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五章:神剑御雷真诀话说孤独风顺利的进入青云门,不知为何被派为黄门……,孤独风接下来会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吧……炎炎夏日,在一座灵气浓郁的山上,几十个人正站在那一动也不动的。直到一个喝着酒的老头来了,喝醉酒的老头子迷迷糊糊的说:“呵呵……你们是……是黄门的啊……。”一个男子说道:“废话,不是黄门是什么门的啊,你这个糟老头子的给我们滚……。”老头子用力喝口酒说道:“没家教。”那个人顿时就生气说道:“你说谁没家教啊,看我今天不好好教训你,我就不信杨。”说完拿起腰间的剑,向糟老头子刺去,糟老头子喝着自己的酒,一点也不害怕那个姓杨的人的剑,就在离糟老头子首级的时候,一把古朴的剑挡住了姓杨的剑,那个姓杨的人说道:“你是何人,敢管你爷爷我的事情,你小子滚开点,否则我让你生不如死。”此人冷声道:“没家教就是没家教,看招。”说完凌刺出一剑,剑气冲向那个出言不逊的人,扑哧……剑气破开肉体的声音……那个男子左手被刺一剑,这个刺人的男子就是孤独风啦,孤独风说道:“还想不想试一试。”冷酷的声音就如九幽地狱魔神的声音姓杨的吓了连忙说:“我不……不敢……不敢……不敢。”孤独风反过头冷酷的说道:“死老头子,你还教课,你可是老师,我们在这里等你怎么久,你还在这里喝酒啊。”糟老头子摸摸酒糟鼻子满口酒气的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是老……师……的啊。”孤独风说道:“三点,第一如果你不是什么老师之类的就不会来这,第二。对于那个人的剑你可以又若无事的喝酒,证明你有绝对的把握。第三,就是你衣服左边上面的牌子,9级黄门老师……。”
众人全倒,开始的觉得还有点相信,原来最重要的还是看到了牌子郁闷……糟老头子说道:“恩!这为同学的观察力比较厉害,好了我叫青草道人,是不是很奇怪,今天我给大家讲下我们青云门的知识哈。首先是我们青云修真界正道十大门派之一,青云一脉历史悠久,创派至今已有两千余年,为当今正邪两道之首。青云门下,因为当年青叶祖师在“幻月洞府”中得到古剑“诛仙”,仗之横行天下,几无敌手,众后辈仰慕之余,多半都是修炼仙剑作为法宝。千年之后,剑侠辈出,几乎成了青云门不成文的规矩,便是改名叫青云剑派也无不可。更有开门祖师传下“诛仙剑阵”,威力绝伦。青云门源于道教,修习道教无上妙法——太极玄清道,法术精妙绝伦,讲究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御自然造化,化为大威力。更以青云门镇山奇术之一的“神剑御雷真诀”闻名天下,道法,仙剑,天雷便是青云一派的代表。然后一共大约有弟子2.6亿,占据修真界灵气山脉百分之17左右,创始人:青云子现任掌门:道玄真人基本法术:太极玄清道镇派法宝:诛仙剑镇派灵兽:水麒麟*(注解)诛仙前2067年青云子出生诛仙前2018年青云子来到青云山,发现无名古卷,开始修习道法诛仙前1998年青云子成名于江湖,创立青云门诛仙前1700年青云子去世,弟子不济,青云门开始衰落诛仙前1337年青叶出生诛仙前1315年青叶被青云门第十一代掌门无方子收为关门弟子诛仙前1313年无方子将无名古卷传与青叶,青叶开始在幻月洞府闭关诛仙前1300年青叶出关诛仙前1299年青叶接任青云门掌门,无方子出外云游诛仙前1049年青云门领袖正道诛仙前795年青云门带领正道大败魔教,枯心上人以天琊神剑重创黑心老人诛仙前786年青叶去世(诛仙也就是一个年份)
原本青云门有一共有七个山峰,分别为龙首峰,还有小竹峰大竹峰朝阳峰落霞峰风回峰通天峰但是由于历代掌门发现诛仙剑移动,于是改为天地玄黄,以及其他门……青云门的法决分五重,第一重也就是辟谷期,二重灵寂,三重结丹,四重,金丹,五重,元婴后期,还有第六重,需养神期,只有一个技能神剑御雷真诀,还有超级强大的悟性,神剑御雷真诀分两种使用,第一凭空,耗损非常多的灵力发出,完后将会反噬,第二借助天雷,为强……一重:寒冰咒,寒霜剑气,驭雷术,养生术,御剑诀,归元剑气,逍遥游,五气朝元,玄妙镜二重:玄冰刺,炼气还神,雷云风暴,真元护体,南华真经,冰心诀,御空术,少阳剑气,破魔剑气三重:五雷轰顶,雷霆震怒,雷神之锥,剑心通明,天仙护体,齐物论,黄帝内经,怒剑狂花,天外飞仙四重:霜天雪舞,极度深寒,天地不仁,大道无形,天诛剑气,七劫斩龙诀,天玄冰,真元华闪,天机印五重:雷光遁龙诀,天尊法身,太极玄天真诀,六重:神剑御雷真诀
现在说说青云门的兵器吧:神剑“诛仙”摄魂棒和天铘剑,本为青云门法宝中最强法宝之,藏于幻月洞府,某个青云门弟子最终持诛仙剑打败吸收了四灵血阵和伏龙鼎力量的鬼王。诛仙的由来诛仙神剑,是上古魔神死后精气化成的一块血玉,经一无名地仙用自身真火熔炼,费百年之功方才炼成的不世神兵。古荒蛮时期,魔神蚩尤(注)以玄铁作兵,领风伯雨师统十万魔众与黄帝会战于涿鹿,黄帝得九天玄女授天书三卷,召旱魃败风伯雨师,造司南车破蚩尤迷雾,尽灭魔众,擒蚩尤,诛于北极寒泉地眼。蚩尤死后,精魂不散,聚十万战死神魔戾气尽凝于血中,鲜血经年凝而不涸,年化成血玉,其坚逾铁。血玉于寒泉地眼为地心寒气所封,又历千年血色渐去,冻玉成石,再历千年又淬石成玉,如此数千年,化成一非玉非石的灵物血玉。