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身在正堂,可后院女眷孩童的惊吓哭声,长安还是能听的一清二楚,他的心猛揪了起来。
“高二哥,得罪得罪!”范天建杵着一张似笑实哭的脸,连连作揖。
高离凡自是生气恼火,然而看到他身后站的长安,顿时便怂了回去,反而笑着给长安奉茶说话。
“石总管,陛下这两日的脚伤如何了?下官明日想亲自去向陛下请安,不知陛下何时有空?还望石总管行个方便。”(长安是石乔的堂侄,所以姓石)
长安没有理会他的奉承,只铁板着脸说了几个字:“陛下好多了,大人不必来。”
“这,”高离凡还不死心,又笑道,“那下官也就放心了。石总管,下官那后院不过是些妻妾的住处,能藏什么人呢?瞧把石总管累的一脑门子汗,等会子搜查的人回来了,下官定请你们去喝茶!”
“不必了。”长安依然冷冷清清。
见他这样不搭理自己,高离凡也自觉无趣,便转过身去同范天建继续说话。可范大人也保不准那后院究竟有没有猫腻,巴不得暂时和他划清界限,也是一个字不敢多回。
一炷香的功夫后,侍卫回来,在长安身旁耳语了几句。
长安猛然回头,瞪着高离凡道:“高大人,咱家想要贵府密室的钥匙!”
“密室?”高离凡忽然双眼飘浮,肩膀也在微微颤抖,“下官府中哪里来的什么密室啊!”
“就在东耳房的阁楼顶上,咱家没有说错话罢?”
“您去那儿做什么呢……”
“高大人这般推脱,是想亲自到陛下面前说理吗?!”长安怒道。
“石总管,那阁楼上不过是些堆积的杂乱之物,没什么用处,下官早就把钥匙给弄丢了。”
“丢了?”长安冷笑一声,“丢得妙啊。你们几个,去把阁楼门踹开!既然要搜,就要搜得干干净净,一个角落都不许放过!”
“是!”
长安没有理会高离凡的苦苦哀求,而是跟了侍卫一起,登到东阁楼顶上。侍卫们力气大,合力撞了五六下后,那木门便已摇晃脱落。
一道月亮的清光射入房间里,长安隐隐看到,那月光落处,是三个吓得紧紧抱成一团的年轻女子。
屋内杂乱不堪,臭气熏天,三个女子不过二十上下,却已是衣衫褴褛、满面憔悴。地面和杂物缝中爬满了跳蚤,长安一脚踩下去,噼啪作响。
“别,别抓我们!”右边的女子哆嗦着往后爬,眼神中惊恐万状。
“你们不要怕,我是来救你们的!”长安轻轻上前,细声问道,“你们中可有谁叫杏花?京城西郊郭老翁的女儿,上面还有一个哥哥?”
长安注意到中间的女子动了一下嘴角,但是恐惧还是使她不敢说话。
“别怕,我真的是来救你们的。杏花,你哥哥四年前因你失踪,前去告官,结果被狱卒生生饿死在牢中。如今你爹娘和嫂子,都日夜期盼着你能早日回去呢!”
“哥!”突然之间,中间的女子爆发出一阵痛彻心扉的哭喊,长安试图去将她拉起,却发现她的腿却无论如何都站不起来。
侍卫上前查看后,低头回道:“总管,她的双腿断了,无法行走。”
长安看着眼前这个天生秀丽却又蓬头垢面的姑娘,顷刻间眼眶中凝结成一滴热泪。
“把人,统统带走!”他只觉得嗓子如炭火灼烧,说半个字便是煎熬。
简单审问了高离凡后,长安才得知高离凡素爱女色,总是想法设法寻来貌美的女子供自己享乐。而阁楼上锁着的,都是他抢夺进府的民女,因为不听话,便被惩罚关进了阁楼中。她们每日只能得到少量的饭食和水,日日不见阳光。
而杏花的腿,则是三年前想逃走时,纵身跳下窗户后摔断的。
长安知道梁帝来找杏花不过是抛砖引玉,于是便在控制住高离凡后,命人将高府各个角落再细细搜查一遍。
“来,擦把脸罢。”等待的间隙里,他走到杏花面前,亲自给她递了条绢帕。
杏花接过帕子来,嘴角微微一笑,说了声:“多谢恩公。”
“我可不是什么恩公,不过是奉命行事而已!”长安也回头笑道。
“不,你就是恩公!”杏花低下头去,眼眸含羞。
又等了半个多时辰,侍卫来回:“总管,属下还是没有搜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怎么可能?!”长安无比惊讶。
“恩公!”杏花忽然回头说,“高禽兽奸猾,做事从不留痕迹,你们再搜下去多半也是徒劳。恩公不妨去问问他身边的几个宠妾,她们为了活命,或许可以吐出些有用的话来。”
“多谢!”长安点头,随后便命侍卫将后院的女眷悉数带去问话。
等待的时间里,杏花的爹娘嫂子已经闻讯赶来,一进门,便抱着她哭成一片。
“多谢陛下,多谢总管!今日真是遇到菩萨转世了,回头草民定携全家,每日烧香拜佛,祈祷你们长命百岁!”郭老翁老泪纵横,跪地不停地长安磕头。
长安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让他们起来,又从腰中解下一个香囊,对郭翁说道:“来的匆忙,身上没有带银子。这个双鱼蜀锦香囊是陛下端阳节时赏的,还值些钱。你们且拿去当了,改善些家用罢;再给你女儿请个好木匠,打造副结实的拐杖。她还年轻,以后的日子要好好过。”
郭老翁一家岂敢收下?推脱了三四次后,长安才硬将那香囊塞到他手中,郭氏又谢恩不迭。
又苦苦等了一个时辰,终见一个侍卫满面红光地回来说:“总管,有信儿了!”
长安总算是放下心来,赶着要回宫给梁帝复命。
郭老翁全家站在路边,对着长安渐行渐远的马车,不断跪拜感谢。
皇宫之内,梁帝和莫悁也在着急地等着消息,一宿未眠。
太阳代替月亮升起在天空时,长安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回了皇宫,还未等梁帝夫妇问话,便喘着粗气回道:“陛下,娘娘,几个姬妾都说,高大人同杜家来往密切,他每隔三四日便要往杜府跑一趟,必错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