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成想朝堂生出变动,大权旁落,君王无能,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他尽力将兵权争夺到手中,好在领兵打仗,最重要在于实力,他这些年在边疆的声望,要夺得个兵权并不是难事。
属下乃至魏国民众,大抵都以为他要这江山,毕竟江山,谁人不爱呢?
他却压根没有这个意思,大将军奋战一生,都要守护的地方,他生长的地方,他也不愿意将那夺下。
君王之位,能者居之。
如今朝堂变动,后宫淫乱,他是怒其不争,却又无能为力。
将兵权握在手中,一是提防有心人,二也是对于皇帝抱有期待,若是他可以振奋起来,这兵权他再交回,重新回到边疆,替大将军守住那一方水土。
不过这皇帝倒也真是个无能之辈,即使到了这种时候,依然想着怎么在后宫作乐,干脆不理朝政。
世人心里都在猜想,大魏易主是迟早的事。
人人敬畏他,却又提防他。
直到有一天,大将军府终于迎来了一个女子,为人客气,却锋芒毕露,她自称是权谋之家的后人,他挑挑眉,心里暗暗观察她。
女子聪明内敛,引经据典,他原本以为她只是代替皇帝来劝说他不要争夺这天下,让他归顺于他。
结果女子淡然地说,她以后会是这大魏的皇后。
他挑挑眉,不由讥笑,原来不过是贪图荣华富贵的女子罢了,起初他居然还生出几分期望来,若是皇帝身边有这人辅佐,也未必一无所就。
不过是寻常女子,贪恋嫁入后宫享有那荣华富贵。
不过女子接下来的话倒是让他大惊,女子以平静的态度和他商量,若是她第一个孩子为儿子,她会将他扔入后宫偏僻之地,让人传出流言,让所有人都认为那是一个不详的人,小孩六岁以后,他去教导他,待他弱冠之后,便可以夺下这天下,彼时再和平继位。
女子猜测他或许是顾忌这天下众人的言说,他并不是这样想的,但除此之外,又好像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了,他无奈地默认了,若是以这种方式,皇权不落入外人之手,实现帝王励精图治,又何尝不是一种良计?
皇后果然如期嫁入皇宫,不多时便诞下一位皇子,他跟着去看了,大眼睛瞪得很大,一看到他就笑,可爱得紧。
皇后下了一盘大棋,他不过是棋外人。
也实在是他的那番举动,让观望的人摸不着头脑,大权在握,却又丝毫没有谋反之心,皇后能做出这般猜测也是人之常理。
他干脆也顺着她来,她提防着他,却又不得不依靠他,狠心将大儿子扔到后宫之中,命钦天监散布大公子乃是不详的谣言。
大公子出生之时,其实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午后,那些四处爆发的灾难,不过是到了那天才爆出来罢了,只可惜痛苦的人们,太过相信天意,不多加思考,就将所有罪名怪罪到大公子身上。
他不愿意谋反,可不代表其他人没有这个想法,朝中蠢蠢欲动的人不在少数,只不过碍于他大权在握又性情古怪,一时碰他不得,若是他们要对皇家任何人下手,他也断然是不会出手的,他们料定了如此,也想以此种方式试探他真实的想法,由此来逼迫他站队。
皇后将大公子弃之后宫无人之地,看似是伤害他,实际上则是保全他的万全之策,暴露于众人的视野之中,成为人人眼中的靶子,握弓之人藏匿于暗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成为眼中钉肉中刺,让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他按兵不动,静观皇后暗中谋划和游说,也确实是招揽了一些老臣,老臣皆是受了先皇的恩宠,再加上自小坚定不移认为的血统缘故,即便皇帝再昏庸无能,他们依然愿意保皇。
他暗中观望已经成了官员眼中的常态,也愈发畏惧他。
毕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会咬人的狗是不会叫的。
在他们眼中,他更能称得上毒蛇这个词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出现给他们致命的一口。
他的意思实在是过于重要,毕竟有大权握在手,若是他有保皇的意思,他们这些有逆反之意的人,不仅自己会遭殃,连带着祖宗十八代都逃不了谋逆的罪名,有的斩首示众,活下来的人也别想好过,女的就发配为军妓,千人踏万人骑,男的则终生为奴,世世代代都不可能翻身。
