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佚名2019-11-05 18:1813,774

  2、穷神与福神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的后生,父母早亡,他独自住在村里的小茅屋里,艰苦度日。由于家境贫穷,他多年后才在热心人的介绍下,娶上了媳妇。邻居们都替他高兴,齐来祝贺。

  这个后生其实非常勤快,又能吃苦,但生活就是不见起色。真正的原因,是他家里住着一个穷神,所以一直无法致富。

  穷神在角落里默默注视着前来祝贺的左邻右舍,心想:“有什么可祝贺的呢?我住在这里,什么好事都会变成坏事的。唉,也真对不起那后生了。”

  新媳妇不仅人漂亮,而且十分能干,由早至晚,忙个不停。

  “真是好妻子啊,我更要加把劲儿了!”丈夫比以前更勤奋了。

  夫妻俩对穷神的存在毫不知情,他们努力工作,一心要改善生活。每天一听到鸡鸣,天色还未亮时,他们就起床了。擦把脸,立即下田,辛勤劳动。夫妻俩恩恩爱爱,形影不离,田地里留下他们数不清的汗水和欢笑。

  每到吃饭时,妻子不管吃的是饭还是粥,都会先盛上一碗,供奉神明,并敬告道:“护佑我家的神明,请享用。”

  这可让穷神为难了,他想:“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人尊敬过我,况且他们又这么勤劳,我又怎忍心再让他们受穷呢?看来我得走了。”于是他变得越来越无精打采,身体和力量也都变小了。

  夫妻俩努力奋斗,日子渐渐地富了起来。到了第三年的除夕,他们备下酒菜和年糕,打算过一个好年。夫妻俩开心地唱道:

  “新年明日到,齐穿新衣裳。

  年糕比雪白,佳酿似蜜甜。”

  忽然,从天花板传来“呜呜”的哭泣声。

  “咦,是谁在哭?”夫妻俩惊讶地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脏兮兮、又瘦又黑的老头正放声大哭。

  “你是谁?为什么在我家哭呢?”丈夫问。

  “呜呜呜,我是穷神呀,一直以来都住在这个家里,守护着你们。现在因为你们的勤劳肯干,所以除夕一过,福神就要来了,届时我就必须离开了。可是,你们待我真的很好,我舍不得走啊。呜呜呜,我好难过……”穷神哭着答道。

  丈夫听说自家的守护神竟然是穷神,感到有点失望,但心想他毕竟也是神明,便说道:“既然您长久以来一直守护着我们,那以后也继续住下去吧。福神来了,我们拒绝他进来。”

  妻子也安慰道:“是啊,我们会帮你赶跑福神的。”

  穷神听了,惊讶不已,不敢相信夫妻俩说的。从古至今,人人都嫌弃穷神,何时有人对自己说过温暖亲切的话?这是第一次啊!

  他感动得又“呜呜”地哭起来,不过这回是喜极而泣。

  穷神哭过后,对夫妻俩说:“太谢谢了。那么,我就不走了。请让我饱餐一顿,才能有力气。”

  “没问题。”夫妻俩早煮了一大锅饭,便端出饭和酒菜,请穷神好好吃了一顿。

  穷神吃完,满足地对夫妻俩说:“真美味啊!现在有力气了,福神来时,我让他一步也进不了门。请你们帮助我。”

  “嗯,我们一起帮你撵走福神。”

  就在这时,除夕夜的钟声响了:“当、当、当……”

  这钟声是神明换班的信号。

  咚咚咚,传来敲门声。

  夫妻俩去开门。福神得意洋洋地站在门口,说:“哈哈,我是人人期盼的福神,让你们久等了。”

  他见到穷神,立刻斥道:“你这个脏东西,怎么还在这家里?这家人勤劳能干,不是你呆的地方,快滚。不然我就动手赶你了。”

  “要走的是你。我在这里已住了很久,早把这里当自己家了。”穷神毫不示弱,冲向福神,和福神扭打起来。

  可是身材瘦弱的穷神,完全敌不过白白胖胖的福神。不一会儿,穷神就累得气喘吁吁了。

  在一旁观战的夫妻俩高呼道:“啊,穷神,当心。穷神,加把劲!”

  福神听到这话,惊讶极了,问道:“你们怎么了?为什么支持穷神呀?”

  夫妻俩不理他,一起上前帮穷神,合力将福神推出了家门。

  被赶出门的福神,惊呆了。他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事,太出人意料了。“身为福神,无论到哪里,人们都热烈欢迎我。可那家里的明明是穷神,理应招人厌恶,而应该供奉我才对啊!怎么颠倒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由于走时太忙乱,福神将随身携带的小金锤遗落在那户人家中。

  “快看,这可是件宝贝哩。太棒了。”穷神拾起小金锤,开心地边敲边喊:

  “大米快快来!”

  “豆酱多多来!”

  “银币滚滚来!”

  随着这一声声喊,一包包大米、一桶桶豆酱、一堆堆闪光的银币,出现在屋里。

  夫妻俩既惊且喜,也用小金锤边敲边喊道:

  “宽敞的新屋来!”

  “好看的衣裳来!”

