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改革】
大择天下2020-11-20 07:123,187

  三年过去了,管仲改革成果斐然,他终于兑现了当初给齐桓公描绘的那幅蓝图。三年后的今天,齐国大治,兵强马壮,国富民强。

  相传当初管仲向齐桓公提出要称霸武林这一目标时,还曾着实把他吓了一大跳,生死不敢答应。一开始齐桓公并没有这样的远大志向,自己这国君来之不易,能坐牢位子,搞好这一亩三分地,不给祖宗脸上抹黑,就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善莫大焉了。但管仲认为“君霸王,社稷定;君不霸王,社稷不定”,直到后来他以撂挑子相威胁,齐桓公才下定决心要以霸业为己任。

  现如今,面对此情此景,当初不敢有非分之想的齐桓公不禁也心痒起来,似乎称霸已变得触手可及。

  某天,他叫来管仲,向他咨询此事。

  管仲说:“当今天下诸强林立,南有荆楚,西有秦、晋,皆是与我齐国旗鼓相当之辈,如果我们以纯武力争霸,未知成否且不说,即使能成,也要付出巨大代价,必定是遍体鳞伤元气大伤,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也。所以,我以为要称霸就要有所创新,要有称霸的新思路。”

  “敢问路在何方?”

  “自郑庄以来,各路诸侯风起云涌,蠢蠢欲动有争霸之心者不胜其数,然而终无成者。何也?究其原因,唯以武力制也!天下如此之大,奈何唯以武力决也?如果我们还按老套路走,就算实力天下无敌,也必将遭遇到此起彼伏之反抗,按下葫芦起了瓢,到那时,我们定会陷入疲于奔命四处救火的境地。何况各国实力之强弱一直都处于相对中,时移势易此消彼长,凭武力纵能争得一时之短长,想要独霸江湖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臣下以为,要想真正稳坐钓鱼台,光靠武力是不够的,还非得搞‘以德服人’不可!”

  “啊?如此说来,这三年来我们日日夜夜苦练内功不等于白忙活了?”

  “当然不是!‘以力制人’其关键在于一个‘制’字,压制得越狠,别人就越怕,但反过来说,这也是很耗体力的,你必须得时刻高度警惕,稍有松懈或是当你年老体衰时,别人就会疯狂反扑,防不胜防啊。而‘以德服人’,一个‘服’字就说明是让人打心眼里服气你、佩服你,甭管真心还是假意,至少不会给你添乱,不会让你后院起火。因此,要想称霸江湖,这两手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且两手都要硬、都要狠。我的思路是:先以德服人,对于不服者再以力制之,制完后再以德服之,如此循环往复,大棒和胡萝卜轮番上阵,估计天下就没有搞不定的人了。”

  一番话让齐桓公心服口服,“那我们先从哪着手呢?”

  “尊王!”

  “尊王?这是为什么呢?”

  “王室自东迁以来,势力日益衰微,各路诸侯已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了。先有郑庄公射桓王之肩,后有五诸侯公然逆庄王之命,又有楚国僭越称王,宋郑不断上演弑君乱剧……这表明天下已经彻底乱了,因为精神领袖已经没落,再没有一个说话管用的人啦。在这危难之秋,假如我们打着“尊王”的旗号,以一种正义、无私的形象出现在诸侯们面前,再用天子的名义约定他们,我相信一定能起到征伐起不到的作用。”

  “好!此言甚合吾意!就这么办!”齐桓公大喜,宛如得到了称霸的标准答案一样。

  事又凑巧,就在一年,周庄王薨,周厘王(亦称周僖王)接位,于是,齐桓公便派出一只庞大的代表团赴洛邑去朝贺新王。

  这意味着齐国的称霸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周王室自东迁以来,门前冷落车马稀得都可以罗雀了。周厘王刚一上任,就贵客盈门,人气大增,自然喜出望外。虽然他也知道齐国使团此行肯定另有所图,但人都是要面子的,别人笑嘻嘻地来给你捧场,何必还要去较真辨他的真情和假意呢?

  周厘王热情地接待了齐国访问团,并爽快答应了他们所提出的要求。要求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齐桓公希望周王能命他主持召开个诸侯会盟,以确定宋国国君之位。宋国自南宫长万之乱后,公子御说(宋桓公)登台,当时他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尚属黑市户口。

  齐桓公并非真心想帮宋桓公,只是想要找个扬名立万的机会,好在诸侯面前露个脸儿,向他们发出齐国要称霸的信号。

  接回使报,齐桓公很高兴,营业执照终于到手了,称霸工作可以开张啦!

