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幕不成衙,各路府衙无论大小,总有几名师爷佐官以治,少则两三人,多则十几人,甚至更多。
穆远作为广东路陆路军队的统领,水师统领另有他人,穆远又年轻,总有考虑不周的时候,身边当然也少不了这么几个幕僚,一起出谋划策。
岭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守住关隘,基本上就可以与世隔绝。所以不管是南夷占领了广东路,还是天顺又夺回了广东路,都无暇顾及岭南唐氏,更不会对岭南唐氏出兵。外面的纷乱,似乎岭南唐氏无关。
当初南夷也是给了岭南唐氏诸多优厚的政策,岭南唐氏才愿意归顺南夷,实际上南夷是让其自成一派。四大武宗世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岭南唐氏,无论是地盘还是人数,都远远超过其他各派,占据地形自保也相对容易。
穆远的昌化军和杜将军的安顺军,已经将岭南唐氏的各个路口围住几日了,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期限,若是岭南唐氏再不将邪教徒扮成的劫匪交出来,军队就会攻入岭南唐氏。
穆衍能分析出这其中的厉害关系,穆远的幕僚们当然也能,朝廷的军队要是跟岭南唐氏杠上了,就怕南夷会趁虚而入。一旦南边起了战事,北狄就会立刻南下,到时候南北夹击,说不定四周其他番邦也跟着来凑热闹,踩上一脚,形势对天顺可就不利了。
问题是很难不起冲突啊,杀妻之仇,羞辱官员,挑衅官员的底限,这个口气搁谁身上都咽不下,穆远将军和杜将军,要是不能缉拿住凶手,报仇雪恨,以后还怎么在军中立威,以后那些不安定份子,会更加猖狂。
穆远麾下的幕僚们正在商议怎样才能将冲突减到最低,在能缉拿邪教徒扮成的劫匪的前提下,与岭南唐氏之间的矛盾降到最低。
其中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男子是新来的,他叫黄子易,就是救母心切差点被詹荣骗了的那个书生,也是在梧州郊外亲眼见证杜家母女惨状的书生。
黄子易母亲已经过世,家乡已无亲人,他去梧州就是投奔叔父去的,结果叔叔去了军中做了穆远的幕僚,他就跟着找到军中来了。
黄子易只是个年轻的秀才,没有当幕僚的经验。但他的叔父黄师爷去求穆远的时候,穆远看在黄师爷的面子上一口就答应了,不就是多个吃饭的人吗,穆远大方不在乎多养一个闲人。
黄师爷保证会将侄子教好,而且在学习的期间不拿工钱,等出徒正式入幕了,再开始算工钱。所以现在黄子易还在学习阶段,只在一旁听着,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闲暇时间还要读很多书,长知识见世面。
幕僚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对内,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超常的智慧独挡一面;对外,则以自己的机敏与魅力赢得普遍信赖和赞誉。他们饱读专业经典,说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洋洋洒洒,出谋划策,无所不能。
夜里,黄师爷给黄子易分析当前的形势,教给他看问题的出发点,作为一个幕僚,要为东翁考虑些什么,提什么样的建议等等。
“可惜远水救不了近火,咱们将军的弟弟给他八百里加急,让他先稳住,不要轻易与岭南唐氏起冲突,咱们将军开始是听了的。可这最后的期限马上就要到了,咱们将军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我们怕是劝不住了。”黄师爷痛心疾首地跟侄子说道。
黄子易刚来没几天,当然没有见过将军,但将军和将军弟弟的事情叔父早就跟他说过了。外人都说将军是沾了弟弟的光,穆小公子有从龙之功,皇上有意提携郴州穆家,穆小公子将封赏都给了哥哥。
但幕僚们并不这样认为,穆远接手广东路以来,巡视关卡,操练士兵,将广东路的治安管理的井井有条,有他在百姓们都很放心,有他坐镇,南夷都不敢轻举妄动。
眼下,突然落草为寇的邪教徒成了广东路最大的麻烦,关键邪教徒躲进了岭南唐氏的地盘。派出去谈判的师爷至今未归,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师爷也是个高危的活儿。
黄子易虚心学习,叔父既是亲人又是师傅,他跟在叔父身边好好伺候,孝敬叔父,等学到了本事,也能象叔父一样为将军鞍前马后,追随效劳。
