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石英对着各类账本记录看了一下午。
丁香忙着安排盐庄的事,院里人都被抓了壮丁。柳莹去衙门坐镇,春耕的事还没做完。爹娘初来乍到急着融入当地,外出走动去了。因此,整个下午,柳石英一口热茶都没人提醒喝,实在没那个心情!
豪州辣个穷啊!超出想象!
首先是人口,豪州人口不足五千,超过四十五的就算长寿,县下面有三个村落,距离不算远,起名简单粗暴,叫吴家村,刘家村,李家村。
村里家家户户都是种地的,户籍都是农籍,偶尔一两个意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按照春耕记录,村人主种黄豆小麦两种作物,个别“富户”会种一点麻,产量微乎其微,也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豪州因为靠海,盛产海鲜,家家户户都是渔民,这也是整个县城最大的经济来源,通常会有外地商人来县里统一收购,给的钱也不多,但好得是个进项。
不过因为缺少食盐,海鲜保存成问题,商人不会收太多,怕在路上坏掉,所有大部分都是自产自销。
豪州县的记录是真的少,这不仅是因为当地官员素质属实堪忧,还因为实在没什么好记载的。不是黄豆就是小麦,要不然来几条内陆没有见过的鱼,总之很贫乏。
柳石英想起前世大家说的鱼米之乡,脑子里满是问号,按说这豪州既靠山又靠海,怎么能穷成这德行,逻辑不通啊!
不过等柳石英打开《粮食产量记录》立马明白了,豪州地,不好种,地里长不出粮食,难怪穷。地里不出产,这对农业社会来说是致命的。
看来她在豪州本地赚钱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了,至于外出商贾嘛,还是可以好好筹谋一番的。
柳石英看完账本单手托腮发呆片刻,起身前往盐庄。
盐庄。
丁香其实一直不懂为什么新庄子叫盐庄,以前在夏城,她跟着柳石英见识过不少庄子,一般庄子产什么就叫什么,产枣的就叫枣庄,产米的就叫米庄。
盐庄,听着就知道是产盐的。
但是……哪里有盐呢?
丁香想不通索性不去想,横竖她没有小姐的脑子,想不明白很正常,目前最要紧的还是按照小姐的要求把庄子建起来。
或许会有人觉得丁香脑子木,不知变通,有点“鸵鸟”心态,但柳石英很器重她,用她上辈子大学老师的话说,这叫完美型将才。
虽然我想破脑壳都不知道上司要干什么,但我知道我的工作就是按照上司的指令去做,哪怕方法特别笨,特别原始。
丁香就属于这种将才,你让她建庄子,她就建庄子,毫无怨言。
不过在丁香内心深处,她还是觉得小姐有点败家,给庄仆盖房子她理解,修个大池子干什么用呢?
“那叫卤池。”柳石英不满道,你以为你家小姐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吗?
丁香:……
庄子建得很快,柳石英带着心腹庄仆开始了第一批晒盐,大家按照指示做着各种奇怪动作,每人脸上都写满问号。
直到第一批盐产出。
柳石英站在盐田外,叉腰大笑,看这片盐田,是本宫打下的土地。
丁香跪在地上,捂嘴惊叫,在她面前,是整整一亩盐田。其他庄仆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些盐是怎么出现的,他们再清楚不过,这都是他们的杰作。
不对,不是他们,是小姐的杰作。
一位庄仆突然“噗通”一声跪在柳石英面前,其余庄仆有样学样,纷纷跪倒在地,神色异常虔诚。
正叉腰欣赏盐田的柳石英:……诶……大家这是怎么了?
丁香也跪得端正,她已经很久没跪过了,柳石英小时候虽然没有前世记忆,但好得上辈子受了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熏陶,潜意识觉得被人跪是个很折寿的事情,因此她下令没事不需要行跪拜礼,弯腰意思一下就行了。
“你们怎么了?”
突然这么严肃……
“小姐大德,日后必定羽化登仙!”丁香说完,又是一拜,额头磕在田上,声音清脆。身后庄仆也匍匐跪拜。
柳石英:桥豆麻袋!
她有点脸热,有种抄作业被老师逮个正着的窘迫感,这晒盐之法真不是她发明的啊,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多算借花献佛。
现场气氛越发诡异,柳石英不得不拿出大小姐的风范,故作严肃,“今日之事,务必保密,你们懂?”
