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德情深义重 孙文台热血滔天
风行歌者2015-10-25 03:373,834

  乌云在翻滚,轰雷在咆哮。倾盆大雨终于要降临了。

  慕容香川的护卫想让慕容香川撤下点将台,慕容香川拒绝了。他不能走,即使被雷劈死也不能走。他现在是鲜卑唯一的支柱,是鲜卑士兵能尽可能多得撤离战场的唯一精神源泉。

  卢植看着低垂的乌云,也拒绝了护卫让他避一避的请求。如果被雷劈死了,那就让我死在这里吧。大丈夫当马革尸还,有这么好的机会死在大汉的边疆上,是死得其所。那就让我死在这里,和战死的士兵埋在一起。

  鲜卑的士兵对着丁锋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如果他们想能安全撤离战场,就需要完成了汉人的反击,最少也需要将汉人的攻击浪头打下去,最简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击杀汉人的统帅,击溃他的直属军队,打乱汉人的军心,消灭汉人的指挥系统。

  丁锋手中的长枪如同幽灵一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出现在鲜卑士兵的身边,穿透鲜卑士兵的胸膛,割裂鲜卑士兵的咽喉。快,不可思议的快。

  周围的鲜卑士兵武器无法穿过丁锋舞起的枪幕,一个如同实质性的枪幕。

  赵云跟在丁锋的后边,五百白马义从临时顶替丁锋的亲卫,抵挡射向丁锋的箭矢。在丁锋长枪的攻击之下,周围的鲜卑士兵纷纷落马,赵云已经没有了下手的目标。这给了赵云观察丁锋枪术的时间。

  赵云突然想起了自己拜别枪术老师童渊的时候,自己老师对自己所说的话。童渊告诉他,如果有机会看到使用枪法速度非常快的高手,你问问是不是阳燧的弟子,如果是,你和他较量较量,这是他和阳燧的一个约定。

  现在丁锋已经名满天下,他的枪法也和他的经历一样,成为传奇,世人也都知道丁锋是阳燧的弟子,赵云自然也知道。

  镇北将军的枪术很快,忽左忽右,神出鬼没,更厉害的鲜卑士兵的武器看似要伤到他的时候,都被镇北将军轻轻挑飞,在他的身边似乎有一个圆形的防御圈,层层包裹着他。在如此激烈的交战中,他竟然毫发无伤,这似乎是一个奇迹,看来镇北将军已经得到了阳燧的真传。

  赵云看着丁锋手中的长枪,突然顿悟了,自己的枪法注重的是意,讲求的是意境和内心的完美融合,讲求的是将枪术和周围环境的完美融合,但现在看来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杀意。

  融合之后还不够,还需要将这种融合勃发出来,有效的杀伤敌人,保护自己。镇北将军从大汉的西疆杀到北疆,在从北疆杀到匈奴,残酷的战争培养出了他的杀意,这便是自己所缺乏的东西。

  赵云突然感到战场已经不再灰暗了,战鼓声也不再是杂乱无序,他甚至看到了远处点将台上刘备关切的眼神。

  赵云和刘备是在公孙瓒身边认识的。刘备为人热心宽厚,是一位值得相交的好朋友。赵云轻轻摇了一下长枪,对着刘备友好示意了一下。

  刘备僵住了。从公孙瓒上战场的那一刻起,自己就一直十分关心公孙瓒。和白马义从对阵的可是鲜卑的精锐部队飞鹰铁骑,纵横大漠已久,享誉内外。

  当白马义从完整地完成了对飞鹰铁骑的尾追,刘备紧悬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但当赵云只率领五百义从开始冲击鲜卑援军战阵的时候,刘备再次感到心跳的厉害。好在鲜卑人无暇攻击他们身侧的赵云,他们的目标是前方的镇北将军,他们来不及调整战阵。

  赵云对他挥舞了一下长枪,他再次感受到了赵云兄弟般的情谊,他十分怀念之前在幽州边境和赵云相交的日子。

  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月里,他和赵云,关羽,张飞每日切磋武艺,深情结交,好不畅快。可惜鲜卑人的到来打断了这段美丽的日子。

  如今赵云在战场上再次看到了自己,明白了自己的关切。

  有什么交情比从战场上所传递出的交情更加深厚,更加感人?刘备热泪盈眶。他抽出自己的双股剑,埋头走下了点将台。

  即使前方有千山万水,即使前方有无数的鲜卑士兵阻挡,自己也要回到自己兄弟的身边,去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奋战。

  自己有这样的兄弟,死又何妨?

  张飞笑了一下,握起自己的长矛,跟在了刘备的身后。这便是自己的大哥,义之所在,虽死亦往。

  孙坚也待不住了,他的热血在沸腾,他想到了自己在讨伐董卓的时候,第一个攻上武关时的豪情,想到了自己千山万水来到北疆的目的,现在镇北将军正在承受鲜卑人巨浪迭起的攻击,而自己却只能呆在这远远的后方无所事事。

  孙坚猛然抽出自己的古锭刀,在自己的手心轻轻划了一下,对着古锭刀上点滴的鲜血大声吼道:“大丈夫当征战沙场,不死不休。”说完,径直走下了点将台。

  袁绍,曹*他们如梦方醒,纷纷走下点将台,骑上他们的战马,拿上他们的武器,带上他们的侍卫,集结在了点将台下,等待卢植的攻击命令。

  曹*看了一眼自己的族弟夏侯惇和夏侯渊,眼中闪现决绝。

  此去决战,只去不回,不死不休。

  点将台上就剩下了卢植和身边的几个护卫,显得空荡荡的。

  卢植已经再次恢复了冷静,他俯瞰整个战场的态势,洞若观火。现在的鲜卑人需要的是尽可能多地撤离部队,以保存元气。他们之前的攻击策略是想在下雨之前完成对汉人的阻击,从容撤离。但现在已经不太现实,镇北将军所统帅的亲卫营和他身边的大将所具有的实力,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鲜卑人不但没有成功阻击,相反却被镇北将军狠狠地打了一个反冲锋,溃不成军。所以他们改变了攻击的策略,他们要和汉人混战在一起,无法让汉人发起完整的追击,从而最大程度上保留鲜卑人的元气。

