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见张于动问其姓名,微微一叹,脸上露出一丝怅然之色,随即笑道:“以前的名字我早就忘了,现在嘛,我叫‘十三’。”
“十三?”张于奇道:“这哪里是人名啊?”
那人拍拍张于肩头,笑道:“,张公公,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少越好。我先走了,下一步行动的计划,我晚些时候会派人交给你,还望公公一定尽心啊。”
张于闻言忙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那人一笑,飘然而去。张于望其背影,心中感叹道:此人真是个人才,却连真实姓名也无法示人,诚为可惜也!
(曹懆麾下机密情报组织“飞刺”中成员皆以数字为其代号。)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汉献帝还在睡梦之中,就听张于在寝殿外轻声唤道:“陛下请起,陛下请起••••••”语气急促。汉献帝一惊,想到马腾、杨彪意图谋反之事,不敢轻怠,连忙穿戴整齐来到殿外,见张于满面惊慌之色,问道:“有何要紧之事?”
张于摆手让周围侍从的宫女太监出去,小声对汉献帝道:“刚接到密报,马腾已然发觉那名仆役来皇宫告发其谋逆之事,与杨彪、孔融等合谋,今日午时就会起兵来围攻皇宫,对陛下行大逆不道之举也。”
汉献帝闻言大惊失色,张口结舌道:“其等逆贼••••••竟••••••竟敢害朕性命耶?”
张于重重点了点头。汉献帝冷汗直冒,浑身打颤道:“如之奈何?你可有办法救朕?必有重赏!”
张于忍住笑,作色道:“以奴婢之见,陛下眼下应当机立断也,岂不闻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汉献帝惊问道:“如何先下手?”
张于道:“陛下可下旨召马腾、杨彪、孔融三人即刻觐见,奴婢则挑选内侍中忠于陛下者百人,各持兵刃,埋伏于金銮殿帷帐之后,只等陛下一声令下,我等随即杀出,将此三人剁为肉泥!”
汉献帝犹豫不觉,迟疑道:“若如此,不能昭示其等罪证而暗杀之,恐群臣百姓不服也。”
张于进言道:“陛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啊,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也。”
汉献帝思索半晌,长叹一声道:“好吧,就依你之计行之。”
张于即命执笔太监起草诏书,用汉献帝玉玺大印(非是传国玉玺),遣小太监送出宫去。马腾这几日忙于战事,急得目红面黄,寝食不安,这天正在城上巡视兵马,却接到天子旨意召自己速速入宫。马腾不解,但又不敢不去,只得一身戎装,骑马来到皇宫门前,正遇杨彪、孔融二人。
三人见礼毕,马腾奇道:“二位大人为何在此?”
杨彪道:“被陛下圣旨召见,故前来也。”
孔融沉声道:“我也是••••••现今曹懆、韩遂两军围攻长安甚急,城内也是暗潮汹涌。恕我直言,陛下近年来,对我们三人早存猜忌之心,今日突然单单召见我等,不知何意啊。”
马腾是个实心人,笑道:“面见陛下便知缘故也。”
杨彪道:“诸事紧急,我等快进去吧。”说罢率先入宫,马腾随后,孔融怔了怔,犹豫一下,也迈步进宫而去。
三人一同来到金銮大殿门口,被内侍拦住解下佩剑,入内后只见汉献帝高坐龙榻之上,左右只有数名宫女侍立。
三人行三跪九叩大礼,汉献帝紧张万分,不觉颤声道:“爱••••••爱卿平身。”
马腾、杨彪、孔融谢过圣恩,立起身来,马腾进言道:“陛下,不知何事召见?”
汉献帝干咳几声,道:“这个••••••到也没什么大事••••••马爱卿府中书房由谁打扫啊?”
马腾奇道:“我不太通文墨,书房几乎不用,已上锁了近一年了。”
汉献帝闻言大吃一惊,急道:“爱卿所言是真?”
