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卧牛观拜师学艺
陈金星郑志忠2019-12-02 15:308,872

  一九O八年四月,他出生在榕城南门安泰桥边的诸家大院里,祖辈原是明朝闽津王后裔,清军入关后,为躲避株连,取“朱” 字谐音改姓“诸”,诸家世代遗有“崇文尚武,建功立业” 的祖训。父亲诸绍毅,母亲李慧乔,他上有两个姐姐,大姐名翠兰,二姐名翠菊,家里还有叔父诸绍容,婶娘柳绮梅。

  父亲给他取个名字“小海”,字骏驱,寄希望他有着像海洋一样博大的情怀和抱负,像骏马一样驰骋纵横,将来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光耀诸家门庭。 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离妻别子东渡日本,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后来在辛亥革命起义中不幸以身殉职。诸家大院的前面有祖辈遗下的一间铺子,是专营棉布绸缎生意的,叫“茂记布庄”,父亲死后不久,家道开始中落,布庄生意日渐萧条,全靠叔父诸绍容艰难支撑,但是境况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一九一七年春节过后,刚满九岁的诸小海辞别娘亲和家人,诸绍容叔父带着他跋山涉水,途经候官和樟城的崇山峻岭,经过数日的艰难跋涉来到归德县戴云山,拜石牛峰卧牛观道长多一哥师父读书习武。卧牛观静卧在高耸入云的石牛峰危崖下的丛林深处,这是一座三进的古老道观,始建于北宋末年,明末清初重修,它曾是清初反清复明的红花会秘密据点之一。这里气候变幻无常,日夜温差较大,春夏时节经常风缪雨骤,雾霭弥漫,秋冬时节经久霜雪覆盖,白茫茫一片。石牛峰海拔1781.6米,素以风险、石怪、树奇、洞幽闻名,是我国两处放射状古火山爆发口之一,有龙泉洞、碧虚洞、龙凤石、老龟征途等一百多处景点,山峰之巅世人称之为“八闽观日第一峰”,乃是险峻之地也。

  多一哥师父年过七旬,中等个子,身子骨看起来还很硬朗,头戴褐色的黑垅巾,身穿一件黑色的旧长袍,鹤发童眼,慈眉善目,三咎银须随风飘曳胸前,隐隐透露出一副仙风道骨。“多一哥”是他的道家名号,江湖中人称“刘半仙”的是也,他原是巴蜀人氏,姓刘名艺,字如翼,清同治十年中过进士,当过天津道台,当年八国联军依靠坚船利炮入侵中国,烧杀掳掠,焚烧圆明园,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惶逃离紫禁城,在山河破碎危难之秋,他勇敢地站出来支持义和团抵御外侮,与洋枪洋炮武装的外国侵略军展开殊死战斗,但是昏庸软弱的清朝政府对外一味屈膝投降,不惜割地赔款,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内却加紧镇压义和团运动,眼看着国运日衰,风雨飘摇中的清朝统治日暮途穷,大厦行之将倾,他愤而辞官离去,从此离妻别子,只身浪迹江湖,遁入江西龙虎山潜修黄老之道和武学。晚年,他为了发掘南少林武学瑰宝,足迹遍及八闽的穷乡僻壤,四处寻师访友,虚心求索,后来隐居在归德县戴云山石牛峰卧牛观,俨然一位世外高人。

  在卧牛观的三清殿堂上,叔侄俩匍伏在地上,向道教三清始祖三拜九叩首,接着诸小海又恭恭敬敬地向多一哥师父磕了三个响头,算是行就了拜师大礼。

  多一哥师父走上前去扶起诸小海,从上到下把他仔细端详了一番,用手爱怜地抚摩他的头,颇有一番感慨地说:“绍毅与余乃莫逆之交,其一生光明磊落,行侠仗义,为社稷之崛起奋不顾身,驰骋沙场,不幸以身殉职。绍毅之子如同吾儿,乃是上天垂怜,也是缘份所至,余就破例收之作关门弟子吧!但望你能潜心读书习武,日后学有所成,不负为师晚年的一番苦心。”