  他们攻击的方向依然选择了镇北将军的所在,只要成功阻击镇北将军的攻势,保留下战鹰铁骑,就为鲜卑人的成功撤离最大的砝码。

  只要汉人无法快速追击,鲜卑人的有生力量就可以撤离了。

  卢植的思绪已经想到了十年后。如果鲜卑人成功撤退,十年之后,鲜卑人的青壮将再次成长,成为马匹上的骑士,鲜卑也会再次崛起,侵扰大汉的北疆。

  现在是给予鲜卑人沉重打击的最好时刻,让他们世世代代都记得这次大战所带给他们的悲惨和屈辱,让他们永远记得大汉的天威,让他们再也不敢侵犯大汉的边界。

  趁你病,要你命。

  鲜卑人已经投入了所有的兵力,整个战场已经一片胶着,再次相持。鲜卑人无法完成撤离,汉人也无法开始攻击。如果现在还有部分兵力,哪怕只有几千人,也可以起到奇兵的效果。

  刘备和袁绍曹*他们现在临时组建了这样一支部队。

  卢植对这些有世人子弟和他们侍从所组建的部队能否完成骑兵阵势的攻击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也对他们能否成为压倒鲜卑的最后一根稻草,打了一个更大的问号。

  他们没有经过骑兵战阵的训练,临时上阵能发挥多大的战力?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被鲜卑人杀了,大汉的损失将十分巨大,毕竟他们现在都是郡守的实际统治者,手握重兵,统领一方,他们才是支撑起大汉的真正脊梁。

  卢植看着台下的刘备,孙坚,袁绍和曹*他们。他们意气风发,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决战的残酷性还是被民族气节冲昏了头脑?

  卢植轻轻摇了一下头,想仔细整理一下思绪。决战到现在,汉人已经赢了,至少现在已经完成了对鲜卑人的阻击,实现了战前的战略目标。还有必要要这些人增加无谓的伤亡么?

  孙坚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古锭刀,目标指向了鲜卑人的点将台。他期待着卢植的命令。攻其必救之处,打乱鲜卑人的整个部署。孙坚的脑海中只有热血。

  在鲜卑人的点将台那里,韩遂的西凉军正在和东部鲜卑的士兵死战。

  西凉军激战多时,力气使用殆尽,明显处于劣势。但鲜卑人点将台周围的骑兵并不多,他们的兵力已经投入到整个战场上。

  卢植也看到了这种情况,但袁绍他们需要一定距离的奔袭,中间要经过几个鲜卑人和汉人胶着的战阵,孙坚他们能杀到么?

  卢植使劲摇了摇头,他现在突然感到之前丁锋所处的位置艰难,难以选择啦。他将目光看向了镇北将军。

  镇北将军丁锋似乎感应到了他的思绪,他高高举起了长枪,直接指向了鲜卑人的点将台。卢植一个激灵,便不再犹豫,挥下了冲锋的令旗。

  这位年轻的镇北将军彻底成长了。为了这次决战的胜利,他已经不惜一切代价。这是一位兵家所需要具有的一种气魄,是征战多年所练成的一种气质。

  对外的决战,尤其是骑兵的决战,在快速转换的环境中,在犬牙交错的战事中,在鬼魅多变的形式下,能够当机立断的心理素质是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看来是与鲜卑和匈奴的战争比黄巾之乱要残酷许多。

  镇北将军经过一系列对外征战,显然已经具备这样的素质。自己可能真的老了,开始变得顾虑重重。等这一仗打完,自己可以去回顾一阵子了。

  回想当初朝中大臣的策略,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皇甫嵩在丁锋的帮助下,已经重击了羌人,烧了他们的老巢和精锐部队,西疆就剩下韩遂这消灭不了的叛军了,好在他的目标不是长安,更不是洛阳,他已经得到了他需要的八百里秦川,不会再东出了,而且在这次对鲜卑的作战之中,西凉军的损失最为惨重,韩遂就是想继续反叛也没有了充足的兵力。西疆战事可以暂缓一段落了。

  处于大汉北疆的鲜卑人在经过这次决战之后,元气大伤,不可避免要开始败落了,现在已经有接近十万鲜卑青壮死在了这里,北疆在未来的十年内也没有什么忧患。

  再加上镇北将军丁锋所统帅的西凉铁骑,匈奴铁骑和乌桓铁骑可以向西向东支援,大汉的边疆是真的可以无忧了。

  现在的战事也不用自己*心了。镇北将军虽然不再点将台上,但他仍旧在*控着整个决战,这场决战已经在他的胸中构列出蓝图,鲜卑人的实力将在这场决战中消失殆尽。

  当镇北将军走下点将台,开始驰骋沙场的时候,他已经胜券在握。

  剩下的问题就是鲜卑人会采取哪条撤退路线,自己该如何部署追击?

  卢植轻轻抒了一口气,突然感觉到自己的鼻尖十分清凉,那是滴落在鼻尖的雨点所散发的丝丝凉意。

  久违的雨水终于来临了.

继续阅读:步度根临危不乱 卢子干慨然抉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风云之雪狼传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