  霎时间,夫妻俩身上都换上了新衣裳,做梦般站在宽敞的新屋中。

  夫妻俩兴奋得手足无措,抬头望向穷神。啊,瘦弱的穷神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白白胖胖的福神,手里举着那个小金锤。

  “好极了,好极了!”新福神高高兴兴地和夫妻俩一起庆贺新年。

  从此,这家人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3、梵天国

  淳和天皇35御宇之际,有五条右大臣高藤者,姿容秀美、才华横溢,且家境富足,于四方皆有粮仓,几乎事事称心如意。只可惜膝下犹虚,无子承欢,实乃一大憾事。高藤每日为此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一日,高藤静心思量:“吾前世不知造下何等罪孽,竟报应今生一子亦无。即便吾寿至七、八十岁,终究要一命归西。届时谁来接续香火?看来只能去向神佛求子了。”于是夫妇共谒清水寺,在佛前五体投地,参拜了三千三百三十三回,许下种种誓愿,惟求上苍垂赐一子。

  “若所愿成就,当每月献八稜花形帐台、黄金白银三十三锭于尊前;又每日万灯供奉,连奉三年;延请百名僧侣诵《法华三昧经》,三年内日日不绝;并以金字书《观音经》三千三百零三遍。”

  如此虔诚祈祷,到第七日拂晓,高藤忽得一梦,梦中只见一位高僧以庄严之声,对自己说道:“到此处来。”高藤便随他来到宝殿后。高僧取出一块琢磨过的玉,放入高藤左袖中。高藤登时醒了。

  之后不久,夫人果然妊娠,生下一名男婴。高藤甚是欢喜,为儿子取名“玉若”。玉若一天天长大,光彩照人,父亲高藤十分爱他,时刻将他带在身边,寸步不离。

  玉若两岁时,父亲带他往大内参觐。天皇道:“此事倒是从未有过先例。七岁小童上殿,以前还见过,仅两岁便入宫的,这是头一回啊!不过,既是右大臣之子,便破例吧。”于是封玉若为四位侍从,赐丹后、但马两国。右大臣大喜,愈发悉心栽培玉若。玉若七岁时,已习得多门技艺,尤其是横笛,吹得极是优美。

  七岁时,玉若之母染病弃世,右大臣悲伤无尽,寂寞萧索,儿子成了他暮年唯一的安慰。玉若长到十三岁时,右大臣也得了重病,不久即一瞑不视。玉若痛失双亲,无言可寄哀伤,唯有吹笛以祭父母。

  笛声悲凄,七日间响彻天宇。到第七日午时,日光隐去,紫云由天而降。十六名天女天童簇拥着一位乘坐在金舆中,头戴玉冠、样貌威严的天官,在云中现出身来。那位天官流泪对玉若道:“此前七日,汝为祭吊双亲而奏无上妙音,笛声传至天界,满天神佛皆为孝心所感。梵天国国王为嘉勉汝之孝行,特将爱女嫁汝为妻,定于一年后的今日下凡。届时汝须洁身斋戒,静心等候。吾乃梵天国使者是也!”言罢,驾紫云高升而去,消失在天际。玉若如在梦中,不知是真是幻。又不停诵经,为父母祈祝冥福。

  到了约定之日,玉若忽然心感不安,于是洁身焚香,静心吹笛,等候梵天国公主下凡。

  月夜清澄,银辉遍洒千万里大地。在一阵浓香中,天风吹动,降下花雨,一位芳龄十四、五岁的公主乘金舆自天而降。她头戴晶莹玉冠、身穿五色锦衣、足踏金靴,美颜仙姿,凡间言语百般难描。

  玉若对公主一见倾心,急忙道:“请进。”公主入屋后,两人彼此相望,言语投缘,遂山盟海誓,结为夫妇。

  天皇闻知此事,心中不悦,叹息道:“朕受天子之位,天下尽在掌中,梵天王却不招我为婿,实在可恼。”

  玉若此时已官至中将,天皇降旨,命他速速进宫见驾。中将乘马急驱大内,天皇对他说道:“朕欲汝妻入宫侍奉七日。汝若不愿,须将迦陵频36、孔雀取来,在宫中歌舞七日,以慰朕心。否则日本国再无汝容身之地。”中将应道:“臣明白。”立即转身回返自宅。

  他和妻子商量此事,梵天国公主道:“夫君勿忧,我父王宫中有无数迦陵频与孔雀,可即刻召它们来歌舞。”言罢来到长廊下,以梵天国语言呼道:“梵天国之迦陵频与孔雀,请下凡来见。”不一会儿,迦陵频与孔雀果然从天上飞落。公主便让中将带上二鸟,前往皇宫。

  宫中自天皇而下,大家都围拢来观赏迦陵频与孔雀歌舞。众人虽早已听说迦陵频之音、孔雀之舞,妙绝天下,但却都是初次见到它们的舞姿、聆听它们的妙音,一时俱感开怀,天皇更是由衷满意。就这样宫中众人整整欣赏了七天的歌舞,乐不可支。可是七天后,迦陵频与孔雀却忽然凭空消失了。

