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贩卖人口
鹿梨2020-05-29 23:403,043

  城隍庙内,四角凝着蛛网,攀延而上,推门而入,扑面的灰尘,呛人口鼻。

  宋砚用手一扇,感慨道:“多年未来,今日一见,落魄依旧啊。都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这庙,我瞧着如往昔般,分毫未变。”

  庙里老少皆有,零散在各处,有人正打着盹,身上盖了堆稻草,算作薄被。不远处,有几个少年,约莫十七八岁模样,穿着破烂,发丝凌乱,手中拿着叶子牌,以灰白馒头,和捡来的酱香肘子作赌注,斗得不亦乐乎。

  一尊活菩萨像前,有位老人家,衣衫褴褛,正跪在蒲扇叶上磕头,只见他双手合十,喃喃道:“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见状,宋砚忍不住笑了一声。求神拜佛,求个信仰罢了,全是虚无缥缈。若求菩萨,倒不如求自身,奋力搏一把,心想之事,说不定就成了。

  “老人家,”他走上前去,问道,“你可认识我?”从五岁到十六岁,他模样不曾变过,只是长开了些,眉眼如旧,稍稍细瞧,便能分辨出来。

  老乞丐闪过一丝不耐,被人出声打扰,潜心求神,心生不悦,抬头一望,一双混浊的眼眸里,瞳孔一震,怔道:“认识,我认识你。”

  宋砚一愣,与赵锦对望一眼,心中讶异,就这般轻松?随后,老乞丐扑了过来,拽住他的衣摆,连连磕头:“公子生得大富大贵之像,自然认识。求求您,行行好,赏我点银子吧!我已经许久没有吃饭了,求求您!”

  额头嗑在坚硬的地上,血红一片,佝偻的身子,让他眼角一酸,看向赵锦,从袖子里掏出银子,正欲递给老乞丐,却被赵锦拦住了,他道:“无功不受禄,老人家虽可怜,却不能白得银子,你若见他可怜,便问些事,再给他。”

  “好,”宋砚犹豫一下,转念一想,他说的对,一时同情心泛滥,给了一大笔银子,老人家岁数大了,被人抢了也不是不可能。

  遂问道,“老人家,你若想要我手中的银子,那么,我问你答,实话实说,不可造假,你可明白?”

  老乞丐连连点头,两眼放光,“公子请问,我一定什么都说,只要我知道,绝不欺瞒!”

  “还是那个问题,”宋砚道,摇了摇手中的银子,“你认识我吗?”

  这一次,老乞丐不再随口一说,而是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宋砚一番,皱眉想了想,才迟疑道:“我好像,是见过,但是太久远,记不大清楚,模模糊糊中,好像有那么一点印象。要真见过,大约也是在很早之前了。”

  “很好,”宋砚拿出一粒碎银,递给老乞丐,继续问道,“老人家,你做乞丐有多久了?常年混迹于何处?长安街可熟悉?”

  “熟悉得很,”老乞丐道,“我在城隍庙里做乞丐,约莫二十来年了,长安街上达官显贵多,磕几个响头,路过的少爷们心情好,就会扔几个铜板,够我一天的饭钱了。若说对长安街熟悉,我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宋砚又问道,“十一年前,你可在长安街上见过一个小男孩,大约五岁的样子,平日里捡剩菜剩饭吃,爱啃发了霉的馒头。有一日,他被一名中年男子领走,自此,再未出现过。”

  老乞丐侧头一想,面容一皱,瞧着很是费力,宋砚与赵锦二人静静等着,过了半晌,他才道:“好像是有这么个小孩,那时我见他可怜,小小年纪,就跟我一样要饭,送过他一样,一样什么东西来着?”

  宋砚一怔,他试探道:“一颗橘子味的果糖?”

  老乞丐一拍掌,猛然想起,点头道:“没错,就是颗糖,橘子味的,我记得很清楚,那小孩嘴可挑剔了,就爱吃这个味的,旁的麦芽糖都不吃。被领走那日,那名男子身边跟了个年岁相仿的男孩,当时我还纳闷,若说他身患隐疾无后,可已有香火传承,为何还要再领个孩子回去?”

