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称云中、平城,位于晋之北巅,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自古便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城门高大雄伟,四门之上都建有城楼。还有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城墙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城楼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四周修筑的望楼、窝铺、四面垛子足有千座,气势雄浑壮观,而高高城墙上随处可见的望军台则显示着大同特殊重要的军事存在。
城门外修有护城河,宽达十米,波光潋滟,将高大的城墙倒映水中,相映成一幅宏伟的画卷。
经过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当申家车队抵达大同城门口时,看着远处雄伟的城门城墙,众人无不震撼。陈卿骑在高大的宁夏马上,即便如此,远远面向城墙,都能感觉到自身的渺小。
护城河周围和潞州城一样有绵延不绝的庙宇铺舍,不过其规模显然要比潞州城大出很多,让人感觉一眼望不到边。奇怪的是,周围虽也有络绎不绝的车队马队、行人商贩,却总感觉没有潞州那么热闹。
他们在门前大道上停留发呆的片刻,四下不时有一队队身着甲胄的兵士来回巡逻而过,城门口的守卫也不时盘问通过大门的行人,让人在感受着这座城市大气热闹的同时,也感受到它特有的肃穆庄严。
申家人打马先行,由申敏在城门口办理手续,陈卿远远看到他给跟一个将官模样的人不住行礼,又是给银钱的,不多时一队兵士从内开出,仔细搜查了几乎每一车粮食,确认后方放行。
车队缓缓穿过月城,进入广阔的瓮城,再出瓮城才看到大同南门永泰门,城门上光是门楼就足有三层之高,典型的重檐九脊歇山式屋顶,大气恢宏,蔚为壮观。
再看城门旁一排排威武站立的兵士,个个身着明光甲,头戴尖铁盔,杖枪佩刀,威风赫赫,陈卿骑马经过他们的身旁,能明显感受到这些兵士身上透出的凛凛杀气,不由得感叹不已。
穿过城门,眼前视野豁然大开,宽阔的街道两侧,民居商铺交杂,庙宇楼台并立,街市繁华,人烟茂盛,竟丝毫不逊色于太原城。
陈卿和申经等人走在最前面,一路但见高耸挺拔的殿台楼阁遥相辉映,街巷纵横,市井喧嚣,城中和潞州一样是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不同的是每条街道正中都建有一高大雄伟的木楼如钟楼、鼓楼、太平楼、魁星楼等,而在在城中心四条大街的交点,如潞州十字街的位置,则是赫然树立着一座由四个牌坊连成一体的牌楼,当地人称作“四牌楼”,牌楼精雕细刻,颇为壮观。
大同的大气磅礴显然让陈卿很是触动,一路上连连感叹。
“你知道吗陈卿?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大气雍容,自古便是王家气象。所谓天生贵气,很多地方爬是连咱们的首府太原都要比下去了。”
进入城中开始,申经再次开启讲解模式,让陈卿更是不住的点头称是。“我以为看过太原城,大同便无甚可看,没想到这里的景观,从城门口开始便给我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这种感觉真的难以言说。”
这时身旁不时有一队队身着甲胄的兵士经过,唰唰的铠甲摩擦声于这市井喧嚣声外传递着另一种肃穆威严,却并不让人觉得突兀,不一会儿,又有一队甲胄鲜明,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兵慢慢沿街道而过,看样子也是在巡城,这倒让陈卿吃惊不已。
申经在他旁边道:“这大同乃是军事重镇,大明九边之首,城内除设有府、县两衙负责地方行政、司法、财务以及治安外,主要守御任务都由“行都指挥使司”承担,统八卫、七所、额军十三万五千,光是战马就有五万余匹,驻军总数达到了全国兵力的十二分之一。号称士马甲天下!”
