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齐国先祖】
大择天下2019-12-21 01:533,275

  齐桓公的祖先就是吕尚。而吕尚的祖先与上面说过的许国是同一个祖先,都是四岳,姜姓。吕是吕尚的祖先的封地,故为吕氏,四岳的后人是在舜帝时被分封于吕的。尚是他的名,牙是他的字。太公望是周文王对他敬称。据说,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曾说过,当有圣人到我们周地来,他来了,我们周才会兴旺发达。当周文王见到吕尚时,说我太公望您很久了,所以称太公望。这儿的太公不是指吕尚,而是古公亶父。

  吕尚襄助周武王灭了商后,被封于齐,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后曾迁都到薄姑,到胡公时,再回到淄博市临淄区。

  齐桓公的父亲就是曾与郑庄公、鲁隐公一同灭许的那个齐僖公。齐僖公去世时,是传位给太子诸儿的,这就是齐襄公的,这一年是鲁桓公十五年(前697年)。齐桓公是齐襄公的兄弟,当时不过是位公子而已,这就是公子小白。但当齐襄公即位后,公子小白就离开了齐国,公子小白是听从了师傅鲍叔牙的意见,在鲍叔牙的侍陪下,来到了莒国。因为鲍叔牙已料到齐国会发生内乱,来到莒国不过是为了避难。

  45、鲁桓公死在马车上

  当然齐襄公做了国君,首先是做给了别人灾难,鲁桓公十八年(前694年),鲁桓公准备与齐襄公会面,但此次出行,鲁桓公是带着夫人文姜一同去的。

  文姜是在鲁桓公三年时嫁给鲁桓公的。当时是由文姜的父亲齐僖公亲自把女儿送到鲁国的境内,鲁桓公也是亲自去与齐僖公见面,并把文姜迎娶回来。关于齐僖公送女儿嫁人,当时的人士,还认为是不合乎礼的。因为,文姜出嫁,最高的礼节,也不过是下卿一级送到鲁国。但我们从中也看出,文姜当是一个很受其父钟爱的一个女儿。当然,这之前,齐僖公曾想把文姜嫁给郑国的太子忽的,但太子忽借故推却了。这也可以看出,齐僖公是希望文姜能够成为国君夫人,也就是小君。在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公女都能够成为小君的。

  到了鲁桓公六年的九月,文姜为鲁桓公生了一子,就是子同,也就是后来的鲁庄公。这是春秋时期,鲁国十二国君中,唯一的嫡妻所生的嫡长子,并即位为国君。而且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春秋》是这样记载的,鲁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

  文姜如果就这样地在鲁国生活下去,本来有着很美满的婚姻,有着很幸福的家庭,多么好!但祸患就生起于人们的不知不觉中。

  鲁桓公十八年的春天,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会面后,本当回国。但不知为什么,却与文姜跟随着齐襄公来到了齐国。既然来到了齐国,那么就依照惯例进行国事活动吧。但齐襄公不可能十二个时辰都陪着你鲁桓公,那么文姜可以领着鲁桓公各处走走,给鲁桓公指点一下各处风景,回忆一下她在鲁国做公女时的生活,这在文姜和鲁桓公,不是一样的有情趣吗?但让鲁桓公想不到的是,齐襄公不陪自己,夫人文姜也不在身边。

  原来,文姜和齐襄公,他们兄妹二人幽会去了。这在鲁桓公当然是一个无法承受的严重打击。我们可以想像任何不管怎样的关系的男人和女人,可以相爱、相恋。但我们不能想像兄妹之间的恋情。兄妹之间可以有爱的情感,那是血亲之间的情感,但不当有恋人的情感。

  但齐襄公和文姜之间就有了这样的男女恋情。从本质上讲,兄妹之间这样的情感,本没有什么罪过。但古人早就知道,同姓结婚,子女很难成活。所以古人从优生的方面考虑,就反对同姓之间结婚。那么兄妹之间,就更不能成婚了。而大家都这样认为了,同姓之间不能婚配,兄妹之间不能相恋,如果有人做了,就是件很罪过的事情。

  但情感管这些吗?不管!情感的动力,是其它任何力量都消灭不了的。除非你消灭了有着这个情感的人。

  但似乎鲁桓公还没有想到要消灭齐襄公或文姜中的那一个。在鲁桓公知道文姜和齐襄公之间的关系后,当然要向文姜发泄他的愤怒,这是一定的,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是耻辱的情感,使他产生了愤怒。而文姜对鲁桓公的责难乃至斥骂,也当然不能忍受。由于有着对兄长的恋情的情感,与在鲁桓公面前的羞辱的情感,这样的两种情感的交错,使文姜当然产生了对鲁桓公的怨恨。这是两个人两种情感的较量。

