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含泪解悯农诗三首 谁人知百姓之艰难
诀明子2019-11-13 13:543,454

  陈卿抬头看时,门口一个五岁大的孩子已经欢快的跳了进来,小家伙穿一件素白简单的长锦纱衫,衣服上染映着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墨竹,腰间系着一块小巧的玉佩,一头乌黑的发丝用玉色的丝带简单挽了一下。粉嘟嘟的脸上,一双大大的如黑曜石般的眼睛一闪一闪的,没有一丝杂质,精致的五官一看就是继承了陈月的端庄秀气,举手投足间偏又有着张知道的儒雅俊逸。

  他走到屋里,看到母亲床头坐着一个男人,却不是父亲,一张小嘴顿时张成一个o型,就这么和陈卿对视了起来。

  “云儿乖,快叫舅舅,这是你的亲舅舅哦。”陈月道。

  小家伙伸出小手指,挠挠头道:“舅舅,不是陈相舅舅吗?”

  陈月笑道:“云儿,那是三舅,这是大舅舅,陈卿舅舅,快叫舅舅。”

  晋云这才上前拱手施个礼,鞠躬道:“云儿见过大舅舅。”

  陈卿赶忙起身,笑呵呵的回了一礼,蹲下身子在他脸上亲了几口,边说着:“云儿啊,这就是我的小外甥吗,哈哈哈。”他说着便把小家伙一把拉到自己怀抱里,把他抱在腿上坐下,咯咯的笑个不停。

  小家伙显然还没太适应突然有这么个舅舅,忸怩着身子想要从他怀里挣脱,陈卿忽然想起什么,赶忙从怀里掏出一件小玩意道:“来来来,乖孩子,看看舅舅给你带了什么礼物。”

  晋云看时,只见是一个泥做的鸟哨,也叫泥叫叫,陈卿拿起来就轻轻吹了几声,清脆的声音一下子吸引了小家伙的目光,他显然从没见过这种村里孩子们常玩的土玩意儿,拿在手上特别喜欢,随之又偷偷看看母亲,得到陈月的默许后才高兴的收下。

  以此为见面礼,舅甥俩的感情瞬间便亲近了起来。

  陈卿问他几岁啊,在读什么书啊。

  小家伙放下手上的玩具,正色道:“回舅舅的话,云儿四岁了,在读《孟子》。”

  说着便背起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陈卿认真的听着,待他背了一段,高兴的鼓鼓掌,故作稚气道:“我们小晋云书背的实在是太好了,不过舅舅并不喜欢听什么孔子啊孟子的,你家先生可是教你别的了吗,比如背首诗啥的。”

  小晋云看了一下母亲,得到陈月含笑示意后,开始认真起来:“先生前几日教我一首唐诗正好背给舅舅听。”

  他说罢一字字诵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刚背完,他又斜着眼睛看了母亲一眼,得到陈月赞许的眼神后,显得很是高兴。

  陈卿也高兴道:“哎呦,我们家晋云真不赖,小小年纪就能背诵唐诗,长大了可是了不得了呢。”

  蓦地,他又想起什么道:“可是,我们家小少爷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吗?”

  晋云摸摸小脑袋,嘟着嘴道:“先生说是唐朝诗人写的,是要我们珍惜粮食。这诗人的名字嘛,我,这个……”

  见他一时答不上来,陈卿摸着他的小脑袋,笑道:“晋云记着啊,这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诗名叫《悯农》,也就是怜悯农民,要知其劳动辛苦,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明白了吗?”

  看到孩子使劲点头,他突然又来了兴致,柔声道:“还有啊,晋云的先生可曾告诉你,这个《悯农》诗,李绅是写了三首的吗?另外两首,你会背吗?”

  小晋云摇摇头,旁边的陈月见他们舅甥俩还处的很愉快的样子,也是欢喜的不得了。

  陈卿把晋云慢慢放下,自己也蹲下身来,认真的说:“这个《悯农》的第二首诗是这样的,你听好了,舅舅这就教给你。

  他说着便起身在房间内踱起步来,只听他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他一字一字的把这首诗读出来,读的抑扬顿挫,读的饱含深情,这下连一旁的陈月都看的出来,这个弟弟现在脑子里不知道又在想些什么了。

  小晋云则耷拉着脑袋表示完全不懂。

  陈卿走到他跟前,低头解释道:“这首诗是说呢,农民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天就能收获很多粮食,如今天下已经没有空闲的土地了,可种地的农民却饿死了。”

  他话音落在“饿死”两个字上时,特意强调了下,语调更显凄凉。

  陈月在一旁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咳嗽一声示意下人把晋云抱走。

  小晋云却似乎刚进了状态,不仅不肯走,还嘟起小嘴,问陈卿道:“舅舅这个弄错了,天下没有空闲的土地了,都给农民伯伯了,农民伯伯不是应该吃的很饱,怎么会饿死呢?”

