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
坟头蹦迪2020-06-18 16:173,349

  柳石英造了一把铁锹,就是修路用的铁锹。别小看铁锹,一把好的铁锹不仅能体现工艺水平,还能考验工人的捶打技术,而且铁锹还是农业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非常zhongya9o的那种。

  不过柳石英不满意人工捶打,倒不是工人们的水平不行,而是她需要的是流水线生产,比如建模生产。首先她用水泥造了一个模具,手艺娴熟的铁匠奴一眼便能看出她手中的模具适不适合做铁锹。起初柳石英还不信邪,试了几回发现自己那点底子根本就是屎,到头来还是得听专业人士。

  选择专业人士后,实验顺利了很多,柳石英终于用模具做出了第一把铁锹,同人工捶打得一般好,挖土开路均不再话下。这个水准的铁锹,修路是没问题的。

  “可以,可以,我的思路完全行得通。”

  铁锹造好后柳石英有了信心,开始建其他模具,不过武器需要等谢专家回来再研讨,好不好用他说了算。目前她要做的是铁制农具。

  铁犁。

  红薯需要深耕,铁犁是再好不过的工具,柳石英打算把亳州所有的农具换一遍。数量太多,普通制作当然不行,只能用模具。

  匠奴们按照柳石英的想法炼制铁水,倒入模具,等待冷却,直到铁犁成型。短短几天,实验作坊的大院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铁犁,相信明年豪州百姓不用担心农具问题。

  “不错,不错,来来来,大家下一个项目,锄头。”柳石英意气风发,觉得胜利就在眼前。

  陆元风运来的矿渣很多,练手只用了一小半,剩下的柳石英绝不放过,通通要变成实用农具。

  就这样,在亳州初雪来前,柳石英终于出关了,彼时蓄水池已建完,城门已高起,路况还未改善,但整个亳州迸发了难以预计的活力。

  是谁带来了活力呢?

  功劳柳石英肯定占一半,另一半要给陆元风。

  “陆元风在街头收腐乳?”

  丁香点头,说道,“对,小姐您不在的这段时间,温先生教大家做豆腐乳,县里热闹得紧。”

  这道几百年后拯救了无数留学学子的百搭酱料,一经推出便风靡亳州,成功俘获世家公子陆元风的胃,他决定做这个买卖。爱他就要用他创造利润,这样才有人愿意源源不断供给。

  “陆七公子给的价钱相当高,比贾老板的盐价都高,大伙儿都愿意卖。”

  柳石英敲敲手指,说道,“我明白了,你下去吧。”

  丁香不走,大胆进言,“小姐可要请陆公子来?”

  柳石英摇头,“人家正经生意人,不妨事。”

  丁香心中明白,行礼走了。

  陆元风听说柳石英闭关出来,心里蠢蠢欲动的小火苗扑闪扑闪地闪,他大张旗鼓地收购豆腐乳,如果柳石英没有请他谈话的话,那这事是不是就代表过去了?

  陆灵松笑他,“既然害怕,为何不早早说明?”

  “我是怕姓柳的丫头胆小,又要说吴家势大,不敢出头,没的听的厌烦。”陆元风耷拉着脑袋,陆灵松作为姐姐,忍不住摸摸毛。这个问题无解,除非吴家倒台。

  柳石英不计较陆元风先斩后奏,倒不是对他有什么恻隐之心,也不是膨胀到瞧不起吴家的作妖能力,而是事情有轻重缓急,她现在需要赌。赌陆元风能抗住吴家压力。

  至于原因嘛,很简单,她要粮食,很多粮食。

  “亳州商品任你挑,若想贩盐,也可以。”

  陆元风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他不明白柳石英为何突然转变态度,胆子打起来了,不过这终究是件好事,他可以从中获利。

  柳石英胆子大个毛线球啊,她就是单纯地核算了一下利益,在预防旱灾和苟住吴家之间做了最基本的选择。

  天灾不可违,人祸且可避,她选择迎头正面刚。

  这件事他已经同谢无垢商量过了,今年冬天一过,来年开春旱灾开始,这期间豪州可以借着陆元风的名头大胆浪,有人找事吵两句就好,暂时不用担心吴家。

  想通这些柳石英又道,“所有商品用粮食核算,陈粮因为不怕,我只要粮食。”

  陆元风惊道,“盐也是吗?”

  柳石英点头,“当然。”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绝不是句空话。

  这么明显的屯粮举动,陆元风既不聋也不瞎,他看得出,柳石英是要搞事情。

  “柳小姐,可否告知在下,你要那么多粮食做什么?”陆元风不解道。

  柳石英没有欺瞒陆元风的意思,直接道,“我预计明年会有旱灾,早点屯粮,好渡过危机。”

  旱灾?