  他一面派人以周王的名义向宋、鲁、陈、蔡、卫、郑、曹、邾等八国发出通知,要求他们在三月初一日到北杏(今山东东阿)来会盟,另一面派人到北杏大搞基础建设,筑高坛、建星级宾馆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天子授权由诸侯主持的会盟正式拉开序幕。

  虽有天子授权,但从本质上来讲,这其实应算是一次貌似合礼实则越位的会盟。

  出发前,齐桓公向管仲请教该带多少兵。

  “带兵?不,我们这次要来个‘衣裳之会’!”

  “啥?衣裳之会?”

  “对,就是‘衣裳之会’!我们不带一兵一卒前去赴会,就是要各国看到我们的诚意。”

  齐桓公恍然大悟,“对,对,诚意!诚意!”

  “衣裳之会”即由此来,与“兵车之会”相对,意为和平之会。后世也多有演绎,尽管通常与会各方大都各怀鬼胎,暗中较劲,但至少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很文明,不会出现血腥的杀戮场面。现在每年一届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穿东道国民族服装一起拍照留念,融融泄泄一团和气,应该算是标准的“衣裳之会”吧。

  会期临近,各诸侯陆续抵达,但八个国家只来了宋、陈、邾、蔡四个,还不够及格数。

  宋桓公是来得最早的,因为这次会盟就是帮他定位,他也算是当事人之一,这点主人翁的精神他还是有的。蔡哀侯之所以来参会,是因为他刚被楚文王捉放,想来此寻求靠山。陈宣公和邾安公二人也并非真心实意来捧场,国小,身不由己!

  大家看到齐国没带一兵一卒,对齐国的胸怀还是颇为佩服,于是也纷纷让本国兵马退后二十余里,以示响应。

  人数到得稀稀拉拉不算,而且还各有各的算盘,齐桓公的处女盟看来有点悬。

  看到这种情形,齐桓公心里也是凉了半截。

  “咋办?要不咱延期吧?”齐桓公问管仲。

  “不行,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会盟,如果就出尔反尔,以后我们的话还有谁相信,何况这是以周王的名义召集的,人数再少也是合法的。俗话说‘三人成众’,现在不是有四个吗,好歹也够凑桌麻将的数了。所以,我们不但要开,而且还要轰轰烈烈地开,把它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三月初一,会盟如期举行。

  一开始就产生了些不愉快。因为此次会盟并非天子亲临主持,所以首先必须要推举一位盟主。而这里却有一个两难的选择,齐桓公承天子之命召集会盟,理当担任盟主,可是宋国为公爵齐国为伯爵,在行政级别上宋桓公要比齐桓公高,等级差别摆在那里。

  所以,一到这个议程,大家就有些冷场。最后,还是陈宣公打破了僵局,提议由齐桓公担任,其理由有二:齐桓公衔天子之命合当代为主持;本次会盟实为定宋桓公之位,位未定,自然不名正言顺。这一提议得到了邾、蔡二君响应,少数服从多数,齐桓公如愿以偿,顺利当选。

  问题虽然解决,却为后来的变故埋下了伏笔。

  宋弱齐强,其实盟主之位属谁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来,还要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除了虚伪,说明不了其它什么问题了。一群虚伪的人在煞有其事正儿八经地谈正事!

  接着便是盟誓,齐桓公让人拿出早就拟好的誓词宣读,无非是共尊王室、互为兄弟、有福同享、有敌同当之类的。

  从古到今,这样的盟誓太多了,没有法律约束,狗屁不值,今天信誓旦旦,明天就可以翻脸不认帐。

  不,等不到明天,今晚就有人不想认帐了!

  宋桓公窝了一肚子的火回到宾馆,自己堂堂一个公爵,今天竟然像个跟屁虫一样在一个伯爵身后跟了一天,“姜小白这小子,没大没小,妄自尊大,瞧他今天这个架势,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如我宋国果真听命于他,恐怕今后他就要变着法子压制我们喽。”

  大夫戴叔皮在旁边接腔道:“齐国称霸,对我宋国可不是件好事,咱们可不能给自己树一强敌。”接着他又说:“齐国约会八国,只来了四国,这表明齐侯的声望和实力还不足以服众,反正我们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我看接下来不如给他来个‘釜底抽薪’。”

继续阅读:第三十六章【虽败犹荣】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话之帝国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