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见刘备看完太史慈的书信,面有喜色,问道:“大哥,五弟信上说了什么好消息?”
刘备将信收起,笑道:“五弟在会籍,利用孙策军6个月不能来攻的机会,招募3000新兵,现已大有成果,故特来报喜也。”
张飞听完,喃喃道:“这算什么大喜事?这点小事也值得千里迢迢前来报喜?五弟也太••••••”身旁赵云拦住,小声道:“五弟信中定有别情,大哥此为,必有道理,三哥少安毋躁。”
张飞闻言醒悟,遂不复言。刘备命散帐,众将自退去。当夜,刘备秘密遣人召来张飞、赵云、徐庶三人入密室相见。
四人见礼毕落座,刘备将太史慈书信交于众人一观,张飞等三人看完,皆大为惊喜,张飞笑道:“原来如此,害得我还白白掉了几滴眼泪。”
赵云在旁打趣道:“几滴眼泪?不是吧?我好像看到三哥泪流不止呢••••••”
张飞笑道:“四弟你也别说我,你也一样。”
刘备郑重道:“此事事关重大,军师与三弟、四弟需万万保密,切不可泄漏。”
徐庶等三人皆点头允诺。
(什么事?有些读者朋友可能已经猜到了,恕我在这里先卖个关子)
徐庶笑道:“如此一来,会籍那边主公可暂时不用考虑,广陵之围也已解除,吕布回军淮南,数万大军困于一城,四面无路,犹若困兽,此乃彻底消灭吕布之大好时机也。”
刘备点头道:“军师所言有理,只是吕布虽败于广陵城下,但实力未受大损,陈宫还新破庐江袁涣之军••••••我军能否一举歼灭吕布这数万精兵悍将,我还有所疑虑。”
徐庶笑道:“我为主公与二位将军分析一下当前情势:吕布3万之众屯于淮南一城,又新被文远(张辽,字文远)烧毁大量粮草辎重,淮南乃是一座小城,人口粮食本就不多,如此一来,吕布军中必然乏粮矣。而现今刚过新年,距离新粮收获还早,吕布如不能得到充足粮草,军心必散,不需我军攻之,其必自败也。吕布岂是坐以待毙之人?定然会拼死一搏的。”
张飞挠挠头,笑问道:“吕布要‘拼死一搏’?军师此言何意?”
徐庶笑道:“没有军粮怎么办?有两个办法,其一、种田;其二、抢粮。种田吕布肯定是不会了,再说也来不及,那么就只剩下抢粮一条路可走了。”
赵云皱眉道:“淮南南隔大江与扬州相望,扬州倒是钱粮富足之地,但吕布麾下无有水军,想与孙策争夺扬州,难如登天;其余三面,淮南东面是广陵,西面是庐江,北面则是寿春了,此三地,吕布会向何处下手?”
徐庶笑道:“寿春最不可能,寿春现有主公统领精兵数万,又有翼德(张飞,字翼德)、子龙(赵云,字子龙)等虎将坐镇,再加上寿春之民大都为主公救助才得以活命(袁术弃寿春之时,将数十万百姓家中粮食全部抢光,后刘备到来,以军粮与徐州粮草接济之,众饥民才得以不被饿死),对主公皆感恩戴德,誓死以报,民心向我,吕布虽勇,麾下虽有精兵猛将,但也难以攻取寿春。剩下广陵、庐江两地••••••就难说了。”
刘备道:“以我之见,吕布不大可能再攻广陵,广陵城中,粮草也不是太多,吕布军即使攻下,有何用处?还是庐江更为危险啊。”
徐庶笑道:“主公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主公请想,广陵虽然乏粮,但其北边不远,就是广有钱粮的徐州腹地下坯啊。”
刘备闻言点头笑道:“军师所言极是,那我军该如何应对?”
徐庶道:“不管是广陵,还是庐江,吕布不久之后定会再次出兵,以求破城得粮,到那时,吕布军必然兵分两处,一部留守淮南,一部出兵攻打••••••真若如此,我军大好的机会就来了。”
刘备等三人不解,忙道:“军师请细言之。”
徐庶笑道:“吕布有勇无谋,又性急自大,破之并不是太难,可虑的是陈宫,此人深有谋略,如与吕布在一处,智与勇结合,真如猛虎插翅一般,实难图也。不过如果此二人分开,那我军就可从中取势了。”
张飞疑惑道:“如何从中取势?”
徐庶笑道:“主公与二位将军勿急,兵者,随机应变也,到时便知。主公可命众将抓紧整备兵马,遣细作密切监视淮南,吕布军一有异动,我寿春大军即可出击,将吕布大军设法一举歼灭。吕布一灭,我徐州、寿春之地将连成一片,成主公大业稳固之根基矣,主公可专心与江南孙策、兖州曹懆(为了不再出现曹*,我决定用曹懆来代替,请读者朋友们注意)等群雄争衡也。”
刘备等人闻言大喜,赵云笑道:“军师高见,看来吕布是在劫难逃了。”
数日后,寿春城外东十余里的甘宁、苏飞二人的衣冠冢修建完成,刘备率寿春文武亲往祭拜,刘备痛哭一场,众臣也无不下泪,气氛伤感,寿春军民见之者尽皆慨叹。
---------------------------------------------------------------------------------------------------
却说广陵城中数万百姓军士见吕布大军撤兵而去,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张辽等人安全回城,百姓听闻,自发箪食壶浆,夹道迎接之。此一战,张辽以5000老弱残兵,击退吕布1万5千精兵,消息传开,震动天下,张辽开始崭露头角,跻身于当世名将之列。
陈矫代重病的陈登给张辽庆功,宴席上陈矫笑道:“文远出奇计大破战神吕布,解广陵之围,有文远在,广陵安如泰山矣。”
张辽淡然一笑,摇头道:“我只是设法烧毁了吕布军粮草而已,其乃自退而去,实力几乎未损,何言‘大破’二字?以我之见,我等还不能掉以轻心,吕布军过段时日可能卷土重来。”
陈矫闻言倒吸一口气,疑惑道:“吕布在广陵受此挫折,必知广陵不易图也,还会挥军再来乎?也许不会吧?”