  陆元风皱起眉,灾年的话这事说得通,不过他总举得豪州所谋不小,不是一句灾年能抹平的。

  柳石英无所谓陆元风怎么想,她只需要粮食,而只要陆灵松在豪州一天,她就不用担心陆元风会背叛豪州。

  事情很快敲定了,两人大致核算了下价格,规定多少粮食换多少盐,还要重点收购肉食,蔬菜。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柳石英还是希望可以过得好一点。

  “这才是地主的生活嘛。”

  买买买永远是女人最好的减压方式,柳石英买得超级开心,她仿佛已经看到各类粮食像长了腿似的跑进她仓库里。

  与此同时,温骁带着账本来向柳石英报告,隐晦地提起旱灾问题。

  “旱灾?你从哪儿听说的?”柳石英惊讶道,难道亳州有夜观天象的怪才,能判断出旱灾异象。

  温骁当然不能实话说自己是重活一世的人,只说,“小的最近听老人讲逃难故事,难免有点杞人忧天。”

  这话其实是实话,温骁前段时间下乡建蓄水池,听了好多逃难记,大多是天灾人祸引起的。

  柳石英琢磨着这事可以利用一下,便道,“确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该好好做准备。”

  温骁松一口气,尽管她知道豪州不缺粮食,但还是想提醒柳石英,说不定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而柳石英倒是从温骁那里学到了一点,开始四处散播留言,正所谓三人成虎,真真假假谁说得清呢?

  “听说了吗?我隔壁王大娘的二闺女的五小子,不知道从哪儿听说的,明年日子要不好过呢。”

  “他听谁说的?”

  “不知道啊!”

  “听说了吗?明年地里干,地不好种啊!”

  “啊?真假的?你听谁说的?”

  “就六叔婆娘的后儿子,他也是听别人说的。”

  “诶呦,那我得趁着粮食没涨价屯点粮。”

  “今年还好,少吃几口饿不着,多少攒到明年吧。”

  “你说得对……”

  柳石英的计划非常成功,豪州百姓碰上别的事还能一笑而过,但在粮食方面那绝对寸步不让,必须警醒。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百姓们纷纷开始屯粮,连军眷街的人都受到影响,比如谢大娘子也要开始囤粮食了。

  “你莫上火,家里够吃。”谢大见自家婆娘整天忙前忙后,不是织袜子便是弄腐乳,恨不得一个人劈两半使,心里还是有些心疼的。

  “多屯点没坏处。”谢大娘子摸摸儿子额头,确定没发烧,又对买来的两个小丫鬟说道,“桃儿,杏儿去睡吧,明天早起呢。”

  “知道了夫人。”

  两个丫鬟走了,儿子又睡了,两夫妻才靠在一起说些体己话。

  “将军什么时候回来?”谢大娘子问。

  “看情况得再有两天。”谢大道。

  谢无垢带兵出去拉练并未带走全部军队,毕竟亳州是大本营,要留一半士兵保护家园,谢大比较老练,便被留下了。

  不过等谢无垢回来,这一半军队肯定是要再出去的,因此谢大娘子很关心谢无垢回归时间,因为那是谢大离家时刻。

  “等我出去你别太累,银钱是赚不完的。”谢大每月有军饷,不想谢大娘子太累。

  “不是说来年要旱吗?”谢大娘子这么忙着赚钱,不就是因为县里的谣言,早知如此就不该买丫鬟,还能省下两张嘴。

  “这消息来得古怪,谁知道真假,你莫太拼。”

  “知道了,你也莫担忧,好好当兵。”

  夫妻二人聊了两句便睡下了,第二天一大早,谢大娘子提着豆腐乳去找陆元风,卖了换钱。

  陆元风如今并未住在谢府,而是买了一处宅院,凑活休整一番,当个住处。从老家带来的小厮每天站在门口打哈欠,对着长长的队伍喊道,“大伙儿排好队,验货喽。”

  谢大娘子来得早,排得还算靠前,等不了一会儿便到了,身后桃儿,杏儿背着两个草筐,一个筐里放豆腐乳,一个放羊毛袜。

  陆元风最近才开始收羊毛制品 之前因为不确定柳石英的态度,放不开手脚。现在可好,都已经得到首肯,连最容易惹祸的盐都愿意售卖,区区毛衣又算得了什么?陆元风给的价格高,百姓们都愿意出手。

  “下一位。”

  谢大娘子走上前,卸下草筐,说道,“两斤腐乳,二十双羊毛袜,成人。”

  小厮快速点完,道,“下一个。”

  谢大娘子让开路,身后的人似乎穿得有些少,不住地哈气,列牙笑道,“五十双袜子,成人二十,儿童三十。”

  周围人听到这个数字,倒吸一口气,嘴里艳羡,“好手活!”

继续阅读:奴仆国有政策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乱世大小姐:权倾天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