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小人的力量】
大择天下2019-12-21 01:534,743

  管仲对齐桓公说,“楚使语气松软,是因为自觉理亏,不过楚国是不会如此轻易屈服的,须用兵马再紧逼一下。”

  八国联军再次启动,继续向楚进逼。至汉水,管仲下令安营扎寨。

  众诸侯皆不解,为什么不乘势渡江与楚决一死战一较高低?

  管仲答曰:“自楚得知我军机密,与其交锋已成下策,贸然而进,楚必有备,兵锋一交我无退路。今陈兵于此而不进,意在对其构成威慑,如楚王不傻,当遣使来和。不信,诸君请拭目以待。”

  果如管仲所料,楚成王在派出屈完的同时,也在汉江岸边布下了重兵,只等八国联军渡江,好来个半渡而击。现在,联军停止不前,楚军看不清他们的战术企图,也就不知该如何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斗子文建议,再派个人去打探打探,是战是和到时再作决定。

  楚成王命屈完再行。屈完说:“前次我已替君承诺进贡包茅,话已出口,不好更改。大王意欲和,我愿行;意欲战,则请另派他人。”

  楚成王道:“是战是和,由你相机而定,我不制约于你。”

  屈完再至,管仲故意问道:“尊使再临,不知有何见教?”

  屈完答道:“我家大王已知罪矣,特遣在下前来致歉。同时,他还让在下捎来一句话,如贵军能退兵一舍(三十里),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齐桓公道:“楚国能重回周的大家庭,真是可喜可贺,我们回去也好向天子交差了。既然大家重为兄弟之邦,退兵乃理所应当之举,有何不可?”

  下令退兵,至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东)。

  楚成王见联军退了,以为他们是害怕了,就后悔不该答应进贡一节。

  斗子文说:“八国联军尚不失信于屈大夫,岂可让屈大夫食言于八国,如此出尔反尔只能说明我楚国不讲诚信,以后我们怎么还能在江湖上立足?”

  楚成王哑口无言。

  屈完再次出使,以楚王代表的身份和齐宋等八国于召陵会盟。

  会盟前,齐桓公命八国之军分列八个方阵一次排开,军士个个刀出鞘箭上弦,摆出一幅威风凛凛气壮山河的架势,然后邀屈完一同阅兵。阅兵时,只要齐军鼓响,其余七军鼓声随即响应,一时鼓声震天。再加上雪亮的兵刃和绵延数十里的队伍,场面确实壮观!

  齐桓公得意地道:“尊使可曾观过我中国之兵?”

  “未曾。”屈完淡淡道。

  “今日一见,感觉如何?”

  “蔚为壮观!”

  “以如斯之雄师,试问天下谁人敌?”

  “君若以德服人,天下确无敌者;若以力欺人,我楚虽小,亦必奋全国之力,恃江汉天堑,誓死与君周旋。到那时,也未见得君之雄师有用武之地。”屈完的语气还是那么淡淡的,态度还是那么不卑不亢。

  齐桓公哑口无言,想以兵威震慑楚使的如意算盘落空。

  第二日,九国会盟。过程很顺利,无非是说些“自今以后,世通盟好”之类信誓旦旦又自欺欺人的誓词罢了。

  楚国之罪最大为僭越称王,然而管仲在伐楚之理由中却没提及,这只能说明齐国还是怕触及到楚国的底线,激怒楚国。而楚成王这个看起来多么强势的人,面对八国联军大兵压境,也选择了低头。齐楚之间看似一触即发的战事,最终以如此“和平”的方式收场。这是因为双方都明白,一旦真正开战,其势必如火星撞地球,其结局只有一个——两败俱伤,玉石俱焚。

  所以,召陵会盟只是双方妥协的苟且结果,就像一个泛着美丽光泽的肥皂泡,是经不起考验的,是不会长久的。

  之二:巅峰时刻之葵丘会盟

  齐桓公九合诸侯,葵丘会盟是其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他的霸业达到巅峰,本节要讲述的就是这件事。

  不过还是从头开始,先来说说八国回军途中发生的一件趣事吧,因为这件事的主人公为后来的事态发展多多少少也起到了些推波助澜添油加醋的作用。

  接到班师的命令,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一来终于可以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了,二来毫发无伤就捞了块军功章,回去奖赏是免不了了。

  八国联军中洋溢着一种快乐的气氛。

  陈大夫辕涛涂和郑大夫申侯两人私下聊天。

  涛涂说:“听说大军将从陈、郑两国经过,这对我们可不是件好事。”

  “为啥?”

