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故人
川霖2020-07-14 22:252,499

  且说次日一早,梁帝便以失职之罪,即刻下令将孙嬷嬷换掉,另给煦阳找了个姓徐的乳娘。煦阳平日里多为梁帝和莫悁亲带,对乳娘的感情并不亲厚,因而也未感到多少不适。此外,梁帝又以顾尊挑唆皇子、污蔑太后皇后为由,撤了他的官爵。顾家至此,彻底倒台。

  而莫悁对二公主思洁在此事中的表现印象深刻,又想到她只比恒儿小了数月,也到了上学的年纪,便向梁帝求了情,让她和恒儿佑兕一起,去文华堂读书。

  这日上午,恰巧周之护从沧州回京,梁帝见其大喜,忙拉住他询问当地民情。而莫悁也正巧来至宣仁殿中看女儿,见他来了,不免暂躲在西暖阁中避嫌。

  “沧州的毒瘤被挖出后,百姓无不感念陛下公正仁德。微臣有心趁此机会,改善当地生计。只可惜那地方土壤贫瘠,十栽九枯;百姓虽勤,却也总是饿殍遍地。”周之护叹道。

  “朕也知道,沧州一片常年骄阳炎炎,寸草不生,不是定居的好地方。可让百姓们从世代居住的地方迁走,或是朝廷每年出大量银钱救济,均不是长久之策。朕每每念之,便头疼不已。”

  “在沧州观察数月,微臣倒是想了个主意。只是不知,陛下可敢于一试?”

  “噢?”梁帝惊喜道,“你快说来听听!”

  “回陛下,玉米耐旱喜温,若能在沧州一带广泛种植,当地民众不仅有食可吃,还能把吃不完的果实拿去周边贩卖,赚些零钱贴补家用。只是这,”周之护忽顿了喉咙说:“这是这玉米乃是先皇不喜之物。先皇曾经下令在全大梁内严禁种植,若发现有人私种,轻则判刑,重则砍头。微臣又怎敢带头抗旨呢?”

  “确是如此。父皇吃玉米过敏,向来禁止宫中出现此物。待到父皇去世后,朕才知世上还有这么一个好东西。”梁帝沉思一回,又凝眉说道:“无妨,百姓的肚子要紧。你且拿着朕的旨意,大胆派人去做,若出了什么事,朕给你担着。”

  “陛下如此信任微臣,臣必将粉碎碎骨而报!微臣叩谢皇恩!”

  话音未落,便见长安匆匆来回:“陛下,大事不好,令狐成玉出事了!”

  “此话可真?!”

  长安点头,梁帝心下一惊,忙命周之护暂且退到殿外去等候。

  “究竟是怎么回事!”梁帝急问道。

  “回陛下,滨州官员按照陛下的旨意,张贴悬赏告示去寻令狐成玉。谁知那一伙武功高人也以朝廷的名义出了高价,不断在私下寻求线索。有百姓见他们出价高,也分不清什么真假,便将知道的线索通通说与了他们。等咱们的人得到情报赶过去时,令狐成玉已经没了气息。”

  “怎么会这样……”梁帝瘫坐在龙椅后面,半天没缓过神来。

  “陛下莫急,虽说如此,可那伙贼人形色惊慌,知道有人在追他们,便不敢久留,杀人后展眼便消失无踪。官府的人带回了令狐成玉的尸首,没想到却在他的破袄夹层里,发现了一本带血的账目。还请陛下过目!”

  梁帝连忙将那本已经发黑的账本拿来,仔细翻阅后,发现页纸虽有多处被血污浸染,却仍能隐约看出,这是向某个人定期行贿的记录。而这个受贿之人,只能是杜家。

  “证据不多,但聊胜于无。”梁帝看着那本账,深深叹了口气,靠在椅背后,独自缓了一阵。

  且说西暖阁内,莫悁见外头没有声响,以为周之护已走,便带着煦阳出来。谁想刚一出殿门,便撞见了在门口等候的周之护。

  “微臣请皇后娘娘安、三公主安!”周之护见到她,似乎有些许惊喜之色。

  “周大人快快平身。”

  谁知在沧州的这些日子里,周之护与民劳作,晒得又瘦又黑。煦阳乍见了他这模样儿,有些害怕,直往莫悁身后躲。

  “让大人见笑了。”莫悁不好意思地抱起煦阳就要走,谁知却忽闻周之护在她转身时小声说了一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见章尾说)

  莫悁闻之大惊,回头急问:“周大人怎会突然念起此句诗词!”

  “微臣并非有意而为之,只是从前在读书时,见师傅经常提起。久而久之,便记住了。”

  “你师傅是谁?”莫悁顿感不对。

  周之护环顾一周,见四周都是侍卫,便并不开口。

  莫悁会意,遂笑着抱起煦阳说:“小煦阳,这位周大人啊,你别看他脸上黑黑的,却是上届科举的榜眼。他肚子里的学问最多,眼下趁他得闲儿,母后让他讲故事给你听好不好?”

  “好,好好!伯伯,讲!”煦阳顿时将周大人的样貌抛掷脑后,高兴地拍着小手表示欢迎。

  莫悁又转头对侍卫说道:“公主要听周大人说故事,本宫带着她,同周大人去前面的石凳上坐坐。等陛下传唤了,你们过来回禀即可。”

  侍卫虽觉得此举突然,可见那石凳不过离自己二三十步远,必是出不了什么事的,便急忙点头应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本宫母后最喜欢的一句诗。你说罢,你师傅究竟是谁!”莫悁刚一坐下,便焦急问道。

  “回皇后娘娘的话,微臣的师傅,姓卫,字长陵,江南人士。”

  “卫长陵!?”莫悁大惊失色,“那不就是,不就是……”

  “不错,正是卫华献将军。”

  莫悁顿感头晕脑胀,呼吸急促,一时间缓不过气来。

  “还请娘娘莫怪微臣唐突,师傅对微臣有救命之恩,微臣不得不将旧事说出!娘娘,微臣原本姓扈,是苦命之人,爹娘兄弟因在瘟疫中死去,只剩下微臣一人孤苦无依。有次在街边乞讨时,师傅偶然路过,见臣可怜,不仅发善心将臣留了下来,还教会微臣读书识字。”

  周之护顿顿道:“二十二年前,师傅接到圣旨,带兵去同北芜打仗。微臣时年七岁,因年幼上不了战场,便被师傅留在家中,由其妹妹---也就是娘娘您的母亲照料。”

  “母后,打仗,打仗?”煦阳不明白这话的含义,扭头眨眼去问莫悁。

  “噢,打仗的意思就是说,让亲朋分离,永远也见不着面。”莫悁胡乱解释着。

  “打仗,不好不好!”煦阳摇着头,接着又静静地待在她怀里听故事。

  “谁知师傅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周之护愤恨道,“不仅如此,将军还被扣上了通敌的帽子!噩耗传来,师姑当时便觉得不妙,于是提前打点,让微臣先逃了出去。谁知臣逃走后没过三日,卫家便出事了!”

  莫悁听此,眼圈浸润,感伤难平。

  “后来,微臣隐姓埋名,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跻身于朝堂,查出师傅当年被害的真相,为卫家报仇雪恨!苍天有眼,微臣如今不仅来到陛下身边,还有幸遇见了娘娘!”周之护看着莫悁,一阵惊喜凄凉。

  (本章完)

继续阅读:第十五章:前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梁宫遗梦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