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茶其实就是滇青毛茶,在唐朝时还叫步日,到了元朝就因为茶农总是聚集在与大理国相距不远的思茅国里一个名叫普洱的小县而得名“普”。听说在当地人们就是直称普茶为普洱,所以总有人以为普洱产茶,其实却不然。
蓬莱有神仙,重阳出真人;但师兄还有全真七子没有一人是出生于终南山的。
这便是应了那句英雄不问出处?
或者说只有成了英雄才有出处。
王处一生于宁海,年轻时就在铁槎山出名,那现在他再入重阳宫又应该怎么算他的出处呢?
就算同为普茶,也会因为采摘时期而有不同的味道和名称。师兄在华山论剑后曾经在大理长住数月,最大收获除了段氏武功便是茶经。
听师兄说滇山之顶,茶农穿梭在云雾之中。他们一边唱歌一边采摘茶树上枝叶尖端的嫩叶,好似神仙。我央求师兄带我去大理,师兄却总说还未到时辰。
普茶因采摘时期不同,又分为春尖、二水和谷花。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为二水;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则为谷花。它们的入口味道以春尖最烈,二水次之,谷花最弱。但口感却是谷花最佳,且后味十足。而且谷花多以白毫居多,亦很细嫩,为制特等普饼茶的最好原料。
那王处一在入道之前是春尖,性子虽烈但却无甚内涵;出名以后就是二水,时好时坏欠缺火候;入道后就是谷花,已然大成?
茶虽是好茶,但仍需懂茶之人用心泡制才能达到茶熟香温的最佳境界。
这么说师兄,你就是那懂茶之人?
每天做完午后功课,我都和师兄一起喝茶、聊天。我不懂茶喝起起来亦就是牛饮,师兄不同。他每次泡茶都精细得如同妇人刺绣。紫砂茶壶,半点茶丝;浇上第一壶开水却不喝而是倒去,留茶叶再注入第二壶水,这叫“洗茶”;但师兄与他人又不同,他洗茶从不洗净,从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而不把茶汤倒干。“留四出六”,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添满茶壶, 这叫“留根”;就像师兄从不主张弟子入自己门下便舍去以往一切,他更讲究的是:“道理精微,道法无边,一体贯通,万派朝宗。”
王处一小时生性顽劣,最爱生事。但与谭处端不同王处一他为人刚正,做事说一不二,又丝毫不犯混。认识王处一的人无不对其佩服,哪怕是敌家对手。听说王处一赌性极大,从小便喜欢与人打赌。五岁时便一个人在坟地里睡了一晚,不过是为了赢一只苹果。后来他与人打赌,独足岐立,凭临万丈深谷之上,大袖飘飘,前摇后摆,只吓得山东,河北数十位英雄好汉目迷神眩,挢舌不下,因而得了个铁脚仙的名号。
只是那时他太过年少轻狂,目中无人。得了江湖虚名不断挑战各路英雄,竟然屡战屡胜,得意之余便想与师兄比武。
王处一第一次来到终南山,五百级台阶走了半个时辰,每步过去台阶上都留下深深脚印。在他身后聚了山东几百个江湖中人,都想一览这旷世的决战。
面对王处一的挑战,师兄不急不缓只是劝他三思。师兄说你我已经江湖上成名的人物,谁稍一失手便砸了自己的招牌,不合算,不合算。话虽如此,师兄的神情却俨然是一副胜利者的模样。王处一果然年轻气胜,被师兄一激更是坚定要与师兄比试。他请出江湖名流作为决战见证,签好生死状,已经视死如归。师兄问他值得吗?王处一点头,人活一世,不过一口气。王处一话语豪气,惹得身后一片叫好,王处一不禁面带得意笑容。师兄又问:何为赌注,王处一手一扬,你来定。师兄再问:怎么比试。王处一依然爽快,你做主。
师兄走到台阶前,看着王处一留下的深深足迹。不禁赞道:大侠的脚功如此深厚,老道我自叹不如。
王处一听到师兄称赞自己,不禁微微一笑,师兄的话峰却一转:如果我要与你比这腿功,你一定以为贫道不自量力,且以大侠的风范也不会占贫道的这个便宜。说完师兄又举手唱个嗔:但如果我要求大侠与我比试坐禅背道,想必大侠也一定会输得十分不服气吧。
王处一不明白师兄的意思,点头答:这个自然。
师兄问王处一:王大侠脚上功夫了得,不知练了多久。
九年!