  “噗通”一声,宋砚跌坐在地,想到果糖,眼角一酸,眼眶中隐隐有泪花。

  做小乞丐那段日子,吃不饱穿不暖,被人欺凌,好不容易,从剩菜堆里翻出来个白面馒头,却被人抢走,甚至乎,暴打一顿。没人帮他,孤身一人,在寒夜里饿着肚子,瑟瑟发抖。只有这个老乞丐,那时,他年纪不算太老,见他可怜,摸了摸他的头,递给他一颗果糖。

  心疼道:“孩子,饿着了吧?天色已晚,难寻吃食,我这儿有颗糖,给你吃,你先忍忍,把今夜捱过去,明日天一亮,再去找吃的。糖很甜的,吃了咱就睡觉,睡着了,就不饿了。”

  果糖微苦,在他心中,却甚甜。

  宋砚垂下眼睑,缓了一会儿,肩头处落下一只手,骨节分明,轻轻拍了拍,他回以一笑,对老乞丐道:“那你可知,这小男孩为何会成为乞丐?换种说法,他是自然走丢,还是被人卖来的?”

  乞丐摇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而后又道,“不过,你们若想打听这事,去西郊,那儿有处院子,叫什么来着,哦,我想起来了,浣衣坊。”

  他凑近宋砚,神秘兮兮道:“那浣衣坊明面上替人洗衣裳,背地里,暗中干着贩卖人口的活儿!二位公子可得小心点,我劝你们一句,这事最好不要继续探,免得惹祸上身。”

  宋砚一惊,赵锦亦是讶然,“贩卖人口?”

  老乞丐点头,惋惜地摇头,对着菩萨磕了个响头,念了句“罪过罪过”,才叹口气,道:“上至八旬老人,下至新生婴儿,不论男女,但凡价钱合适,交易便能成。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在浣衣坊,可算体现了。”

  宋砚回头,与赵锦对望一眼,而后,掏出袖中所有银子,悄悄塞给老乞丐,笑道,“老人家,银子你好好拿着,去吃顿好饭,今日多谢你。”

  乞丐收了银子,感激不尽,不住磕头,如见了救世主般,道:“多谢公子,多谢公子,您是个大善人,菩萨保佑,此生定能平安顺遂,身体康健!”

  将他扶起来,道个别后,起身对赵锦道:“我们可要去看看?”

  赵锦颔首:“好。”

  临走前,宋砚两脚踏出门槛,回头一望,城隍庙像一座大山,压的人透不过气,里面或躺或坐的人,成了蜘蛛的囊中之物。任它们吐丝织网,覆上一张大网,将人们缠裹在其中,等到有一日,终于缓缓窒息而死。

  老乞丐捧着银子,数过来数过去,每数一次,就高兴几分,又循环往复,好似这样,银子便能多上一点。

  “此事尘埃落定后,”赵锦道,“我会吩咐施粥,让乞丐难民有东西可吃,不至于活活饿死。”他提醒道,“别看了,走吧。”

  ……

  二人直奔西郊浣衣坊,途中,偶遇到一些猎户,拉住一人打听,奇怪的是,这些人听了“浣衣坊”三字,神情古怪,盯了宋砚与赵锦一眼,欲言又止,摇摇头说不知,随即离开。

  宋砚疑惑不解,谜团么,进了浣衣坊,自然就知道了。

  “将军,你说,这里真干这事吗?那批孤儿,会不会与浣衣坊有干系?”宋砚问道。

  “难下定论。”赵锦言简意赅道。

  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十步开外处,赫然现出一座小院子,上方搁了块牌匾,书有“浣衣坊”三个漆黑大字。

  大门虚掩,稍稍一推,即能开。宋砚抬手叩了下门栓,并未直接进入,没几下,就有一个裹着围裙,头上缠有绒花的妇人前来,年纪大约二十五六岁。

  妇人边擦手,边打开大门,见是两位年轻俊俏公子,疑惑道:“二位有何贵干?”

  “大娘,打扰了,”宋砚笑眯眯道,“我是从京城来的,听说这儿衣裳洗的好,遂来看看。手头有个大活,正急着找下家。”

  妇人打量一番,才侧身一让,客气道:“二位公子里面请。”

  浣衣坊,顾名思义,洗衣裳的地方。它不愧担得起这名号,一排排晒着衣裳、被子的木架,五颜六色,多彩纷呈。里里外外,大约十几号人,多是妇人,少有男子。这不奇怪,洗衣裳的一般是女人家。这么多人,却不见一个偷懒的,皆是目不斜视,勤快干活,专心致志。

  妇人神情骄傲,指着前方道:“二位公子请看,送来这儿的衣裳,洗的都是干干净净。洗衣裳的水,取自河边清水,没一点杂质。到这儿来的姑娘们,都是经专门调教过,不会洗出褶子,亦不会洗烂,再名贵上好的料子,也可放心。”

继续阅读:47. 藕翠花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公子知锦砚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