  较量的结果是鲁桓公输给了文姜。齐襄公与鲁桓公约好,要设宴款待鲁桓公,也定好了日子。鲁桓公应邀按时参加了齐襄公的宴请。宴罢,齐襄公要公子彭生送鲁桓公到车上,彭生一直把鲁桓公送到车上,但在彭生走下车时,鲁桓公去世,时间是鲁桓公十八年的四月十日。我们知道,是公子彭生杀死了鲁桓公。

  这在鲁桓公是绝对想不到的。如果他知道,他去赴宴就会被谋杀,那么他当然不会去。也许他死之前都不知道是谁在主谋,要杀死自己。然而,这时,我们却很自然地想到了鲁隐公,鲁隐公被刺杀前会知道谁在主谋要杀死自己吗?也许也不知道。而鲁隐公的被刺是鲁桓公默认了的,那么也就是说,鲁桓公可以说是主谋。但可悲的是鲁隐公也许不知道。而现在,鲁桓公同样也有可能不知道,谁是杀死自己的主谋,这又是同样的让人觉得可悲。因为,要谋杀他们的,是他们最亲密的人,一个是弟弟,一个是妻子。从最亲的人到置人于死地的主谋,这种角色的转换是如此地容易,又是如此地残酷。从常理推断,这当是不可能的。但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样的事,就是由人做出来的,而且是贵族们做出来的。

  在公子彭生下手结束鲁桓公的生命时,鲁桓公看到的只是公子彭生。但指使公子彭生的是齐襄公,而促使齐襄公下此决心的是文姜的几句话。当文姜被鲁桓公责骂后,她来到了齐襄公面前,对齐襄公说了鲁桓公责骂自己的话。有一种说法是,文姜在齐襄公面前,故意说了鲁桓公的坏话。也就是要激怒齐襄公,激怒齐襄公的意图,可能就是想要结束鲁桓公的生命。可见在文姜的意识里,或潜意识里,已有了杀夫的念头了。

  那么,文姜说了什么呢?她说,我夫君责骂我时,对我说,子同不是他的儿子,是你兄长的儿子。我们不知道,齐襄公听到此话时,究竟想了些什么。但我们知道齐襄公的行动,那就是杀死鲁桓公。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在鲁桓公去世后,文姜去世前,文姜前后有八次,与兄长齐襄公相会。这在死去的鲁桓公不知是否会想到,但鲁桓公与文姜的儿子太子同,也就是鲁庄公是看到了的。

  46、卫宣公与夷姜

  这就是齐襄公即位后,给人带来的灾难,他首先要鲁桓公死。然后他又杀死了,郑国国君子亹,我们上面已说过了。齐襄公在外交上,实行强硬的政策,他可以用杀戮来解决一切问题。那么在国内事务上呢?他也以为我说怎么着,就怎么着。也是一派强硬的态度。但并不是成功了的政策,永远都是正确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等的改变,就可能使其以为是正确的政策,成为不正确的了。齐襄公的强硬态度,正在给他自己准备了他必须得到的灾难,这是一定的。

  但灾难并不是那么容易地就会来到的,人必须做到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时,上天才会给他报应。齐襄公也是如此。他在鲁庄公五年的夏天,与文姜在齐国相会后,到了冬天,齐襄公就率领着鲁、宋、陈、蔡等联军伐卫,目的是要卫惠公回到卫国重新执政。这时的的齐襄公真是春风得意,一面是情场上的胜利,一面是战场上的报捷。

  在齐襄公的帮助下,卫惠公在第二年的夏天,鲁庄公六年(前688年),回到了卫国。那么卫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还得从卫宣公开始说起。

  我们前面说过了,州吁是在鲁隐公四年九月(前719年)被杀的。到了这年的十二月,公子晋回到卫国即位,史称卫宣公。

  卫宣公大概是在卫桓公时,与他的庶母,也就是他的父亲卫庄公的妾夷姜相好,这时卫庄公已去世了。后代的贵族,在父亲去世后,可以纳娶自己的庶母,这在那个时代似乎是很普遍的事情,我们后面还会看到很多此类的情形。

  到了卫宣公即位时候,他就立夷姜为夫人。可见卫宣公对夷姜的宠爱。恩恩爱爱的夫妻俩有了孩子,就是急子。急子长大成人了,卫宣公想着给他娶个媳妇吧。就派人到齐国,向齐僖公提亲。齐国就把公女宣姜配给了急子。

  但当卫宣公见到宣姜时,他却改变了主意,这位齐国的公女不能嫁给急子,为什么呢?因为她生得美,所以卫宣公自己纳娶了宣姜。在卫宣公而言,只考虑他自己的享受,不考虑儿子和宣姜的感受,更不会考虑其它人的感受了。当然,我们切记,父亲娶儿子的媳妇,在那个时代,可不是普遍现象,这不过是个特例。

继续阅读:第八十九章【接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话之帝国崛起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