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陈宫装病
鹰羽2015-10-25 02:164,205

  许钦小声道:“他们在争论是否迁徙部落,括西力主,而博术不太愿意••••••他们决定召开部落长老大会讨论此事。”

  太史慈问道:“这对于我军来说有何利弊?我当采取何种对策?”

  许钦笑道:“以我之见,‘熊夷人’迁出深山,依会籍城而居,对我军有利。一来自此以后,我们可以以之抵挡其余‘山越’部落的袭扰,作为会籍南向之屏障;二来有此一支生力军,会籍人口大大增加,实力强盛不少,等孙策军期限到时再来攻打,我军更有把握抵御之也。”

  太史慈疑虑道:“只恐‘熊夷人’与汉人杂居,发生冲突,别起纷争啊。”

  许钦道:“无妨,会籍城外四野多的是无主荒地,将军可将‘熊夷人’先安置在会籍之南数十里,将原先在那里的汉民迁来城北,将军再遣官员居中管理安抚,公平处置夷汉纠纷,为‘熊夷人’提供耕牛种子,教其农耕之术,开设学校,传授其礼仪、制度、语言、风俗。如此一来,数十年后,‘熊夷人’与汉人同说汉话,同写汉字,同穿汉服,同行汉礼,相互通婚,到那时,哪里还有蛮夷汉人之分耶?”

  太史慈闻言大喜,心中暗道:这不就是“同化”政策吗?中华民族漫漫5000年历史长河中,凭借文化上的强大优势,同化了多少外来民族啊,而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在这三国时代,也应该尽一份力量来推进这一伟大的进程。

  太史慈念及此处,点头笑道:“许公子此策甚为高妙,我决意行之。”

  这时括西笑道:“二位一路辛苦,请先下去休息一夜,明日再做商议,如此可好?”

  太史慈与许钦知道括西、博术等要召集长老会议,遂起身告辞,率众亲兵出大厅,自有土人领路来到客房,热情招待歇宿。

  第二日天刚亮,就有土人前来请太史慈与许钦,二人来到议事厅,见括西与博术早已等候在屋外,众人见礼毕,博术笑道:“昨日我们商议过了,愿意举族北迁,往会籍城下而居,自此依附与刘玄德大人与太史将军羽翼庇护之下也。”

  太史慈与许钦闻言,大喜过望,太史慈折箭而誓道:“老少二位首领愿意率众归依我军,我代我大哥刘玄德热诚欢迎,我在此发誓,一定善待各位,不分汉夷,一视同仁,将来如若违背此誓,人神共弃,天地不容!”

  括西与博术等见太史慈如此郑重,大为感动,也以自己本族的礼仪下跪,双手向天,说了一大段土话,许钦小声道:“他们在向其神灵大熊神发誓,与我军永结盟好,绝不反悔,否则不配作大熊神的子孙。”

  太史慈点点头,彻底放下心来,他明白,这些所谓未开化的“蛮夷”赌咒发誓,往往是真诚的,绝对可以相信,比起那些把誓言当饭吃的吕布之流,人品上的差距有如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世居在此,人口足有数万的大部落整体迁移,是个复杂、艰巨的大工程,所费时日非短,太史慈等不及,也恐会稽城中有事,遂封许钦为“抚夷令”之职,执掌会稽有关“山越人”相关事物,留下其在此协调、辅助括西、博术父子,自己则带领亲兵返回会稽去了。

  路上行了两日,距离会稽城不过十余里,太史慈等人正策马狂奔,突听旁边树林中一人高喊道:“太史将军留步!”

  此处林密草深,人烟稀少,太史慈与众亲兵骤闻此言,皆大惊,亲兵们抽出兵刃四下戒备,太史慈稳住心神,顺声音望去,只见不远处一片树林之中,一个渔民打扮之人正向自己挥手。

  太史慈细细打量一番,确定自己从未见过,也根本不认识此人。太史慈自从在小沛中过“金尚”引诱之计,险些不虞之后,行事沉稳不少,驻马喝问道:“你是何人?找我何事?”