马腾见状大惑不解,道:“确实如此,陛下为何有此问?”
汉献帝细看马腾神色,不似作伪,又想到数年前平灭李傕、郭汜二贼之事,突然如冷水泼头,恍然大悟,跺脚叫道:“坏了!我上当了,爱卿等快快退下。”
话音未落,一声尖声大叫响起,帷帐后百余名太监各持兵刃杀了出来,为首者正是张于。原来张于依那位“十三”定下的计策,率众心腹太监埋伏在大殿四周,只等汉献帝下令即冲出将马腾等三人杀死,。
但出乎张于意料之外的是,他听了汉献帝与马腾几句对话,发觉汉献帝似乎有所醒悟。这还了得?!马腾等人不死,脑袋搬家的就将是自己了。张于一狠心,不等汉献帝发令,自作主张领众太监一涌而出,向马腾、杨彪、孔融扑来。
霎时情势大变,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文弱的杨彪、孔融二人被当场杀死,马腾则颇有勇力,夺下一太监之刀奋起反抗,但张于命属下内侍将殿门关闭,百余人四面围上,刀剑乱砍,久战之下,马腾终于寡不敌众,惨死在众宦官之手。
张于见三人皆死,大喜过望,回头一看,汉献帝却已不知去向。张于一面使心腹将宫内情形通报“十三”,一面命众太监四处寻找汉献帝,但一个多时辰过去,仍是一无所获。
不见了皇帝,这如何是好?!张于正在彷徨无措,却听宫外人声鼎沸,如同炸了锅一般。张于大惊,忙遣人打探,不一时回报道:“公公,大事不好了!长安城现在整个都乱了,马腾麾下那些西凉莽夫们不知从哪里得知了其已死的消息,攻破宫门闯进来了,见咱们就杀啊。”
张于闻言惊慌失色,几乎瘫倒在地,却听隐隐有喊杀声传来:“杀光阉狗!”“为马大将军报仇!”••••••完了!张于心中一凉,赶紧跑吧,但又能跑到哪里去?马腾之兵不问青红皂白,见无须者(太监都没有胡须)就杀,到后来杀得性起,连宫女、禁卫军士卒等也被屠杀殆尽,整个皇宫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几乎成了一座死城。而张于最终也被马腾麾下官兵搜到,乱刃分尸而死。
令人惊异的是,在御花园假山上一个隐秘的小山洞里,发现了汉献帝和一个30岁上下,瘦长太监的尸体。汉献帝咽喉被割开,流了一大摊血,而那太监则是因心脏上刺着一把短刀而亡。
马腾、杨彪、孔融等身死,长安守军群臣中骤然失去主心骨,在“十三”等隐藏在长安之“飞刺”细作的配合下,曹懆、韩遂大军不费多少力气就攻破了城池,马腾麾下万余精兵除千余人战死外,余者皆降。
经过一天的混乱,入夜后的长安渐渐恢复了平静。而在皇宫中一座小殿内,曹懆、郭嘉、毛玠、“十三”四人立于汉献帝的尸体旁边,默默无语,气氛十分凝重。
毛玠突然对“十三”怒道:“你是怎么办的事?马腾、杨彪、孔融之死的消息是怎么泄漏出去的?弄得皇宫之中一片大乱,陛下也••••••陛下驾崩,主公可怎么向天下人交代?!你难道没有遣专人保护陛下?”
“十三”连忙下跪道:“我此事做的确实有疏漏之处,不敢自为辩解,但••••••我这里绝对没有泄漏消息。至于陛下安全,我也有安排,命‘二十五’日夜在陛下护卫,但••••••后来我在后殿处,发现了‘二十五’的尸体,也是咽喉被割断而亡,情形与陛下一般无二。”
毛玠大怒,正要继续指责“十三”,郭嘉拦住,长叹道:“张于行刺杀之事,宫中内侍、宫女知之者甚多。以我之见,这消息嘛••••••恐是别的势力故意泄漏出去的,目的就是引起长安混乱,好借机将陛下杀死,而能嫁祸到主公身上也。”
毛玠挥手让“十三”你退下,疑惑道:“别的势力?奉孝(郭嘉,字奉孝)所指者是谁?”