  “你想,如此庞大的军队每天吃喝拉撒的费用惊人,这可不是我们这等小国所招待得起的。”

  “那该怎么办啊?”

  “怂恿齐侯,让他从东边绕道海上回去。”

  “这倒值得一试。你先去说,我随后鼎力支持。”

  涛涂起身去见齐桓公,却不知身后的申侯正在奸笑。嘿嘿,小子,找死吧你去,大爷还指着你立功呢。

  不为别的,就因为申侯是个小人,惯会两面三刀,见风驶舵,背后阴人的招数。他曾在楚做官,靠着一手拍须溜马的好功夫得到楚文王的宠信,也得罪了不少人。楚文王知道自己死后他不会被后人所容,临终前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自寻出路。几经辗转,申侯来到了郑国,凭着他过硬的功夫又得到了郑文公的赏识。

  小人得志,看来古今皆然啊。对待小人,不要有与之为敌想法,否则你就捅翻了个马蜂窝,必有无穷后患;也不要有与之为友的念头,否则你被卖的可能性很大,因为除了利益没人能和这种人交上朋友。敬而远之就好。

  涛涂进去向齐桓公说:“君南征北战,扶危济困,声誉响彻寰宇,此次班师何不绕道东边?一来可以向东夷诸国展示我联军军威,二来也可对他们起威慑作用。”

  齐桓公此时已达事业的顶峰,什么也不缺,唯一缺的是显摆的机会。涛涂的这番话真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他拍着涛涂的肩膀狠狠地表扬了一番,“好哇,好哇,年轻人脑瓜就是给力啊!”

  过了一会儿,申侯进来了,他说:“听说您同意了涛涂的建议,打算绕道东边回去?”

  “有何不可吗?”

  “涛涂他这是在阴您啊,他是怕陈国负担招待大军的费用啊。”

  “虽然如此,也无可厚非啊。”

  “您想过没,大军出征在外已久,军力已经十分疲惫,东边道路我们又不熟,万一有人想给我们添点乱怎么办?海上风浪大,万一出点意外又怎么办?就算一路顺利没有万一,等我们这支疲惫之师跋山涉水劈波斩浪回到家里,恐怕已经猴年马月了都。再说这一路迢迢,军费开支必然浩大。怎么算这都划不来哟。”

  齐桓公如梦初醒,但仍问道:“那你就不怕耗费你郑国吗?”

  “我的眼中只有大王您,再也没有其他。”

  齐桓公又狠狠拍了拍申侯的肩膀,这回什么也没说,一切尽在不言中。感动啊!

  齐桓公下令将涛涂抓起来,移送军法处处置,同时要求郑文公奖赏申侯。把个郑文公气得直抽搐,好你个申侯,把乖卖给了别人却要我来埋单。

  齐桓公回国后,派隰朋出使洛邑,向周王报捷。

  此时的周王是周惠王,周僖王的儿子。

  周惠王非常高兴,列祖列宗终于可以喝上清冽美酒了。自从老头子发给姜小白一张称霸营业执照,今天总算有了回报。

  周惠王对隰朋进行了热情有加的接待,气氛热烈而愉快,直到隰朋提出了一个要求。

  隰朋的要求就是要见见太子。

  虽然周王室已经相当落魄,不受人待见,但周惠王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周太子名郑,是周惠王的长子,也是他的大老婆姜后所生。可是,本来名正言顺的一个太子,现在却有了麻烦,位子摇摇欲坠。

  姜后死得早,所以周惠王就将他的第二个老婆陈妫擢升为后。陈妫也生了个儿子,叫带。子带这个人擅于迎奉,巧舌如簧,深得周惠王的喜欢。加上陈妫从旁不断撺掇,周惠王就起了废郑立带的念头。

  现在隰朋提出要见太子,这让周惠王很不高兴,也很为难。是见还是不见呢?见了,就等于承认了子郑的牢固身份,以后要废他就难了;不见,就得罪了齐国,恐怕又得委屈列祖列宗“浊酒一杯家万里”了。

  最后,周惠王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子郑和子带同时出来见隰朋。

  隰朋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穿了周惠王的用意,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汇报。

  齐桓公问管仲:“我欲定周,不知支持哪个为最佳?”

  管仲答:“非子郑莫属!”

  “此话怎讲?”

  “按现在的情势发展下去,子带非立不可。子带立,不会念我们的好。”

  “那你有何办法可以立郑?”