后地眼寒泉干涸,封镇血玉的寒气消散,血玉中渐有号哭之声,日夜不绝,杀气冲天,引来一无名地仙,得之后借其无匹杀气,以本身真元锻炼百年,拘炼万千煞戾之气,终成一剑。剑成时,昼夜逆转,鬼哭之声动地不绝,剑上戾气直冲云霄,引遭天雷所殛,受雷殛剑却无恙,故剑名破雷。破雷剑剑体是蚩尤精血作化血玉,内聚合无数战死神魔戾气,故持之对敌时仿佛得十万神魔相助。无名地仙持此剑一月间踏遍宇内,了尽宿仇,接连诛杀宿敌地仙数名,快意恩仇,心意大畅,见破雷剑有弑神诛仙之能,故改破雷剑名为诛仙。诛仙剑连戮数名得道地仙,积其精血寃气,凶煞之气剧涨,反噬剑主无名地仙。令其本性渐失,凶性渐涨,持剑累造杀孽。一次无端寻恤,在极北方少阳山无故杀死大方真人,屠尽少阳山上生灵,终又遭天罚,发九天神雷劫,劈断诛仙,剑上戾气被雷火化去大半。无名地仙一身修行也几乎尽毁,却也因此回复本性,只是仙基已毁。无名地仙至此方悟物极天妒,诛仙剑煞戾气之盛天不能容,亦深悔先前所造无数杀孽。欲弃诛仙,但终又不舍此剑就此湮毁,于是寻得续剑之法,又穷残余功力,采五石之精欲重续断剑,惜乎功亏一篑,未等续好断剑,劫数已至。地仙兵解前将诛仙剑的前尘后世记在一块“避水玉精”上,与两段残剑和未及采炼完成的五石精华用仙法封在一处,注明续接断剑之法,盼后世有高人能重续诛仙。怕后人步其后尘,一再注明此剑聚天地煞戾之气,后人得之后如自忖无过人天资福德,莫续此剑,已免自误。而地仙因自悔半生大违天道,无面目留名玉上,甚至没有留下所修道法真诀,遗世只有这两截诛仙断剑。地仙本人因杀孽太盛,兵解后亦是劫数重重,最终还是落个魂消魄散的下场,与这诛仙剑神兵是再无缘法了。也不知过了几千几百年,诛仙剑的封镇仙法失效,因缘际会,被青云派的中兴祖师青叶真人所得。得剑时,青叶真人参悟无名古卷有成,正是意兴激昂,傲睨天下时,又兼其人原本就是不世出的修真奇才,聪颖灵慧又极有灵根。丝毫不理会玉精上无名地仙所嘱,立即参照地仙所留法门续接断剑,诛仙剑因此得以重现天下。青叶祖师真人也不愧是惊才绝艺,不仅将诛仙剑接续得天衣无缝,更按参悟无名古卷所得之法,在诛仙剑内所蕴煞气上加了收禁激散的仙术,对剑上煞戾之气有所役控,使得诛仙剑在平常看去毫无特异之处。又兼心高气傲,自视更胜炼剑的无名地仙,将自己所悟出的最得意的一套“一气化三清”的功法记在玉精背面,用道家秘传收纳之法将玉精藏在诛仙剑内。青叶祖师道法初成时,就已法力道术通玄,神鬼莫敌。又得诛仙神兵,持诛仙剑施展“一气化三清”当真是纵横宇内,罕有其匹,所过之地神鬼不敢攫其锋芒,威名到处,仙魔莫不束手低头。了尽恩仇后,青叶真人在青云山幻月洞一面继续修行,参悟道法,一面励精图治,整饬青云道派,把个青云派发扬成天下正道第一大派,更将青云七峰分置七人,令七脉共传香火。因威力巨大,足有逆天之能,因此使用者易产生统治天下的想法而被其中凶戾之气反噬赤霄神剑,具体不知。
泰阿神剑,具体不知。
七星龙渊,具体不知。
承影神剑,具体不知。
还有一些传说的神兵利器:东皇钟天界之门
下落不明,力量不明,一般传闻它是天界之门,但据天山石窟中诸神时代残留之古老碑文记载:东皇钟乃十大神器力量之首,足以毁天灭地,吞噬诸天。
轩辕剑最强力量
黄金色之千年古剑,传说是天界诸神赐予轩辕皇帝击败蚩尤之旷世神剑。其内蕴涵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
盘古斧穿越太虚
传说天地混沌之初,盘古由睡梦醒来,见天地昏暗,遂拿一巨大之斧劈开天与地,自此才有人类世界,此斧拥有分天开地,穿越太虚之力,威力不下轩辕剑
炼妖壶炼化万物
古称九黎壶,乃上古巨宝之一。拥有不可思议之力,据说能造就一切万物,也有惊人之毁坏力量。内部有著奇异之空间,空间之大能将天地收纳于内。
昊天塔吸星换月
原为天界重宝,拥有浩大无俦之力,据说能降一切妖魔邪道,必要时神仙也可降服:但后因不明原因下落不明,无人知晓其下落
伏羲琴*纵心灵
伏羲以玉石加天丝所制出的乐器,泛着温柔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宁静祥和,据说拥有能支配万物心灵之神秘力量。
神农鼎熬炼仙药
古称造世鼎,上古时神农氏为苍生遍尝百草,也为后世奠定医学基础,神农昔日练制百药之古鼎,正因聚集千年来无数灵药之气,据说能炼出天界诸神亦无法轻得之旷世神药,并隐藏其他神秘之力量。
崆峒印不老泉源
崆峒海上不死龙族的守护神器,其上刻塑有五方天帝形貌,并有玉龙盘绕。自古相传得到它的人,就能拥有天下,也有人传说它能让人不老不死。自古许多方士纷纷出海寻找此印,但最后都是踏上不归之路。
昆仑镜时光穿梭
仙人故乡昆仑山中的昆仑天宫中,传说有一面神镜,拥有自由穿越时空之力。但在一次仙人之盛会中,神镜被人所偷,至今一直下落不明。
女娲石复活再生
人类之母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并帮人族收伏了许多妖魔,自古神州人民景仰,相传女娲为了救自己病故之爱女,将自己万年修为贯注于昔日补天所余的五彩玉石上,自此该灵石就具有特别之力。
第一轩辕夏禹剑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轩辕夏禹剑!对这样一把剑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黄帝、夏禹!对这样两个人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勇气、智慧、仁爱……一切归于两个字:圣道。