第二日,天还未亮,穆远就跨上战马准备集结队伍杀入岭南唐氏,意外的是,突然窜出一个人影拦在马前抓住了缰绳,穆远差点拔刀,一看是个年轻的书生,似曾相识,刀才没拔出来。
拦在马前太危险了,穆远刚要发怒,那书生倒是先开口了:“将军,去不得啊,小穆大人让您先稳住,他那边在想对策,您不能私自行动,请将军三思。”
哪里来的小子,自不量力,管到他头上来了,穆远压着脾气,面容平静地道:“你好大的胆子,本将军的路你也敢拦。”
他的声音甚平静,却又蕴着无声的威严,黄子易吓得一个哆嗦,下意识要躲开。
可转念一想,将军要是去了,后果要是真跟叔父他们分析的那样,岂不是又要起战事了,广东路这才刚太平了三年,百姓们才刚缓过劲来,要是再起战事,又是一次民不聊生啊。
黄子易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敢来拦路,他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只能选择牺牲自己了。
而且这时候黄子易已经认出了穆远,就是抓卖假药的骗子,还给他一锭金子让他给母亲看病的那个男子。是恩人,原来他就是大将军啊,怪不得第一次见他就感觉此人威武庄严,非同一般。
这般一想,黄子易硬着头皮,死死抓住缰绳不放,穆远暂时没有记起他,也不知道他在军中是个什么职务,军中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个看似弱不禁风,却胆大包天的小吏。
真是麻烦,穆远正要一脚踢开他,黄子易喊道:“将军,在下愿去与唐氏和谈,请将军给在下一天的时间。”
上一个派去和谈的还没回来呢,十有八九是凶多吉少了,穆远看着眼前的男子,就凭他?弱的跟朵小花一样,他也敢去和谈?
“不要命了,滚开!”穆远的耐心已经消磨干净,眉头簇起,黄子易再不松手,他就要动手了。
“将军!”黄子易倔强的坚持着,不肯松手。
“请将军息怒!”黄师爷闻讯赶过来,看到惹祸的侄儿,以死谢罪的心都有了,“他是我那不争气的侄儿,初来乍到,不懂礼数,我这就将他领回去重罚。”命令皇子易,“不得无礼,松手!”
黄子易继续喊道:“将军,您听在下一言,让在下去跟唐氏和谈……”
“畜生,我好心收留你,你却给我惹事!”黄师爷一个巴掌打过去,黄子易也是个白皮的,当即红了半个脸。
黄师爷在军中也跟着锻炼,手劲不小,几下就扒开黄子易抓着缰绳的手,将人拽到一旁,直接推倒在地上,抄起一旁的军棍就打了上去:“让你犯浑!”
“叔父,只要能劝住将军,侄儿死不足惜!”黄子易边躲着,边挨了一棍,他却没有喊疼。
穆远看了眼,摇摇头,任他们叔侄闹去吧,他现在没时间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急报……”嘹亮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马蹄声逐渐靠近,接着一名军中的信使就狂奔过来,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回将军,京城来的急报。”
天大的事儿也要先看完京中的急报再说,穆远接过来一看,正是穆衍给他的急报,里面有详细的计划。唐青马上就到岭南唐氏,等唐青进入岭南唐氏,他们再里应外合,一起帮助唐氏家主清除异己,一起清剿邪教。
幸好还没有出发,否则一旦打起仗来,即便是收到急报,撤退也来不及了。
“住手!”穆远朝一旁喊道,黄师爷一愣,才发现自己气过了头,十几军棍下去,已经将侄儿打晕了。穆远只好摆摆手,“先带他下去医治。”
医治?黄师爷没听错吧,他的侄儿以下犯上,没被一刀砍了就不错了,还让他带下去医治,将军大人真是宽容……大慈大悲。
怎么说呢,那书生虽然鲁莽,胆大包天,自不量力了些,但他及时阻止了穆远出兵,算是穆远的福星。
唐青曾独闯岭南唐氏的金刀阵,他有办法能打入唐氏内部,有更好的办法,穆远当然不会轻易出兵。而且,长远的来看,帮助岭南唐氏解决了他们内部的矛盾,以后朝廷与岭南唐氏的关系就直接拉近了一大步。
穆远等唐青消息的期间,黄师爷过来赔罪解释,穆远才想起前几天黄师爷跟他提过的侄儿,黄子易,这家伙年纪不大,行事的风格倒是让他想起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弟弟穆衍。
自从穆衍成功逆袭以后,穆远看到书生模样的人,不会再跟百无一用联系到一起了。但时间久了,穆远发现,穆衍就是穆衍,是独一无二的,穆衍从来就没按常理出过牌,他做事总是让人意想不到。
不是所有的书生都能逆袭,比如那个黄子易,还不是几下就被打晕过去了。弱的不堪一击,还倔强的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