  “海儿,你一定要谨遵师父教诲,认真读书习武,切不可贪玩偷懒,荒废学业!”叔父接过师父的话茬谆谆嘱咐道。

  叔父把一切交待完毕,向多一哥师父拜别之后,就急着要下山而去。眼看着时已近黄昏,这莽莽的群山密林不是一时半刻能走得出去的。经师父再三挽留下,叔父才在观里住了一宵,次日一早,他便告辞师父下山去了。年小的诸小海含着眼泪目送着叔父匆匆离去,直到看不见叔父的身影后,才放声大哭起来。他沿着下山的道路,追了一程又一程,其眷恋之情难以言表。谁知叔父这一去,竟成了叔侄俩今生的永诀。

  观里只有师父、哑巴师兄和诸小海三人。平日里,靠着师兄耕耘山坡上的些许薄田,种上粮食和蔬菜,偶尔也猎些野味补充伙食,生活基本能自给。哑巴师兄姓许名一希, 已过了而立之年,原藉永泰县嵩口小镇的一个偏僻山村,九岁时父母相继逝去,衣食无着,沦为四处漂泊的孤儿,师父见其身世悲惨,又是个聋哑之人,遂动了恻隐之心,把他收养在身边听从使唤。年小的诸小海和许一希师兄分别住在殿堂东西两边的厢房里,而师父则长年穴居在观后危崖峭壁上的洞窟里,这洞窟离地有九米之高,又无梯级可上,平时诸小海看到师父是踩着悬崖边上的树梢枝叶飞身进去,偶尔几次看到师父沿着矗立的峭壁像壁虎一样攀附上去,可见师父的轻功之高为世所罕见。

  多一哥师父给他立下严格的读书习武规律,不论酷暑严寒,凌晨五点起床,攀越一条陡峭的山坡,在山巅之上面朝晨曦,正襟危坐,吐故纳新,沉气丹田,上午在殿堂里师父教他读书写字,下午与晚上时间由师父口传身授,在一希师兄的辅导下练习武艺,临寝之前,还要面对落日方向盘腿静坐,摒弃一切杂念入定。师父课徒十分严厉,要求小海时时刻刻专心致志读书习武,不能丝毫松懈,稍有惰慢或不听师训,轻者三十鞭责,重者遂出山门,决不姑息。

  第一年,读书之外,师父仅授他一套“昆仑入门道”,这是昆仑道的入门武艺,毎天在一希师兄的辅导下练习,左迈右兜转,右迈左兜转,双手上下左右翻掌冲掌,每天练它七七四十九趟,速度逐渐由慢而快。

  树阴满地日当午,不觉间盎然春意悄然逝去,炎炎夏日又如期而至。初入山门稚气未脱的诸小海觉得已经把“昆仑入门道”练得烂熟,有心要求师父教授新的招术。他走到师父跟前,当他看到师父那张严峻的脸孔,到了嘴边的话儿只好又咽了回去。师父早已看透了他的心思,不无严厉地对他说道:“还嫩着呐!继续练吧。”

  又过了三个月,眼看着到了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深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枯燥和已久的渴望,也是动了好一番心思,低着头向师父细声问道:“师父,我还是这样练习下去吗?”

  坐在椅子上闭目入静的师父被他的问话唤醒了,睁眼看了一眼站在台阶下一脸稚气未脱的徒弟,渴望之情都挂在脸上了。想不到他小小年纪,心思灵敏,言谈举止乖巧,遂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个徒弟。师父随即脱下身上的长衫,在院里迈步兜转起来,只见他兜转的速度越来越快,浑然一股旋风在滚动,到后来连他的人影也消失了,直使一希师兄和小海看得目瞪口呆。之后,师父严厉地把他训斥了一顿,末了,师父眯起眼睛说道:“始悟性,渐悟道,方入门,这就要看你的造化和缘份了。”

  从此之后,诸小海再也不敢贸然向师父提出要求,每日起早贪黑,在一希师兄的陪伴和辅导下迈步兜转,直练得浑身酸痛,手脚麻木,但他始终没有气馁退缩。到了这一年腊月,他感觉脑瓜儿开窍,手脚较以前利索多了,这正应了师父对他说的三句话。

  眼看着除夕将至,朔风凛冽,漫山银装素裹,山上的道路都被霜雪覆盖了,这里似乎成了与外面隔绝的白色世界。一天早上,师父在院子里看了一遍小海练习的“昆仑入门道”之后,脸上略带欣慰地说道:“武艺是勤学苦练和日积月累得来的,习武者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不怕肌肤之痛,吃得苦中之苦。徒儿能知难而进,学而不厌,为师心中甚慰,孺子可教也!”