  天皇登时大感失落,但想到自己说好了观赏七日,君无戏言,也只能无奈作罢。

  二十日后,天皇又唤中将入宫,命令道:“速将鬼女十郎姫带到宫中,否则用汝妻子替换。”中将领旨后,急忙回家,难为情地与公主商量道:“说来惭愧,天皇又有旨意,这回是要鬼女进宫伴驾。”公主微笑道:“这有何难?鬼女乃我父王属下,立时便能唤来。”于是再度来到长廊下,以梵天国语言呼道:“十郎姫,请下凡一见。”过了一会儿,鬼女十郎姫果然从天而降。

  公主道:“十郎姫,天皇想欣赏你的姿容,请你去大内七日,陪伴天皇吧。”鬼女答应了,跟随中将来到皇宫,奏丝竹管弦,侍奉天皇、大臣、贵族享乐。但七天后,鬼女也忽然凭空消失了。

  天皇默想道:“连鬼女都这般貌美,那梵天王之女岂非倾国倾城?”这样想着,心中对梵天国公主愈发思慕。于是便打算用更刁钻的难题来对付中将,而后把中将流放海外,届时就能将公主据为己有了。

  天皇为此再次唤来中将,下旨道:“这回你去将雷神请到皇宫来。”中将又应道:“是,明白。”不过他这次回到家后,深感差事难办,所以未向公主开口。公主见他愁眉不展的模样,便问道:“夫君,天皇又为难你了么?请告诉我吧。”中将把天皇的旨意告知公主,公主笑道:“此事简单。雷神乃梵天国国使,请稍候片刻,待我请他下凡。”公主言罢,来到长廊下,取出扇子,“啪啪”扇了几下,以梵天国语言呼道:“雷神,请下凡一见。”

  霎时间,空中一小片乌云飞来,停在公主面前。公主对雷神说道:“请您往皇宫一趟,逗留七天,以慰天皇。”雷神驾云,一路电闪雷鸣,飞向大内。

  公主道:“夫君,这顶宝冠给你。戴上后,可以防止雷鸣声震破耳膜,还能防止眼睛被电光闪坏。”中将依言戴好宝冠,急急赶往皇宫。

  宫中,天皇下旨道:“雷神哟,请响雷吧!”登时雷鸣电闪,轰隆隆、轰隆隆,仅一两响后,殿上人37们都吓得肝胆俱裂。四五响后,宫中所有人都被震倒在地,半死不活。天皇原想让雷神在大内伴玩七日,可现在刚开头就差点没了半条命。他将头缩进衣裳中,抖抖索索,跪伏地上,不敢动弹。中将由于头戴宝冠,遮住了耳目,因此安然无恙。

  中将见宫中众人狼狈的模样,便对雷神说道:“雷神哟,请静一静吧!”雷神立时静了下来,乌云也迅速消散。

  中将归家后,天皇敕命紧接来到,赐封中将为中纳言。

  五十日后,天皇又传中纳言入宫,说道:“迦陵频、鬼女、雷神这三件事,你都能替朕办到,实在不易。朕的旨意你从未违背,真是忠心耿耿。所以,朕打算将最后一件难事交由你去办,请将梵天王的亲笔手书取来,如何?没问题吧?”中纳言答道:“且容微臣考虑考虑。”言罢,出宫返家。

  中纳言将此事告知公主,这回公主也颇感为难,皱眉道:“此事并不简单,我自嫁到人间,已历时颇长,一时甚难归返梵天国。况且梵天国距人间极遥远,要去彼处,咱们夫妻势必久别,这太令人悲伤了。”说着,不由一阵心酸,泪下如雨。

  中纳言也哽咽道:“既然无法办到,就只好让你入宫侍奉天皇了。否则为夫就要被流放海外或是百济,届时你我便永世不得相见了。”

  公主泣道:“梵天国女子一向从一而终,绝不会另侍他人。夫君为何说出这等无情无义之语?我就算入虎穴龙潭、进刀山火海,也绝不与夫君分离。”

  中纳言感动不已,但仍然不知该如何向天皇复命。公主思索一阵,对中纳言说道:“从今日起,请夫君每日以冷水沐浴,洁身静心,向神佛祷告。七日后,登爱宕山顶,向下俯瞰,可见西北方有一条小道,从此道行七里,有一棵大树,树下系着三匹马,你将其中最瘦的那匹牵回家来。”

  中纳言照公主所说行事,七日后登上爱宕山顶,果然望见西北方向有条小道。他顺道行了七里,在大树下看到了三匹马,便将其中最瘦的那匹牵了回家。

  公主又吩咐道:“请多备马料。”中纳言问道:“需备多少?”公主答道:“用尽黄金三千两。”

  中纳言心想这容易办到,便从北方仓库中支取了成色上佳的黄金三千两,全部买了大豆,一共三石38三斗。而后悉数拿去喂马。那匹瘦马竟将大豆全部食尽,又饮饱水,随即将身躯连抖三抖,登时变成了紫磨金39制的金马。

  公主细致叮嘱道:“夫君,你骑马于明日卯正40动身,向东方疾驰。等金马身躯震颤,以足蹴地,准备飞上天时,就立刻紧闭双眼,途中无论如何不要睁开。待它飞抵目的地后,身体会再度震颤,届时再睁开双眼。”

