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赵志成在写小说,母亲到二娘家看电视回来说,志珍要出嫁,时间就在这个月初三。
“你们什么时候上学?”
赵志成心里计算了一下时间,没上学。
“还没上学!”
“那么你得去帮忙。”
赵志成不敢相信,志珍不到十八岁,对人挺好,每次到沿海打工回家或多或少买点东西给他母亲。志成记得那一年她刚上初中,常叫志成教她做数学题,一脸对未来的向往说:“哥,我想考医学院当一名医生。”志成跟她谈了许多学习方法及许多有志向的学者名人。可是暑假,她常和一群少妇放牛,心彻底改变,彭兴明家老婆给她到对门寨介绍一个男孩子。起初,二娘不知道,他们只是暗地里来往,后来志珍以二伯常唱酒和二娘吵架为借口不去上学了。二娘和二伯年过耳顺之年的人了,也不想再送,更何况是女儿,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他们就依了。
志珍没上学了,彭兴明家老婆便公开来提亲。二娘起初不答应这门亲事,志珍死活要跟男娃儿好,也没办法答应。二娘气坏了,几天没咽下饭。那男孩并不是那么有钱有势的人家,而且没长得没什么样儿,矮墩墩的,拉着脸皮子,像北京猿人。
赵志成觉得志珍那么乖巧,活泼的女孩嫁给他,简直鲜花插在牛粪上。不过他可老实的,一分钱绝不会用出二分钱。
“她年龄那么小!”
“她现在已怀孕六个多月了,没办法了回家来结婚。”
一个女孩怀孕,腆着大肚子没出嫁,农村是非常罕见的,许多人人前人后乱骂,对家里人来说也不光彩。
“请什么客吃喜酒!干脆就这样去婆婆家算了。”继父说。
“你知道什么?现在出嫁,娘家或多或少送上一二万块钱的嫁妆,以后到那儿找这两万块钱?”母亲说。
“他家哪有这么多钱!”
“你知道,他们没钱!志同打工那么多年,他妈一年卖猪又是多少钱!”
“但是许多亲人看见腆着肚子嫁出去丢人嘛!”
“有什么丢人的!现在社会是这样儿了。”
“我们原来族下有一个姑娘,也是没出嫁怀孕了,家族里把她沉河了。”
“你别去说别人,将来志宏的女朋友同样挺着肚子到我们家来。”
母亲和继父说到这都笑了。
母亲又说:“像赵告告的三妹凤秀,怀孕了准备回家来结婚,但在火车上小孩碰着流产了。三妹的后母丫妹骂得难闻死了。不过这是后妈,是亲生母亲会这样呀!”
“她本来不回家来,到男娃家去。赵告告贪财讲面子,他想凤秀的婆婆家那头送六七千块钱的礼。可是丫妹怕出劳动力,心里又想到时鸡抓不住,倒丢一把米。果然,不出乎丫妹所料,赵告告当天把礼算一算,倒填了几千块钱,心痛了才大骂!”
赵志成这些日子并不觉家中闲着无趣,没活干就拿起笔写。他坚信,文学是写出来的,绝对不是空想出来的。他的眼前总是闪着熠熠的光,也许永远闪着这种光。他对这种贫穷的生活并不抱怨,而是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挺满足。他坚信的目标一定达到。
这天赵志成吃了晚饭乘凉,母亲告诉他,荷花的儿子正法考上哈尔滨理工大学,但通知单还没有到,全村人都坐卧不安的等待之中。
赵志成听母亲说,心里开始并不感到失望,也不感到高兴。他认真地思考了,他认为自己一辈子不是与他们这些思想素质低下,而信仰不明确的人们争执。他想用笔来唤醒他们麻木愚昧的思想,同时引导他们去相信科学。
志珍出嫁的前两天,二娘就来叫他们全家去吃饭。这是他们村的俗规,无论谁家嫁女接媳妇得请全族人这几日吃喝。
赵志成和继父母亲都去了。
赵志成听母亲说,今天是男方家来女方家报出嫁日子。这是一个礼节,他们那儿绝不能少。
他们全族人基本都来了,志成没见志国一家人。因为二娘原来和翠云吵架,二娘不允许翠云把房子建在她屋前,志国便拉着腔和二娘辩理,志国还伸手打了二娘二耳光,把她打在屋前烂泥水沟了,所以二娘全家对他的行为记忆犹新,更何况二娘心胸狭窄死爱面子,常和他人说志国和他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这时一位姑娘从志成身边过,他看见母亲在与她打招呼。姑娘走后,母亲凑在他耳边说:“这姑娘就是志同的女朋友,是你翠云姐介绍的。”
赵志成才仔细打量了一下,年龄大概二十七八岁,身高一米六五左右,身材魁梧不像女人,倒像大男人。鸭蛋脸,眯着双眼,并不是母亲形容的那样吸引人。
吃饭前,二娘慌慌张张地钻来转去拿东西。志同则到神龛前摆了一张大木桌,二娘手忙脚乱地端了几碟菜,拿几尊大杯子放在上面,便给祖宗烧钱纸,边小声说:“祖宗们你们快来吃,孙女要出嫁了,保佑她将来幸福……”
烧了钱纸,媒人彭兴明家母亲(彭兴明和妻子都到温州打工去了没办法,她来了。)放了鞭炮。
鞭炮过后,二娘便吩咐上菜大家吃饭。在收捡神龛前大桌上的菜时,发现杯子里还未倒酒,二娘骂自己:“我这人该死了!杯里还未倒酒,希望祖宗们不要生气,是我老糊涂了!”
