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宽广的齐桓公】
大择天下2020-11-20 07:123,450

  鲁庄公一接到来信,不知该咋办,就把施伯给叫了来。先是向他道歉,说后悔上回没听他的,以至于斯,接着就问他存纠杀纠哪一个更有利。

  施伯听完,叹了口气,说:“小白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啊,公子纠和他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那你说现在咋该咋办?”鲁庄公见他不切入正题,着急地问。

  真是郁闷啊!话说到这份上还不明白。施伯只好说:“现在齐军大兵压境了都,你说我们还敢咋办吗?”

  这回鲁庄公终于懂了,而且是透彻了。他派人把公子纠给杀了,并把管仲和召忽给抓了起来。

  召忽是公子纠的另外一位老师,因为次要所以我们一直没有提到他,但这并不等于前面那些事他就没搀和,只是由于他没有亮点罢了。现在不得不说,是因为这回他的亮点来了。

  二人押到,召忽长叹一声,“为子死孝,为臣死忠,分也!吾将从纠于地下,安能受此桎梏之辱?”以头触柱,悲壮而死。

  管仲说:“我要活下去,我要活着回到齐国为公子纠讨回公道。”说完,积极主动地钻入了囚车。

  见此情形,施伯就私下对鲁庄公说:“听说管仲有个好哥们儿叫鲍叔牙,现在是齐国的二当家的。看他的神情,似乎他很渴望回去,可能他知道自己回去肯定不会死吧。不过,我们这一放,放走的可能就不止是一条大鱼,而是一只猛虎了。”

  “此话怎讲?”

  对于鲁庄公的一根筋,施伯已经习惯了,所以他就“人不知而不愠”地耐心向他解释,“管仲是天下奇才,回去必受齐国重用。对敌人有利的,对我肯定不利;对敌人有害的,对我肯定有利。所以,他这一回去,对我鲁国肯定大大不妙啊。”

  “那依你之见该咋办?”“一根筋”问。

  “留下,为我所用;否则,杀之,最多贴付棺材钱。”

  “留下?恐怕不妥吧,他可是小白的仇人耶。干脆就杀了他,帮他杀了个仇家,总不至于和我们翻脸吧。”

  两人计议定。

  但这个消息被隰朋知道了,他慌忙跑到鲁庄公那儿,说:“管仲曾射我主公带钩,我主公对他恨之入骨,欲亲手杀之而后快。你让我带个死尸回去,这算怎么回事?我交不了差事小,我们主公满腔怒火得不到发渲泄那事可就大了。”

  鲁庄公信了,而且也怕了,就把管仲并公子纠和召忽的首级交给隰朋,让他带回去。“一根筋”就是一根筋,关键时候老掉链子。

  坐在囚车内的管仲心如明镜,他知道鲍叔牙的谋划,也知道施伯的想法,鲁庄公放他只是一时的糊涂,若待他翻然醒悟过来,那自己可就糟了。他可不想就此报销,还有许多大事等着他去做呢。

  为了加快行进速度,摆脱鲁国魔爪,管仲急中生智,在囚车中现场创作了一首歌谣,教给那些车夫和仆役们唱。他想用音乐让他们忘却赶路的辛劳和疲乏,好加快进程。

  真是想不到,管仲不但是个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个音乐人。谁说这个世界上没有通才呢?

   

  今天来看管仲创作的那首歌,其实就是一首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像这样的劳动号子,其实后世有很多,如伐木号子,船工号子,就连制榨菜的也有榨菜号子。不知后世的人们是否是从管仲身上得到启示的,如真是这样,他的这一发现,也可算得上是他的又一大历史贡献了。

  再来看一看他的那首歌,名字就叫“黄鹄之词”,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大意是管仲自比笼中黄鹄,渴望早日脱却樊牢翱翔天际——歌词很长很文言(如有兴趣可在百度中搜索)。

  那么,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一是那些车夫仆役的文化程度如何,他们能否理解接受得了;二是这么又长又拗口的歌,能否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所以我想,这首歌极有可能是后人依据管仲当时的情境附会上去的,毕竟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的好事者还是大有人在。

  因此,我宁愿相信管仲当时写的不是什么“黄鹄之词”,而就是几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节奏感强的劳动号子,诸如“加把劲呀么嗬咳,把路赶呀么嗬咳……”之类的。

  又跑偏了。

  果然,等鲁庄公醒悟过来,派兵来追时,管仲早已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回齐国去了。