  那人拱手道:“有两位故人,特请将军于林中相见。”

  太史慈笑道:“既然是故人,又何必遮遮掩掩?何不以真面目视人?”

  那人笑道:“此事越少人知晓越好,如有得罪之处,还望将军见谅。”说罢扔过一个小布包,转身往林中去了。太史慈满心狐疑的伸手接住,打开一看,只见是一个满是水锈的铜铃,太史慈大吃一惊,用手将铜铃撰住,对众亲兵道:“你等在此等候,不可跟来,我去去就回。”

  一亲兵劝谏道:“将军,这人鬼鬼祟祟的,恐怕别有阴谋诡计,欲对将军不利也,将军孤身前去,如有闪失,我等罪莫大焉,百死莫赎,不如由我等护卫将军前往,以防万一。”

  太史慈摇头道:“看此人似乎并无敌意,再者此事事关重大,我必须一去,你等勿劝,在此等候于我即可,不准轻举妄动,违令者斩。”

  众亲兵领命退下,太史慈下马,握了握腰间七星宝刀刀柄,打起万分小心,往林中而去。亲兵们眼看着太史慈背影没入林中,不见踪影,心急如焚,如坐针毡,但又不敢违抗太史慈军令,急得团团乱转,一炷香功夫过后,太史慈从林中出来,面带欣喜之色。众亲兵见状皆长出一口气,心中大石落地,围上前道:“将军可算回来了••••••那人是何人也?”

  太史慈大笑道:“天机不可泄漏,你等勿问,今日之事也不得向旁人提起,否则军法处置!”

  亲兵们拱手领命,继续上马护卫太史慈回到会稽。太史慈先来见太守许靖,述说“熊夷人”北迁之事,许靖大喜道:“如此一来,会稽将新增数万人口,近万勇壮,3000精锐士卒矣,期限到时,就不用再惧孙策大军来攻了。”

  太史慈笑道:“关于‘熊夷人’一族的安置、房屋、粮食、农具诸事,还需文休(许靖,字文休)大人妥为安排啊。”

  许靖笑道:“此乃我份内之事也,子义(太史慈,字子义)尽管放心,全包在我的身上。”

  太史慈本就不擅长处理这些琐碎政务,见许靖、许钦父子担当此任,亦是大喜,谢过许靖,回到府中,召来廖化于密室二人计议多时,廖化领命自去,面有喜色。太史慈则亲笔书写密信一封(就是前章刘备在寿春看到的那封书信),命心腹乔装改扮,火速送往寿春刘备处。

  -------------------------------------------------------------------------------------------------

  吕布领军回到淮南,见张飞已撤兵而去,不得与之交手,大为恼怒。陈宫率留守诸将出城迎接吕布,见其面有怒色,上前问道:“主公,因何事不忿?”

  吕布看了陈宫一眼,想到自己兵败广陵,而陈宫则战胜袁涣,给自己的书信之中又诸多无礼之处••••••不由怒气上涌,头脑一热,冷哼一声,催马入城而去,将陈宫晾在当场。

  众将见此情景,皆惊疑万分,纷纷低声议论,又不敢上前与陈宫叙话,也只好跟在吕布之后进城去了。

  陈宫受此无妄之灾,仰天长叹,不觉泪流满面,却听旁边有人道:“宫台(陈宫,字宫台)先生,请借一步说话。”

  陈宫忙以袖拭干泪水,转身一看,却是高顺。二人来到一僻静之所,见礼毕,不约而同一声长叹,高顺道:“宫台先生可知主公为何发怒乎?”

  陈宫摇头叹道:“我着实不知,这••••••却是为何啊?”

  高顺叹道:“我追随主公多年,深知其性:自视甚高,看低天下英杰。前些时日挫败于广陵城下,张文远(张辽,字文远)手中,本就心气不顺,先生又写那样一封书信来••••••如火上浇油矣,主公焉能不怒乎?”