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无穷大。
第二湛泸湛泸是一把剑,更是一只眼睛。湛泸:湛湛然而黑色也。这把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它就象上苍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视着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
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
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
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欧冶子铸成此剑时,不禁抚剑泪落,因为他终于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铸出一把无坚不摧而又不带丝毫杀气的兵器。所谓仁者无敌。湛泸剑是一把仁道之剑。
师傅说道:“哦,你叫什么名字啊。”孤独风说道:“老师,我叫做孤……独……风……。”说完看向所有人,青草老师说道:“恩,以后你就是我们黄门的大师兄了,还有在青云门,实力和地位最重要的,我先给你们提醒好,以后丢脸别找我。”……
(注解:麒麟:汉许慎《说文解字》十:“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注云:“状如麒麟麕,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按何法《徵祥记》:“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许云仁兽,用公羊说,以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也。”古麒麟或简曰麟,咸以为祥瑞之物。《礼记》礼运:“出土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椰”同“菽”,沼泽),又:“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西狩获麟“西狩获麟”发生在春秋末期鲁国西境大野泽地。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首先见于战国成书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战国史学家公羊高撰写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撰写的《谷梁传》,也都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与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传·卷十二》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和《正义》中又注:“大野,薮名,鲁田圃之常处,盖今巨野是也。”《兖州府志·圣里志》载:“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钥商获麟。”“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1991年出版的《文史知识·说麒麟》一文记载“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麟’的,一是《春秋》,二是《诗经》。”《春秋》以记载谨严著称,绝不语怪、力、乱、神没有的事,更不会捕风捉影地瞎说。再如《历朝纲会纂》、《纲易知录》、《曹南文献录》、《曹州府志》、《巨野县志》等也都作了如实的记载。“西狩获麟”发生在周敬王庚申三下九年(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七十一岁,从此已不再著书。这就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孔子获麟绝笔,从客观上讲,是年纪大了精力不佳。但从主观上讲,感麟而忧也是个重要原因。传说在公元前551年(鲁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怀了孕,祈祷于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时,头顶长得有点像尼丘山,帮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死,他认为是个不祥之兆,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由于孔子感麟而忧,再加他唯一的爱子孔鲤的早逝,使他难过极了,终于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与世长辞了。