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幽州大治之礼、工曹
肥嘟嘟佐卫门2015-10-25 02:152,645

  卢府,卢植、王允、蔡邕三人再聚首

  “卢公,这是怎么回事?”蔡邕拿着手中的请帖,不明所以的问手中的请帖,赫然写的是“幽州涿郡博学馆落成,中秋之日,诚邀天下名士,汇聚一堂学术交流,共襄盛举。落款:星道庞德公”

  “伯喈,你问我,我哪知道”卢植也无语,这荀策也太能折腾人了

  “现在这请帖可是几乎所有名士手中都有一份,荀策还真有能耐”王允很是纳闷,

  “那这博学馆又是什么?”蔡邕问到,一直做学问,搞音律的蔡邕对这个还不甚了解

  “博学馆,顾名思义就是博览群学的学馆,据说是为了能藏尽天下书籍的学馆,所以虽然请帖没有说明,但却希望每位到往儒士带上自己的珍藏,并允许其抄录”卢植解释

  “还有,据我所知,荀策也同时邀请了天下大商,同样是中秋之日,将举办所谓的拍卖盛举,商讨醉月酒与阳侯纸的生产与制作的合作事宜”王允补充道

  “好在与大商商讨的是荀策,而学术交流的是庞德公;前者在广阳郡,后者在涿郡,不然只怕没几个人愿意前往”卢植也补充

  “只是庞德公为何……”蔡邕不解的问

  “大汉之人都知道庞德公与荀策有旧”王允解释

  “话是如此,可是为何选在幽州,荆州、豫州哪个不必幽州好?而且如今荀策之声望……”显然王允的话没有解开蔡邕的疑惑

  “荆州、豫州确实是地灵人杰,但同时也盘踞着众多大世家,如果在两地开展学术交流,只怕多数的时间都被世家占用,如此还如何做学问,以庞公之智,自是想到了这一点,幽州世家不足之前一二,而且幽州如今世家已经被阳侯完全整顿,与其他各州世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卢植接着说道

  “再者,只是做学术交流,又何去在乎是谁的地盘,若如此,如今张让的爪牙遍布洛阳,难道我们便不能做学问啦?”卢植反问

  “最后,你们知道我与元礼是好友,自是知道他与庞德公是师兄弟,所以,这可能才是庞公在幽州做学术交流的原因之一,因为两年前元礼给我信件中便提到他身体渐渐虚弱,无法远行。若植所料不错,此次北行,当能再见元礼一面”卢植却是还不知道李膺已死的消息

  “只是,之前颍川太守那边已经送来帖子,让我等还能出席今年颍川诗会的评审,这……”王允说道

  “子师,一边是小辈的学术交流,一边是老辈的学术交流,孰轻孰重,我想不用我多说吧,至于诗会那边,想必北上幽州未必就所有名士,应该还有些不愿的,邀请他们不就可以;不过若是可以,将诗会举办地点迁到幽州,那就是更好了,两边都应邀呵呵”卢植想了想说道

  “主意是不错,只是若是那样的话,荀策是否会同意?”王允若有所思

  “若是那样的话,是否大汉学子都愿意北上参加诗会?”蔡邕也疑问

  “这事便由颍川太守那边去烦恼好了,实在不行就婉言拒绝吧”

  “恩”王允与蔡邕点头赞同

  ————

  “郑奇见过童叔父”童渊接到郑奇消息说,让锻造的两把枪已经完成,只是苦于不能进入军营,所以只能带口信给童渊,让他择日到郑家一趟

  “小奇,说过多少次,不用这么见外,如今你也是工曹从事,咱也是同僚了”童渊爽朗的说道

  原来自那日听到了黄承彦的话后,郑奇便做了决定,正如黄承彦所说,用眼睛和耳朵是很难锻造出稀世装备的,而做人又何尝不是呢,于是便亲自找了黄承彦表示愿意为幽州出力,但同时,他郑奇若发现荀策如传闻那样的话,允许郑家举家搬迁。这个条件,黄承彦自是同意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与黄承彦一同研究炼钢的事宜。炼钢之法是黄承彦根据荀策的酿酒与左慈的炼丹的器具有感而发的,而器具也是与之类似。炼钢器具是有了,可是当投入使用的时候才发现问题所在,其效果炼出来的仍然是精铁,根本无法成钢。

