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会籍血战
鹰羽2015-10-25 02:164,141

  太史慈用土石将会籍城东门自内堵死的消息传到孙策、周瑜耳中,周瑜不由叹道:“太史慈有名将之风也,不可小视。此举自绝后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者也••••••会籍城有其在,恐不易下之啊。”

  孙策怔了一下,似乎出了会神,周瑜见状,忙追问道:“主公,你怎么了?”

  孙策长叹一声,道:“方才想起与子义(太史慈,字子义)结识交往之经过也,不觉神往••••••子义乃当世虎将,英杰之才,我一见就觉与其投缘••••••公瑾(周瑜,字公瑾)能不能设法招揽之?”

  周瑜叹道:“主公,恕我直言,此事恐难如登天也。”

  孙策问道:“这是为何?就因为子义与刘备乃结义兄弟?誓同生死?”

  周瑜道:“这只是一方面而已,主公不要忘了••••••陈元龙(陈登,字元龙)之死一事••••••太史慈心中必然痛恨我等,怎会投效主公耶?”(太史慈派遣的为陈登诊治的医师被孙策、周瑜遣心腹冒充,借机将陈登暗害而死。)

  孙策闻此,慨然长叹,摇头无语。

  周瑜道:“现今形势,我军与刘备军已然势同水火,再无转还之余地也。主公,此关键时刻,万不可怀妇人之仁,感情用事,必须下决心啊。”

  孙策闻言,重重点了点头,叹道:“唉!为什么我与子义偏偏是敌非友?看来彼此之间必然要一决生死了••••••作知己好友,今生是无缘了,来生再说吧。”

  周瑜见孙策如此,甚感欣慰,笑道:“主公乃成大事之人,万不可拘泥于私人情谊而做出有损王霸大业之事也。”孙策微微苦笑,与周瑜又商议了一下军情,传令下去,命全军不计伤亡,猛攻会籍,越快攻取之越好。

  此军令一下,孙策大军即刻行动起来,会籍城方圆数里之内立时战云密布,这场残酷而激烈的会籍攻防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在震天动地的战鼓声中,1万孙策军精兵自营寨列成数个方阵而出,缓缓向会籍城压来,为首者,乃孙策麾下勇将周泰、陈武二将也。孙策、周瑜等谋攻会籍已久,准备十分充分,军阵之中,还有不少云梯、冲车、井栏等攻城器械。城上刘备守军见孙策军黑压压一片,如同乌云般席卷而来,军威盛大,不觉气窘,士气稍落。太史慈依城墙垛口向下一望,见孙策军先锋行到距离城池有二百五十余步远之地,一声号角响起,全军如同一人般整齐停下,众兵士开始有条不紊的调试器械,擦拭兵器,摩拳擦掌,只等孙策一声令下,即向会籍城发起潮水般猛烈的进攻。

  血战将至,沙场之上反而静悄悄一片寂静,只有风吹旌旗,战马嘶鸣之声不时响起。太史慈见之,心中暗自感叹道:“此乃真精兵也!看来孙策、周瑜是下血本必要重夺会籍,置自己于死地了!水军那边最早也得等到天晚才能动手••••••当务之急,是设法先将孙策军这一日的进攻打退啊!

  太史慈回首一望,见己军士卒脸上多有畏惧之色,知道是方才被孙策军威势一下震住了。守卫城池,最重要的是军心战意啊,可怎样才能振作一下守军的士气呢?太史慈念及此处,心里突然一动,暗暗衡量了一下自己与孙策军军阵之间的距离远近,感觉心里有点底,又抬头看了看城上所树旗帜旗角扬起的方向。还好,是顺风••••••太史慈内心盘算一下,觉得可以一试,遂一咬牙,挺身立于城墙之上,成个大大的“人”字,直面城下这万余孙策军兵马。