  “这个问题啊……陈卿刚要说什么,看到陈月脸色已经很难看,这才含糊道,“这个问题,等晋云长大以后自然就知道了。”

  见孩子表情仍旧僵在那里,显然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陈月赶忙吩咐佣人强行把他抱走。

  晋云出去后,陈月责备陈卿道:“哪有你这样当舅舅的,教孩子都是些什么东西,难道让他造反不成?”

  陈卿一听这话,生气道:“姐姐这是何意,我不过是让外甥读书不要读死书,要博学,融会贯通而已,我错了吗?”

  陈月显是有些生气,不依不饶道:“你小子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你肚子里那点心思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劝你安分守己点,不要每天操那么大心,有些事情不是你该考虑的,也不是你能管的了的。明白吗?”

  陈卿听后更加气愤,激动道:“天下之事都事关天下人,我怎么就不能管,如果人人安分守己,朝廷会更加不知问题在哪里,到头来,苦的还是咱平民百姓。”

  陈月太知道陈卿的脾气,如此再说下去便会吵架。索性任他在一边发火,自己把头别过去,也不理会他了。

  两人僵持了一阵,这时门口听到一阵脚步声,陈卿抬头看时,张知道已经迈着步子走了进来,一看到他便眉开眼笑道:“哎呀陈卿老弟,别来无恙啊。”

  陈卿跟他本来先是朋友才成了亲戚,在他面前从不拘礼,闻言随意起身拱手道:“姐夫,陈卿这厢有礼了。”

  张知道笑着把他按回座位上,俩人寒暄一阵,他便把目光落在陈月身上道:“你们姐弟俩,这多年没见怎么回事,我看着怎么怄气呢有点。”

  陈月别过头去,没好气道:“你问他。”

  陈卿这才简单把俩人的对话说了一遍。

  张知道闻言哈哈大笑道:“你们俩啊,让我怎么说呢,竟然是为了这个,哈哈,这个人各有志嘛,就别相互较劲了,没意思哈。”

  他说着向陈卿使个眼色,对陈月道:“这个,月儿啊,我和卿弟好久不见,还有些话要说,你呢就好好休息,等下孩子该醒了。看这段日子把你累的,夫人辛苦了。”他说着便拱个手。

  陈卿正好提出告辞,和张知道向外走去。

  ……

  简单的吃过晚餐后,外面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一轮圆月开始升上天空,清澈的光辉洒落在张家大院的阁楼水榭上,显得格外温柔。

  张知道邀请陈卿一起来到他的书房。这里,他倒是头一次来。

  陈卿不知为何看着张家的奢华便不高兴,一路上阴沉个脸打量着书房的四周,紫檀色的书架上放着很多藏书,精致的条案桌椅上文房四宝摆放整齐,墙脚放着花草,墙上挂着画帛,整个屋子里都透着一股淡淡的书香。

  他正站在书房中发呆,张知道叫一声来人,一个身着襦裙的婢女已经进了来,怀里抱着的赫然是小外甥晋云。

  陈卿一看小外甥,脸上顿时有了光彩,整个人变得活泼起来。

  张知道从婢女怀里接过孩子,把他抱在自己怀里,婢女恭敬退下,只听他柔声道:“晋云不是有问题要问舅舅吗?快问吧。”说着把孩子放下来,小晋云这次直接跑到陈卿怀里,嘟着小嘴道:“舅舅刚才的话还没有说完。”

  陈卿的脸上溢出了一丝笑容,注视着孩子可爱的眼睛,轻轻道:“舅舅什么话没说完啊。”

  晋云想了想,稚气的问道:“你说《悯农》诗有三首,你才告诉我两首。另一首呢?”

  陈卿闻言这才想起了什么,哈哈大笑道:“想不到这孩子还这么喜欢穷根问底的,好好,不过啊,你父亲博学多才,怎么他没有告诉你吗?”

  他说着看了张知道一眼,见他笑着示意自己继续说下去,这才做出一个比较为难的表情,随即说道:“这最后一首啊,就跟你家有关了。”

  见他卖关子,小晋云好奇心更强。

  陈卿再次看了姐夫一眼,目光落到书房内悬挂的一幅山水画上,但见画上山水悠悠、林木萧疏、溪山深处,一位敞袍寒士,骑着毛驴归去,山下深涧,又有一樵夫立于桥上,好不悠闲。他径直走到画前,背对晋云,边看图边吟咏道: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这次咏完后,他并没有转身,只听身后张知道对晋云说道:“这首诗的意思,还是明日让为父给你解释吧,现在时候也不早了,云儿既然心愿已了,是不是也该去休息了?”

  小晋云点点头,便被一个婢女又抱走了。

  偌大的房间内,剩下他和陈卿两个人。

  张知道默默走到陈卿跟前,陪他看着墙上的画作,忽然道:“弟弟知道唐寅唐伯虎吗?”

继续阅读:第162章 书房内评论唐伯虎 街头边可怜养蚕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潞府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