郭嘉叹道:“天下群雄之中,与主公有仇的不少,但陛下驾崩对其有利的••••••恐就聊聊无几了。”
曹懆笑道:“奉孝是在指刘备?陛下驾崩,其好以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的身份承继大统,成就帝业?”
郭嘉笑道:“难道这不可能?”
曹懆笑道:“刘备此人,素怀忠义之心。此事即使是刘备势力所为,也恐不是出自刘备本人授意,而是其麾下那些意欲攀龙附凤,成就功业之人背其行事也。”
毛玠思索片刻,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眼下陛下驾崩,此信一旦传开,天下人皆会归怨主公也。该如何是好,请主公速拿主意啊。”
曹懆闻言望向郭嘉,郭嘉道:“此事瞒不住,索性不瞒。主公可下令全城挂孝,为陛下大办葬礼,主公应持大礼,显得••••••悲痛一点,将罪过全部推在马腾乱军身上,杀一批冲击皇宫者,以安万民之心。最重要的是••••••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位该由谁继承,主公需熟思之。”
曹懆皱眉想了想,突有所悟,笑道:“少帝如何?”
(汉少帝刘辩,刘辩为灵帝所生,汉献帝刘协的哥哥。初灵帝嫌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欲立刘协为帝,但因何皇后受宠且位高权重而犹豫未决。189年灵帝病重,将刘协托给,灵帝去世後,刘辩得以继承帝位,是为汉少帝。入京後,少帝被董卓废为弘农王。)
郭嘉拍手笑道:“主公之见正与我相合。”
曹懆见此,遂即命毛玠火速遣人去迎奉少帝来长安。当夜毛玠密来见郭嘉,二人相视会心而笑,毛玠道:“奉孝真是神机妙算,你怎知陛下会驾崩,而早使我遣人往弘农将少帝掌控?”
郭嘉笑道:“也无他,图个有备无患耳。”
毛玠大笑,告辞而去,郭嘉送出,望着屋外繁星满天,心中暗道:“刘备麾下有人愿意辅佐其成就帝业,主公,你麾下也有这种人啊,比如我和孝先(毛玠,字孝先)等。”
-------------------------------------------------------------------------------------------------
却说汉献帝见金銮殿内异变突生,张于领人杀出,血光乍现,汉献帝年幼,哪里见过这个,吓得忙往后殿而逃。行了半晌,回头一看,只有一20岁上下的小太监在后跟随。汉献帝稳住心神,问道:“你叫什么?在哪里供职?归哪位公公属下?”
那人一笑,道:“我?陛下叫我‘二十五’吧。”
汉献帝闻言大为惊奇,正此时从旁边屋顶突有一人扑下,只见寒光一闪,那个‘二十五’已然倒在地上,咽喉处鲜血直冒。汉献帝大骇,几乎跌倒,那人过来伸手扶住,将汉献帝夹在腋下,轻若无物,跳过花丛,避过人众,来到御花园假山上一山洞之中,将汉献帝放下。
汉献帝稳住心魂,看那人太监打扮,30岁上下,瘦高,却从没见过,颤声问道:“你••••••你是何人?”
那人一叹,道:“陛下,我······我是你的朋友。”
汉献帝闻言稍微安心,问道:“你何时进的宫?”
那人叹道:“我是去年年初由杨修大人引荐,进宫来服侍陛下的。”
汉献帝奇道:“可朕怎么没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再次长叹,道:“名字?······陛下叫我‘六月初九’好了。”
(刘备麾下机密情报组织“岁月”中成员皆以日期为其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