  太史慈如此举动,见之者无不惊异,会籍城内外数万双眼睛都直刷刷盯着他望来!太史慈将心一横,运用于吉《太平青领道》上所载静心凝神之法,深吸一口气,控制心跳••••••片刻之后,太史慈已然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仿佛整个大千世界,喧嚣全无,只剩下他一人而已。太史慈默默从背后摘下铁胎雕弓,抽出一支雕翎羽箭,弯弓搭箭,瞄准孙策军阵前领军大将周泰,一箭射去。

  弓开如弯月,箭去如流星,羽箭直飞而来。周泰却哈哈大笑起来。二百五十余步,这个距离哪里是在弓箭的射程之内?周泰心道:太史慈啊太史慈,你这回可要出丑了!心神一松,等他发觉太史慈这支箭丝毫没有如他所料般的在他面前力尽落地,而是似乎充满了无穷力量一直直向他面门飞来,眼看锋利的箭头就在眼前,周泰这才大吃一惊,情急之下,也顾不上什么身份风度,就地一滚,险险将此箭避开,但周泰身后的一名兵士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猝不及防,羽箭正中其咽喉,将其穿喉射死。

  见此情形,城下孙策军士卒一声惊呼,士气随之衰落,而城上刘备军兵士则大受鼓舞,在廖化、魏休、博术三人的带领下,同声高呼:“箭神!”“箭神!”••••••呼声久久回荡天地之间。

  周泰翻身站起,不惊反怒,怪叫一声,不待孙策下令,挥舞大刀直向城池冲去,陈武见状,喝止不及,深知事情已然如此,也只能将错就错,拔出佩剑一指,高声喊道:“杀啊!”说罢亦率领众军随周泰之后向会籍城扑来。

  太史慈立于城墙之上,见自己刚才那一箭中的,暗叫侥幸。二百五十余步距离,就自己而言,虽然自从南征会籍以来,箭术大涨,而且明显感到自己的臂力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长了一些,但确实没有把握射出如此之远之箭。只是因为自己是居高临下,加上当时正是顺风,才能将这一箭射的如此之远,虽然没有射中周泰,但也射死一名敌军,高涨了己军士气,重挫了敌军威势,也算一个很好的结局了。万一这一箭要是不中呢?必然引起周泰及其孙策军众兵士的嘲笑,而守军士气亦会大受影响••••••太史慈想到这里,不觉直冒冷汗,暗自后怕,不过,索幸这一箭是射中了,上天成全了他!想起自从穿越以来自己似乎在关键时刻所射之箭还重来没有失败的,这其中除了自己的实力之外,难道就没有运气眷顾的成分?这也许就是天意吧?!

  冒险成功,太史慈放下心来,更加轻松,也更加自信。见周泰、陈武二人率军杀来。太史慈居高而望如群蚁一般,豪气顿生,冷笑一下,开弓搭箭射之,连发数箭,箭箭中的,数名孙策军士卒死于其羽箭之下。

  在城上刘备军兵士震天的欢呼声中,城下孙策攻城大军已然冲到近前,阵中弓箭手也仰头向城上发箭,以掩护己军步卒架云梯等器械登城。

  一时城上城下箭如飞蝗,相互对射。太史慈立于城头,目标最为显眼,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孙策军弓箭手亦深知其中道理,一齐向他射箭,欲趁机将其率先射杀之。太史慈毫无所惧,闪身躲避的同时开弓还击,又射杀数人,但毕竟寡不敌众,一片箭雨向他当头笼罩下来,太史慈战得性起,还不肯退,多亏廖化、魏休二人见势不妙,从后将其纠下,藏于城垛之后,才没有受伤。

  激战一日,太史慈等率领守军拼死奋战,用弓箭,滚木、雷石、火油等物死抗住了孙策大军的猛攻。至天晚两军收兵之时,城上城下血迹斑斑,尸横遍野,受伤者痛苦哀号,情形惨不忍睹。双方遣人将伤兵、尸体运回,清点人数:刘备军占据地利,伤亡近一千之众,而孙策军则有一千五百余人的死伤。

  周泰、陈武领军撤回大营,入大账见孙策、周瑜。孙策面沉如水,冷视周泰,怒道:“为何不等我号令而擅自开战?”