师兄笑了:真巧,虽然我弃武从道多年,但感觉小成却也是在这九年。
王处一被师兄的话弄得有些急躁,你说这么多,到底比不比?
师兄微微一笑:王大侠,虽然我有心与你比试,但想你可能还是不敢比呀。
王处一火了,我都签了生死状,台下几百人的评证,你竟然说我不敢比。
见王处一这般反应,师兄脸色一正:那好,从现在起我苦练脚功,而王大侠你便修练坐禅。九年以后,看我的脚功是否能胜过你。而你的坐禅是否能胜过我。
九年!!!!
台下几百江湖人士一齐惊呼,王处一也一脸不可置信。
师兄问王处一:怎么?不敢?
王处一盯着师兄:为何要九年这么长时间?
师兄笑:九年说长并不长,我痴长你几十岁,难道你是在担心我活不过这九年?
王处一不再说话,他用力一跺脚,将脚下台阶的青石震成三段。
那次的比武便这样不了了之,那些江湖人士离开时口里都不干不净起来。也难怪,本以为大有看头的对决竟然几句话便结束了。每个人走的时候都拍拍王处一肩膀,大有安慰他的意思,好像师兄的行为侮辱到王处一一般。我问师兄世人真的这么蠢笨,宁愿斗伤也图个虚名。师兄笑道:如果不是那些蠢人又何显出我们的聪明。
当夜王处一又折回重阳宫,他以为师兄如何那般不过是不愿在众人面前比试。但王处一的心意已定,他对师兄说这场比试在所难免,达不成心愿便不离开。师兄却依然是白天的态度,愿赌便是九年,不再改。
王处一如同被卡在竹管中的老鼠,进退两难。他犹豫好久,最终还是咬咬牙与师兄击掌为誓,将赌约定在九年后。
王处一真的会守这赌约?
会?
为什么?
因为他是王处一。
那王处一的命皆不是与刘处玄相同?
不同,刘处玄的命没得选,王处一却完全是自愿。
泡普茶除要“留根”之外,在泡上更是讲究一个慢字。“留根”和“闷泡”道出了云南普洱茶的茶性。只有“留根”和“闷泡”才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滋味,又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达到“茶熟香温”的最佳境界。
王处一现在便是待闷泡的普茶,但是他真的会苦修九年,闷泡出香吗?
别人不会,但王处一会。
为什么?
因为他是王处一!!
我和师兄一起说出这句。
王处一在槎山龙井顶云光洞,听说那里清溪潺潺,岩石和松柏参差交错,东临深涧,南望大海,风景十分幽静。王处一每天静坐洞中数日才进一餐,对洞外之事闻而不见,一晃三年竟然颇有进展。游人经过洞前,竟会看到洞外清烟缭绕,彩云不散。师兄让丘处机为王处一送去自己修注过的《《道德清净经》》,丘处机回来对王处一的修为大加赞赏,说王处一“九夏迎阳下,三冬抱雪眠”偌然一付大师模样。
以后每两年,师兄都会再派丘处机为王处一送去全真内功心法。而第九年的当口,丘处机便带着王处一一起回到了终南山。
师兄和我站在重阳宫前,王处一跟在丘处机身后慢慢踏上台阶,每踏一脚都会稍做停留。我看不出他的腿在长袍下有何动作,但起步时台阶上九年前留下的脚印却已被抹得干干净净。
师兄问王处一:我们的赌约还未承诺,今天我们是否还要一比。
王处一撩袍拜倒:那场比赛早已有了结果,九年前便已败了。
王处一入道以后,性子变得醇和了许多,再不曾听说他与别人打赌的事情。本以为他已然成就,却不想后来还是为了郭靖那个傻小子,硬是喝毒酒弄得险些丢了性命,狼狈不堪。正应了师兄的话,道虽无大成,但却始终性情,算是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