  中纳言依照嘱咐,跨上金马,扬鞭踢镫。金马身躯震颤,四蹄蹴地,中纳言急忙闭上双眼。金马腾空而起,飞升天界。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金马开始着陆,身躯又连抖三抖。中纳言睁开双眼一瞧,已处身一片宽广的沙地中。他翻身下马,金马昂首长嘶,身躯三震,飞向远方,消失不见。

  中纳言沿着沙地上的小道向前走去,途中遇一路人,遂打听道:“请问此地系哪国管辖?”路人答道:“梵天国。”中纳言又问:“那么梵天国王宫在何处?”路人答道:“沿这条路向南行,不久后便能见到王宫。”

  中纳言心中颇喜,便顺道向前走去。一路平坦,无山无林,放眼望去,沙地广阔无垠,完全无人居住。他行出不多远,无意中低头一瞥,脚下的沙子竟然已全部变成了黄金。再抬头望向前方,只见金壁银墙,绵延不绝,无边无际。墙内琼楼玉宇,玛瑙为砖、琉璃作柱、七宝装饰,神工天巧、美轮美奂。传说中的极乐世界,大概便是如此!

  中纳言步入围墙中,顿见一片玉色光华,玉阶、玉台、玉亭、玉帘,满目晶莹。

  十名天女环佩叮咚,自内堂款款步出,伸玉指指向南面。中纳言心想:“她们可能是示意我去南面吧!”便向南而行,果然一座宫殿就矗立在那儿。二三十根琉璃柱并排而立,殿中美玉铺地,玉案玉椅正对着自己。中纳言走上前,在一张玉椅上坐下。

  刚坐定,五名天女便手托放有水晶杯的金盘,翩翩而来。她们在中纳言座前的玉案上,并排摆好五只水晶杯,随即退下。接着又有十名天女,前五名手捧金瓶、后五名手持银铫,莲步轻移,来到玉案前,将金瓶、银铫一一对应水晶杯,开始斟酒。五种美酒斟满水晶杯后,天女们又一齐退下。她们来时身姿优美、斟酒时花容含笑,进退有序、轻盈快捷,处处散发出典雅的美感。

  中纳言心想:“美酒置于案上,看来是要请我饮酒了。可为何无人来劝酒?嗯,大概是梵天国的风俗如此吧?那我也不客气了,先喝一杯。”于是举杯就唇,略尝了尝,登时满口芬芳,回甘无穷。他禁不住一杯又一杯,将五种美酒全部饮尽。那不可思议的美味绝不存在于人间,饮后令人陶然忘忧,妙不可言。

  饮过酒后,又出来三名天女,在案上摆放银碗、银箸、银箸支架,接着奉上银钵,钵中盛有晶莹白饭,看上去特别优美,一粒一粒发出半透明的光。天女们将白饭盛入银碗中,置于中纳言面前,随即退下。

  中纳言正起筷欲食,却见隔邻一间屋中,有个非人非鬼,望上去像骷髅的怪物,手脚被铁链从八方紧紧锁住。那怪物见到米饭,哀求道:“俺快饿死了,请您让俺吃一口吧!”

  中纳言素来慈悲为怀,心想:“此人或许是犯下什么罪行,这才被囚禁牢中。饿成这样皮包骨头,真是可怜。”于是说道:“你向前一点儿,把嘴张开。”罪囚便勉力将身体向前挪了挪,张开大嘴,露出舌头,竟有一尺多长。中纳言吓得毛骨悚然,心中十分讶异:“这太吓人了,瞧他身材矮小,舌头竟如此之长,看来不是一般的罪犯啊!”

  中纳言将少许米饭倒进罪囚口中,他一口全吞了下去。刹那间,罪囚力气暴增,挣断铁链,冲破牢笼,纵身到案前,将剩下的米饭如风卷残云般,一气全吞下肚。然后踏破玉之宫殿,在暴风雨中腾空而起,飞向远方。

  先前那些天女慌乱奔出,埋怨道:“怎么会变成这样!你太不幸了!”说完又急急忙忙去报告梵天王。

  中纳言提心吊胆,不知闯了什么祸?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幸!

  这时,梵天王头戴玉冠,威仪赫赫地走了出来。他在正面玉座上坐下,对中纳言道:“吾女嫁往日本国后,与汝恩爱和睦,吾已悉知,心中甚喜。但如今却出了一桩祸事,汝可知适才逃遁的罪囚是谁?”

  中纳言自然不知,唯有摇首无言。

  梵天王叹息道:“适才乞食的罪囚,乃罗刹国百闻王。公主七岁那年,他闯入梵天国,欲强夺公主为王后。彼时,吾与四大天王相商,无论上天入地,都要将他缉捕。后来,终于成功,将百闻王关押于天牢中,定于明日将其车裂,暴尸荒野。”

  中纳言大惊,小心翼翼地问道:“能否再将他缉拿归案呢?”

  “此事已十分棘手了。汝可知适才所喂的,是什么米饭吗?”

