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孔融同杨彪启程往长安而去,刘备率诸将及孔融老部下王修、程秉送出城外。
临别时,孔融对王修、程秉二人道:“我与二位共事多年,今一旦分离,何其伤感,不知二位有何打算?”
程秉沉默,王修答道:“惟文举大人之命而从之。”
孔融道:“现今玄德为北海太守,玄德英雄,必成大业,二位何不辅佐之?”
王修道:“文举大人所言极是。”遂拜见刘备,刘备大喜。
孔融见程秉默默不言,微叹一声,转身与杨彪离去,刘备等相送20里方回。
回到北海城中,程秉对刘备道:“我今体弱多病,意欲回乡,请大人准之。”刘备送金帛以为路费,程秉不受而去。
王修对刘备道:“德枢(程秉,字德枢)大才,在我之上,我去劝说德枢为主公效力,可乎?”
刘备叹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天下英才不少,备不可能皆得之,此亦缘分矣。”程秉离了北海,往江南扬州去了。
----------------------------------------------------------------------------------------------
刘备得王修,待之甚厚,拜为典农校尉,依旧掌管北海政务,孙乾副之。
刘备召集众文武,齐集太守府内大堂,商议经营北海之计。刘备道:“现我新得北海,定要造福一方,上不负天子及文举大人重托,下不负百姓期望,诸位有何良策,请畅所欲言。”
孙乾首先道:“方今紧要之事,乃平原也,是弃,是守,望主公决断。”
关羽道:“我等在平原多年,与百姓相濡以沫,何忍弃之?”
刘备问王修道:“叔治,你意如何?”
王修思虑一下,道:“平原兵微粮少,更兼地处河北群雄必争之地,南皮袁绍、邺城韩馥皆虎视眈眈,又与北海隔黄河相望,往来不便,如若有事,北海不易支援,恐不可守。”
关羽叹道:“虽如此,不忍弃平原百姓而不顾也。”
太史慈想到历史上刘备携民渡江之事,道:“主公可写书信于平原宪和先生,让其广贴告示,说明主公欲弃平原之意,如有愿随主公而来北海之百姓,皆可随行,主公再遣将领军护送之,北海此处准备田地粮食等物,好生安置,此既不弃百姓,又不用守平原,两全其美之策也。”
刘备闻言大喜道:“子义所言极是。”当即命孙乾做书给平原简庸,述说此事,令王修在北海准备迎接安置平原百姓,又命关羽领兵2000,沿途护送帮助百姓迁移。
说完平原之事,刘备又问王修道:“叔治在北海多年,熟悉地方,以你之见,北海长远之计如何?”
王修道:“北海地处一隅,西隔泰山于中原,东、北两面皆临大海,南边徐州陶恭祖与我军交好,几乎无边患以威胁,乃休养生息之福地也。现值乱世,战事四起,百姓流离失所,主公当招募流民,扩垦荒地,发展农桑。东方大海有海盐生产,西方泰山有铁矿,盐铁乃致富之源泉,主公可使人开采之,如此,几年之后,北海大治也。”
刘备大喜道:“叔治真当世之大才也。”
王修摇头笑道:“我非大才,只是世居北海,熟悉此地情况而已,北海虽有百利,但有一大害,主公当警惕之。”
刘备闻言郑重道:“请叔治言之。”
王修道:“西方泰山之中,有一股贼寇,约有万余,名曰‘泰山寇’,其首领为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五人,皆凶恶残暴之徒,时常扰乱四方,北海深受其害,文举大人上任以来,多次清剿,皆为其所败,主公若求北海长治久安,此股贼寇必须除之。”
刘备恍然道:“多谢叔治提点。”
关羽在旁道:“一股贼寇而已,孔文举大人出动官军,为何不能取胜?”
王修摇头叹道:“云长不知,文举大人乃圣人之后,重文轻武,北海军无斗志,又无有强将统之,故屡战贼寇不胜。”
刘备道:“我记得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时,在虎牢关前,孔文举麾下一员大将,名叫武安国,与吕布大战十余合,后被吕布方天画戟削断手腕而败,此人亦当世勇将也,现在何处?”
王修道:“此人右手手腕被断,已成废人,文举大人厚赏金帛,放归于野,现在北海城中闲居。”
刘备叹道:“于国有大功之人,不可如此对待,此人亦应当重用才对,请叔治带路,我马上前往拜望之。”
王修答应,但颇不以为然。太史慈见此情景,心中感叹:人无完人,王修虽有见识,但也仅限于政务耳,军中之事其大不了解。军中士气非一日养成,士兵追随将领,如羊群追随头羊,有强将统领之军队,战斗力大不相同。武安国定为北海军中魁首也,一旦弃之,兵士丧气,军无战心,此故北海屡缴贼寇不胜之根本原因也。
刘备任杨修为主簿,掌管府中事务,令王修主管北海政务,孙乾副之,令关羽、张飞统领原北海人马,令赵云、管亥统领白耳精兵,令太史慈统领原刘备人马,加紧训练,以备剿灭“泰山寇”之用。
商议完毕,刘备当即随王修前往探望武安国,拜武安国为长水校尉,任关羽、张飞副手,武安国见之大为感动,道:“某乃一废人也,太守大人何故如此?”
刘备道:“卿手腕被断,不能上阵厮杀而已,军中威望尚在,何曰‘废人’?备方领北海,百事新兴,望卿出仕助我。”
武安国深感刘备之德,遂出仕。
刘备问武安国进剿“泰山寇”之策,武安国答道:“我与‘泰山寇’打交道多年,对其有些了解,其成分复杂,其中臧霸、孙观,豪侠之士也,无奈落草,不为伤天害理之事,吴敦、尹礼、昌豨,皆十恶不赦之徒,做恶多年,民愤极大,望主公区别对待之。”
刘备大喜,细问其计,武安国道:“我意主公应当先招安臧霸、孙观,其余三人,再派强将领精兵除之。
其时张飞在侧,闻之叫道:“小小草寇,何必如此,大哥下令,我即领兵灭之。”
武安国道:“不可,翼德将军之勇,我在虎牢关前已知,臧霸等人,自不是将军对手,但泰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贼占据泰山经营多年,营垒坚固,如若坚守不出,将军不得胜之矣。”
张飞还要说话,刘备止住,道:“武安(武安国复姓武安,非姓武)将军所言是也,不知如何招安臧霸、孙观才好?”
武安国道:“我和臧霸、孙观多年前交过手,此二人武艺和我•••••手腕被断以前的我不相上下,我意如要招安之,必有勇将搓其锐气,降伏其心才好。”
刘备点头称是,暂将此事放下。
十余日后,简庸放弃平原县,率平原百姓数万,逶迤来到北海,刘备亲往迎接,命王修、孙乾妥善安置之,一时百姓大悦,皆念刘备之德。刘备升简庸为长史,与孙乾一同辅佐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