  诸小海谨遵师训,于始悟性,渐而悟道,终于迈入神秘的昆仑道师门。师父又对他说道:“师父引入门,修道在自己。”

  第二年春天,多一哥师父根据诸小海学艺长进的情况,循序渐进地传他二段昆仑道“左右逢迎”。

  昆仑道是昆仑门派内家保守秘拳,传说是明末清初昆仑山一个叫玉虚的道人所创,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峨嵋山一个叫屈空的道人深谙此道,他只教了逍遥道人和俗家弟子李常两个徒弟。原是巴蜀秀才的刘艺,少年时候与几个同窗好友游学峨嵋山,无意之中得知逍遥道人身怀旷世绝技,遂不辞艰辛苦寻其踪,历时一年有余,才得以被收做入门弟子,得其真传昆仑道内家保守秘拳。

  昆仑道融汇太极阴阳轮回和五行相生相克而生,循奇门遁甲之休、生、伤、杜、累、死、惊、开,随机变化,瞬息万变,以静制 动,后发制人,其中奥秘无穷尽也!从来为南北武林中人所推崇。昆仑道序分九段,按序为“昆仑入门道”“左右逢迎”“劈波斩浪”“燕雀双飞”“踏雪无痕”“ 拨云推月”“奈河飞舟”“ 绝处逢生”“随遇而安”,每段九式,共九九八十一式。多一哥师父晚年在昆仑道的原有招式中融入南少林武术剽悍的掌上外家功夫,集内外家武艺于一道,使昆仑道武艺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堪称中华武术一绝。

  在师父的精心教导下,在师兄日日夜夜孜孜不倦辅导下,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里,在这个夜里点着松明火光亮闪烁的庭院里,诸小海勤学苦练了一年又一年。

  光阴荏苒,八年过去了,诸小海已经娴熟八段昆仑道,长成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多一哥师父看着他一天天成长,武艺日渐长进,心里十分高兴。师父经过细心观察和深入考验,发现他不仅好学上进,而且心胸豁达,聪慧过人,遂决定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于他,秘传昆仑道九段“随遇而安”。

  这第九段又名 “妙手空空”,乃是器械、暗器和点穴等集大成的武艺绝学,全凭耳敏、眼疾、手快和意念的融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后发制人。第九段绝学历代师祖择徒极其苛刻,从来不肯轻易授受,非崇尚武德、情操高尚和聪慧贤达之徒不能授也。诸小海在师父毫无保留的精心传授下,又经过一年多的刻苦修炼,第九段武艺也已练得娴熟。师父说他只学了点皮毛,还要由表及里认真求索,才能领会其中奥妙意境。诸小海谨遵师父教诲,锐意进取,精益求精。一晃又是半年过去了,他初步掌握了昆仑道的绝学精髓。师父又说艺无止境,旁门异术亦不可不学,之后又传他两套濒临失传的“八仙拳”和“龙凤拳”。

  一九二八年秋天,江南的丛林变得像蓝天一样湛蓝,还有红得像一团火的枫树林寥寥点缀其中,真是个霜叶红于二月花。多一哥师父见诸小海飞檐越脊如履平地,武艺已臻至炉火纯青,不禁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掐指算来,小海入山学艺已是十年有一了。

  这天早晨,诸小海正在伏案疾书,忽然听到门外一阵风响,还没有等到诸小海看清所以,师父已经挟着一身冷气飘然而至。师父对着一脸茫然的他说道:“徒儿,你入山已是十年有一了,如今学艺已成,该是打点下山的时候了。不过,为师还想最后看一看你所学的武艺,你可即刻在院子里练来。”

  手脚勤快的一希师兄马上在走廊上摆下一张椅子,搀扶师父坐下。诸小海谨遵师父吩咐,马上脱掉外衣,结束停当,便在院子里施展拳脚练习起来。

  从昆仑道的第一段开始,诸小海一招一式干净利落,飞跃腾挪迅如闪电,兜圈旋转如旋风席卷,血气方刚的诸小海开合之中劲力充沛,不留丝毫余地,院子里的空气跟着一齐紧张震荡起来,使人胆颤心惊,他飞起的鸳鸯连环脚凝聚千钧之力,有气吞万里如虎之象,可令对手肝胆俱裂,无处藏身。