  中纳言再次摇首,深感内疚。

  “不怕实言相告,那米饭非普通食物,乃南天极乐净土池畔所栽大米,食一粒便有千人之力,保千年之寿。贤婿乃吾贵宾,故而以此招待。哪曾想你却拿去喂了百闻王。百闻王吞下整碗米饭,已得神力,即便是天之铁链,也锁他不住了。如今只怕公主已被他强掳往罗刹国去了。”梵天王泣道。

  中纳言闻爱妻有难,心中忐忑,但因有君命在身,既已见到梵天王,不得不先顾君命,再想方设法搭救爱妻。他强抑泪水,对梵天王道:“小婿有一事相求,请岳父大人赠我亲笔手书,我携回日本国,向天皇复命后,立即动身赶往罗刹国,誓死夺回公主。”梵天王闻言,点头应允,在金札上亲笔手书名衔,交予中纳言,随即下令道:“来人,护送中纳言回返日本国。”

  中纳言虽初次到此,但因梵天国乃岳父之国,所以颇感依依不舍。又想到自己万里归国,爱妻却已不在,往后的生活实在难以想象。不由得泪迸肠绝。

  梵天王见中纳言哀伤的模样,安慰道:“莫太悲伤,小女说不定会寄信予你。”

  梵天国官吏齐集宫殿门前,为中纳言送行。中纳言跨上来时所乘金马,金马长嘶三声,纵身飞向归途。

  风声呼呼入耳,不一时,金马降到陆地。中纳言睁开眼,自己已身处繁华京都中,正站在五条大道上的自宅前。

  中纳言也不回家,立即赶往皇宫,将梵天王的亲笔手书上呈天皇。天皇喜道:“此乃极其贵重之宝物,太难得了!”爱不释手地欣赏良久,才命人收入内匠寮41中珍藏。

  中纳言了结皇命,归返自宅。由外观之,府邸并无改变,但迈入屋中,感觉便全然不同。百闻王显然曾侵入宅邸,女官与乳母见了中纳言,无不悲泣痛哭。公主用过的枕头、寝具全无变动,却已物是人非了。这一切到底是梦是真?中纳言心中凄苦,想道:“倘若是梦,希望我能早点醒来。”

  九月过半,秋意渐浓。庭院中落叶纷纷,飒然有声。风吹松枝,一室皆寒。世人常叹息秋风悲凉,而今中纳言独立寒秋、形单影只,感时心伤,泪珠濡湿了衣袖。

  中纳言苦念爱妻,夜夜不能安寝。因不能入梦,其与爱妻相会于梦中的愿望亦告落空。久而久之,中纳言于人世深感绝望,遂生剃发出家之心。于是急急赶往京都清水寺。

  中纳言于寺中流泪祈愿:“吾自幼时起,便月月参诣佛祖。望菩萨念吾虔诚,恩赐公主与吾再见一回。若今生不能如愿,便请安排来世相会吧!”

  翌日清晨,忽有一名八旬老僧立于中纳言枕边,说道:“欲觅公主行踪,汝可速往筑紫博多港,于彼处乘船出海,百日内定能探得公主下落。”中纳言朦朦胧胧中分不清是梦是真,但醒来后立时明白这是观音菩萨在指点自己,于是马上动身赶往筑紫博多港。

  到得港口,乘上一艘唐船,扬帆出海。船只航向何方,中纳言也不知晓。一连行了十三日,风急浪高,船主降下船帆,任船随海流推送,二日后,漂到一个海滨边。

  中纳言在海滨行走,见熙熙攘攘,往来者甚多。观察彼等样貌,大异常人,尽皆头发极短,向上直竖;肤色黝黑,身材高大。

  这些人见到中纳言,交头接耳道:“喂喂,看,那个是日本国人吧?”中纳言问道:“此为何地?”答说:“罗刹国。百闻王乃本国国王。”

  中纳言又问:“百闻王为人如何?”

  众人答道:“先前百闻王为夺梵天国公主,曾独身潜入梵天国,结果被四大天王俘获,关押于天牢中。后来食梵天国之米,获得神力,遂破牢而出,再夺公主。此番终于成功,今时本国王后,即梵天国公主。不过王后声称须为亡母念诵佛经千日以祈冥福,故而另建离宫居住。百闻王对日本国人恨之入骨,视为大敌,不准入境。所以你千万莫说自己是日本国人。”

  中纳言对众人的好意十分感激。众人又问他:“阁下可有技艺在身?让我等瞧瞧。”中纳言便取笛吹曲,众人听罢个个欢喜。

  人群中有一位老人说道:“请您今夜到我家做客,讲讲日本国的趣闻吧。”说完,带中纳言来到自己家。

  老人对中纳言道:“不瞒阁下,老朽亦是日本国人,家乡在丹后。三年前,在海上遇到风暴,被西风吹到罗刹国。阁下是日本何处人?能见到本国人,真是欣慰啊!”

