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谭记陶瓷
逍遥的书生2015-10-25 01:373,075

  一座巍峨的雄城矗立在齐鲁大地,高大的城墙散发着无尽的威严,斑驳的青石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雷天云站在济南城外,打量着这座华夏历史名城。这里有趵突泉美丽的传说,还有碧波万顷的大明湖,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出了无数的名人俊杰。

  今天,我雷天云来了。

  雷天云带领三十名猎豹突击队的队员,按照委任状上规定的时间,提前两天赶到了济南。雷天云穿了一身绸缎衣服,扮作一个普通商人,队员们都扮成伙计,一行人随着拥挤的人群,通过城门口,进入了山东省的省城。

  雷天云见过古代的都城,也见过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大都市,可他对这个民国初年的大城市还是很感兴趣。

  城市的规模很大,比淄川要大十倍以上。街道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不时还有人力车的呼喊、奔走,商铺林立,大部分是三四层楼高,有木石结构的中式建筑,也有钢筋水泥建成的西方建筑。

  三十名队员都是山里的猎户出身,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淄川县城,这次来到济南,可是名副其实的乡里人进城,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他们目不暇接,庞大的人流让他们有点无所适从,高大的建筑群让他们惊讶不已。

  只过了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晕头转向了,完全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在山林里,他们可以纵横东西,从容自如,可是在人挤人的大城市,他们都变成了乖宝宝,紧紧地跟着队长,生怕自己掉队了。

  雷天云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济南了,而且他的方向感极强,带着队员们不断地在大街小巷里穿行,熟悉这个城市的环境。之所以提前两天到达,是为了摸清这里的主要街道,这也是他的习惯。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要了解地形地貌,做好各种应变的准备。

  不过他们一行三十几人,目标比较大,雷天云可不希望引人注意。他首先在一个僻静的街道上,找了一间很普通的客栈住下来,嘱咐队员们在客栈里休息,看好货物,不要随便外出。

  他们这次到济南还要为“互助会”的产品建立销售渠道,所以带了一些瓷器和皮草制品的样品。究竟是自己开几间商铺,还是找代理商销售,雷天云还需要考察一番再来做决定。

  安顿好以后,雷天云和王廷山两人又上街了。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人们穿各式各样服装,有的在挑选货物,有的在与伙计讨价还价,雷天云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窥一斑而见全豹,商业街也是一个城市的窗口。

  雷天云重点考察的是陶瓷、机械设备和化学药品。卖陶瓷的商铺还比较多,产品的种类和成色都各不相同,不多都远远不如自己带来的样品,价格也比较低,买的人很多。

  机械设备的种类很少,只有几家外国洋行有售,大部分都学要提前预订,化学药品的情况与机械设备类似。

  雷天云就这么边走边逛,转过一个街角,发现了好几家陶瓷店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集市,就走了过去。走进一看才发现是一家比较大的店铺,门楣上有“谭记陶瓷”几个大字,占了好几个门面。

  雷天云进去看了看,发现店铺的陈设井井有条,各种陶瓷用品分门别类,摆放的十分整齐有序,店铺打扫得很清洁,给人的感觉十分舒服,在这儿选购的人也很多。

  很快就有一个伙计迎上来,介绍本店的各种陶瓷产品及其价格,雷天云边听边看,这些产品的质地与其他店铺的猜不多,价格也稍微便宜一些。看来店主在经营上的确有一套。

  雷天云没打算买什么东西,看了一圈就出来了,那个伙计依然热情地将他们两人送出门,还说了一句:“请两位客官好走,欢迎下次光临。”

  雷天云又走进旁边一家小店,这里的客人少多了,店内也只有一老一少两个人看着,像是一对父子。店内的摆设比较杂乱,一看就知道生意不太好。

  不过雷天云却被一些陶瓷制品上的花纹图案吸引住了,拿起一个花瓶仔细观看起来。花瓶上有一对喜鹊在枝头上,好像要引吭高歌,形态十分逼真,整幅图画笔画简洁明快,惟妙惟肖,体现了极高的雕刻和绘画技巧。

  可惜图案的色彩有点失真,和背景颜色混杂,严重影响了画面的效果,这个花瓶在普通人眼里简直是一无是处。可是雷天云却知道那是上釉和烧制工艺不过关造成的,其刻画手法堪称一绝,没有多年的苦练,绝对达不到这种水平。

