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赌气的战争】
大择天下2020-11-20 07:124,094

  在宋国的东北约160公里的地方,有个很小的诸侯国邾国。邾国离鲁国很近,就在鲁国的南面二三十公里,也就是在今山东省邹县。或许宋殇公觉得邾国这样的小国,欺侮一下,不会有什么风险吧,所以竟去占领了邾国的田地。但在宋到邾的途中,还要经过其它的诸侯国,当然都是些小国。如极、任、滕等诸侯国,如果宋真的拿到邾国的田地,似乎由于道路远,又隔着其它诸侯,其管理成本一定不低。当然,宋殇公不会考虑这个,他需要的是欺侮小国时,发自心理上的那种愉悦的状态。

  在邾国此时的国君邾子克想来,当然不能这样地白给人家欺侮,所以要找个能对付宋的大的诸侯国来为自己声张正义,寻求公道。邾子克想到了郑国,于是派使者到郑,对郑庄公说,您是否向宋报复一下,宋攻打东城门的那一仗?我们邾国愿意帮助您。

  郑庄公当然愿意。但他想到了,卫国此次竟然用南燕的军队来攻打自己,自己为什么不能用周王的军队呢?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周王的卿士吗,我还是有权力指挥周王的军队的。于是郑庄公便调动了周王的军队,向宋进攻,一直打到宋国都城的外郛。总算是报了仇。这事发生在鲁隐公五年的九月。

  但宋殇公也不示弱,在同年的十二月,向郑国进军,一直打到郑庄公的眼皮底下,长葛这个地方。长葛就在新郑南面20公里的地方。而到了第二年的冬天,宋还真的拿下了长葛这个地方。

  就在鲁隐公五年的一年里,郑庄公就先后与卫、宋交战了四次。主观上郑庄公是想教训一下卫、宋,但客观的结果,是人家也同样将教训回敬了给了郑庄公,教训了郑庄公。但郑庄公绝不会以为人家教训了他。他以为必须全面地报复,以雪当年五国联军围东门之耻,那就必须出兵到宋、卫、陈、、蔡才行。但为什么郑不考虑伐鲁呢?一个理由就是上面说的,鲁毕竟离郑较远,远交近攻对郑有利;另一个原因就是郑伐宋时,宋国使者在见鲁隐公时的外交措辞不当,导致了郑国有机可乘地与鲁国改善关系。

  原来,当郑国打到宋国都城的外郛时,宋殇公派出了使者,前往鲁国,请求救援。在宋使者还未到鲁国时,鲁隐公已知道了郑国打到了宋国的外郛。

  但在接见宋国使者时,鲁隐公还是问了声,现在郑国的军队打到了什么地方?使者回答说,还没有攻入城内。这应该是一句很实在的话,但也是一句含糊的话。使者这样说,有两种可能,一是使者认为鲁君已知道,郑国攻到了郑国的外郛,还要再问这样的话,所以就说,还没进入城内,也就是表示对鲁君明知故问的反感的回答。另一可能是,宋国使者,只是讳言郑国已攻到外郛,所以说还没打到城内。但不论那种解释,都伤害了鲁隐公的自尊心,因为,宋的使者,不讲实情。

  所以本打算帮助宋国的鲁隐公就停止了准备救援宋国的行动,因为他实在生气得很。但鲁隐公的外交措辞很有水平,他对宋国使者说,你们的主君要求寡人,相互体恤彼此的困难。现在,我问了声使者,郑军的情况,您的回答是,还没有攻入城内,这句话,可不是寡人敢知道的啊!将宋国的使者打发走了。我们看到,一个人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另一个人的主意,也就可以改变一段历史的走向。这真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所以当郑庄公知道此事后,马上派使者与鲁隐公联系,协商改善两国关系。应该说,是谈成功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也就是鲁隐公六年,郑庄公就与鲁隐公达成了平成协议。在解决好了与鲁的关系后,郑庄公马上向陈国报复。