  中纳言答道:“在下是筑紫人,乃遁世修行者,一向漂泊无定。今夜之事当真如做梦一般。我与您相同,也是受强风吹迫,漂流至此。请问百闻王宫殿在何处?我欲前往拜会。”

  老人道:“老朽的女儿,亦献予百闻王为妃。另有不少女仆陪嫁,送往宫中。百闻王对修行者颇有好感,咱们一起去吧。”

  两人正谈话间,百闻王已遣使者来请,说道:“今夜有美妙笛音悠扬回荡,据说吹笛者系从远方漂流而来,请到王宫中一会。”中纳言正求之不得,便立即前往王宫。

  百闻王见到中纳言,说道:“适才所吹妙曲,能否请再吹一遍?”中纳言持笛,又吹了一曲。百闻王赞道:“实是优美至极,令孤陶醉。”

  别居于宫殿深处的公主,也听到了笛音,她知道中纳言已来到罗刹国,心想:“千里迢迢,夫君是如何到此的呢?”虽然她十分渴望立即奔出,投入夫君怀抱,但为夫君人身安全考虑,唯有强行忍耐。

  入夜后,中纳言仍站在王宫的庭院中吹笛。公主心潮起伏,身心俱为爱恋之火所焦灼。

  百闻王对中纳言所吹笛乐甚为喜欢,便留他长住宫中,一有闲暇,就来听笛。日复一日,中纳言知公主必已听到笛声,只是自己不能随意走动,公主也不便来会。两人心有灵犀,静候时机。

  某日清晨,罗刹国的邻国日月国国王,遣敕使来到,奉上国书,云:“敝国雄狮、猛象过多,滋扰民众、灾祸横生,敬请贵国相协围猎。”

  百闻王应许,回书道:“事已悉知。”遂率兵三千人,乘三千里之车,如疾风般奔离罗刹国,驰赴日月国。

  得知百闻王离开宫殿,梵天国公主对女官们说道:“我为母亲祈祝冥福,须一面焚香诵佛,一面以笛音敬奉。你们去把那位修行者请来,大家一起一饱耳福吧。”女官们欢喜异常,依言将中纳言请来。

  百闻王既然不在,宫中众人皆感轻松,七日间听笛、劝酒,陶然于笛音美酒中,沉醉不醒。

  公主见时机已到,疾步来到中纳言住处,说道:“夫君,我们终于又相见了。此刻宫中众人皆已醉倒,你我速速逃离吧。三千里之车虽已被百闻王乘走,但尚有一台二千里之车可供使用。我们就乘它逃走吧!”说着,手拽中纳言衣袖,向车屋奔去。

  中纳言见到爱妻,惊喜交集,但他也知现在不是叙说衷肠之时,便跟着公主一路疾奔。

  孰料有一名女官酒醉稍浅,比其他女官早醒。她听见暗夜中有什么声音在作响,急忙四处查看,发现王后与修行者都不见了踪影。“难道他们一起逃走了?”女官飞跑至车屋,那台二千里之车,果然也没影了。

  这名女官急忙唤醒其他人,大家商量道:“此事可不得了,必须立刻击鼓向大王示警。太鼓一里设有一架,只要敲响,一路传递下去,虽千里之遥,大王片刻便知。”于是击鼓示警,登时国内外击打太鼓声纷纷响起。

  鼓声传到日月国,百闻王道:“竟然击鼓示警,看来罗刹国出大事了!”急急乘上三千里之车,飞升上天,迅速赶回罗刹国。

  罗刹国女官们惶恐来迎,将事情一五一十向百闻王报告:“请大王恕罪。先前到宫中来的修行者,实是日本国中纳言。他趁大王外出,将王后夺去了。不过中纳言所乘乃二千里之车,大王乘三千里之车追赶,不难追上他。”

  百闻王听罢,怒从心头起,须发倒竖、豹眼环睁,牙齿咬得格格响,在原地气鼓鼓地来回走动。片刻后,脚一跺,纵身跳上飞车,腾空而起,向中纳言逃走的方向追去。

  中纳言在空中遥见百闻王追来,对公主道:“我粉身碎骨亦无所惧,绝不惜命贪生。只是要夫人与我一起遭难,实在于心不忍。”公主道:“如今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你我能结为夫妇,是两世修来的缘分。即便葬身波涛中,我也与你相伴。”言罢,泪下如雨。

  这时,天边出现了迦陵频和孔雀的身影,正是先前在日本皇宫中歌舞的那两只大鸟。迦陵频飞到百闻王车前,用脚爪猛蹴飞车。飞车被蹴得左右摇晃,无法向前。孔雀则灵巧地飞到中纳言所乘车的后方,以脚爪蹴车,每蹴一脚,飞车就加速十里。孔雀不停地蹴车,二千里之车越飞越远。

  紧接着,两只大鸟合二为一,在百闻王车前车后不断猛踢猛踹,三千里之车经受不住,直跌入地狱中。

  中纳言的飞车终于平安飞抵日本国京都,在五条大桥上降下。

  二人历经磨难,鳄口逃生,脱出生天,如做了一场梦般。他们回到自宅,只见庭院荒芜、门扉半掩,屋檐下杂草丛生。风吹松枝,似鸣悲声。夫妻俩不禁心生凄凉之感。

  少顷,一人自宅中走出,问道:“何人在门外?”中纳言道:“是我啊!难道不认识了?”那名家仆陡然见主人归来,大为震惊,拜伏在地,放声大哭,说道:“自您离家后,我等寻遍六十六国,却寻不到您的踪迹。今日您终于归来啦。”中纳言望着他,也泪流满面,一时间静默无言。

