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春雨淅淅沥沥下了半个月,原本应该和暖的春日,变得萧条而冰冷。
天空暗沉沉的,无星无月。
一群身穿铠甲的人,飞快地朝京城疾驰而来。
不等守城的士兵阻拦呵斥,为首的武弁已经双手高举一封插着三根羽毛的奏疏,大声喊道:“边关告急,速开城门!”
士兵不敢怠慢,急忙打开城门,看着那一行人在黑暗中,朝着皇宫的方向飞奔过去。
众人议论纷纷:“边关告急?怎么又告急了?莫不是月氏国的人又攻打过来了?”
“不能够吧?月氏国不是才被姜总督打的惨败而归吗?这才过了多久啊?”
“管他打不打,反正咱们离得远,打也打不到咱们头上。哎呀,今儿个吃酒吃多了,困死老子了。你们好好守着,老子去眯一会儿。”
半个时辰后,那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疏,摆上重宁帝案头。
重宁帝拆开只看了几眼,就面色铁青,把奏疏狠狠拍在桌案上,咬牙切齿:“月氏欺人太甚!”
原来月氏国果然再一次大肆入侵边关,理由是魏国背信弃义。
此次统帅是铁木耳,带领了大约十万人马,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发动了好几次激烈的进攻。
铁木耳在阵前扬言,要么臣服于月氏国,割地赔款平息他的怒气,以后年年进贡,对他言听计从。
要么攻入京城,取代重宁帝,将魏国变成月氏国的土地。
其实说来说去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垂涎魏国的大好河山,想要靠武力占为己有。
多少年来,重宁帝一直在对月氏国服软示好,上一次哪怕打了胜仗,也宁愿赔款给他们,就是不想让他们发动战争,让自己过得舒坦安逸一点。
没想到他们果真贪得无厌,给多少都不会满足。
重宁帝又惊又怒,当天便上了早朝。
文武百官们听说月氏入侵,立刻吵作一团。
以礼部和工部尚书为首的一众官员,痛哭流涕的要求和谈,并且痛骂当初反对和亲的举动,否则也不会导致月氏国不满。
而以姜铭文和杨楷为首的许多官员,却坚决要求一战。
姜铭文怒目圆睁,站在大殿上,语气激昂,铿锵有力:“口口声声要和谈,怎么和谈?是让我们的陛下以后见了铁木耳就下跪称臣,俯首帖耳?还是拿全国百姓的血汗钱去填补他们永远没有满足的贪欲,最后拖垮魏国,再被他们轻易掠夺攻占?你们这些一力求和的人,究竟安的什么心!”
杨楷更是言辞犀利:“自古求和只有两种原因,第一国力不敌,第二有求于人。我们占了哪一样?你们这些求和的人贪生怕死,窝在自己的乌龟壳子里缩着不要出来也就罢了,做什么还要在这里大放厥词,随意攀咬!”
礼部尚书气得浑身发抖,怒指杨楷:“当初月氏国求娶十三公主,嫁也就嫁了,那不就是公主的职责和本分吗?偏偏你这老匹夫死活都要拦着,方令铁木耳恼羞成怒,再次发兵,难道你不该为此羞愧自责吗?”
兵部司马胡思夏忍不住冷笑:“今天真是开了眼了,原来无耻两个字就是这么写的。明明是你们这群贪生怕死的鼠辈一味龟缩,才令铁木耳越发得寸进尺,反倒将锅都砸到杨大人头上。”
眼看一场唾沫大战又将展开,重宁帝使劲拍了一下御案,勃然大怒:“朕是叫你们解决问题,不是来听你们吵架的!”
姜铭文面向重宁帝,从容不迫的说:“臣愿请旨奔赴边关,同铁木耳决一死战,不将胡人赶出边境,誓不罢休!”
工部尚书刚要张口反驳,重宁帝已经怒斥道:“你闭嘴!一天到晚求和求和!难道是想叫朕做亡国之君吗?”
工部尚书吓得跪伏在地,额头浸满了冷汗。重宁帝这是第一次对求和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反感和厌恶。
重宁帝看一眼下首的太子,询问道:“你有什么意见,说出来让朕听听。”
太子起身说道:“儿臣以为,该战!”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要知道太子不遗余力讨好月氏国的行径,早已经深入人心,这句话说的实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重宁帝饶有兴味:“哦,你倒是说说,为什么该战?”
太子侃侃而谈:“反正无论我们怎么委屈求全,月氏最终的目的都是想将魏国侵吞。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反击?因此儿臣以为,务必借此机会狠狠消灭月氏国的嚣张气焰,让他们从此不敢来犯。”
重宁帝微笑点头,转而问姜铭文:“爱卿当真愿意奔赴边关,为国一战?”
姜铭文郑重答道:“微臣愿意。”
“好,朕现在封右都御史姜铭文加少保衔,假节钺,再领总督三边军务之职,点两万人马,即刻赴任。”
当初把姜铭文调遣回京都,是为了遏制他的军权,怕他功高盖主。如今形势所迫,不得不让他重领总督之职。
倘若打了胜仗,回来就给他一个虚衔,明升暗降。
如果不幸打了败仗,立刻军法处置。左右都不算亏。
姜铭文谢恩,然后说道:“臣请陛下准许,让兵部员外郎李怀吉随军,任军中参议。他曾经在边关帮微臣协理过军务,才能卓越,为人又细致有原则,臣用着十分顺手,还望陛下能准臣之所请。”
重宁帝二话不说便准奏。
原因无他,实在是怀吉太能搞事情了,重宁帝想起来就头疼。
因为边关战事紧急,姜铭文下令分两批行动。
第一批,赵鹏和怀吉押运粮草先行一步。
第二批,姜铭文率领两万人马紧随其后。
任命下得太突然。怀吉甚至来不及和徽柔告别,就星夜奔赴军营,调集粮草,军马,器械,每日忙得连觉都顾不上睡。
等一切安排妥当,已经到了出发的时辰。
一声令下,大军开拔。
为了不被人知道粮草行进的真正路线,队伍分成几路,趁夜偷偷出发。
怀吉领着一队人马,从东城而出。
墨汁一般浓黑的夜空上,有星星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怀吉勒住马,遥望皇宫,心中默默说道:“徽柔,我的好姑娘,哥哥一定会平安归来的,你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