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齐王之远
浮生往梦2020-10-28 11:246,056

  齐国国都临淄

  当祯宽的马车缓缓进入临淄城门时,受到了齐国的热烈欢迎。

  百官夹道,旌旗招展,临淄国中的百万百姓也前来看热闹。

  看起来,这就像是最高级别的待遇!

  但是虽然热闹至极,但是作为齐国掌权者的齐王却没有出现。

  这也就留下了一个悬念!

  也不是说祯宽的地位大的需要齐王亲自迎接。但是欢迎的齐国百官之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够代表齐王。

  这就让这场看似热闹无比的欢迎仪式,显得有些那么非正式,这就好像是齐国百官顾忌祯宽的面子而自发发起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相比于道路两边的齐国百姓,这些笑容洋溢的齐国官员就是内行,没有齐王的代表到来,这场欢迎仪式就名不正言不顺,而代表梁国的栗王祯宽将会如何应对呢?

  祯宽也注意到了,准确点说是他身边的崔元注意到了,没有齐王的使者到来。

  虽然面子上有些下不来台,但是好歹有这么大的排场,他决定先将这口气咽下去。

  “殿下,万万不可这么做!”

  崔元在他身后小心提醒。

  “那先生认为应该如何?”

  崔元的建议是直接翻脸,但是祯宽迟疑了。再怎么说,这也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

  祯宽没有直接翻脸,但他听从了崔元一半的建议,脸色不好看的祯宽借口水土不服,匆匆告别了欢迎仪式,直接投身齐国的驿馆中。

  直到这时,不明所以的祯宽才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先生为何要本王这样做?”

  崔元关好门窗,这才走到祯宽跟前俯首回答:“殿下,您现在代表的是梁国,梁国与齐国是同等级别的国家,不存在孰强孰弱一说,既然是梁国使者,那么齐国必须要派出相应级别的使者,可是如今齐国虽然满朝文武出动,但是地位尊贵的却一个没有。这摆明了是在欺辱我梁国。”

  祯宽点点头,他背手走到窗前,推开窗户,眼前是一片萧索,冬天到了,齐国大地上也是一片银装素裹。他看着满天银白,无奈的叹息一声。

  “我又何尝不知呢?但是如今我梁国有求于他齐国,适当的退让,能够换来对方的好感呐!”

  崔元黯然叹息,他拱拱手还要继续说,但是祯宽已经不耐烦了。

  “好了先生,一路风尘仆仆,我们都累了,先休息一晚,明天再讨论不迟。”

  崔元无奈只得请安退下。

  “既然殿下有了腹案,臣不便多言了。”

  走出房间,崔元来到了雪地之中,他看着满天的飞雪,摊开手接住一片飞雪。

  齐国的雪包含不少水汽,入手之后冰凉,化成水润滑,不像梁国的雪那样干燥。

  他的心情也被雪花感化,心中的惆怅之意也少了些许。

  祯宽始终没有搞明白他的定位,他的目光太狭隘了,只局限于国内的斗争,一心只想完成任务,却忽略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诚然,以低姿态换取齐王和齐国的友好是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式会不会给梁国后续的外交带来麻烦,祯宽却没有想过。

  大国之间的交锋,一直都是杀机四伏的,今天梁国的姿态低了,明天梁国就是齐国的狗腿子,马前卒。

  从此梁国很难抬起头来。

  今天就是这样,如果祯宽咽下这口气,且不说长远,至少在谈判的阶段他的气势就低了。

  默然叹息,崔元又想起敬王祯毅来:如果是敬王殿下,他会怎么做?

  就在崔元落寞离开的时候,齐王也在王宫里听取属下的汇报。

  这是一个局

  一个齐王设立的局,他的目的就在于想看看这个梁国的栗王的能力如何。

  齐王率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且他并没有将祯宽放在眼里,他主要就是想看看,这梁国一个敬王一个栗王,究竟如何。

  总得来说,祯宽差祯毅千万里。

  这是就齐王个人的喜好而言的,他虽然没有和祯毅有过太多的接触,但是从目前少得可怜的接触来看,祯毅十分出色,且未来一定有作为。

  但这只是他的个人看法,他还是齐国的君王,他还需要替齐国着想,虽然他看好祯毅,但他却不希望这个敬王能有作为。

  因为这样,会对他的子民,他的后人产生威胁。

  从这个角度看,祯宽比祯毅更适合做梁国的君王。

  实际上,祯宽也并不是他最看好的梁国下一任君王,他最看好的其实是元王祯恭,祯恭比起祯毅更加成熟,比起祯宽更加稳重。最重要的是,祯恭受稷下学宫影响很大,当年他游历齐国时,他就会很喜欢这个梁国王子。