  陈宫疑惑道:“我的书信?就是劝主公如若不敌张辽先退回淮南再做他图的那封书信?没什么啊?句句皆是实言,字字出于忠心,主公为何因之而怒?”

  高顺叹道:“宫台先生,你的智谋确实可算当世少有,但••••••为人太过刚直了,须知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啊!今后与主公交往,万要注意,用词说话婉转一些,不要••••••”

  陈宫摆手长叹道:“高将军不必再说了,我明白了••••••功高盖主、锋芒太露,此取祸之道也,我将来••••••唉!”说罢转身而去,高顺望着陈宫孤寂的背影去远,心中不由也涌起一股苍凉之感,暗叹道:我今后的命运,又会如何呢?文远,你投得刘玄德这样的明主,何其幸也!

  陈宫回到自己府第,左思右想,上书吕布,以身患疾病为由,请求罢去自己兵权。(作者注:陈宫此举轻率了,有和吕布赌气的意思在内)

  吕布得书,大吃一惊,暗自后悔今日自己的所作所为,亲自领臧霸、高顺来陈宫府中探病。

  陈宫听报吕布亲来,措手不及,不得不上榻装病,请吕布等入内。吕布进屋一看,见陈宫并无病容,心中不由大怒,正要发作,身后高顺赶忙扯住其衣袖,吕布醒悟,压下怒火,陪笑道:“听闻宫台病了,我••••••甚为忧虑,故来探望,宫台好点没有?”

  陈宫本是装病,心里窘迫,只觉面羞,一时也无言以对,只得笑道:“好多了,好多了••••••多谢主公挂念。”

  屋内沉默下来,半晌无人说话,气氛十分尴尬,高顺见状道:“主公听说宫台先生有病,心中焦急万分,看先生病情大好,也就放心了••••••这个••••••我军现今困于淮南这小小孤城,终非了局,请问宫台先生有何高见?”

  陈宫闻言一叹,问道:“主公,我军当下还有多少粮草?”

  吕布不知,望向臧霸,臧霸答道:“以我军3万大军计,粮草只够4个月之用了。”

  吕布吃惊道:“这么少?这••••••该如何应对此危局,请宫台一言。”

  陈宫叹道:“粮草不足,乃我军心腹大患也,处置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淮南城人口不多,耕田种粮所得不够我大军使用,再说已然来不及••••••方今之计,也只有攻取别的城池就食于他处这一条路了。”

  吕布闻言点头道:“宫台所言极是,但淮南四面只有庐江、寿春、广陵数城而已,攻取何处为好?总不能向南渡过长江而攻扬州之地吧?”

  陈宫道:“我军无有水军,南向攻取扬州不可能;北向图寿春,亦不行。寿春乃刘备治所所在之地,人口数十万,民心依附,精兵数万,还有张飞、赵云等虎将坐镇,我军恐无力取之也;至于东面之广陵,西面之庐江嘛••••••还需好好计议。”

  吕布思索片刻道:“以我之见,还是应攻打广陵。广陵城中只有张辽所率5000余老弱残兵,听说陈元龙(陈登,字元龙)又重病在榻,易于破城也。”

  陈宫知道吕布有向张辽报上一战落败之仇的意图在内,正要出言反对,想起今日高顺劝说自己的话,不由一叹,低头不语。

  吕布见状颇为愤怒,故意问陈宫道:“宫台先生,我方才所言,你看如何?”

  陈宫叹道:“主公之见······极是!”

  臧霸出言道:“可是据探马报知,广陵城中,并无多少粮草,纵然我军破城,亦是无用啊。”

  陈宫道:“其实庐江和广陵二城都可。广陵虽然少粮,但我军一旦破之,向北就是广有钱粮又无军驻守的下坯等徐州腹地。庐江则本就富有粮草,但袁涣、梁纲、桥蕤三人聚兵5万以自守,恐不易破之······主公已然决定,就攻广陵可也。”

继续阅读:第93章 正人君子?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箭神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