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听说了亲家大姑娘去了,送去了丧仪,知道正月十六的婚期肯定是不成了,这个时候却又不能催,只好耐心等着。
年后,云祥要回书院教书,狗蛋要回书院上课,省城的两个铺子还要正常营业,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不能不管不顾,就算李菜花想要在镇上多待一阵子都不成。
枣花烧头七、三七的时候,李菜花回了两次娘家,送了姐姐一程,又安慰了爹娘一番,把他们请到镇上小住。
过了二月二,李菜花陪着李大婶亲自去了一趟刘府,两家正式商议狗蛋与刘妍儿的婚事。
刘夫人知道她要回省城了,把早就想好的打算说了出来:“听说亲家已在省城替他们置办了婚房,依照老理儿,娘家应该派人过去量尺寸,打家具。只是镇上去省城要走好几日,实在不方便。我们的意思是婚礼在镇上办,等妍儿三日回了门,就跟着女婿回省城。至于省城宅院里如何安置,让他们小俩口捉摸去,咱们这些做长辈的也好少操点儿心。”
李菜花觉得刘家人并不矫情,一时谢过他们的体量后说道:“书院这时候已经开学了,我夫君与弟弟不能耽搁太久。省城的铺子也不能一直关着不营业。如果不是因为家姐的事,婚礼在过年时就办了。”
刘家也希望此次李菜花回省城前,能把刘妍儿的婚事办完了。所以一番商议下,婚事订在六日后,二月初八。
接下来就是布置临时婚房,发喜贴,买东西,请大厨,设席面,雇人帮工。刘家还好说,李家才是最忙的。
先是发喜贴这件事,李家亲友、云祥与李菜花在镇上和村里相熟的人,派人发了几十张。一想到刘家那边的亲友会更多,在设席面时都要预留出来。
李家厨房采买这一块,就按二十桌,每桌十人的订例,厨房的人手不够,直接从镇上的钱家酒楼请人。
从前在镇上开铺子的时候,经常给酒楼送货,本就是相熟的,加上云祥后来中了举,狗蛋又中了秀才,自然不会怠待。
家里办喜事用的许多东西都是在于掌柜开的杂货铺里买的。听说是给李秀才办婚事,于掌柜还给打了折扣。
经过一阵紧张的忙碌后,喜棚在院子里搭起来了,席面所需的东西也备齐了,临时婚房也布置妥当了。李菜花又去刘府跟刘夫人碰了头,刘夫人特意过来看了婚房与喜棚,听说宴席是按二百人的订例,满意地笑着说道:“我们这边下了四十多张喜贴,加上亲家那边的人,估摸着还真得有二百来人。”
李菜花怕席面不够用,又私下准备了两桌,设在后宅的花厅里。
送聘礼这一日,李菜花把媒人请来,让秋娘带着云府的人,抬了十样礼送了过去。
刘夫人接了礼单与男方婚书,乐呵呵地收下李家送过来的十匹布、一盒银首饰、百两纹银、礼服、礼烛、礼香、礼饼、糖果、整猪、鸡鸭等东西,又把事先准备好的回礼与女方婚书让秋娘带回去。
外面的鞭炮与礼乐声,刘家姐妹坐在房里听得一清二楚。
刘沁儿去院子里看了李家送来的聘礼,回房笑着对妹妹说道:“李家送的东西虽然不及我初嫁时多,但也还算实惠。估摸咱娘一会儿就过来了。”
果不其然,刘夫人带着春嫂来到女儿的闺房,把手里的首饰盒交与刘妍儿。
“这是你婆家送的银首饰,还有百两纹银与十匹布,娘打算都算作你的嫁妆里。去年在省城买的铺子也是你的嫁妆,亲家二姐已经跟我说好了,今年还租咱家铺子,以后铺子上的事就直接交与你来打理,租金留作你的私房钱。”
“娘,家里为我花费这么多,铺子的租金留作家用吧。”刘妍儿知道去年家里花了不少钱,至少还欠着外婆的银子没还呢。
“省城花费大,女婿上学虽说不花什么钱,但日常开销总是需要的。我倒是不担心你们会饿肚子,我担心的是沁儿,因为和离的事,你大舅家与咱们一直不痛快,这次带着你小弟赴喜宴,碰见了千万别置气……”
大婚前一日,李菜花把弟弟单独叫房里,少不得一番叮嘱:“你与刘家二小姐婚后,就要单门立户过日子,可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样嘻嘻哈哈,要有男人的当担。夫妻间少要耍横斗狠,一切以和为贵,也好让身边的人少操些心……”
对于狗蛋婚后手里没银子这件事,李菜花与云祥商议过了,在他第一次下场考举人之前,每月给他五两银子的零花钱,但他要负责沐休的日子到铺子里帮工,还要负责教铺子里的人识字。
云祥听了她的安排,一时莞尔道:“他在书院里已经够忙了,你还占用他的沐休,对你弟还真是苛责了点儿。”
李菜花把这个安排告诉狗蛋本人后,他倒是满高兴的,手头有了零花钱,遇事也不会太窘迫。
当着狗蛋的面,李菜花指着文嫂、小丫头佩儿和刘小牛,说道:“这三个人以后就跟着服侍你。至于如何安排,你与你媳妇商量着办。”
晚上,李大叔李大婶又找儿子说了好久的话,从父母的房里出来,跟着服侍的人见狗蛋的眼圈红红的。
次日清晨,狗蛋换好了新衣裳,十字披红,骑上高头大马,带着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地来刘府接新娘子。
刘妍儿一身火红的嫁衣,盖上喜帕,由亲弟弟刘宝背上了花轿。一路捧着苹果,心里憧憬着婚后美好的生活,被轿夫们抬到了云宅的大门口。
随着一阵鞭炮声,喜娘撩起了轿帘,搀着新娘子下了轿,在经历了跨火盆、踩米袋、过马鞍等仪式后,被送入了喜堂。
亲友们云集喜堂,新人按照司仪的唱和完成了拜天地的大礼。
李大叔李大婶端坐在正中的主位上,云祥与李菜花旁边陪着,看到新娘子被新郎牵向洞房,才起身对众位宾客道:“喜宴即将开始,还请诸位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