“奴婢遵命。”大家齐声回答。
丁香带头起誓,“若不守信,天打雷劈!”
“天打雷劈!”
“天打雷劈!”
柳石英:……我是误入某邪教现场了吗?
她觉得把“天打雷劈”换成“哈利路亚”也挺符合现实情境。
“你们别这样……”
其实就算丁香他们不发誓柳石英也不会怀疑他们的忠心,这些庄仆大部分是大房从夏城带过来的。走前柳母召集众人,说想留在夏城的来她这里领卖身契,有去处的她也会安排,愿意跟他们走的明早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大部分家仆都选择走人,倒不是他们不忠心,而是天高路远,离开住了大半辈子的夏城,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
相反选择一起走的自然忠心无二,柳石英院子里的丫鬟婆子都选择和大房共患难,还有一些庄仆怕被新主家剥削,也选择一起走,老实说柳石英还挺意外。
不过想想也是,大房被二房欺压多年,有“眼力见”的早就投奔了二房,压根待不到大房被扫地出门,这也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总之,涉及盐庄,柳石英暂时很放心。
“好了,好了,说再多不如现做,丁香你去把小姑姑找来。”
丁香起身,“是。”
一刻钟后。
柳莹穿着短打,踩着木屐,嚷嚷道,“来了来了,英英大早上找我有事?”
柳石英侧过身,让她看身后的盐田。
柳莹探过头,看到田里铺着厚厚一层“白布”,顿时好奇不已,“这是什么?”
“盐。”柳石英回答。
“啊?”柳莹一时有些转不过弯。
柳石英叹口气,拉着柳莹下田,从地上捧起一把粗盐,搓开,“看,是盐,地里长的。”
柳莹大惊,顾不得淑女仪态,一屁股蹲下去,抓起一把盐猛戳,盐粒独属的细腻在手心散开,她忍不住尝了一口。
“小姑姑!”柳石英想提醒她这还不能吃。
但为时已晚,柳莹在尝到咸味后泪流满面,作为豪州县的实际二把手,她太知道盐对豪州的重要性。
“田里竟然长盐了,是不是最近春耕太累我没睡醒?”柳莹自言自语。
柳石英:……这是又疯了一个吗?
丁香同样兴奋,“石夫人,这就是盐,你忘了,圈地这事还是您帮我家小姐张罗的。”
对哦!
柳莹想起柳石英信里要她圈地,专圈长不出粮食的海边地,她当初还纳闷费这功夫干嘛,如今看来是她太过无知。
“英英,我帮你圈的地都能长出盐来吗?”
柳石英点头,“没错!”
“啊!”柳莹突然脖子上扬,抬头望天,直挺挺晕了过去。
“小姑姑!”
“石夫人!”
盐庄出产的第一天,以投资人欢喜太过结束。
吴家村。
“村长,县里人来人了!”
吴家村的村长叫吴大浪。豪州靠海,村人取名大多带水,大浪爹以前在县衙任职,有点学问,便给儿子取名大浪,希望他不落俗套。
大浪也没辜负父亲的期望,年纪轻轻便当上村长,虽然没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但也没让大家饿死,石县令来收粮的时候,一哭二闹三上吊,能拖一粒是一粒。
“来人了?”吴大浪正在地里做活,闻言拍屁股起身,“不到收税的时候啊!”
报信的男人叫吴狗娃,是个精神小伙儿,咧着白牙笑道,“是来换鱼的。”
“换鱼?怎么个换法?用啥换?”
村人最不缺的就说鱼,他们从小长在海边,个个都是捕鱼好手。
“用盐换。”
盐!
“六叔你帮我看下地,我去去就回。”吴大浪说完就跑,隔壁六叔听完全场,气得跺脚,心想就你着急,我不急吗?我家也缺盐!
盐,对于豪州百姓来说,是生活中的最大支出。
现代人都知道一个常识,人在长期缺碘的环境下容易得甲亢,俗称大脖子病。古代人不知道这个常识,只知道他们不能不吃盐,然而豪州不产盐,想买盐只能通过官府。
但是吧,以豪州县的纳税情况,官盐是吃不起的,想吃只能买私盐。
别看大明朝腐败得像个筛子,行政效率低得发指,但人家再怎么说也是个王朝,该有的规矩都有。盐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控程度不输铜铁,明面上不允许私盐流通,但暗地里官商勾结,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