  曾经一度想要招他为婿,但是祯恭因为家国天下的抱负婉拒了齐王的邀请。这让齐王痛心不已。

  如此看来,祯恭实际上才是齐王最希望的,下一任梁国君王。

  一方面他比起祯宽有能力,他能够经营统治好梁国,让梁国成为一个能够阻挡秦国东进,燕国南下的挡箭牌,而他齐国就可以沉迷于与楚国的斗争而无法自拔。

  另一方面,他比起祯毅又稍许不足,这样就可以让齐国的威胁更小。

  但这只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

  站在整个齐国的角度看,最适合的梁国新王实际上应该是祯宽。

  因为祯宽没有能力,这样齐国就可以从容布局,慢慢消耗梁国的实力。

  齐王高瞻远瞩,当梁国还在为了一场战役出使奔波时,他就已经在计算未来几十年的事情了。

  从这一刻,齐王已经打定主意,要协助梁国对抗秦国。但是帮助也不是简单的出兵帮助。

  他还需要梁国战败在秦国手上,这时候他再出面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得到梁国上下感恩戴德的感激。

  他还需要运作斡旋一下,让秦国的使者和梁国的使者先在他眼皮子底下缠斗一番!

  想到这里,珠帘罗翠后的齐王目光犀利的开口:“去,告诉秦国使者,梁国栗王已到,百官夹道欢迎……”

  秦国的使者惠政,此时早已经抵达齐国,他从北面燕国借道,在三天前抵达的齐国都城临淄。

  不同于祯宽进城,惠政进城时冷清得多,但是他却受到了齐王的重视,不仅派齐国世子光去迎接,而且还亲自接见了他。

  惠政本来是梁国人,但他在南疆祯旌手下不受重视,后来负气出走秦国而在秦国得到重用。

  虽然惠政是梁国人,但是他却并没有对梁国有太多的奢望,虽然敬王如日中天,炙手可热,但是他却看到了梁国潜在的危机。

  这个危机齐王也看到了,那就是梁国的继承权问题。

  嫡长子弱而嫡庶子强,这是大乱之相。

  惠政有抱负,但是他却不愿意卷入这样的王室斗争中,相比之下,国情稳定而君王年富力强的秦国则成了他的最佳选择。

  今天祯宽进城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甚至于他都去现场看过,虽然热闹无比,但是却缺乏一点东西,这一点东西就是齐王的使者。

  从大街上回到驿站,他住在齐国都城另一处驿站之中,但此时他却进门却没有脱下衣袍休息。

  反而他穿戴堂堂正正,将自己的秦国朝服夜翻了出来,穿戴好之后,端端正正的坐在大堂中间。

  属下人问他他也不说话,只是安静的等待着。

  终于,在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中,一群人由远及近,来到他的院子面前,恭敬的叩响院门。

  “惠政先生在吗?我家王上有请!”

  属下目瞪口呆:大人为什么会知道齐王回来请他?

  惠政微微一笑,并未多言,站起身来就跟随齐王宫的侍卫走了,而走到门口,他又回过头来对属下说道:“去,收拾东西,我们到另一个驿站去。”

  惠政所说的另一个驿站,指的就是祯宽下榻之地,他的随从也是灵慧之人,立刻明白了大人的言外之意。

  他的内心激动无比,远处西边,一场血流成河的战斗打响,而自己面前,云谲波诡的齐国都城临淄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即将打响。

  齐王宫,当惠政的马车停在大门口时,已经是下午时分了。

  但是这寒冬腊月,下午还是早晨都没有区别。

  唯一有区别的就是白天黑夜,因为天黑了。

  而惠政进宫的时间,天已经慢慢地变暗,虽然还不明显,但无疑是催促警告惠政:早点结束谈话,快回去吧!

  下了马车,惠政重新整顿了衣冠之后,这才跟随着领路的宦官进入齐王宫。

  齐王为什么要找自己,惠政一清二楚。

  从他一到齐国,齐王做出来的姿态他就有了判断,而经过今天的事情,惠政更加断定自己心中的想法。

  齐国表现出来的,是两个方面,齐国君王私人亲近秦国,不仅单独接见,而且相谈胜欢。

  而另一方则是齐国的王公大臣,他们亲近梁国,支持梁国,从今天的夹道欢迎就可以看出来。

  但实际上,惠政并不觉得这就是齐国关于秦国梁国所分裂的真实态度。

  这一任齐王已经当了几十年君王,以他的手段,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朝大臣居然敢顶撞君王的已经,甚至如此不给颜面,只能说齐王这几十年白干了。

  但实际上齐王真的有白干吗?