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西狩获麟”的故事,在埋葬麒麟的地方建筑了麒麟台,亦名获麟台,古称获麟麒麟古冢。该建筑地处巨野城东七公里——今麒麟镇陈胡庄以东、后冯桥以北大洼内,为县级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此台为鲁哀公“西狩获麟”处,东西长73米,南北宽52米,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这里原有唐代石碑数座,由于年湮日久,已遭毁坏。明嘉靖十四年,济宁州通判张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立于曹济公路旁,碑上刻的冢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西狩获麟”闻名全国,一些州、县、乡、村地名如唐代的麟州,巨野以东的嘉祥县,巨野城东的获麟保(乡)、获麟集等,皆以此命名。由于古代都把龙凤龟麟当成神灵,西狩获麟,也就成了文人笔下的重要内容。晋征南大将军兼史学家杜预撰写的《春秋左传集解》一书云:“麟者,仁兽也,圣王之嘉瑞也”。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获麟解》(注释)云:“麟一角而载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游必泽土,祥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王者有出,与凤龟龙谓之四灵。”由于麒麟为四灵之一,一些史书故事如《麟经》、《麒麟书》、《金壁故事》、宋程俱的《麟台故事》、清李玉的《麒麟阁》等,均以麒麟为书名或内容。再如古代帝王的年号或者古建筑、古地名,也往往以麟字作为祥瑞的代号,汉高祖刘邦称未央宫为记麒麟殿,汉宣帝必称为麒麟阁。唐高祖武德四年,取西狩获麟意,于巨野置麟州。唐高宗称年号为麟德,武后则天必中书省为麟台。唐德宗大历四年,在麒麟台立麟台碑。后金皇统七年,取麒麟祥瑞意,在巨野县山口镇(今嘉祥县大山头一带)增设嘉祥县。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以麟为祥瑞,在巨野县治北建麟凤亭;元文宗至顺二年,巨野县主簿樊逊,重修麟凤亭。明代,巨野知县方时化,在麒麟台建瑞麟寺。瑞麟寺建造宏伟,规模壮观,据当地传说,当时整个寺院占地百余亩,有僧侣百余人,佃户数十家。寺院附近有铺店、石碾、菜园、盐畦、车坊等,显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瑞麟寺南面,有一小河,名曰八里河,此河东西流向,岸柳成行,流水潺潺,游鱼可数。河南岸有一渡口,即《巨野县志》上所说的“获麟古渡”。每值阳春,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士家工商,男女老少来此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可惜由于明崇祯末年的战乱,整个寺院都变成了虚墟,今天能见到的只有这座荒草萋迷的土台子了。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后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元年),年方二十一岁的爱国诗人辛弃疾,参加抗金起义军,途笃巨野麟台,即兴作五言律诗一首:终始春秋笔,经名旧记麟。荒台曾建鲁,野草未烧秦。郁郁山川秀,葱葱景钯新。韦编续继否?书带已成茵。明代诗人孙宜,游“获麟古渡”时,作五言律诗一首,其诗曰:古渡寒烟积,沙明照落悬。春秋悲凤日,天地泣麟年。鲁变时交阻,周衰辙竟旋。至今皆绝笔,真意更谁传。麒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国旧时生育民俗。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伪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之作。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引《长治新年纪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原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麒者。巨野是麒麟的故乡,巨野百姓对麒麟情有独钟。在巨野,关于麒麟的民俗遗迹比比皆是。描写麒麟的诗词歌赋、描绘麒麟的书法绘画、纪念麒麟的雕塑碑刻在巨野民间不胜枚举。巨野历代以麟为名的人和事物也数不胜数。2007年,巨野被命名为中国麒麟文化之乡,为巨野开发麒麟文化迎来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