  那个年轻人迎上前来问道:“这位客官可是看中了这个花瓶?”言语之中带有一些期盼。雷天云却问道:“这花瓶是你们店制作的吗?上面的图案很不错。”

  年轻人答道:“这是我父亲亲手画的。”

  雷天云看向后面那位老人,那位老人冲他点点头。

  “可惜了一手好功夫,全因制作不当被糟蹋了。”雷天云叹息一声,将手里的花瓶放下。

  年轻人听到以后,神色黯然,却没再说什么。那位老人开腔了:“这位客官好眼力,老朽一生钻研刻画手法,却无法烧制出一件精品,愧对祖先啊!”

  雷天云和这对父子聊起来了,得知他们姓李,父亲叫李平治,儿子叫李水生,是陶瓷工匠世家,祖传的陶瓷刻画手法,在附近名气极高。

  这父子二人都醉心于钻研祖传的手艺,都练就了一手相当不俗的技艺。本来日子过得还不错,可是有一次遇到了土匪抢劫,将他们马上要交货的一大批成品都打碎了,李家遭此劫难,家里最后一点家底被淘空了,只剩下这个临街的小店。

  可是他们俩都不善经营,这个小店常常入不敷出。就连工匠们的薪水都开不出来,有经验的烧窑工匠都跑了,导致李家的产品质量日益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

  父子二人空有一身高超的技艺,却无法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其心中的郁闷之情可想而知。

  几个人正在说话,一个身着富贵,满脸和气的人进来了,此人三十刚出头的样子,他看到雷天云以后,对雷天云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接着对李平治说道:“李老考虑好了没有?”

  李平治低着头不吭声,李水生气呼呼地说道:“你就死了这条心吧,这店子是我们家祖传的,我们是不会卖的。”

  来人摇摇头,说道:“你们借了那么多钱,现在早就过了期限,你们打算怎么办?”

  李水生的声音一下子低了八度,哀求道:“谭老板再宽限些时候,我们把店里的东西卖出去了,就有钱还了。”

  那个谭老板向四周看了看,没有说话,叹了一口气,转身走了。

  雷天云询问父子俩是怎么回事,李水生将事情的经过简单地讲了一遍。

  为了维持这间祖传的小店,他们向隔壁谭记的老板借了一些钱,用这间小店作抵押,可是生意依然不见起色,还钱的期限已经过了,父子俩还不起钱,又不愿意看到祖传的店铺在自己手里失去,事情就这样僵持住了。

  李水生气哼哼地说道:“我们家原来那些工匠就是跑到谭家去了,所以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这间店子,我们就是卖给别人也不会卖给他。”

  李平治却叹息不已,说道:“这也不怪谭老板,人家家大业大,给的工钱又高,那些工匠们也要养家糊口,不去他那儿又能怎么办呢?”

  李水生没了脾气,只是咒骂那些抢劫的土匪。

  雷天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以后,对那个谭老板起了兴趣,此人家大业大,看起来财势雄厚,却不算仗势欺人之辈,又善于经营,倒是可以结交一番。

  于是雷天云向他们父子打听这个谭老板的事情。

  谭老板叫谭向楚,与李家是同乡。谭家原本只是一个中等富户,也是经营陶瓷生意,谭向楚从小就聪明伶俐,喜好经商,后来读了商业专科学校,毕业之后开了家谭记陶瓷店,几年工夫就把原先的小店扩展到了如今的规模,谭家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户。

  此人极善钻营,与黑白两道都有结交,发达之后,在乡里捐资助学、修路搭桥,名声很是不错,深受乡亲们的爱戴。

  李水生虽然因为工匠的事情对谭向楚有点成见,但是对其为人却说不出什么挑剔的话语。

  雷天云觉得谭向楚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合伙人,现在自己手里缺乏经商的人才,自己也没有时间来经营。“互助会”的陶瓷制品可以考虑交给他来代理销售,这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打开销路。

  对于李平治和李水生,雷天云认为他们最好的办法是卖了这家小店,到“互助会”的陶瓷厂专门钻研陶瓷的刻画工艺,这样可以优势互补,制作出一些精美的工艺品出来。

  心里存了招揽的心思,雷天云让王廷山从包袱里取出了一件新河村出品的瓷器,递给了李平治。

继续阅读:第73章 烫手山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东方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