  坐在椅子上的师父眯缝着眼睛看着,渐而闭目凝思,脸色逐渐变得严峻起来。一希师兄在一边瞧着,这时不觉也皱起眉头来了,别看他是一个聋哑之人,因他长年跟随在师父身边,耳濡目染,也已成了一位德艺兼修的武林高人。还没等到诸小海练完昆仑道九段,多一哥师父就板起脸孔厉声喝道:“徒儿住手,且到为师跟前来。”

  听到师父一声叫唤,诸小海立即收了拳脚,一阵风地飞落到师父跟前,弯腰作揖,正待聆听师父教诲。

  多一哥师父脸色严峻,站起来用右手轻轻地拍了他腚部三下,接着说道:“为师原想遣你下山,今日见你年少气盛,拳脚威猛,发而不收,下手无情,屡屡欲置对方于死地者,非为师平生所愿也!”

  敦料师父这轻轻三拍,诸小海觉得双腿被针刺一般酸麻,顿吋举步维艰,师父把他腿上的穴道封闭了。

  “师父!”诸小海站立不住,双腿已经瘫痪,急得放声哭叫起来。

  “徒儿知罪,徒儿再也不敢了,师父饶命呀!”诸小海涕泪交流,哭得益发伤心起来!

  多一哥师父二话不说,把诸小海挟在腋下,运起轻功,跃上树梢,踩着枝叶,顷刻之间便钻进悬崖上的洞窟,这也是诸小海自入山学艺以来第一次被师父带进他穴居的洞府。

  师父把诸小海放下后,便盘腿坐在蒲团上闭眼打坐。诸小海从迷糊之中睁开眼睛,顿时被眼前的奇异景象惊呆了,只见洞口仅容一人出入,洞窟幽深宽敞,师父身后的石壁上摆放着许多书藉和瓶瓶罐罐,一只浑身金灿灿的小猕猴绕着师父前扑后蹿,抓耳挠腮,冲着自己扑闪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煞是活泼可爱,蒲团前的方形石炉里一缕清烟冉冉升起,袅绕着向洞口缓缓飘去,一丝香味扑鼻袭来,沁入心脾,感觉心旷神怡。他一时倒忘记了腿上的酸麻,完全被眼前的奇异景象迷住了,禁不住从心里赞叹起来,好一个神仙居住的福地洞天。

  过了片刻,诸小海才从眼前的奇异景象中回过神来,他用力扯了一下自己的耳朵,发觉适才自己不是在梦幻之中。他终于明白了刚才发生的事情,挣扎着爬到师父跟前,泣声说道:“徒儿辜负师父多年的教诲,学艺不精,武德欠失,师父重责,决无半句怨言。”

  须臾,师父才慢慢地睁开眼睛,岔然说道:“你我师徒一场,乃是缘分所至,为师见你聪慧过人,勤奋好学,遂将毕生所学悉数传授于你,指望你今后行侠仗义,匡扶弱小。孰料你锋芒毕露,拳脚无情,尽无宽厚仁慈之心。”

  师父深思了片刻,接着又说道:“从今日起你到后面的石窟里面壁思过去吧!今后能否出得洞来,下得山去,这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师父说完,用手指了一下身后的石窟,便又闭上眼睛静坐入定了。

  诸小海不敢违抗师命,只得擦干眼泪,挣扎着拖着瘫软的双腿一步一步地挪到后面的石窟里。石窟仅容一人平躺,南侧洞壁有个小窗口与外面的世界相通,北侧洞壁上整齐摆放着一些线装书藉,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诠释》《道德经》和《昆仑道诠释》等。他从此被囚住在这个不见曦月苍穹的石室里,不敢逾越雷池半步,每日清晨和晚上盘腿静坐,面朝晨曦和落日吐故纳新,沉气丹田,初始心里感觉烦燥不安,渐渐地亦能入静冥思,反省自己的不是。白日里正襟危坐阅读师父摆放的这些书籍,他从这些书里学到了许多从未学到的知识,心头里豁然开朗。洞中囚住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他发现要从这些书上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不失是一次读书学习的难得机会。一个多月时间很快过去了,他感觉双腿上的气血开始流动,慢慢恢复了知觉。这一天,他拿起石块在洞壁上刻下面壁思过后发自心底的一番心得和感想。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须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人生一股英雄气旨在驰骋纵横;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赴汤蹈火义不容辞;世间本无善恶之分,一念为善,一念是恶,一念成神,一念入魔,当扶弱济困,以宽厚仁慈之心善待天下芸芸众生。

