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余音按照约定,特意给那些小孩分了几斤豆腐。
随后,她又让几个小年轻分别推着半车豆腐,去附近的村子售卖,还特意提醒,如果有人问起来,就让他们自称豆腐郎。
这个职业,是她昨晚想出来的,卖货的有货郎,专门卖豆腐的,干脆就直接叫豆腐郎好了,不仅好听好记,还容易让人接受。
准备一番,几个豆腐郎推车小推车出发了,他们敲打着专门打造的木头梆子,嘴里还不停的吆喝着卖豆腐喽,不细看的话,还真的和苏余音记忆中的情形一模一样。
保险起见,她特意跟着这些豆腐郎分别转了一圈,附近村子的村民见到豆腐这种新鲜食品都很好奇,询问之下得知价格很便宜,一块豆腐只需要几个铜钱,有些嘴馋的首先尝试。
试吃了几口,那些村民赞不绝口,立即多买了几块,其他村民也跟风,不一会儿半车豆腐就卖完了。
几个村子的情形都差不多,不到两个时辰,所有的豆腐郎都推车空车回来,兜里多了上百枚铜钱。
最后一个豆腐郎回来,豆腐却剩了一些,见其他人都已经卖完,他很郁闷。
苏余音也很纳闷,只是半车豆腐而已,又没有同行竞争,一个村子都吃不下来?
她连忙询问,那个豆腐郎也算是机灵,很快想到了问题所在:“别提了,我去的是周村,那个村子很穷,平时连饭都吃不饱,根本舍不得花钱买豆腐,能卖出去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
哦!
苏余音恍然,暗道自己太过高估了这个时代老百姓的消费水平,看来这走街串巷卖豆腐,的确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最起码绝对赚不到什么大钱。
“是我失算了,以后再去周村,就少带点豆腐!”
苏余音鼓励那个豆腐郎一句,照例给了他赏钱。
尽管有了这个小小的插曲,大家还是很高兴,一天下来就赚到了上千枚铜钱,分到每个人头上也有几十枚了,收入比过去可是要高了许多。
激动之余,有人提议趁天黑之前继续做豆腐,晚上或许还能卖掉不少。
苏余音拒绝了,豆腐这东西没什么味道,人们舍得花钱买也是图个新鲜,还是细水长流的好。
下午,她特意带着苏明浩去镇子上,想看看胡大同那边的销售情况。
“诶呀,你们可算是来了!”
胡大同见到姐弟二人,立刻开始诉苦:“你们做的豆腐实在是太好吃了,昨晚就被镇子上的几个酒楼给分光了,后来我把价格提高到原来的两倍,还是供不应求。”
“太好了!”
苏明浩很激动,镇上的人不多,一晚上就能卖光一锅豆腐,看来这个生意值得做下去啊。
苏余音看出什么:“不对吧,既然豆腐卖的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去我家继续进货?”
“这个!”
胡大同有些尴尬,搓了搓手,不好意思的道:“其实呢,我本来是想先晾你们几天,好打压一下进价的。”
“啊!”
苏明浩瞪大眼睛,面带不满之色,奸商就是奸商,居然还嫌钱赚的不够多。
苏余音也很无语,胡大同忙道:“呵呵,现在我想通了,这豆腐是稀罕货,无论怎么卖都不亏,所以我决定,在原有进价的基础上,再给你们提高六成。”
苏明浩算了算,脸色这才好转:“这还差不多!”
苏余音感觉不亏,于是点头道:“嗯,那就这么说定了,以后我们每天给你送三锅豆腐过来。”
“三锅?”
胡大同有点贪心:“少了点吧?我还打算再专门开一家铺子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经常去酒楼的。”
苏余音摇头:“三锅就不少了,就算是山珍海味经常吃的话,也会吃腻的,更别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味道的豆腐了。”
“那好吧!”
胡大同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于是欣然同意,当场给了姐弟俩三天的订金。
“对了!”
苏余音想到什么,干脆直接说出来:“我们打算在附近的村子售卖豆腐,你也知道那些村民都很穷,平时买不了多少,所以……”
胡大同眼睛一转,立即会意:“呵呵,好说,以后我只负责镇子上的生意,乡下就留给你们了,那点小钱我也看不上。”
“一言为定!”
苏余音放心了,如果有胡大同这种大商人参合,乡下的市场还真的很难保住,就算是能保住,付出的成本也就太高了,有点不值得。
“走,买布去!”
和胡大同道别,苏余音带着苏明浩去买了一些布料,准备给家人都做一身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