  鲁隐公六年的五月,郑庄公出兵陈国,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虏俘了很多的陈国人。但到了第二年,郑很快就与宋、陈和好。在齐僖公的斡旋下,郑与宋、卫于鲁隐公八年的秋天,达成平成协议。至此,总算了结了自鲁隐公四年开始的,五国围郑国东门之战的恩怨。但我们知道新的恩怨又会生起,这就是历史进行下去的动力。

  鲁隐公九年夏季,郑庄公以宋不朝见周王为理由,再次挑起争端,讨伐宋。但从表面上看,郑庄公有充分的理由,讨伐宋殇公。郑庄公这次借用的是周王的命令,因为他还是周王的卿士,虽然是左卿士。因为就在去年,周王已正式任命虢公为周王的右卿士了,周王终于将郑庄公的权力分解了。但郑庄公还是有效地在行使着他的还有的权力,所以,他此次伐宋,就用周王的名义。而在春秋时代有多少诸侯国会去主动地朝见周王呢?郑庄公不过是一借口而已。

  在郑先伐宋之后,郑庄公觉得还不满意,于是向鲁国、齐国派出使者,告知周王的命令,讨伐宋国,因为宋不朝见周王。

  鲁隐公十年五月,齐、鲁、郑三国集结军队准备讨伐宋国。六月齐僖公、鲁隐公、郑庄公在老桃会面,老桃应是在今山东省济宁市。郑庄公与鲁隐公的再次相见,当是感概良多吧。因为在这之前,二人见过面的。不过那时候,鲁隐公还是鲁国的公子,在与郑的交战中,被俘,是郑的俘虏。而现在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又走到一起来了。

  从路程看,老桃这个会面的地方,齐是最远的,但相对其它的进攻宋的地方而言,又是最近的。其次郑离此较远,鲁最近。在这个地方集结,其实就是准备从北面进攻宋国。这应该是郑庄公取得齐、鲁参战的对齐鲁两国最好的进攻地点。从郑国的利益来看,从西面进攻宋国最合适,而且获得的利益也最大。从北面进攻,对齐、鲁有利。但为了使齐、鲁参战,也只能如此。

  首先,鲁在菅打败了宋军。然后,郑拿下了郜、防两座城邑。菅、郜、防在今山东省成武、单县、金乡一带。郑国所拿下的郜、防两座城邑,马上交给了鲁国,划归给了鲁国的版图。这是郑庄公的精明之处。一则,他以周王的名义讨伐宋国,那么郑国就不宜占有这两座城邑;二则,这两座城邑,毕竟离郑国太远,就是得到了也难以管理;三则,用宋国的城邑,取得鲁国的欢心,于郑不是有失,而是有得。

  我们看到,春秋时代早期的战争,原因当然是各君王之间的赌气,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占有土地和人民。各诸侯并不是为了土地和人民才进行战争的,而恰是战争的结果。这个原因和结果,应该是清楚的,我们千万不要把它想得倒了过来。

  到了七月,郑军从郜、防回到郑都远郊时,宋、卫军队已先期攻入了郑国都城,然后马上离开郑都,向东进攻郑国的戴城。郑庄公也率军折向东面,在戴打败了宋、卫、蔡三国联军。到了九月郑庄公攻入了宋都。也许郑庄公也厌倦了与宋、卫之间的无休止的征战,他在考虑找另一个可以能使他有新鲜感的对手来较量一下,但又必须使自己能够战胜对方,以期使自己的心理上,能有虚荣的感觉。他找到了这个对手,就是许国。

  许国在郑国的南面约40公里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许昌市。许是姜姓,是尧时四岳伯夷的后代。周武王封许庄公的先祖文叔于许,此时的许国国君就是许庄公。

