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意气相投
狂生汪某2015-10-25 02:423,384

  寺中僧众正做晚课。小苏相公和摩云在禅房内挑灯谈心,聊得十分投机,不觉间忽听撞钟声响,那是寺庙开饭钟声。不一会儿,有侍奉小沙弥送来饭菜。那木盘中只放着一大盆米饭、四样精致斋菜、一碗素净清汤,所用器物皆是上品细瓷。

  出家之人吃素源于南朝梁武帝萧衍。这梁武帝不仅笃信佛教,而且天生素食,讨厌吃肉,曾下《断酒肉文》诏令,提倡天下僧侣吃素戒肉食。而持斋不仅戒肉食而且还要戒“五荤”,指的是葱、蒜、韭菜这些味重气毒的食物,吃了会伤五脏六腑——修道人心平气和,主清淡不重口味,所以戒吃!因此,这斋菜讲究的是素净清香,多用豆类和三菇六耳,食用清香爽口,滋补强壮、精肺益气、清涤肠胃、静心养神。

  小苏相公赞道:“狮子滚绣球、荷花出水、象牙雪笋、八宝素烩四个斋菜色香味俱全。”

  摩云吃了几口饭菜,“好吃!山珍海味也比不过这国师亲手做的斋饭。”

  小苏相公笑言:“你我当初约定,改日相见要大醉一场,可惜寺庙之中无有美酒!”

  “苏相公如此一说顿时勾出我的酒虫来了。现在正是长干寺晚饭时辰,我去找找,看有无美酒。”

  “摩云兄弟,寺规森严,哪里可以找到酒食?”

  “那也未必,有些和尚暗地里破戒躲起来偷吃酒肉也不一定。我曾见到一个恶和尚,他就是无戒不破。”摩云拍拍“呼雷豹”头部,说,“找酒肉可又是你最拿手的本事,带我去吧!”

  “呼雷豹”毕竟是犬类,国师的斋菜味道再好,也不是它所爱。它竟像听懂了摩云的话,摇头晃脑十分兴奋。

  小苏相公见这一人一犬如此,不由莞尔而笑。

  寺庙中处处灯火。摩云出了禅房,跟在爱犬后面,往厨房行去。僧众此时都聚在饭堂吃饭,一路上零星撞见几个执事僧,看他武官服色只道是国师身边的人,也不敢来多问。摩云走近厨房,正见两个僧兵抬着饭盒挑着灯笼往暗处走。

  摩云见“呼雷豹”表现异样,心想:莫非这僧兵抬的饭盒有古怪?当下闪身跟在后面,却见那两个僧兵却不朝后院大门去。除了灯笼火光四下里漆黑一团,两个显得鬼鬼祟祟,忽然闪进了一间小屋。摩云更是起疑,凑近小屋窗户看时,大吃一惊:他们进去后也不点灯,只把灯笼挂在墙上。打开食盒,取出里面食物一样一样摆在桌上,尽是大鱼大肉,还有美酒一壶。

  那两僧兵看着眼前酒肉垂诞欲滴。其中一个吞了口口水,“好酒,好菜!咱们今天有口福了。”另一个说:“不错,灵光大师统管五百僧兵持戒好不严厉。咱们平时哪有机会一沾荤腥!此次破例,居然派我们给那三个毛贼送酒肉。”

  “且不管他,我们先开开荤,再送去给那三个毛贼享用。也不知那三个毛贼什么来路竟可以受此礼遇,可以令灵光大师破戒。”

  摩云心想,什么江湖毛贼,莫不是“梁上三君子”?也不容他们吃喝完毕,猛然推开门闯进屋去。两僧兵吓了一跳,齐喝:“谁?”摩云出手如电,分别点中两人腋下大穴和哑穴,跟着“噗”地一口气吹熄灯笼。

  两僧兵顿时不能动弹也不能呼叫。摩云呵呵笑道:“好啊,两位居然躲在这里吃肉喝酒。待我捆了你们去见心木国师。他是天下出家人之首,手下竟出了妄破戒律之徒,且看他如何处置你们。”随即解开一人哑穴,“老实交代,你这酒肉是送往何处?莫非是送给心木国师享用?”

  那僧兵脸色煞白,“罪过,罪过。国师自幼出家,持戒至今二十余年,何曾破过戒,动过酒肉。你若是诽谤国师名声,我五百护法僧兵都要与你拼命!”

  “那你这酒肉送往何处?”

  “送给灵光大师的客人。国师毫不知情,灵光大师自己也不吃。”

  “灵光大师是何人?”

  “心木国师两大护法之一,洛阳白马寺寺主!”

  “嘿嘿,我却不信。哪有做了酒菜自己不吃的。你且告诉我灵光大师客人的宿处,我去看看。”

  那僧兵只想维护国师名节,“此处向前十余步,右手边有一个小别院,角落里一间废弃杂屋就是。你自去看。”

  “哪有把客人关在杂屋内的,你果然说谎,”摩云复点了他哑穴,顺手将那壶酒塞进怀内“这壶酒留为凭证。”心里在想,心木国师温文尔雅,高僧大德,我却说他偷吃酒肉,实在是大为不敬。

  顺着僧兵指引的方向寻去,进了一道月门——这里果然有一个小别院。小院角落里一间杂屋窗口透出烛光。那窗户已经破烂,借着烛光依稀可以看清里面情形。一个极高大的老和尚手持烛台,照亮了另外三个人的脸,赫然就是“梁上三君子”,而在杂屋门口则垂手站着四个僧兵。

