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说要支援西征军之事,虽说极可能是俄国的阴谋。是对方想让大清和阿古柏火拼,但是这事其中可以做的文章可真不少。当日,龙飞扬就和自己父亲紧急密会。
醇亲王于第二天把奏章中的事正式向朝臣公布,当然他绝对不会忘记将此事夸大其词,直让人以为俄国真的诚心帮助大清收复新疆。
西征之事原本就已经定下,俄国又表示支持,让那些担心俄国会出兵新疆的大臣,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李鸿章等反对西征的官员马上鸦雀无声,朝中的对西征之事的态度,暂时取得一致。
而醇亲王则要求李鸿章所在的外交部对威妥玛采取强硬态度,指出马嘉理的在云南的恶行,拒绝一切赔偿。
而俄国支援大清西征的事情马上被新创办的《大清日报》所报道,成为当日政治版的头条新闻。在计划实施新政前,龙飞扬就开始考虑过创办《大清日报》。所以在新政之始,龙飞扬就请求父亲命新建的教育部赶紧办理此事。(文化部在四年后才建立)
《大清日报》的创办人,经过龙飞扬的再三考虑后,选定的了当时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的王韬。王韬,初名王利宾,字兰瀛。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第一个报刊政论作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报刊政论作家。
龙飞扬看上他,当然是因为他经验丰富,才能出众。王韬所创办的《循环日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宗旨是:“变法自强”。在历史上,是国人早期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当龙飞扬构思创办《大清日报》的时候,就想到了在醇亲王府中时,看过的《循环日报》和他的主办人王韬。在启用王韬时,还发生了不少波折,那是因为王韬有过案底,而且不是小罪,是谋反!这罪名是他在1862年是,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后得来的。如果不是当时国驻沪领事帮助,让他逃亡到了香港,早就死于非命了,更枉论成为被后世誉为“帝国的喉舌”的《大清日报》主编。
龙飞扬让父亲撤销了王韬的罪名,并召他回京,创办《大清日报》。当然龙飞扬是不会让《大清日报》像《循环日报》那样,只是单单宣扬“变法自强”。因为龙飞扬的目的是让《大清日报》成为一份促使整个国家加快发展,加速进步的报刊,简而言之,就是大清前进的催化剂。
这时的《大清日报》分为六个版面,分写政治、经济、文化、民生、西洋文明和军事,而它在后期也在不断改良和完善。
当日的军事版头条是《帝国西征》,其中首刊的是朝廷的诏令:兹我大清属国浩罕帕夏(将军)阿古柏,犯上作乱。无故入侵吾大清,侵占吾国土,杀害吾子民,犯吾天威,罪不容赦。特命陕甘总督左宗棠率皇师,荡平逆贼,驯服不臣。
这篇文章是龙飞扬亲自动笔的。这份诏令,特意强调浩罕是大清的属国,阿古柏是我属国浩罕的帕夏,也就是说阿古柏是我大清属臣。原本西征军反抗阿古柏侵略,收复新疆的战事,就摇身一变,成为大清自家的内务。别的国家,干涉这事,自然就是干涉大清内政了。这一举动,在后来的确在减少西方列强,干涉这场战事方面,取得不少成效,可见此举的高明。
而且王韬,在文中还大量书书写阿古柏在新疆的恶行,让人们认知道这场战争是正义的一方是大清。并提到大清国库空虚,趁机发动西征军的募捐行动。这是龙飞扬的主意,一来,是因为增加宣传效应;二来是他不想,浪费一丁点的赚钱机会。
至于俄国支持西征军粮草和军火的事情,是写在政治版的,王韬特意把它和书写“马嘉理案”的一篇文章摆在一起。
一篇是写俄国派兵“驻守”新疆,支援西征军粮草,高度赞扬,俄国人和大清的友谊。另一篇,则是揭发“马嘉理案”的真相,大肆谴责英国人蛮不讲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想借俄国之事,来贬低英国。这还没结束,《大清日报》还翻译成英、法、俄、德文,四种外文版,输送到国外,制造舆论。
这份报纸的影响之巨大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即使是始作俑者龙飞扬也为此大吃一惊。
国人在看到这篇报道后,马上做出反应,发动抵制英货运动。顿时,英国销路急降,英商损失惨重。而英国政府对此十分震惊,被迫严厉斥责威妥玛擅自做主,威胁发动战争,并令其和再次就“马嘉理”案和大清外交部协商。
其中有一人在此次事件中名扬天下,这人就是这次抵制英货的发起人郑观应,也是大清日后的商务部部长。他在这次事件中还得到启发,在《大清日报》中写了一篇名为《商战》的文章,主张大清面对列强的经济侵略时,应该积极面对,号召国民抵制洋货,并建造自己的工厂,改良自己的商品,和西方列强进行商战。
而这次事件也被郑观应称为大清帝国与列强商战的第一战,也是第一场胜仗。文中还提及要收回政府的关税自主权,保护国内的民族工业。
兰州帅帐前,刘典正抬眼眺望西方的晚霞。这时军营中,只有零星的军帐,大队人马已经出发多日了。
他举起手中的过期的《大清日报》看了又看,笑道:“看来这些写文的人,真的不简单啊!这次西征之事,他们可是帮大忙了,但愿左帅的西征能顺利。(由于当时电报才刚开始筹建,日报只能在京师发刊,不像后来那样,各大城市同时印刊,所以日报送到西北时,早就是“过期产品”。)
西征军已经出发了,刘典为什么还在这里呢?其实镇守后方大营,就是刘典的任务,他主要负责后勤和支援。而前方就放心的交给左宗棠和刘锦棠他们,而他只要确保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就行了。
“老爷!”一骑马在营寨前停下,一个小伙子熟练的翻身下马。
“咦,刘三,你怎么来啦!是不是我母亲身体出了什么事?!”刘典一看很是心急。
“老夫人没事,只不过是她老人家,看见了报纸,上面写到你所在的军队要去收复新疆。现在父老乡亲都在谈论此事,她命小的带封书信送来,另外还有父老乡亲们省吃省用,所存的捐款,都一并交给老爷。老夫人还叫小的传话,男儿志在四方,不用牵挂她老人家,不要辜负乡亲们的期望,一定要打败那些反贼,救救那些可怜的百姓。”刘三语气真诚至极。
刘典听得泪影婆娑,“老母亲啊!孩儿会努力的!”其实他在任陕西巡抚的时候,曾经因为挂念家乡年老的老母亲,所以辞官回去。如果不是因为西北的军事紧急,而且是“老拍档”左宗棠请他出来,他可能还在家乡侍奉老母亲呢。
他看着刘三递给他的书信后,心中暗道:看来自己错了,母亲不但想自己的儿子陪在他身边,更想自己的儿子能做一个于国于家都有用的人!
“左帅!你可不要让百姓失望啊!”刘典望着西方的落日余晖,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