  一回到齐国,齐桓公就要杀他,一雪射钩之耻。鲍叔牙就忙跑过来求情,而且还过分地要求齐桓公重用他。

  齐桓公不了解管仲,不知道他的价值,就不肯答应。

  鲍叔牙就说:“君若用之,当为君射天下,岂特一人之钩哉?”意思是说管仲射你一钩,那是他没有发挥出来,他的本事是能射天下。

  仅凭鲍叔牙这一席话,估计齐桓公当时也不会相信,以为他是在为哥们儿说好话说大话。但鲍叔牙是自己的老师,而且鞍前马后的也出了不少力,自己能做到今天,与他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如果这点面子都不给,那就说不过去了。考虑到这些,齐桓公最终还是答应了不杀管仲。由此可见,齐桓公还是有胸怀的。

  齐桓公的位子基本上是稳固了,按贯例接下来就应试是论功行赏,召开表彰大会了。

  像雍禀、高敬仲之类的人无非是加加采邑就得了,而对于鲍叔牙却不止如此,齐桓公还想让他干上卿(相国)。

  鲍叔牙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我不行!”

  “可我看好你,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齐桓公的语气很坚决,有一种非他不“娶”的架势。

  “不是我谦虚,也不是我矫情,我确实是不行。”接着鲍叔牙做了一番深刻的自我剖析,说自己这个人慬小慎微中规中矩,没有闯劲,不适宜做大事,只能打打下手搞搞后勤保障之类的。而相国是治国之臣,需要一个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有科学发展观的头脑、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的人来担当。

  一听这话,齐桓公大失所望,“这样的人才要到21世纪才会有啊,如今你要我到哪里去找?”

  “这样的人才我齐国现在也有!”鲍叔牙回答得很坚定。

  “谁?”

  “管仲!”

  接着鲍叔牙又把自己和管仲做了一番比较,突出了管仲在治国和治军等方面的才能,很好地为他充当了一回铺路石的角色。

  齐桓公还是半信半疑,就说:“你把他叫来,我考考他。”

  哪知鲍叔牙却说:“相国可不是妓女,可以招之即来的。您应该像文王那样,亲自去将他接来,然后拜他为相,待他有如自己的父兄。这样,一来可以让他感恩戴德,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替您卖命;二来也可让天下人知道您是怎样对待人才的。一个仇人都能待如上宾,那天下的那些人才还不都像鱼儿一样游到您的网中,为您所用?”

  估计还是最后那句话有杀伤力,彻底打动了齐桓公。齐桓公终于答应了,相国不好可以换,失了天下人的心可就不好啰。

  齐桓公让太卜选定了个黄道吉日,到期,自己焚香沐浴,亲自去迎接管仲。两人共乘一辆车,打临淄最繁华的南京路经过,当时观者如潮,齐国的CCTV对此还进行了全球直播,列国士民都目睹了这一盛举,反响巨大,效应轰动。

  回到朝中,管仲先向齐桓公谢当日射钩之罪,但齐桓公显然对此并不关心,因为此时他急于知道的是,他得到的这支股票到底是垃圾股还是潜力股。

  于是,历史上一场最著名的面试开始了。

  面试的题目共有N道(齐桓公问了N多的问题),范围覆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方面。

  管仲早就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成竹在胸,应答如流,结合齐桓公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称霸之道(这番话很长也很专业,这里就不开列了,因为我们要做的并非学术上的探究,而只是叙述故事本身罢了)。

  这一番谈话擦亮了齐桓公的眼睛,给他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让他顿生茅塞顿开拔云见日之感。一幅宏伟的蓝图铺开在他的面前,胜利似乎触手可及。

  齐桓公大喜,面试顺利过关!(相传这一次面试,两人不知疲倦地畅谈了三天三夜)

  不久之后,齐桓公又问了管仲一个很私人而又很有意思的问题。他问:“我这人好色,这会影响到称霸吗?”

  管仲很坚定地回答:“没问题!好色和称霸并不矛盾,可以兼得。不知人,知人不用,用而不任,任而以小人参之,才是称霸的大忌。只要你做好了上面几点,怎么折腾都可以。”

  管仲的这番话既为自己以后的发挥做了铺垫,也解除了齐桓公的后顾之忧,可谓双赢。

  齐桓公吃了颗定心丸,自然乐不可支。从此完全委国于管仲,尊之为“仲父”,并谕告臣民“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最牛的一个霸主,也可以说是最省心的一个霸主,之所以能有如此事半功倍的效果,完全在于他用对了一个人——管仲。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你没有识人的眼光和用人的胆识,就算是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整天在你眼前晃来晃去,恐怕他的下场也许只是替你擦擦桌子倒倒水罢了。

  所以,齐桓公霸得潇洒,自是有他的道理的。所以,读者诸君中如果有担任领导职务者,是应该向齐桓公同志学习的。

继续阅读:第二十九章【以少胜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话之帝国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