  “我们联合诸侯搞个尊王会盟,然后请周王派世子代表他来与诸侯相会。”

  齐桓公传檄诸侯,明年某月某日于首止(今河南睢县东)会盟。接着又派隰朋到洛邑,向周惠王表达了诸侯渴慕拜见太子,希望太子代天莅临的意思。

  周惠王大为恼火,姜小白,你老小子还没完没了了!可是恼火归恼火,人家势力强,要求又名正言顺,所以也不敢违拗,只得照章执行。

  管仲这一招可真够狠的,让周惠王吃了个哑巴亏。

  第二年(前652年)夏,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首脑聚汇首止,敬候太子郑驾临。

  不久,子郑至。齐桓公率各国首脑,远远来迎,恭谦备至。

  子郑本就一没落王朝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落魄太子,没见过大世面,更没有自信。见齐桓公这样的牛人竟然都三叩九拜,就有些慌,忙要下车答礼。

  齐桓公止住:“见太子如见大王,理该如此。您是未来的大王,尊敬你是理所应当的。”

  子郑才稍安。

  入夜,子郑让人把齐桓公请来,向他陈说了自己岌岌可危的情势,并请他帮忙搞定子带。

  齐桓公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拍着胸脯向他打了包票。

  第二天,齐国便设盛宴款待太子郑,规格很高,一连三天。齐国宴毕,接下来又是宋鲁等七国轮番设宴。八国元首和太子一起,每天上肉山下酒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前赴后继,不亦乐乎。

  一轮下来,直吃得大家看到鱼肉就倒胃闻着酒香就泛酸。

  太子郑见列国如此热情,有些架不住,提出告辞。齐桓公一把拉住他说:“这种又耗银子又耗身子的活动,你以为我们就愿意啊?我们这样做可完全是为了你啊!我们这是做给你家老头子看的,要让他知道,你在诸侯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多么受人尊敬,让他不敢对你下手。”

  太子郑恍然大悟,感激涕零。

  齐桓公拉着他的手又道:“喝酒也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嘛!待天气转凉了你再回去。走吧,今天该去鸿宾楼了。”

  于是,新一轮的饕餮盛宴又开始了!

  其余七国虽然内心不愿,但也毫无办法,老大发了话,谁敢不从?得了,不就多花点银子的事吗?

  正当齐桓公领着太子穿棱于各大酒楼宾馆大快朵颐之时,远在洛邑的周惠王有些坐不住了。他知道,这是姜小白故意做给他看的,要让他知难而退。

  周惠王虽然是一个没落的天子,但他也是有尊严的,并不甘心被诸侯摆布,再加上子带母子在旁边的风凉话,所以他决心要搅了齐桓公的局,不让他得逞。

  他写了封密信,派人送给郑文公。

  在信中他明确告知郑文公,子郑背父结党,将会被废,他意在子带,要郑文公背齐从楚,共辅子带,将来委之以王室卿士之职。

  郑文公读完这封挑拨离间的信,感动得哭了。想当年,武公、庄公二位先祖身为王卿,领袖群雄,呼风唤雨,谁敢不从?现如今,郑国虽然出镜率还是蛮高的,但只是别人手中的卒子,博弈的筹码。在夹缝中夹着尾巴做人,出镜率有个屁用啊!

  小人申侯在旁边也极力窜掇他,郑文公终于下定决心,决定坚决听从周惠王指示,抓住这振兴郑国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不知道振兴凭的是实力,单靠自身都难保的周王的一张空头支票,是没有用的。

  当夜,郑文公率郑国代表团不辞而别。

  齐桓公得知,太怒,即刻就要起兵伐郑。

  管仲阻道:“郑侯此去,必为大王所挑拨,因为只有他一人最愿看到我们内部不和。如果就此讨伐,正好堕其圈套。好歹现在我们还有七国,少了它郑国一个也无妨大局。我们不能自乱阵脚,该干嘛干嘛,该吃吃该喝喝。”

  不久,七国按计划如期在首止盟誓,约定共举太子。誓言凿凿,披肝沥胆,把在旁边观看的太子郑感动得一塌糊涂。

  楚成王得知郑文公没有参与首止之盟,大喜,忙派使者出使郑国,要把郑国拉拢过来。因为郑国对楚国北上争霸很具战略意义。

  楚成王派去的人先是找到楚国旧臣申侯,贿以重金,要他力说郑文公背齐从楚。

  申侯爽快应允。

  小人就是小人,在坏事时总能挺身而出不遗余力。

继续阅读:第四十四章【会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话之帝国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