  摩云迅速接近,隐在院中花丛里,他身在暗处,对方在明处,自然未能发现他。但是,他与国师的两大护法之一灵秀僧对掌。既然灵秀僧武功惊世骇俗,想来另一位护法僧也是高手。假若这屋内老和尚是僧兵口里所言的灵光大师,那便不得不小心行事,要知道武学修为越高的人耳力目力越灵聪。

  摩云见那老和尚和“梁上三君子”嘴唇翕动,压低了声音说话,但此时刮着晚风,远近草木沙沙,一句话也听传不进耳。他摒住呼吸,运用耳力,凝神听取,用的是“神行追踪术”中的“空闻辨音”,能在一片嘈杂喧闹声中专门听取自己要的声响,其它杂音可以充耳不闻。

  只听“老酒鬼”李涂的声音说:“……灵光大师,你是国师身边侍者护法神僧洛阳白马寺寺主,声名显赫,能出手相救,我兄弟三人感恩不尽。”

  “我佛慈悲,出家人便是要帮助世人解除困苦,何求感恩。你三人贪嗔之念太甚,致使烦恼中生。老衲救你们是为点化你们,盼你们能迷途知返,远离欲念,早日忏悔罪行业障。”

  摩云心想:原来是灵光大师趁着雷雨时分天地昏暗劫了“梁上三君子”!以他的身份自然有机会摸清屯兵营地的情况。

  胡非为的声音说:“老和尚,我三兄弟平生任性胡为,好事做得不多,坏事做得不少,浑身罪孽。你说我们该如何忏悔?如今身犯重罪,被官府缉拿,如何解脱?”

  “阿弥陀佛,施主积善留德,便能忏悔赎罪。诚心向佛,自得解脱!”

  花留秋的声音说:“大师,你莫非是要我三兄弟出家做和尚?”

  “三位施主果真有事佛之心,老衲可收容为徒。届时禀明国师,授予僧戒度牒,便成为出家之人,按律可免追究罪行。”

  原来,按隋朝律法:获罪之人如果遁入空门,出家为僧便可免罪。而当时之世,纷乱动荡,犯罪之人不计其数,大家为逃避官府追究,都涌入佛门,以至于寺庙僧众数量惊人。隋炀帝为限制僧众数量规定:凡被官府授予僧戒取得度牒的才能算正式僧人。摩云心想:假若“梁上三君子”真的做了灵光大师的弟子,剃度出家,取得度牒,那么就可免罪。只是“梁上三君”恶习难改,就算出家也必定是酒肉和尚。

  胡非为的声音说:“老和尚,你身份地位崇高,我三兄弟能做你弟子,那是想也想不来的。我胡非为只是要问,我们三个不过是江湖毛贼,怎值得你费心?”

  “阿弥陀佛,老衲超度有缘人,何问毛贼与英雄,有罪或无过?”灵光大师将烛台放在桌上,“三位施主细细思量一番,老衲告退,稍后自有人送来饭食。这处小院极是僻静,老衲亦吩咐过弟子暗中守住,所以三位大可安心。”

  摩云知道灵光要出来,忙让“呼雷豹”匍匐,自己也伏低身体。便在此时,半空一道耀眼闪电照得四处通亮,这老僧两道浓黑怒眉,一圈半寸花白钢须,长相粗鲁,一双眸子映着闪电灼灼反光,神情古怪。摩云心说,这个老和尚有些蹊跷!见他也不用灯火,大步如飞,直出了小院,估计是寻那两名送饭食的僧兵去了。

  假若灵光和尚乃至心木国师插手,那么自己追捕“梁上三君子”的事就便得复杂了。摩云本想扭送“梁上三君子”去见心木国师,但一转念,揣着酒壶回了小苏相公禅房。

  小苏相公正等得心焦,“摩云兄弟,寺庙中找酒喝谈何容易!”

  摩云从怀中掏出酒壶,“果不出所料,寺中藏着大把的酒肉和尚,我顺手牵羊提了一壶来。”两人相视大笑。

  他知道小苏相公是心胸磊落之人,又出身公卿之家,熟悉朝廷内外情况,或许有什么见教。当下也不隐瞒将军营里犯人走脱,而自己又在寺中发现“梁上三君子”的经过详细告诉他。

  小苏相公听了,沉吟说:“‘梁上三君子’虽然品行不端,倒也不失为江湖好汉,为百姓做了几件大好事,连天下第一智者王婉儿姑娘也对他们有所眷顾。如果心木国师座前侍者能收容他们出家,免去朝廷罪责,于摩云兄弟你便可以交差;于“梁上三君子”则可保全性命,那未尝不是一桩好事。摩云兄弟,你我一见如故,如不见嫌,苏某想和你就此结为兄弟,不知意下如何?”

  “苏相公你是天下名士,摩云出身边塞牧民之家,草莽之辈,能和你结交是荣幸之至,”摩云大喜。

  “苏某言语偏激,行为乖张,不仅得罪了满朝权贵,连当今皇上也对我大为恼火,几次迁怒到苏某兄长身上。只怕今日结交,将来也会连累于你。”

  “你落魄也好得势也好,摩云和你结交只图情投意合,快慰平生!”

  “那好摩云兄弟,苏晓春今年三十有二,不用问,定是痴长你几岁。”

  “摩云二十四,苏相公你为兄,我为弟。”

继续阅读:二十五、高僧大德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魔武长生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