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定魏皓是这么说的?”
蒙驽皱眉,他在夹城军衙里来回踱步,面前跪着的,就是被梁军放回来的秦军头目。
“属下不敢胡说,这确实是梁国敬王魏皓亲口对我说的!”
蒙驽皱眉,他看向一边的王艺,后者也是皱眉。
作为一方诸侯,魏皓不可能无聊到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他这样做的深意在哪里?
王艺和蒙驽对望一眼,皆是摇头。
此时蒙括忽然开口。
“父亲,或许魏皓是在诱导您!”
闻言,蒙驽一怔:“你这话什么意思?”
蒙括走出来,他先对自己的父亲和王艺抱拳行礼。然后展开自己的分析。
“所谓兵不厌诈,敬王魏皓深谙此道,因此他才能够两度进入河西,随后又安然退出。如此看来,敬王魏皓就是一个兵不厌诈之人,而且是惯用诈道。如果他这么说,意思就是他会在赵郡按兵不动,等待明年开春再与父亲对战。”
“这或许就是他兵不厌诈之道,如果他没有这一次传话,或许我们还会忌惮几分。但他这样说了,那很有可能他会率军北上,支援北郡!”
蒙括的分析很有道理,但其中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王艺发现了!
“可是大雪封路,趁雪赶路行军是个大问题,魏皓是用兵之人,他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危险。”
“这就是魏皓的高明之处!”蒙括昂首挺胸,分析的头头是道。
“虽然如此,但梁军有一支健跋军,军队行进速度奇快无比,不排除他们正准备出发或者已经出发的事实!而且……这只军队的数量很多,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已经达到四万多人!”
已经出发?
蒙驽来回踱步,儿子的分析很中肯,如此看来,也就只有这一种情况了。
“已经出发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们或许准备出发是真的。我听说梁军在黄河北岸准备,此时黄河北岸的冰面还没有阻塞交通,他们很有可能已经准备出发了!”
蒙驽下了决断,他认定祯毅已经北上。但兵不厌诈,他也不可能尽起夹城之兵北上。而且这不是他的管理范围,这件事情需要通过孝王决定。
蒙驽当即修书一封,快马送回新樟。
事实上,秦国国中高层,已经一致通过了:魏皓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漫长寒冷的冬天将秦军锁定在夹城,然后解放自己在赵郡的军队,在短暂的秋冬交替之中,北上支援北郡。
北郡是从前赵韩故地,粮食储备丰富,祯毅应该是打的在北境快速击败武安之后,在快速回援赵郡。在开春时黄河凌汛期过了之前回到赵郡。
如果魏皓真的做到了,那么他又将完成军事史上一个伟大壮举!
而且对于魏皓究竟有没有能力在短暂时间之内击溃武安率领的大军,事实上所有人都没有底,梁国的手段层出不穷,兵种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就那天雷,到现在秦军都还没有破译!
如果梁军真的可以量产天雷,那么魏皓攻破十万大军只不过是轻而易举!
新樟做出决定,蒙驽继续防卫夹城,将军王艺,率领三万军队北上支援。
而防守南方的子充再调一万军队,新樟调两万军队加强夹城防御。同时,子都率领三万长城守军出发,同样去支援武安。
此时此刻,武安所在的北线已经拥有了十八万大军,光是粮草运输线,已经多达七条!
而夹城的防守兵力还是有八万,这主要是担心如果魏皓做出什么惊天举动,夹城能够拥有反击的能力。
而令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对岸的祯毅正等着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进攻夹城确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是他的醉翁之意并不在于北郡!
他的一起布局,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让秦国认定,他的战略企图在北郡!
而根据梁军斥候艰难发回来的消息来看,秦军上当了!
他的目的达到了!
祯毅心情大好,到了此时此刻,他才真正的如释重负。
他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朝着西边眺望,虽然眼前全是鹅毛大雪,就连三百步外的黄河都看不见,远处的夹城更是只有一个小小的黑点,需要仔细辨认。
但他心中却看到了,看到秦军大肆调动军队,正在忙前忙后,忙里忙外的打点行装,前进北郡!
“卫先生有消息了吗?”
祯毅回头,慵懒的问身边的侍卫。
侍卫抱拳行礼:“蜀中道路艰难,信息传递不方便,暂时还没有卫先生的消息!”
卫先生,就是卫云迟!