  过了半晌,中纳言心想,该去大内参觐天皇才是。遂命仆人备车,匆匆赶往大内。

  天皇听完中纳言的禀告,唏嘘感慨道:“爱卿以凡俗之身,竟孤身远赴罗刹国,救出爱侣,实在可钦可敬。丹后、但马两国本系爱卿封地,如今再赏赐予爱卿吧。”

  此后,中纳言便偕公主往丹后国定居。据说中纳言寿至八十、公主亦高寿至九十。夫妻俩一生和睦,美满幸福。

  4、一寸法师

  古时,摄津国难波地方有一对善良的夫妇,已经四十岁了,依然膝下无子。他们十分发愁,为此经常去神社中,向住吉大明神虔诚祷告:“神啊,求您赐一个孩子给我们吧!哪怕只有手指头大小,我们也会好好照顾他的。”

  所谓心诚则灵,在妻子四十一岁时,真的有了身孕,随后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婴。夫妻俩高兴极了。不过,这孩子非常小,身子只有一寸长。尽管如此,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夫妻俩仍然对他爱若珍宝,用心抚养,并为他取名“一寸法师”。

  一寸法师虽然聪明伶俐,但身子一直不见长大,到了十二、三岁时,仍然只有一寸高。附近的孩子们见他是个小不点,就常常嘲笑他、欺负他。夫妻俩也心生疑惑,埋怨道:“唉,难道是前生造孽,今生好不容易有个孩子,竟又这么古怪,怕是不吉利啊!不如赶他离家吧。可是这样做,又于心不忍……”他们忧心得晚晚睡不着觉。

  一寸法师十分孝顺,又有志气,心想这样下去,既不会有出息,也得不到幸福。于是毅然对父母说:“我年纪已经不小了,请让我去京都闯一闯,见见世面吧。我打算在那儿学点东西,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父母十分惊讶,母亲说:“京都很远呀,何况你个头又小,要走很长时间才能到啊。而且路上也可能很危险。”

  但一寸法师心意已决,所以父母也不得不答应了。他们首先找来一把绣花针,给儿子作为宝剑,然后用稻杆做成剑鞘,挂在腰上。接着又将小木碗扣在一寸法师头上,当成帽子;用筷子做成手杖。一切准备就绪后,一寸法师怀着远大抱负,含泪跪在地上向父母磕了个头,便昂首挺胸地从住吉津42出发了。

  他不停地走呀走,不知不觉中迷了路。啊,往京都的路,是哪个方向呢?

  于是一寸法师蹲下来,向一只小蚂蚁问路:“蚂蚁兄弟,去京都该怎么走呀?”

  小蚂蚁见一寸法师只比自己高一点,感到很亲切,便热心地答道:“首先穿过前面那个满是蒲公英的村子,再往前会看到一条小河,过河一直走,就能到京都了。过河时要小心哦!”

  一寸法师道过谢,按照小蚂蚁的指引,向前走去,果然有个村子到处都是蒲公英。他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听见哗哗的流水声,到小河边了。

  一寸法师摘下戴在头上的小木碗,将木碗当成小船,浮在水面上,自己跳了进去,用筷子做船桨,划动木碗,向下游漂去。

  木碗船在河水中漂浮,水花不时飞溅到一寸法师身上。有时漂过的树枝接近木碗船,一寸法师立即用筷子一拨,灵巧避开;有时大鱼游来,将木碗船撞得骨碌碌转,差点翻沉,幸好一寸法师身手敏捷,用筷子桨竭力稳住了木碗。他心中满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边划船边咏起和歌:

  难波故里已远离,为求前程上京去。

  经过长途跋涉后,一寸法师终于来到了京都。一上岸,他又把木碗船戴在了头上,把筷子当回了手杖。

  他在繁华的京都到处转悠,看一切都觉得新鲜有趣。特别是四条、五条大道上,最为热闹非凡,货品琳琅满目,把人瞧得眼花缭乱。一寸法师小心翼翼地穿行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尽量避免被人踩到。

  “那儿有座雄伟的大宅,看起来应该是显赫人物的府邸,我应该去那儿拜访看看。”

  于是他来到大宅门口,这儿是三条大臣的府邸。当时宅门紧闭,一寸法师便大声喊道:“劳驾,里面有人吗?”看门人听见了,急忙出来开门。可是一瞧门外,奇怪,一个人也没有啊。

  看门人嘀咕着往回走,这时那个声音又从身后传来:“劳驾,有人吗?我要拜见三条大人。”看门人又返身开门,可是依然不见任何人影。

  “我就在你的木屐上呀!”那个声音又说道。看门人低头一看,惊讶地在自己高齿木屐的屐齿间,看见一寸法师站在上面。他急忙将这个小不点带到三条大臣面前。

  三条大臣将一寸法师轻轻捏起,托在手心上,笑着问道:“你来拜访我,有什么事吗?”

  一寸法师从容答道:“希望您能收我做家臣,允许我为您效力。”说罢,在大臣手上恭敬行礼。

  “可是……你这么小,能做些什么呢?”三条大臣纳闷地问。

  一寸法师信心十足地回道:“您可别小瞧我!我可以躲在您的怀里保护您!”