张辽笑道:“淮南乃一小城也,吕布3万大军如何容身?必要夺取新的城池地盘。淮南南面是长江,北面是寿春,西面是庐江,东面是我广陵,季弼(陈矫,字季弼)大人请想,吕布能攻何处?”
陈矫思索一阵,长叹道:“我明白了,吕布目前所能图者,也只有庐江和广陵两地,看来我等确实不能放松警惕啊。文远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张辽道:“季弼大人不必忧虑,我已有定见,吕布军不来便罢,如若再来,我定保广陵万无一失。”
----------------------------------------------------------------------------------------------------
因为陈登与孙策达成的交换蒋钦的协议,孙策军6个月内不得进攻会稽,在会稽的太史慈军,突然从最危险变为最没有危险,面对这巨大的几乎是180度的转折,太史慈不由感到有些哭笑不得。就好像一个学生花了很长时间精心准备一次考试,临考前一天,突然得知,考试推迟了!而且还是推迟半年举行。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让人最为难受,一直紧张吧,好象没必要,彻底松懈下来?也不敢,这该如何是好?
太史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和廖化轮流掌军,每人1个月,兵士们也分为2拨,轮番休息,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士卒城防不懈怠,又能使连年征战,已经疲惫不堪的自己和麾下兵将能够得以喘息,养精蓄锐。
说是休息,但太史慈是不可能真正闲下来的,他深知6个月期限一到,会稽必然会面临孙策大军最为猛烈的攻击,如何在这段时间内最大限度提升己军实力,好将会稽城守的固若金汤、滴水不漏,是他一直考虑的问题。
怎样做呢?增加兵员数目是最基本的。太史慈与会稽太守许靖商议,得知会稽城内粮草还能允许新募3000士卒,立即着手招募新兵之事,但一行之,太史慈不由深感失望。
并不是会稽百姓中愿意参军的人数太少,经过“神仙”于吉一番装神弄鬼的说辞,会稽之民对于刘备就是结束当今乱世,开创太平的“圣人”是深信不疑,闻听太史慈募兵,争先恐后而来,一日之内报名人数足有近万。
但太史慈欣喜之下一见这些人,就暗自摇头,这些人太没有精兵应有的素质了。
(作者注:中国自古以来,北人要比南人勇悍、吃苦耐劳,故精锐士卒大都出自长江以北。而会稽就是现在的绍兴,江浙之地,一向不出雄师锐旅,据我所知,历史上唯一出自浙江的精兵就是明朝戚继光的‘戚家军’,兵员大都是浙江义乌人。)
(个人意见,绝无任何冒犯之意,读者朋友们有不同看法可以讨论,如有不快,请务必见谅)
会稽本是文风盛行之地,前太守王朗身为一时名士,在会稽多年,影响深远,会稽之民崇文抑武,已成习俗。所欲参军之人,不是体弱少力,就是生性精明而不守纪律,不能吃苦。太史慈见此情形,大为失望,万余人中经过选拔,合格者不过数百,太史慈长叹,命将招兵布告收回,应征者全部婉言劝退。
偌大一个会籍,就招募不到3000精锐?太史慈为此闷闷不乐好几天,许靖之子,主簿(相当于太史慈的秘书长)许钦见之,笑问道:“看将军数日来面有不悦之色,不知为何?可否说出来,我也许能为将军解忧。”
太史慈一叹,将募兵之事述说一遍,许钦听完大笑道:“原来如此,将军何不早说,我出一策,可为将军招募到天下少有的精锐士卒。”
“哦?”太史慈大喜道:“许公子有何妙计,快快请说。”
许钦笑道:“不知将军听说过‘山越人’否?”
太史慈闻言猛然醒悟:三国时代,扬州以南还是蛮荒之地,居住着不少少数民族部落,汉人统称其为“山越人”,其民皆以渔猎为生,生性悍勇而淳朴,吃苦耐劳,确实是最好兵源啊!事实上真实历史中,孙吴政权也屡次征伐‘山越人’,俘获其民来补充己军。念及此,太史慈拍手大叫道:“哎呀!我怎么忘了······多谢许公子提醒。”
许钦笑道:“我本是将军属下,为将军分忧是我本分,将军何必相谢乎?”
太史慈笑道:“许公子久在会籍,必对‘山越人’有所了解,能否详言之?”
许钦道:“‘山越人’其实也是华夏一族,据传说乃大舜后裔,秦灭六国之时,许多楚国人逃往东南之地,与当地民众混居,后也归于‘山越人’一旁支。现今之‘山越人’,分大小数十个部落,大者有民数万,小者只有几千人,散居于会籍之南深山之中,与汉人通集市贸易,互换有无,一般并不轻易攻击汉人。”
太史慈微叹道:“只是不知这些人愿不愿意当兵做战。”
许钦笑道:“我父在原会籍太守王朗麾下任‘抚夷令’一职,专管与‘山越人’中大小首领打交道,我也曾随父多次前往其地,‘山越人’生活困苦,泯不畏死,只要将军给足军饷,愿意参军者决不在少数。”
太史慈大喜道:“如此甚好,明日就请许公子领我往‘山越人’部落一行。”
许钦笑道:“将军有命,我无有不遵,只是提醒将军,明日之行若想成功,将军需要带上两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