陈卿诧然道:“我原就听说这里是军事重地,却没想到这么厉害的,今日一见,真是大开眼界啊。”
众人继续向前,很快便找到一处较大的车马行停下,将车队开进去,一一安排妥当,方才在附近找了一处客栈歇息。
申经吩咐众人,车队将在大同停留两天,补充蔬菜粮米,大家也好适当放松下,两日后车队歇息调整完毕,听他号令将粮食运往城北十几里处的大同府广备仓,便算是运粮完成了。
众人闻言无不欢欣雀跃,这意味着历经两个多月的漫漫长途,终于将结束第一趟最艰苦的路程。
次日一早,陈卿和申经都早早起床,分头行事。申经拿着来时申纶给的帖子前去拜见大同府的一个参将,打点有关中盐事宜,陈卿则拿着沈王的帖子赶往代王府拜见镇守大同的代王。
代王府位于大同城东北,是朱元璋三子代王朱桂就藩大同时建造的府邸,它以朱元璋定都南京时的故宫为蓝本,在辽金两朝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陈卿骑马一路向王府而去,越是靠近王府所在,越能感觉到这座城市的繁华大气,一路上随处可见恢宏壮观的庙宇道观,飞檐斗拱的殿宇楼台,宽阔整齐用长石条铺就的街道,道路两旁青楼歌馆、商铺酒肆林立,及至前方远远出现一座覆盖着青绿琉璃瓦的恢宏建筑,他知道这便是代王府了。
代王府和沈王府一样座北向南,占地却比它要广阔的多。沈王府门前照壁不过五龙,而这里却是九龙,整座照壁高大雄伟,辉煌夺目,阳光下壁顶的琉璃瓦光彩耀眼,正脊上的两条金色卧龙更是栩栩如生,处处透出一种九五之尊的尊贵气象。
陈卿在门前递上帖子,向门正官说明来意,方被允许入内,随后在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宦官引领下穿过裕门,直向端礼门而去,他一路上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这座王府的景致,觉得这里除了处处比沈王府大气许多外,格局上倒没有多少不同。
直到穿过端礼门,眼前的景象才着实让他惊奇不已,但见整个王府建筑金碧辉煌,豪华壮丽竟如梦中的天宫一般,沈王府与之相比就像是小户人家,而这里才是真正的富贵之极。
府内殿阁楼台无处不见,廊庑相接,屋宇错落,前堂后寝,西厢配房,殿宇深邃,回廊曲折,实在是让人眼花缭乱。
此时正值夏初,府内佳木茏葱,奇花熌灼,清流婉转如一座巨大的花园,豪华大气之外还无处不透出一种休闲自然的味道。
不知走了多久,当他终于看到承运大殿的时候,看着湛蓝天空下,密如鱼鳞的青碧色琉璃瓦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不由得为眼前的所见更加震撼,心想,若不是自己身在王府这些年,头一次来这种地方,定然会被场景震得连路都不敢走的。
踏上承运殿前高高的汉白玉台阶,他被安排在殿外等候,原以为也和晋王府一样,很快就会被打发走,没想到一等就等了近半个时辰。
期间他隐约听到里面传来丝竹管乐之声,似乎有人在跳舞,却直到声音渐渐消逝,都不曾见半个人影出来。
又过了好一阵子他才被带到殿内,抬头细看时,殿上竟然有几十个宦官模样的人,簇拥着一个身形微胖,穿着休闲的八宝花缎团龙褶子的人,那人年龄不过三十出头,却是面色蜡黄,似有衰落之象,一双眼睛漫不经心的看着大殿中央,直到陈卿入殿方才收拾眼神,正襟危坐起来。
陈卿知道这位应该就是代王朱俊杖了,遂小心翼翼的走过大殿行礼,恭敬的呈上沈王的帖子,看到他正坐在殿中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
大殿内瞬间鸦雀无声,等待间隙,他趁机偷偷的观察周围,仰望殿顶,看到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龙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金銮宝座,梁材间彩画绚丽鲜艳,让人目眩。
不一时,大殿传来代王的声音,只听他咳嗽两声道:“这个,老王爷的帖子我拜读过了,他是长辈,能急国之难为我大同兵士捐粮,此等高风实在是让我等晚辈感佩不已,本王也……”
陈卿听他这么说,原以为这位代王也会顺势捐点粮食啥的,没想到他打了个哈欠,慢慢道:“大同塞北之地,历来战事不断,本王也知朝廷艰难,故而这些年来,朝廷虽多次欠我代府禄米,本王都概不追究,予以宽限,也算是一片心意了。”
“切!”陈卿心里不由得嘲讽一句,你这宽限禄米早晚还是要的,也好意思和沈王捐粮相提并论。
这时他身旁一个老太监咳嗽一声,沈王继续道:“这样,你既奉了王命而来,在大同多住几日,官府那边自有人会打招呼安排,明日先把老王爷的粮食载走,以让我大同官兵早日感受到沈王的一片赤诚。至于你们中盐的,就照以往规矩办,我随后让人给你一枚代王府的令牌,可保你此去少一些麻烦。”
陈卿赶忙磕头谢过,那代王随即跟身边带陈卿进来的那个公公使个眼色,这才又问了些诸如老沈王身体如何,要陈卿带些祝福之类的话,很快便以身体不适为由,让一个宦官将陈卿送出了大殿。那宦官一路上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直到出门才从一个小太监手上拿过一块令牌给他,也不多话,嘱咐陈卿几句,他顺势千恩万谢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