  正当两人一头雾水的时候,恰巧荀策听说他们在炼钢而过来看看“黄爷爷、郑大哥,你们这是怎么了?”荀策见二人一脸愁绪

  “哎”郑奇哀叹,便将两人的研究说了出来

  “这个?是不是温度不够高啊?”荀策问

  “我想应该是吧”郑奇点头,却苦于无法解决

  “这样……”荀策寻思,炼钢好像是用煤吧,忘了整个时候有没有用煤炭?

  “那郑大哥用来加热的是木炭?”

  “恩?”荀策的问题让郑奇摸不着头脑,不用木炭用什么?

  “黄爷爷,你认不认识一种埋在地底的黑色石块,可以燃烧的那种石块”荀策根据记忆想想煤炭的模样

  “你说的是墨石吧?”黄承彦被荀策的话

  “墨石?那他是怎样的”荀策这不懂

  “就如你所说的,虽然可以燃烧,却不似木炭一样容易点燃,而且燃烧后也不如木炭火来得旺,很少人使用”黄承彦解释

  “好像是它,那哪里有这种东西?”荀策继续问

  “这个东西我知道,清理田地的时候时常能见到”郑奇插嘴

  “时常?”荀策无语了,什么时候煤炭这么泛滥~难道不是煤炭?

  “黄爷爷,你看你们现在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不如就依策儿,找些你说的那墨石再炼一次试试”荀策还真不敢确定是否真的就是后世所说的煤了

  “那好吧,小奇,你去找些来”黄承彦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是,黄公”

  最后还真的验证了荀策的猜测,却是是煤炭无疑,而郑奇他们也如愿以偿的冶炼出了粗钢,让黄承彦每次见到荀策都追问他怎的知道这墨石点燃时明明没有木炭旺盛,但其燃烧温度比木炭高出一倍不止?这让荀策怎么回答?黄老,我来自二十一世纪?

  明白了墨石的用处,黄承彦几乎调动所有可调用的人力在幽州各地寻找铁矿的同时大力寻找煤炭

  在解决了简化炼钢的事情之后,郑奇便着手开始了童渊要求的两把枪的锻造,有了之前荀策对郑奇的要求在先,让郑奇锻造的时候充满了压力,在历经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耗掉郑家收藏精钢一半方才完成锻造完成,还好有了如今的煤炭,不然只怕还要三个月以上时间。

  童渊接过郑奇递过的其中两把长枪,样式一模一样,枪长近两米五,枪身长约两米,通体银白色;枪端雕勾龙头,枪头为龙舌,重约四十斤。唯一的区别是一枪雕勾的龙头是银白色枪头为金黄色,另一枪则相反,龙头为金黄色枪头为银白色。

  “好枪~”童渊掂了掂,抬枪往空中虚中一点,赞叹道

  “谢叔父夸奖”郑奇看童渊满意,自己心里也舒畅

  “小奇,这两边枪可有名字”童渊问

  “名字嘛,这金色枪头的便名龙舌亮金枪!而另一把则名龙舌亮银枪,叔父以为如何?”郑奇说道

  “和这武器很配,多余的话就不多说了,日后有何解决不了的事便来找我就是”童渊不懂怎么谢人,就直接用人情还

  “童叔父客气”童渊敢说,郑奇可不敢真去应,不然他老爹直接抓他下去,汗哒哒~

  而这日后荀策与赵云的武器,也成了二人的代号,幽北金银二枪美名传~

继续阅读:第122章 幽州大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策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