  其实没有,这一任齐王可是田氏代齐之后最出色的一人。如果说他把持不住朝政,惠政是半点不信。

  既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么只有可能是一个原因。

  要么,这是齐王做的样子,用来迷惑秦国和梁国,伺机大肆索取一番。

  要么,就是齐王还摇摆不定,想要看看两国的诚意再下决定。

  也就是说,自己这一次单独进宫,看似是齐王的恩宠,实际上是一次口风的试探!

  惠政走着走着,脊梁骨越来越挺拔,但是姿态却恭敬谦卑,不少宫廷侍卫和宫女对他的态度也十分友好,他见人也颔首示意,就好像吹破寒冬腊月的春风,令人心情舒畅。

  “到了……”

  宦官的公鸭嗓子忽然终止了惠政的去路,惠政抬头,只见自己面前是一座暖楼,而暖楼上有一个睥睨天下的君王,那就是齐王!

  “王上在暖楼上等着您呢,大人快上去吧!”

  惠政告谢,随即匆匆上楼。

  所谓暖楼,就是冬天用来驱寒保暖的建筑物。

  在土木结构横行的当代,这座暖楼却是全砖石结构,而且暖楼高七层楼,可以俯瞰整个临淄。

  暖楼全砖结构,上面是保热性良好的大方砖,而暖楼底下内部,则是火砖。

  火砖顾名思义,就是温度很高的砖,冬天的时候将火砖烧热,然后垫在底下,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暖楼都热乎起来。

  而且火砖源源不断的少,暖楼也就一直温暖。

  齐王骄奢淫逸,最喜爱这些享受贪图,因此冬天几乎都在暖楼上过。

  而这样的暖楼,在齐王的各个行宫之中都有。不得不感叹齐国富甲一方!

  惠政感慨万分,齐国尽情享受,而此时的秦王还在和国人同甘共苦,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就此凸现出来。

  而惠政也迷幻在这天工开物一般的神奇建筑之中。他仅仅是从楼下到了楼上,此时已经暖和的他不愿意再穿上厚厚的冬衣。

  褪下外袍,惠政跪坐在齐王面前,面前正有一盘残局,也不知道是齐王自弈留下的,还是在等他来破局。

  不过惠政进来之后,齐王的脸上则露出了笑容,那种笑容是天朝上国对乡野村夫的鄙夷之笑。

  “当年,我邻邦鲁国,被北方的狄人赶得家破人亡,我齐国先祖帮助他们打退了入侵者,重建家园。”

  “鲁国国力微弱,但他们知恩图报,为我齐国先祖修建了暖楼,后来才慢慢有了这么多暖楼。”

  齐国先祖?鲁国?狄人?

  惠政随即反应过来,这都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

  虽然脸上不能表现出来,但是惠政心里却对齐王十分鄙夷:齐国先祖,那是他的先祖吗?

  谁都知道田氏代齐,而这所谓的齐国先祖,其实是姜氏齐国的君王。

  至于鲁国,早已灭亡几百年了,不过鲁国匠人的造诣确实十分高超,这一点不可否认。

  而同时,惠政在心生鄙夷的同时,他明白了齐王的用意。

  这是在暗示他,想要齐国出手,需要有足以让他出兵的利益。

  至于什么利益,就需要斟酌一下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秦国时,君臣就已经讨论过了。

  土地,人口,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如果齐国趁机现在出兵,那么这些东西他们同样能够得到。

  既然可以得到,那为什么要跟秦国站在一条战线上呢?

  而秦国能够吸引齐国的东西,孝王一共提了两个东西。

  一个是,草原上的战马;另一个,是秦国的香料。

  想了想,惠政笑而开口:“昔日鲁国知恩图报,是天下之典范。也是仁义先河,无奈鲁国国力微弱,倾国也无法报答君王的恩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秦国。秦国不同于鲁国,境内有两样东西,算是天下罕见!”

  齐王微微一愣,他坐直了身子,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而此时惠政又下诱饵开口:“一个是我秦国的香料,想必齐王您也有所耳闻了!那异香之物,实际上是来自于我秦国西边的。这种香料,我秦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

  惠政娓娓道来,而同时,他也在观察齐王的表情变化。

  这是一个相互试探的过程,香料虽然弥足珍贵,但是想要成为撬动两国联手的杠杆,还是太高看了。

  因此惠政是想通过香料,来探查齐王的虚实。

  但令他失望的是,齐王虽然对香料原产自秦国的事实显得十分新鲜好奇,但是却没有任何的破绽!