  他话音刚落,正巧一只蜜蜂飞来,嗡嗡叫着,要蜇人。一寸法师拔出腰间的绣花针,大喝一声:“看剑!”一下子便刺中了蜜蜂。三条大臣大喜,又见一寸法师谈吐不凡、器宇轩昂,就答应接纳他为家臣。

  一寸法师被安排去保护大臣的女儿春姬。春姬很喜欢小小的一寸法师,把他安置在一个玩具小屋里,还常常教他读书写字。一寸法师凡事都很用心,每天习文之外,还勤练剑术,并发誓要尽全力保护春姬。春姬看书时,一寸法师就帮忙翻页;春姬绣花时,一寸法师就帮忙穿针。两人相处十分愉快。

  一晃三年过去了,一寸法师十六岁了,但还是老样子,身高一直不见长。春姬也十三岁了,貌美绝伦。一寸法师早已爱上了她,下决心要娶她为妻。

  某个晴朗的春日,春姬打算前往清水寺参拜观音。这时的京都,颇不安宁,人们都说有鬼怪出没,专抢美貌少女。三条大臣担心女儿出事,便从众多家臣中,选出数名身高力强的武士,随行保护春姬。一寸法师也自告奋勇道:“我也去,我也是家臣!”大臣答应了。由于一寸法师身子太小,春姬担心他在路上会被行人或者牛马踩到,所以把他藏在腰带的结口中。

  一行人参拜完清水寺后,动身回府,途中忽然黑云翻涌、阴风阵阵,顷刻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狂风中现出两个恶鬼,一个是赤鬼,手里挥着槌子;一个是青鬼,手里舞着铁棒。赤鬼对青鬼说:“这姑娘真美啊,咱们把她抢回去吧!”说着狰狞地伸出巨掌,要来抢春姬。春姬的随从护卫,个个吓得魂飞魄散,丢下春姬自顾自飞奔逃命。

  春姬手脚发软,大喊道:“救命!”这时一寸法师从春姬的腰带中挺身而出,向两个恶鬼大喝一声:“住手!有我在,你们休想作恶!”说完,一跃下地,拔出绣花针,奋不顾身地冲向恶鬼。

  赤鬼见一寸法师跟豆粒一样小,不禁哈哈大笑,轻蔑地说:“就你这么个小虫,也敢向我们挑战?”伸掌将一寸法师抓在手中,张开口,咕噜一声吞进了肚子里。

  赤鬼得意洋洋地转向春姬,狞笑道:“现在没有人保护你啦,乖乖跟我们走吧,哈哈……”他正要掠走春姬,突然惨叫一声,倒在地上,翻来滚去,口中大叫道:“啊,好痛,快停下,痛,痛死了!”

  原来被吞进赤鬼肚里的一寸法师,正愤怒地用银针乱刺,赤鬼的胃被刺得剧痛难当,实在抵受不住,“哇”一声,将一寸法师吐了出来。

  青鬼见此情形,气急败坏地抬起大脚,想踩死一寸法师。一寸法师飞身跳起,瞅准青鬼的眼睛,一剑刺出。青鬼痛得狂呼惨叫:“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他双手捂眼,两脚乱踩,一不小心,失足跌下山谷摔死了。

  赤鬼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心想这小子绝非等闲之辈,自己还是快快逃命吧。恐惧之下,转身就逃,连手里的槌子也慌张得丢下了。

  一寸法师跑回春姬身边,关切地问道:“你没事吧?”

  春姬感激道:“谢谢你,一寸法师。如果没有你,后果不知会有多可怕呢!”

  一寸法师道:“请你帮我个忙吧!那个土黄色的槌子名叫‘万宝槌’,是可以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贝,用它敲一敲,要什么就有什么。”

  春姬惊喜地说道:“啊,原来是个魔槌!一寸法师,你想要什么?是金银财宝吗?”

  一寸法师道:“我不要金银财宝,我只想要我的个子快快长高。请你挥动槌子,帮我许个愿,让我长高,好吗?”

  春姬捡起赤鬼留下的万宝槌,照一寸法师所说,挥动槌子,口中念着:“请把一寸法师的身体变高变大吧!”

  真是太神奇了!在万宝槌的敲击声中,一寸法师的身子,迅速地长高,转眼就长得和平常人一样高了。他摸摸头,又跺跺脚,开心极了。

  春姬望着高大英俊、充满男子汉气概的一寸法师,不由得芳心鹿跳。她回府后,将心事告诉父亲,三条大臣爽快地答应了婚事,并入宫在天皇面前保举了一寸法师。天皇对一寸法师勇救春姬的行为也十分赞赏,封他为少纳言。

  一寸法师双喜临门,娶了春姬后,带着妻子回到家乡。他的父母见到魁梧健壮的一寸法师,以为是在做梦,又惊又喜,笑得嘴都合不拢。

  一寸法师将父母接到京都享福。后来他官升中纳言、大纳言,和春姬生了三个儿子,幸福美满、安乐一生。

继续阅读:五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竹取物语·御伽草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