二娘便又上酒,又摆了几分钟后吃饭。
二伯则站在一旁发脾气,高声骂:“不知搞什么!酒不倒!”
从他猪肝色的脸上,知道是酒喝多了。他不喝酒家里出什么事他都不管,更何况喝了酒。
二娘白了他一眼吼:“你得了酒喝发什么牢骚?我这几天有事不想与你吵,让你喝。这事过了,我让你一滴酒不得喝!”
志珍立刻拉二伯到一边去说:“若妈打你吗,你自己疼。你喝了酒不要做什么,坐着玩。”
每次二伯拉着嗓子与二娘吵,没有好下场,每次被二娘拿东西打得鼻青脸肿。
吃饭时,母亲早以给志成找了凳坐,好像怕志成不得饭吃,拽着他坐下。赵志成看见许多人没凳子坐,自己坐着心里害臊。
上菜时,母亲忙给志成舀饭,不停地向他碗里挟菜。母亲知道,他们在学校没有肉吃,饱一顿,饿一顿的,而且他们家在村里过红白事很少送礼去吃。
“这么大的人啦!你愁他不得吃?”旁人取笑母亲说。
“不是的!他到学校读书,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让他多吃一点。”
吃了饭,志成先回家了。他刚回到家,凤钗来了。
赵志成知道凤钗是信仰基督教的。她知道志成家曾经信过基督教的,不知现在信仰没有,便上门来访问。
赵志成找椅子给他坐。
“你还没吃饭吧?我给你烧饭。我们是在我二娘家吃的。”志成说。
凤钗说:“哦……我知道,志珍出嫁。”
“是的。”
“你妈们一定在上面帮忙吧?”
“今天还没开始,过两天去了。”
凤钗看见志成抱柴便说:“不去抱柴烧饭,我在我妈们那儿去吃。”
赵志成便坐着和她聊天。
凤钗犹豫地说:“你认为基督教是假的吗?”
志成好像不专心听课被老师叫起来答问题似的,得一怔。这个问题曾经他问自己几百次了。他知道是假的!怎样给他解释呢?给他解释有用吗?她们这些人连学堂未进,什么叫科学,根本不知道,哲学听起来更像是对年弹琴,摸不着头脑。他曾经试着与母亲说过,但没起作用。
赵志成考虑片刻害怕伤她的自尊心,安慰她说:“怎么说呢?反正是为了陶冶一个的人情操吧!”
赵志成也许不让她生活着失望!他们曾经信仰宗教,认为菩萨是他们的护身符,可是使他们很伤心,许多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对菩萨失望,没办法,有人不知从什么地方引来了邪教,他们又有了新的希望。若告诉他们这新的希望是假的,骗人的,他们不是没有什么思想依靠了吗?
“在我们云舍坡,许多人都说是骗人的,可是许多事又实现了。我告诉你,这是真的,你们千万要信,对你们有好处。基督,神专门保佑这些穷苦人,受欺侮之人。”
赵志成听她说,好像生活中没有基督,就无法生活了。他暗忖,他不该让不明不白地放纵她们去信仰,有这样的信仰不如没有信仰。
“可我觉得这东西,不要把他神化了,不过作为一种信仰是可以的。”
“对!你说得好。我们是信仰他!但是有的人愿意去求菩萨,就是不相信神,不相信基督,还到处造谣说是!他们去公安局举报。……为什么说是真的呢?我们村里有一家只有一个独儿,脚被毒蛇咬伤了,请许多神医都没治好,花了几千块钱,家里人没办法,只有准备棺木入土了。奇怪的是经过我们向神祈祷,祷告,全家人几天几夜不吃饭不睡觉向神求,他儿子好了。别人听见绝不相信,但是真的呀!”
二千年来临之际,国际上的“和平演变”已经转变为“邪教渗透”。在中国这片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土地上,各式各样的邪教信仰都在大肆地传播,像霍乱病传染给不同肤色的人们。不但他们的灵魂受到浸蚀,腐蚀,而且他们的身躯也受到宰割。
他们正说着,志成的母亲来了。他们很热情,老远就招呼起来,可想而知,基督使他们的心打了结。若谁解开这个结,他绝不是邪教的信仰者!——是科学家,哲学家!!
这是多么可怕呀!赵志成浑身颤抖起来,他对他们的一举一言,非常恐慌,不知所措。
母亲和继父进屋坐定,母亲对志成说:“你听一听凤钗说,对你以后有益处!你在外读书,我们不在你身边,只有靠神保佑你,保你平安,万事如意!”
赵志成慌得紧,他是否知道自己已经犯了一个特大的错误,不应该怂恿他们。他无法向他们解释!他若是提出一个“不”字,母亲将会视他为敌人,这个家不是什么就毁了吗?
赵志成心不在焉,假装半信半疑的样儿听,脑子里在寻思自己的人生之路。他不想自己在他们的熏陶之下去实现理想。
晚上,他们听凤钗传教,读《圣经》。她歇下来时,继父会顺手接过来翻几下,从他的心里志成知道也是无可奈何,为了这个家只有听她们念叨与现实无关紧要的信仰。
凤钗递给志成看《圣经》,他没有把内容仔细看下去,却对里面那诗一般的句子感兴趣。
母亲指着《圣经》对志成说:“这本书你一定要看,否则你上学去了,不得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