  周泰见孙策责备,自知理亏,翻身下拜,不敢出言。周瑜在旁打圆场道:“主公不必动怒,幼平(周泰,字幼平)今日确实有错,但且先记下,令其戴罪立功即可。”

  孙策闻言,面色稍缓,上前扶周泰起身道:“此战关系我扬州命运,万不可轻忽啊。太史慈有勇有谋,凭坚城而守,极难破之。若是诸位将领不遵纪律,自行其事,我大军在会籍城下拖延日久,万一••••••恐是凶非吉也。”

  周泰感奋道:“主公,你不必说了,我知错了,明日再战,我必听军令,拿下会籍,斩太史慈之首献于主公帐下!”

  周瑜笑道:“我今日观战,见太史慈准备充分,麾下兵马又皆精锐,但其毕竟兵少,只有6000之众。以我之见,明日上午,主公可先遣子烈(陈武,字子烈)将军领军继续自南、北、西三面攻城,吸引城内守军注意。而幼平将军则率5000精兵养精蓄锐,秘密潜到会籍东门外,等到午后之时,以号角为号,幼平将军再率军突然杀出,猛攻会籍东门,如此一来刘备军必然措手不及,防备定有疏漏,我军可趁机而破城矣。”

  孙策、周泰、陈武闻言,皆大喜过望,孙策笑道:“公瑾此计大妙,就依此行之!”

  ------------------------------------------------------------------------------------------------------------------------------------

  此时会籍城内,伤兵医治、百姓抚慰等事务皆由许靖、许钦父子二位承担起来。太史慈巡视全城,见秩序井然,军民士气振奋,甚感欣慰,回到府中,召集廖化、魏休、博术三人来大堂议事。

  不多时三人相继前来,太史慈请其等落座,屏退左右。魏休面带惊羡之色道:“今日将军城上那一箭,真是太精彩了!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感觉将军箭术这段时间以来似乎突飞猛进,我已是望尘莫及了,其中有什么诀窍,请将军教我。”

  太史慈笑道:“要说诀窍,两个字‘心静’而已。”

  魏休默念几遍,似有所悟道:“原来如此,多谢将军指教,但怎样才能做到心静呢?”

  太史慈上下打量魏休一番,笑道:“胸无城府,了无牵绊,自然能做到心静。若是心机太重,心事重重,如何能心静耶?”

  魏休一怔,随即笑道:“听将军一言,我受教极多,多谢将军了。”

  太史慈微微一笑,转开话题道:“今日将孙策军攻势打退,但明日其必然卷土还来,若想彻底击退之,想来还需别出奇计啊,诸位有何高见?”

  三人之中,博术有勇无谋,魏休还年轻,学识又浅,只有廖化颇有见地,其道:“孙策这么大的举动,寿春主公必然已经得知,岂能坐视?徐庶军师定有妙计以解会籍之围,我等只需小心防守,等候数日,应就知端的也。”

  太史慈闻言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是这个想法。刘备与他义结金兰,誓同生死,情谊深厚,是不会置他与会籍于不顾的,而以徐庶这个当世大才,也必有办法解救会籍于危难之中。这点信心,对于刘备为人的信心,对于徐庶智谋的信心,太史慈还是有的。

  念及此,太史慈笑道:“若是抵挡孙策军猛攻,我等就不能只是被动防守了,还需主动进攻也。”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博术道:“孙策军人多势众,我军这点兵力只能自保,安能出城而战乎?”

  太史慈笑道:“城内这6000兵马肯定是不能动了,就是敢动,周瑜智计殊绝,我等出击恐也讨不了什么便宜。我说的是••••••大海上孙策水师那边。”

继续阅读:第114章 海盗“火桅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箭神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