宋公这个人我很了解,天真迂腐,假仁假义,对于用兵之道一窍不通。渡河的时间表由我决定,他能奈我何?”

  第二日早,楚军很是悠闲地起床洗漱,然后再做了一套广播体操,待他们用完早点,天已大明。

  成得臣这才下令:渡河。

  一时,楚军如蚁攒蜂涌向泓水南岸进发。

  而此时,宋军早就列好了阵势,只待楚寇。

  望着像非洲斑马一样的楚军,公孙固对宋公说:“主公,成得臣这是在藐视我们啊!您下令吧,我要让他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

  宋襄公乜了他一眼,用手指了指身旁猎猎作响的旗子,说:“仁义,仁义,慬吗?我宋军是仁义之师,怎能趁人之危,做出半渡而击这样低下的勾当?”

  公孙固大急,道:“敌强我弱,我们和楚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此时正是我们以弱胜强的大好机会!”

  这一回,宋襄公干脆不理他,翻着白眼朝天看。急得公孙固直跺脚。

  不久,楚军全部上岸。接着便是“立正”“稍息”地整顿队形队列。

  “主公,敌方尚未布好阵势,下令吧!”

  宋襄公不理。

  “主公,战机稍纵即逝,不加利用就会受制于人啊!”

  “主公,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酷啊!”

  ……

  说得宋襄公也急了,他大叫道:“公孙固同志,拜托你安静会儿,行不行?我就纳了闷了,咋就没人能理解我呢?一个人要做点事业咋就这么难呢?一支仁义之师,不但不能搞半渡而击,而且还要不鼓不成列!慬不?”

  公孙固语塞。

  不鼓不成列,就是说不能向没有准备好的敌人进攻。

  就这样,在宋军的注目礼下,楚军不但从容渡过了河,而还摆好了一副与他们厮杀的架势。

  楚军漫山遍野,气壮山河,宋兵个个心里打鼓。

  见对手准备停当,宋襄公于是下令击鼓进攻。

  他亲率一队人马,高举“仁义”大旗,向楚军冲去。

  成得臣命大开阵门迎敌,待宋襄公进入阵中,楚阵迅速合拢,将宋襄公一伙包饺子似的裹了进去。

  后面的公孙固等一班宋将,见势不妙,紧跟着一齐杀了过来。一时,两军一片混战。

  公孙固有万夫不挡之勇,一辆战车在楚军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但杀了半天,也没找到宋襄公。

  正在这时,一员宋将驾车向他奔来,人和马均为血染,朝他大叫:“主公被数重围困,司马快快随我前去救驾!”

  公孙固跟着他往前走,不久,就看见前面楚军密集,似乎正在围攻什么。

  公孙固从后杀了进去,果然发现了宋襄公。只是情况已万分危机,宋襄公所率的几辆战车被楚军团团围住,他本人则满身是血坐在地上,一众人正护在他身旁拼死抵抗,而那面“仁义”大旗早已被碾为粉齑。

  公孙固大喝一声,驱车杀奔过去。内中一人对他喊道:“司马大人,主公右腿中箭,被射断了脚筋,已不能站立。”

  公孙固将车靠了过去,命人将宋襄公扶上车,然后对众人道:“诸位殿后,随我杀出重围!”

  楚军虽众,无奈公孙固太猛,最终还是让他们突围成功。

  外围的宋军见宋襄公已被救回,也纷纷回撤。成得臣趁机策动大军展开追击,宋军一时止势不住,溃成败逃。

  这一役,宋国损失惨重,不但士兵伤亡大半,粮草辎重尽归楚国所有,就连最高统帅也成了个残疾人。

继续阅读:第五十二章【穆王西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话之帝国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