  突然,他感觉周身上下气血畅流,腿上被封闭的穴道自行解开,双腿完全恢复了知觉,活动如初了。掐指算来,这一日恰是他面壁思过的七七四十九日,师父对他十一年的不倦教诲和苦心栽培,耗费的一番心血终于没有付之流水。

  这时候,石窟封闭的石门徐徐打开,一股新鲜的空气涌了进来,小海张口贪婪吮吸几口新鲜的空气,一种自他出娘胎以来从未有过的幸福暖流向他袭来,惊喜的眼泪扑漱漱往下流。多一哥师父眼睛里含着泪水出现在门口,诸小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下子扑向师父。师父紧紧地把他拥进怀里,用手轻轻地拍着他的脊背, 颇有一番自责地说:“也是为师教导不周,让你长年在这与世隔绝远离众生的山旮旯里读书习武,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微,与传统美德失之交臂,德艺双修谈何容易耶!徒儿能迷途知返,能从过去的困惑中走出来,幸甚至哉!”

  “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处处有真情,匡扶弱小乃吾辈的本份,尔当以宽厚仁慈之心善待天下芸芸众生;危及社稷的虎狼匪夷,祸害天下苍生的凶顽之徒,抗暴当勇,除恶无情,给百姓一个和谐安宁的日子。”师父接着又说道。

  时节已近隆冬,北风怒号,漫山霜雾茫茫,高山上的天气十分寒冷。翌日凌晨,多一哥师父第二次把他带进自己穴居的洞府,不过这一次他是跟在师父身后踩着树梢枝叶飞身进去的。师父在蒲团上坐下后,眯缝着眼睛纵论中华武林诸家武术的奥秘。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门派繁多,武林之中藏龙卧虎。北少林、南少林、武当和峨眉武术影响深广,在华夏武林之中已成主导之势,唯天山、崆峒和昆仑武术几近匿迹。武术有内外家之别,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北少林精练外家功夫,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大开大合,先发制人;南少林有内外之别,掌上功夫剽悍,反应神速,以快制胜;武当内家拳术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峨嵋拳术内外兼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无招胜有招;太极内家拳术八面支撑求稳,化解有术,后发制人;吾师传承的昆仑道内家秘拳,循太极阴阳轮回、五行相生相克和奇门遁甲变化而生,避锋化解有术,招无定招。余为发展昆仑道散打技艺,不顾迟暮之年千里迢迢来到南少林发源地八闽,多方寻师访友,切磋武艺,不耻相师,逐渐把南少林掌上功夫融入昆仑道。嗟乎哉!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中奥妙无穷尽也!”说到这里,师父闭上了眼睛。

  诸小海渴望师父继续纵论武术奥秘,这时候见师父闭上眼睛入定,于是不敢惊动他,只得在蒲团下静静守候着。

  过了会儿,师父慢慢睁开眼睛,望了一眼蒲团下静候的徒儿,随手把那只不安分的小猕猴赶出洞外,让它觅食去了。师父这才又对诸小海面授机宜道:“你诸家先祖当年深得大师伍枚师太嫡传弟子方世玉真传之南派梅花精拳和地术犬法秘拳,地术犬法乃南拳奇葩,你可千万莫错过学习的机会。徒儿,开合之中,招无定招,形无定形,只要功夫练到精到之处,皆可一变应万变,无招胜有招,无形胜有形,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无招至无招,有形至无形,有界至无界,艺无穷尽也!武术的精髓在于创新,独辟蹊径。路漫漫其修远兮,莫忘了上下求索,切磋琢磨,创新发展。”

  师父抬起头来望了一眼洞外灰蒙蒙的天空,心情十分沉重地说:“当今天下军阀纷争,硝烟四起,民生涂炭,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弱肉强食从来有之,蛮夷对我中华虎视垂涎久矣,社稷不日难免有浩劫之灾。人生苦短,去日无多,社稷危难之秋赴汤蹈火莫容辞,拯救众生于水火之中个人安危何足惜,好男儿当倾一腔热血写春秋。”

  末了,师父站了起来,“徒儿,你入山已是十年有一了,如今学艺已满,今日就打点下山去吧!为师从此漂泊不定,你我师徒缘份或许未尽,今后若有危难之事,可到江西龙虎山晴川观寻觅为师踪迹。为师百年之后,尔若有缘故地重访,把为师身后遗藉悉数带去,莫绝了本门之后,辜负历代师祖的苦心积累和传承。为师今日吩咐,你须谨记在心。”