谋反这件事,要么想都不要想,要么就狠下心做,谋定而后作,一定要成功。
于是这种时候,他的表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只是可惜,他们一直未曾看懂这种年少的大将军的想法,他们这些老臣,人精似的人物,心思活络,最初是没有把这个老气横秋的少年放在眼里的,哪里知道偏偏让他机缘巧合之下拿到了兵权,兵权有何种重要,他本又在军中威望极高,皇帝昏庸无能,他若是趁机而起,也算是顺应了民意。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一无所动,趋利避害的本性使他们下意识地后退,不敢轻举妄动,继续观察,试图看清楚他最真实的想法。
他们装作若无其事地来试探,少年并不是个简单的主,能统领六军,年纪尚小,胸有城府,看似不动声色,但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也无从可知。
他们就算有谋逆之意,却又不敢太明目张胆,在大将军不敢表态之前,他们也不敢轻易地暴露自己,毕竟谋反可是要诛全族的事情,剑一旦开弓,断没有收回的道理,要么就别干,干就一定要成。
后来皇帝娶了个皇后,他们没有想太多,女子不过是一介女流,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皇帝既然要自取灭亡,他们哪里会有阻止的意思,巴心不得他再放纵一些,常言道,要让其灭亡,必让其疯狂。
只不过倒是没有想到,皇后居然是祖上世代受恩于先皇的谋术后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将一边倒的朝堂局势拉成旗鼓相当的两派,他们臣子之间,互相是个什么想法,心知肚明。
还有一派以大将军为首的观望派,表面按兵不动,实际上无法揣测他们的用意。
他们虽有谋逆之意,却只得按兵不动。
朝堂之中,久而久之,倒是形成了诡异的和谐。
他依旧准时准点地上早朝,皇帝有时候也会召他入宫,皇后的确有本事,皇帝纵然昏庸,依旧无能,但总归是比之前好了太多太多,只不过是治国这种事情,不是你一朝一夕才想起努力就有用的。
帝王之术,深不可测。
他当上皇帝太过容易,先皇又溺爱他,造成今时之局面,也是迟早的事。
他无奈地叹气,先皇是仁皇,所以才引得大将军那般忠心耿耿地自愿守在遥远的边疆,不论权势功利。
但也是太过仁善,致使后代昏庸无能,整日只知道贪图享乐,治国之术是一窍不通。
好在如今朝堂局势不算糟糕,他也算准了日子去后宫找大公子,还在脑海中想,那个大眼的奶娃娃,一个穿着破烂,怯生生地跑过来,和回忆中的模样重合。
大公子的性子随他父皇要多一些,软弱心善,却刻意做出大人的模样,明明都要哭了,还一副故作凶意的模样,他有些忍俊不禁,但还是死死压下去了。
一番接触下来他大抵也算摸透大公子了,天性善良软弱,硬生生被逼出了一点狠意来,心底也不算毫无城府,还知道算计他。
不过有一点倒是很得他欢心,他比他那个老爹倒是强了不止一点,心中思虑许多,面上倒是分毫不显,要不是他虚长他些岁数,恐怕也要被他这副无辜的样子给骗了。
小骗子心里在谋划些什么,他倒是没有多在乎,尽心尽力地教给他一些东西,他这些年啊,也实在是孤独寂寞了些,年幼便失去了双亲,年纪轻轻就见惯了人间疾苦,亲戚的冷眼和逃避,外人的闲言碎语和同情的眼神,通通都逼得他无能为力。
后来一心只为了给父母报仇,努力地往上面爬,遇到了大将军,待他如同亲生儿子一般,那些年几乎治愈了他对于世界所有的怨气。
只可惜老天连这最后的温暖都一并收回了去,他最终还是孜然一人,身居高位,但无人可以倾述,最近还给他发现,他似乎是和寻常人还有点不一样。
他并不喜女子,他自己也在想,究竟是什么缘故,后来干脆也不去多想了,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起初他也确实惊讶,但思及自己如今这般地位,什么样的人找不到,就算是男子,他有意要找,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当下他还没有要娶妻的意思,干脆就搁置下了,小奶娃突然蹿到这么高,他还是有些感叹岁月的,明明当初就那么一大点,稍微再用力一些恐怕就咽气了,如今已经长这么大,活蹦乱跳的。
小孩心思深沉,倒是让他生出几分愉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