  也就是说,香料在他心中不过尔尔,并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惠政心头有了论断,但他却没有急于开口,而是等待着齐王的下文。

  果然,过了半天,齐王总算是开口了:“先生说秦国有两样宝贝,世间罕见,不知道这第二件宝贝……是什么?”

  虽然齐王开口了,但是惠政心中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因为齐王的语气十分慵懒,从深处骨子里透露出一种态度:爱说不说,寡人只是随便问一下。

  惠政沉默,他措辞之后再度开口:“还有一件宝贝,就是来自西域的战马!”

  “想必王上对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事情还记得,中原的马比不上胡人的马,王上可知?”

  齐王还是没有太多的感情流露,他缓缓开口:“我中原腹地土地平坦有,崇山峻岭有,虽有马种,但无草场,中原马比不上胡马,这有什么稀奇的。”

  “可是王上可知道,这胡人的马,却又比不上西域马?”

  终于,惠政在齐王脸上终于看到了一点感情的变化,他的心地终于有了波澜,虽然只是一小部分。

  可是,齐王的姿态一如既往的很高,高的看不起秦国的样子,这又让惠政十分难受。

  “这西域的马……当真有胡马精良?”

  良久,齐王终于开口了。

  惠政也赶紧开口解释:“这西边是高原,高原上的马不禁更加高大、健壮俊美,而且耐力也比胡马更强,这些都是臣下有目共睹的。”

  有目共睹……

  齐王微微瞥了一眼惠政,随即又恢复了那不露声色的高深莫测:“说得听神奇,但是我齐国不缺战马,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仅仅是这样,恐怕本王无法说服朝中大臣啊!”

  看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齐国确实也有良马,这是很久之前就从狄人手上抢夺来的,而且齐国上下十分喜欢赛马,甚至到了癫狂的程度。

  而齐国军队之中也有大量的骑兵,这些都是齐国精心培育的,虽然不能和西域马相比,但也并不缺少。

  光靠这战马和香料,看来还是说动不了齐王的。

  无可奈何,惠政拱拱手:“恳请王上明示。”

  这时候,齐王的脸色终于有了变化,他脸上露出贪婪而猥色的笑容,令惠政毛骨悚然。

  “听说你们秦王有一个妹妹,二八芳龄,美艳动人,名满秦国……”

  果然!

  惠政私底下狠狠地抓了一把衣襟,嘴角也是轻轻抿了一下。

  虽然他对自己的能力很看好,而且他能看出齐王实际上已经动心了。

  但面对齐王这样附加的小条件,他还是束手无策!

  在秦国时,君臣就已经讨论过了这个问题,关于秦国公主的事情。

  虽然这也是秦国的条件之一,但是惠政有自己的操守,他希望能够通过光明正大的外交,说动齐王,避免公主远嫁之苦。

  但是事到临头,他依旧无能为力!

  所谓的远嫁,虽然是诸国斗争中管用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这往往是两国条件谈妥之后的附加条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利好。

  惠政告退,暖楼上只剩下齐王,这时候他才有机会听取属下的汇报。

  “我们一直监视着秦国使者,他去了大街上看迎接梁国使者的仪式,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兴趣,回到驿站就准备好了王上的召见。而临走时他又让属下收拾东西,搬去和梁国使者一处……”

  “这个惠政,也是一个手段极其高明之人呀!”

  齐王微微叹了一口气,在惠政看来他漠不关心的问题,实际上,他什么都关心。

  他关心香料,因为他骄奢淫逸;他关心战马,因为他胸怀天下;同时,他又关心秦国的公主,因为他是一个食色之徒。

  不过同样,他的城府也很深,虽然惠政提出的条件他全都喜欢,但是他却并不打算和秦国合作。

  相反,他此次决定袖手旁观!

  也不算完全意义上的袖手旁观,如今的楚王是梁王的女婿,如果楚国帮助梁国,那他当然选择帮助秦国了。

  不过这个帮助的力量十分局限,也就是牵制楚国而已,这些都是大家都懂的事情。

  而在齐王看来,秦国和梁国一定会崛起,不如让他们先自相残杀,整垮一个,这时候他在出兵收拾了剩下的一个,这样他齐国就可以独霸天下了……

继续阅读:第十一章 局中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皇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