  小海匍匐在地,会神聆听师父临别时的一番吩咐,待到师父吩咐已罢,方才抬起头来。师父满是皱纹的脸上两道白色的眉毛有两寸之长,雪白的须髯顺着胸脯一直撒到大腿上。他想起十一年前第一次见到师父时的情景,弹指一挥间,十一年过去了,师父比以前苍老了许多,心里不由暗然神伤。此时此刻,心里有许多感激的话儿要对师父说,可一时又不知从哪里说好。

  他还在恋恋不舍仰视时,师父却闭上眼睛向他挥了挥手,遣他早点下山去吧!

  他伏在地上,最后恭恭敬敬地向师父磕了三个响头。当他刚从地上爬起来,顿时觉得背后有一股千钧气浪袭来,身不由己径向洞口跌去,他立即运起轻功,踩着树梢枝叶飞身下了悬崖,双脚刚一落地,马上回过头来朝洞口大声叫道:“师父保重,徒儿拜别了。”

  可是,他再也听不到师父的回声,只见那金色的小猕猴从洞口探出半个身来,朝他“叽叽”叫了两声,随之传来“嘣”的一声脆响,悬崖上的洞门闭上了。

  他挟着一身冷气来到观里,与一希师兄相拥而泣。在十一年漫长的岁月里,他和师兄朝夕相处,情同手足,每天离不了他伺候起居,打点生活和辅导练习武艺,有道是师兄半个师,今日一别,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再相聚?师兄领着他到殿堂里拜过道教三清始祖,接着替他把包裹打点好。他把包裹背上,与师兄互道珍重,依依惜别之后,这才走出十一年读书习武的庭院,跨出卧牛观大门,难以割舍地走下山去。他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凝望逐渐渺远的卧牛观和站在雾霭中频频向他挥手作别的师兄,心里充满着深深的眷意。

  晨曦悄悄地爬上山头,丛林中撒下一条条绚丽的七彩光芒,乳白色的雾霭随风轻轻飘移。他穿过丛林下洒满落叶的小道,双脚掠动路边霜雪覆盖下的浓郁草丛,丛林的枝头上传来鸟儿欢快的叫声,心头里涌上一阵从未有过的惬意感觉,想起离别十一年的娘亲和家人,渴望团聚的回家感觉是那么美好。他开始向山下飞奔起来,石牛峰离他越来越远,卧牛观很快消失在弥漫的雾霭中。

  他从羊肠小道上下来,绕过几道山弯弯,走出一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正要跨上眼前危崖上的栈道,猛听得耳后传来一阵风响,他赶快回过头来,看见一希师兄挟着一身热气,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气喘吁吁地追上来。师兄到了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口里不住的“咿咿呀呀”,并且用手上下比划着。诸小海很快便听明白师兄说的话:师父要你绕道桐城,把一封书信送到莲花寺宝刹盖一法师手里。师父还要我告诉你,今后如果遇上死难,只要一口气还在,抓几把身边的青草嚼汁吞下,则可免其死劫,切切记住了!

  师兄利索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封带着热气的信扎递到小海手里,接着又是“咿咿呀呀”一番,说道是千万别耽误了,希望你一路走好。诸小海把信扎收好,小心地放进包裹里,接着向师兄躬身作揖,站在那里看着师兄转身低头离去,直到看不见师兄的身影后,这才跨上危崖栈道飞奔而去。

  他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崇山峻岭,走出一片又一片的原始森林,当他置身在下山梯道之巅,眼前豁然开朗,明媚的阳光和广阔的天地使他兴奋不已,心中的思潮像奔腾的海浪,不由得浮想连翩。穿越莽莽的高山丛林,凭眺如水墨般的辽阔大地。群山逶迤如波涛起伏,阳光下的原野荡漾着醉人的绿波。人生漫漫路始于足下,何拒尘露染征衣 。大山里飞出的小山鹰,心永远憧憬着美好未来。

  有诗曰:

  赴壑奔滩势何速,卧听经声悟精髓。

  牛山练武妙手空,观书遗帙昆仑道。

  拜恩稽首发辉光,师爱无尘洞中禅。

  学不成才誓不还,艺至心身尤尔雅。

  (长篇小说《戎马人》陈金星 郑志忠 著)

继续阅读:第五章 古城奇缘留佳话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戎马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