他才是祯毅真正的暗子!准确点说,祯毅的暗子是蜀中的古蜀国!
古蜀国,前十几年刚刚被秦国灭亡,蜀中还有大量的蜀民依旧怀念故国。
而古蜀国从灭亡开始,与秦国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
而在前几年,秦国与古蜀国叛乱分子和谈,引他们上钩,却在共同攻击犬戎的时候狠狠地坑了他们一把。
从此以后,蜀国的叛乱分子销声匿迹,藏匿在蜀中,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死心,正在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调王艺对战西疆军荀旭,调蒙驽在夹城防御赵郡的自己,然后安排武安进攻北郡。
在秦国的战略规划完成时,都没有任何问题,也不涉及蜀中调动,唯一涉及到的,也就是前期从蜀中调动粮草。
而事情的转折在他试探吸引秦军的时候到来。
蒙驽紧急求援,王艺率军北上,子充也被调离蜀中北上,防卫西疆军的荀旭。
事情在此时出现了转机,祯毅的斥候发现了子充北上的消息,但他们并未重视,只是将其当做一个普通消息送回来。
而祯毅则发现了其中的破绽!
子充子都,是秦国孝王朝最初的两大战将,区别与狂且狡童,这两人有勇有谋。深得孝王信赖,即便是现在秦国人才济济,孝王依旧将防卫北方草原以及镇守蜀中的众人交给他二人。
子充是谁?
秦国平定蜀中时,狡童是开路先锋,他是指挥大元帅。他在蜀国经营了十多年,在蜀中威望极高。
古蜀国叛乱分子之所以一直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就是因为子充在蜀中。
而子充离开,虽然狡童还在,但他在蜀中并没有威望只有凶名,狡童镇压不住蜀中!
这才让祯毅看到了机会。
两军对垒,打来打去,打权谋,打粮草,打兵力。
这些都是劳心劳力的事情。能够直接霍乱对方的大粮仓,直接决定战争胜负,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种情况下,祯毅当机立断,果断下达命令,让卫云迟进入蜀中,斡旋蜀国叛乱分子,帮助他们起事!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祯毅制定了后续的一切计划,三次袭击,击溃狂且,令王艺无法回到西疆去,也就无法释放子充回到蜀中。
但这还不够,他必须要把子充锁定在西疆!
因此,他才制定了这样的计划,秦军已经被他误导了,接下来,就是要加深秦国这样的判断,这件事情已经有人去做了。
简从率领两万军队已经渡过了黄河,他将会充当赵郡军,出现在北郡!
这并不是祯毅从一开始就谋划的,而是在后来的较量之中发现的。
时至今日,子充才算是真正的被锁定在西疆。
看似并没有锁住,但子充一动,秦国将会面临整条战线的崩溃!
荀旭虽然能和子充五五开,但他祯毅也只能和蒙驽五五开。之前如果不是因为狂且的存在,那么他对登上西岸也是奢望。
问题在于,如果子充返回了蜀中,西疆南线就没有人能够制衡荀旭!
荀旭是大梁西将军,实力毋庸置疑,一旦没有了帅领级别的大将坐镇,狂且和狡童绝对防御不住!
同时,荀旭的西疆军编制和赵郡军几乎如出一辙,战斗力也不比赵郡军差多少。
而蒙驽在夹城,王艺在北方,子充不能离开西疆!
他的局已经布下,现在他只需要等待秦国君臣发现他的杀招,破解他的杀招!
秦国破解得了吗?
祯毅也是忧心忡忡的,他和武安对战三次,其实并没有讨到什么好处。
第一次夹城攻防战是因为荀令先送了一波人头,助长了赵韩亡人的士气。最后还是被武安攻破了。
第二次秦梁战争之所以胜利,是因为孝王急于求成,如果让武安稳扎稳打,实际上胜负为未可知。
第三次攻破夹城,是因为祯毅手上有大杀伤力的武器。
说是大杀伤性其实也不然,黑火药的威力上不去,只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
夹城重建之后用了大量青砖,黑火药只能用来恐吓敌人,同时,祯毅也已经决定将黑火药暂时封存起来,继续研究精纯,作为一种威慑力量存在。
也就是说,整个秦梁战争的致胜点只有两个,要么秦国击破北境防御,要么蜀中先被扰乱。
成败在此一举,就看双方的执行速度!
战争的阴云已经朝着北郡和蜀中汇聚,成败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