  郑庄公与齐僖公、鲁隐公商议后,确定了许国犯有不法的罪名。许有此罪名,所以在鲁隐公十一年七月,也就是公元前712年,三国军队来到许国城下,讨伐许国。

  郑国的大夫颍考叔举着郑庄公的大旗蝥弧,先登上了许都城墙。这里蝥弧是军旗的名字,而且是郑庄公专门使用的军旗。我们不知道蝥弧究竟是怎样的,但周朝时的旗还是有讲究的。天子的旗叫常,上面画着太阳和月亮;诸侯的旗叫qi,上面画着龙;军队用的叫旗,上面画着熊和虎。从卿到大夫士,都有一定规格的旗,不能乱用。这就是等级级社会。颍考叔举着郑庄公的蝥弧,说明郑庄公在指挥着郑国的军队。

  这位颍考叔就是使郑庄公母子和好的那个颍考叔。在颍考叔登上城墙后,照理郑国的军队应该随之登上城墙,攻入许国才是。但城下的郑人,却看到了城墙上的颍考叔身中一箭,从城墙上颠坠下摔死,而这一箭很清楚是从郑国军队里发射的。也就是说颍考叔是被自己人射杀的。

  郑国大夫瑕叔盈从颍考叔手中取过大旗蝥弧,继颍考叔后又再次登上了城墙,并挥舞着大旗蝥弧,向郑国的军队喊道,我们的主君也已登上城了。这样郑国的军队全部上了城,进入了许城内。许庄公只好出逃,到卫国去避难了。

  进入许都城内的齐僖公、鲁隐公及郑庄公开始讨论怎样处置许国。在达成了灭了许国的共识后,齐僖公首先提出将许送给鲁国。但鲁隐公却表示不能接受。他的理由是,我们讨伐许的理由是许不法,许不按规矩行事,我才随着您来到了许国。现在许已伏罪了,虽然您有命令要我拥有许国,这命令真是我不敢听到的。当然或许这真是鲁隐公的想法,但从另外的角度看,鲁隐公也未必愿意要许。因为许离鲁大约300公里,中间又隔着其它的诸侯国,这块飞地对鲁国而言,实在没有实在的意义。而齐不提出对许的领土要求,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因为齐离许更远,有近500公里的路程。否者鲁、齐应该首先会提出将许送给齐的,毕竟齐是大国。

  齐让许给鲁,不过是一种表示友好的姿态而已,如果我们上面所推断的鲁不可能要许是成立的,那么齐僖公在鲁隐公面前做了回好人,然后在郑庄公面前又做了回好人。因为在鲁决意不要许后,齐僖公又提出将许送给郑。而郑是一定会接受的。这就是齐僖公的外交上的高明之处。如许的归属问题,次序很重要,你不能先提出给郑,郑如果不客气地收下了,齐就不能讨好鲁,就不能如先给鲁这样可以取得郑、鲁两国的欢心。当然,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战胜者,在刮分战利品时的君子风度,不论是表面的做作,还是真心的表露,都会激起我们的感慨。但那个时代的郑庄公对能否长期拥有许的信心并不坚定!

  郑庄公是这样安排已归入郑国版图的许国事务的。请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住在许的东部边陲,主持管理许国的政务。许叔是许庄公的弟弟,即后来的许穆公新臣。派郑国大夫公孙获住在许的西部边陲,协助治理许国。也就是在许这个地方,有两个政治中心。当然,郑庄公的思路很明确,是以许叔为主要的权力中心。他这样安排,其实是由于他对于许归属于郑,成为郑国的版图的一部分,并没有坚定的信心,我们从他对许国大夫百里和郑国大夫公孙获的交谈中,可以感觉到这一点。

  郑庄公对百里说,我的子孙什么时候灭亡,我都没有时间去考虑,我怎么敢占有许呢?郑庄公对公孙获说,你不要将器用财货放在许,我死后,就马上离开许。而郑庄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他为什么认为,只有他在世时,还可以占有许,他不在了,许也就必须放弃了呢?

  我们分析郑庄公与百里和公孙获的谈话,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对人世、对世界的变幻莫测的无奈,以及他对历史进程无法把握的沮丧心境。

继续阅读:第五十九章【时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话之帝国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